大水泊鎮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轄鎮

文登區大水泊鎮位於山東半島東部,在北緯36°52'~37°23'、東經121°43'~122°19'之間。地處威海、文登、榮成三市區擴延交匯的“金三角”地帶。總面積124平方公里。按直線距離計算,距韓國仁川港95海里;距威海火車站23公里;距威海港20公里;距石島港20公里;距龍眼港28公里。威海機場坐落於鎮區。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2020年5月,入選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歷史沿革


鎮清末屬甘泉都五里、二里。1930年屬一、四區。1941年12月屬文登(東)縣天福山區、鄒山區和大河區。1955年1月為縣轄鎮。1958年8月屬東風公社,1958年12月屬天福山公社。1966年析天福山公社南部56個村恢復大水泊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鎮。1990年末,面積71.9平方千米,人口9775戶、29575人,其中鄉村9435戶、28569人,轄大水泊、方池泊、蘆子口、埠前頭、新建、後土埠嶺、前土埠嶺、朱家嶺、泊岳家、場西、井東、井南、東北庄、集東、泊高家、杭里、屯楊家、溝曲家、時埠、石夫人後、小溝、大溝、志門、澤上、金家莊、黃山陽、西堡子后、東堡子后、北窪、三庄、河清、畢家店、六山仲家、六山張家、廟西、河東喬家、大河、仁和坊、西南台、南疃、場南、欄桿河、李家、樂園、岐陽、西鄒山、東鄒山、遲家河、屯宋家、南窪、念頭、東魏家、康家莊、孤石54個行政村,56個自然村。2001年4月,口子鎮撤銷併入。
原口子鎮位於文登區中東部。西與張家產鎮、文登城區相連,北與文登營鎮為鄰,東接大水泊鎮,南臨高村鎮。地處山區,地勢北高南低。清末屬甘泉都五里和七里。1930年屬第一區奇山鄉,第四區聚水、迎水、固山、金陵、同安等5鄉和口子鎮。1941年12月屬文登(東)縣大河區。1956年末屬文登縣天福山區。1958年3月屬幸福公社。1958年底屬水道、天福山2公社。1962年5月,析天福山公社西部29村建口子公社。1984年3月撤社設鄉。1990年末,面積48.44平方千米,人口6959戶、20526人,其中鄉村6826戶、20131人,轄口子、辛庄頭、初家、小河、章子山、青石河、新立庄、后村、岳家、陳家埠、生地、小莊子、崖下、山前埠、賽家莊、馬家莊、榮家店、嶺上王家、嶺上孫家、小台、五垧地、大喬家、大台、洪山、歇駕夼、洪家莊、方家疃、瓦屋庄、客嶺、下河、山後張家、山後王家、鞠家疃、山後孫家、團山等3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口子村,距市區10千米。1992年5月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371081101(89村):200大水泊村~201集東村~202小溝村~203大溝村~204志門村~205石夫人後村~206時埠村~207溝曲家村~208東北庄村~209井南村~210井東村~211前土埠嶺村~212後土埠嶺村~213新建村~214朱家嶺村~215埠前頭村~216杭里村~217場西村~218蘆子口村~219方池泊村~220泊岳家村~221泊高家村~222場南村~223南疃村~224西南台村~225大河村~226仁河坊村~227河東喬家村~228廟西村~229岐陽村~230東鄒山村~231西鄒山村~232欄桿河村~233囤楊家村~234大疃李家村~235樂園村~236囤宋家村~237遲家河村~238南窪村~239北窪村~240埝頭村~241三庄村~242河清村~243康家莊村~244東魏家村~245孤石村~246六山仲家村~247六山張家村~248畢家店村~249東堡子后村~250西堡子后村~251金家莊村~252澤上村~253黃山陽村~254口子村~255青石河村~256榮家店村~257馬家莊村~258新立庄村~259后村~260賽家莊村~261下河村~262山前埠村~263崖下村~264小莊子村~265瓦屋庄村~266洪家莊村~267方家疃村~268洪山村~269歇駕夼村~270客嶺村~271山後王家村~272山後張家村~273山後孫家村~274鞠家疃村~275嶺上王家村~276嶺上孫家村~277大台村~278大喬家村~279五垧地村~280團山村~281小台村~282陳駕埠村~283小河村~284生地村~285岳家村~286初家村~287辛庄頭村~288章子山村。

所轄村簡介

大水泊北宋中期,趙姓來建趙家莊,李姓來建李家疃。元初,于姓由洪水嵐來居。清初並村。村處平泊,有河。931戶。
方池泊清咸豐十一年,王姓由駕山窯來平泊立村,旁有方形水池。47戶。
蘆子口明洪武初,徐姓來居,東北山口有古樓,稱樓家口。清初,以村南蘆子灣易今名。130戶。
埠前頭明末,張姓自北窪來土丘南頭立村。276戶。
新建清初,于姓由大水泊來古井西立村,稱井西。1955年建飛機場,村北遷2公里,改今名。25戶。
土埠嶺2村南宋中期,趙姓自黃縣來土嶺前立村稱土埠嶺。明中期,于姓自大水泊來村北安居,遂分別稱前土埠嶺(252戶),後土埠嶺(181戶)。
朱家嶺明中期,朱姓來建朱家莊。1981年以村後有土嶺易今名。105戶。
泊岳家明末,岳姓自嵐宅來泊地佃耕,初稱岳家泊。204戶。
場西明末,于姓自河北村(今井南)來柳林旁立村稱柳林。1981年以處飛機場西易今名。200戶。
井東明末,劉姓來古井之東立村。94戶。
井南明中期,于姓自大水泊來河之北岸立村,稱河北。1981年以居井東村南易今名。240戶。
東北庄明末,劉姓自今榮成小黃來趙家莊東北立村。110戶。
集東明中期,于姓自大水泊集遷村東立村。100戶。
泊高家明末,高姓自辛庄頭來平泊立村。140戶。
杭里明中期,王姓來“樹行”居住,稱行(杭)里王家。簡作杭里。384戶。
屯宋家,180.屯楊家明初,宋姓由九頂埠,楊姓由雲南來屯糧舊址南北建屯宋家(208戶)、屯楊家(217戶)。西水泊隸於屯楊家。
溝曲家清初曲姓自牟平上庄來溝壑之西側立村。88戶。
時埠明中期,郭姓自馬家嶺來,傍色卜樹林立村,色卜演作時埠。215戶。
石夫人後明中期,畢姓由今榮成東下埠來居,村前有巨石似婦人像。72戶。
小溝明天啟時,陳姓建村,多溝壑,因村東北有大溝村,故名小溝。34戶。
大溝宋朝,陳姓自雲南來大水泊之東、大溝之北立村,亦稱泊東溝。82戶。
志門北宋中期,隋姓建村,村西南陳姓墓前有2石柱屹立成門,方言石柱稱“石志子”。120戶。
澤上清初,于姓由大水泊來沼澤北立村。150戶。
金家莊明末,梁姓自今榮成孟家莊來金錢寺南立村。190戶。
黃山陽明末,張姓來黃山之陽立村。125戶。
堡子后2村南宋時,李姓自今榮成胡屯來寨堡舊址東北立村,稱小李家。清初,王姓自福山來村西安居。遂稱東堡子后(110戶),西堡子后(105戶)。
北窪,193.南窪元末,于姓自文城北宮、張姓自今榮成北港西來窪地立村,以方位稱北窪(135戶)、南窪(138戶)。
三庄清初,李、許、於三姓分別自澤頭、香山、小溝來居,建老石、東崖、溝申家。清末,三村合併。237戶。
河清明中期,曲姓由萊陽來小河之北居住。以“河清海晏”為太平祥瑞的象徵。278戶。
畢家店明天啟時,畢姓由文城東關來居,以開店為業。108戶。
六山2村明中期,仲姓由蔭子夼南家堂村、張姓由崖頭來老六山立村,分別稱六山仲家(66戶),六山張家(250戶)。
廟西宋朝,張姓來古廟之西立村。278戶。
河東喬家明中期,喬姓自方家疃來鳳凰山後,青龍河東岸立村,稱山後喬家,1937年易今名。153戶。
大河明天,王姓自大疃來青龍河東南立村,稱大河王家,簡作大河。277戶。
仁和坊明初,劉姓立村。后鄒姓為修葺文城聖廟捐資多,取聖廟院牆上“仁和坊”三字為紀念。198戶。
西南台明末,姜姓由今乳山縣峒嶺西小碾來土台上立村,稱台上姜家。清初,以位大水泊西南易今名。265戶。
南疃清咸豐時,西南台于姓至村南安居,1958年自治。107戶。
場南清嘉慶時,李姓由今榮成城廂來西南台于姓糧庫旁立村,稱宅庫。1981年以居飛機場之南更今名。86戶。
欄桿河明末,喬姓由方家疃來傍河而居,河岸柳樹似欄桿排列。177戶。
李家明中期,李姓自澤頭來居,為興旺稱大疃李家,簡稱李家。1959年修水庫北遷1公里。205戶。
樂園明天,楊樂園首先來居。72戶。
岐陽清乾隆時,于姓由河東喬家來建於家庵。清末,以處正岐山陽易今名。105戶。
鄒山2村清初,王姓由福建古田來鄒山西頭立村。1955年,分為東鄒山(153戶),西鄒山(157戶)。
遲家河明初,遲姓傍河立村。212戶。
東魏家清雍正時,於魏自大水泊來守山林,建魏家莊。1981年更今名。161戶。
康家莊清雍正時,於康由大水泊來此為富戶守山林。149戶。
孤石明天,張姓自 (同上)頭來孤立的巨石西北立村,稱孤石張家,簡稱孤石。138戶。
原口子鎮轄村:
口子明中期,榮姓自朱家圈來山口之南建口子榮家,簡稱口子。483戶。
辛庄頭明正德時,馬姓來建新莊頭,演作辛庄頭。1947年畢家店併入。253戶。
初家元末,初姓由北窪一帶來居。194戶。
小河清初,蔣姓由河東喬家來小河之東立村。84戶。
章子山明嘉靖時,王姓由前百鳳口來獐子山西南立村。演作章子山。203戶。
青石河明末,王姓由涼水灣來石頭河東立村,以河名村。1981年改今名。191戶。
新立庄明末,孫姓從孫家埠來孫氏塋地附近立村,稱孫家塋。1945年改今名。39戶。
后村明景泰時,叢姓由文城來古寺駕會院之後立村,以廟名村。清時易名。317戶。
岳家明洪武時,岳姓自雲南梯山來居。117戶。
陳駕埠明洪武時,陳姓來土阜東首建陳家埠,演作陳駕埠。355戶。
生地清初,叢姓由今環翠區長峰來開墾生荒。81戶。
小莊子明初,范姓由林家店來建范家店。清時王姓併入,改今名。59戶。
崖下明末,孫姓自江山泊來陡崖下立村。130戶。
山前埠清咸豐時,王姓由小莊子來開菜園,稱菜園子。1927年以居四角山前、東有土丘,改今名。29戶。
賽家莊明末,賽姓來鞠家莊3河交匯處立村,稱三道河。1952年改今名。100戶。
馬家莊元末,馬姓由馬家湯後來開客店,稱馬家店。清時易今名。40戶。
榮家店清康熙時,榮姓自口子來建村設店。193戶。
嶺上2村明末,王姓由今榮成十王墳來多青石之嶺建村,稱青石嶺。不久孫
姓自牟平城來居。1940年析為嶺上王家(215戶),嶺上孫家(235戶)。
小台,237.大台元至正年間,姜姓由今乳山縣峒嶺來天然的石台之東居住;明嘉靖時,劉姓於村東建劉家台。清末分別稱小台(170戶)、大台(231戶)。
五 (正文第36頁)地清康熙時,喬姓由方家疃來居,時共有土地五 (同上)①。102戶。
大喬家明末,王姓自山後王家來居,村西南有石橋,演作大喬家。193戶。
洪山明中期,曲姓由文城來歇駕夼之北立村,稱后夼。清末,李姓人眾,稱李家疃。1981年以北近洪山公路而易名。129戶。
歇駕夼明朝,王姓由八里張家來溝夼居住。每年三月初二,東鄉去回龍山趕廟會者,抬“龍母駕”經此必歇息。250戶。
洪家莊元末,洪姓由養馬澗一帶來居。164戶。
方家疃元初,方姓由洪水嵐來居。129戶。
瓦屋庄明末,畢姓由文城來建瓦屋居住。230戶。
客嶺明嘉靖時,叢姓自文城來建樓開店,稱客樓。清時,以附近多嶺演作今名。393戶。
下河清中期,徐姓自徐格庄來小河下游建村。203戶。
山後張家明正德時,張姓自今榮成青山後來佛爺頂后立村。290戶。
山後王家明末,王姓自文城來佛爺頂后立村。395戶。
鞠家疃明末,鞠姓由廟西建鞠家莊。1981年易今名。99戶。
山後孫家明中期,孫姓由斥山來佛爺頂后立村。425戶。
團山清康熙時,王姓從下冷家來尼姑庵旁居住,稱王家庵。嘉慶時,以處團山之陽更今名。105戶。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水泊鎮地處文登市境東南部,東部和東南部與榮成市蔭子鎮、大疃鎮為鄰,南部與高村鎮接壤,西南和西部分別與天福街道、張家產鎮接壤,北接文登營鎮。 行政區域面積115.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水泊鎮境內以山地、丘陵和泊地為主,中部地勢低平。主要山脈有三歧山、鄒山、佛爺頂、瓜拉山。最高點位於城頂山的佛爺頂,海拔304.8米。 

氣候特徵

大水泊鎮年平均氣溫11.0℃,無霜期180天左右,年降水量800毫米。 

水文

大水泊鎮境內河流屬青龍河水系和潔河水系。青龍河自天福山西麓起,經章子山村東入境由北向西南,人坤龍水庫;沽河自瓜拉山起,向西流入青龍河支流,向東流入榮成蔭子鎮。境內河流長約30千米。 

自然災害

大水泊鎮的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乾旱、大風和冰雹。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大水泊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花崗岩,地質儲量1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天然資源量為4266.5萬立方米。

經濟


綜述

2019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3.6億元,財政收入4592.4萬元,外貿進出口總額960.8萬美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319元。有工業企業172家,其中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22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2.8億元、銷售收入7.3億元。

第一產業

2019年實現糧食總產量3.7萬噸、蔬菜總產量1.6萬噸、水果總產量3.5萬噸。種植業養殖業以蘋果、櫻桃、香菇、西洋參、生豬、蛋雞、貂狐等為主,有9家總儲量為15萬噸的果品儲藏庫,果品年交易量達27萬噸。

第二產業

2011年,大水泊鎮工業總產值3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58.8%。以風電設備、機械製造、新能源電子、彩鋼結構、鑄造、綉品、橡膠製品、紙箱等為主。企業158家,職工9840人。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大水泊鎮有商業網點340個,職工4416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8億元;城鄉集貿市場18個,年成交額1.2億元。出口總額2600萬元,主要產品有泡菜花香菇等,銷往韓國、日本、歐美等地。

文化


特色美食

大水泊鎮農業資源豐富。全鎮共有耕地4500公頃,種養業以梨、蘋果、香菇、西洋參、桑蠶、奶牛、蛋雞、貂狐等為主體,是威海市最大的優質梨、花香菇生產基地。全鎮黃金梨豐水梨、蘋果等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有高效型林業基地5000畝和規模化養殖基地3處。生產的黃金梨獲得國家農業部A級“綠色食品”證書,暢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年出口量在1萬噸以上。鎮內建有14家,5萬噸的果品儲藏庫,果品年交易量達15萬噸,是膠東半島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和倉儲保鮮中心,已建成或在建的韓流食品、東映食品、長工食品、韓神飲料、新正食品等構成了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花香菇
花香菇
花香菇
花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用菌,含有超過一般蔬菜幾倍到十幾倍的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等人體必需物質,具有抗病、防癌等特點,其食療作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接受,深受人們青睞,被譽為桌上的“黃金食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文登市大水泊鎮政府積極探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1993年根據地處山區、樹枝豐富的特點,從南方引進十餘個中低溫優良香菇品種,嘗試利用當地的蘋果枝、桑枝、花生殼、麻櫟、麥麩、玉米芯等為原料,在大棚中進行養殖。先後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機關幹部領辦實體並成立花香菇辦公室,全面負責香菇原料的採購、技術的全程服務及花香菇銷售,大大促進了花香菇生產規模的擴大。經過反覆試驗,1995年成功地選育適合北方氣候的“昆香1號”花香菇新品種,並在全鎮進行示範推廣。1998年該鎮的花香菇生產得到省財政廳“雙增工程”項目扶持,花香菇生產迅速擴大,現已在全鎮建立洪山、洪家莊、方家疃、歇駕夼等花香菇生產基地12個。現全鎮共發展香菇大棚600個,養殖規模達到270萬段,產量可達600萬斤,實現產值750多萬元,可獲純利450多萬元。
大水泊鎮口子花香菇生產基地生產的花香菇不但肉質脆嫩,味道鮮美,而且在防治高血壓、癌症等方面有顯著的食療作用,深受顧客的歡迎和寵愛。2000年5月,北京大學羅大珍教授對大水泊鎮口子花香菇生產基地生產的花香菇做過提純分析得出,該基地生產的花香菇含有豐富的香菇多糖(多糖A、多糖B)維生素D、水溶性木質及腺膘呤和多種酶,其含量遠遠高於南方香菇,是我國目前質量最好的花香菇。為推動特色農業經濟發展,把香菇生產做好做大,形成產業化,大水泊鎮政府決定在口子花香菇生產基地建立香菇生產研發中心,利用兩年時間,建立威海市第一家香菇生產研發中心,培育、推廣新優花香菇品種,改良老品種。如推廣雞腿菇、平菇、草菇等市場緊銷品種;採用科學工藝製造菌種,提高菌棒的成品率。使其達到98%以上。通過香菇生產研發中心的帶動,促進花香菇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把大水泊鎮建成山東最大的花香菇生產基地之一。

旅遊


五垧地遺址
位於五垧地村北500米處,1984年發現,總面積3.6萬平方米。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厚約1.5米,採集的石器有石斧、石錘、石丸、石磨棒、礪石,陶器有鼎、罐、碗、紡輪等,且多夾沙紅陶,屬新石器時期古文化遺址,現破壞嚴重。
三庄墓群
位於大水泊鎮三庄村北150米處,原有3座較大的封土墓冢,呈“品”字形,間隔各約30米,封土高約5米。1964年整地時被村民炸去封土,現墓室保存完好,結構不詳。

代表人物


大水泊鎮人文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
劉瑜,明代進士。今大水泊鎮客嶺村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與叢蘭同榜中進士。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兩進士。劉瑜步入仕途后,所歷各職皆有政績,后升至陝西左參政。
劉啟先,字士元,號后如,劉瑜之孫。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任職時秉公辦事,卓有政績,絲毫不為私利所動,品行廣受讚譽。著有《春秋說約》《蛩音陋室稿》《新元集》等。
張燕春(1865~1930),清末舉人。今大水泊鎮山後張家村人。光緒十七年(1891年)山東鄉試考中舉人。一生從事教育事業,著有《餐霞齋肆集》。
於氏書香世家。大水泊村於氏世代書香之家,明清兩代,進士、舉人濟濟。文獻記載,從明代於應第開始,於氏家族就崇文好學,累代不衰。於氏兄弟相處非常友愛,為一方楷模。
一門三進士。於鵬翀,字聖庵。清順治九年(1652年)進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其弟於鵬翰,字六息,號山白。順治十二年(1655年)與其長子於漣同榜中進士。於鵬翰列三甲第九十七名,於漣列二甲第五十三名。三年中,一門兩代三進士,在文登只此一家。同村人於可託,與於鵬翰同族,於可託為孫輩,字阿輔,號龍河。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文登於氏家族的儒學之風,名振膠東。
於令淓,於可托曾孫。字箕來,號方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附貢。賜翰林院檢討。主講於永平府敬勝書院。工書法,著有《勤貽堂稿》《蔚齋試草》《古今文》《古近體詩》《四書講義》《族譜》《方石書話》等。
於書佃,於令淓之子。字泉南,號牧叟、田耘、東海散人。嘉慶三年(1798年)舉人,任濟南府學訓導。著名書法家。其書遵父訓,由顏體入手,學秦篆、漢隸、魏碑,六朝、唐宋無不探求,留下了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額和《大明湖碑記》。
於令淓、於書佃父子位清朝200年間書法百人之列。於氏書法藝術累世不絕。
於克襄。字蓮亭。大水泊村人。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著有《鐵槎山房聞見錄》10卷,《鐵槎山詩存》6卷。《鐵槎山房聞見錄》至今尚存。
於植元(1927-2003),於令淓七世孫,幼承家學,詩書畫印俱能。1946年隻身去大連,后歷任旅大師專副教授、校長,大連師範學院院長、教授等。社會兼職眾多,是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書法家。在中國古代歷史、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中日關係史、滿族文字、書法美學領域造詣較高,被美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授予終身成就獎。書法以行草見長,進入現代中國著名書法家前20名,先後與12任日本首相有作品交往。竹下登競選首相時,他送去“能從竹下登龍門”條幅,被日本各大報刊載。后竹下登競選成功,其作品更是轟動日本,前後應邀訪日50餘次,日方曾一次向他贈送5噸珍貴日文圖書。他為佳能、精工兩大公司題寫的“唯佳方能”和“精為上工”條幅,被奉為經營方略。

產業結構


大水泊鎮
大水泊鎮
鎮黨委、政府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工作重點,以建龍頭帶產業為發展思路,以香菇、藥材、桑蠶、梨園、奶牛五大生產基地和1.8萬噸氣調庫為龍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農業結構調整由以往單純調整種植面積轉變為調品種、調效益,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促進農業結構向高檔次、高水平發展。新建8座現代化高標準氣調庫,總噸位達1.8萬噸,成為全市保鮮冷藏業大戶,帶動農民發展黃金梨、豐水梨、櫻桃、蘋果等優質水果和蔬菜,並連帶全鎮的運輸、紙箱、網袋、印刷等產業的發展。形成以洪家莊、洪山、方家疃、瓦屋庄等村的香菇種植,客嶺村的西洋參,泊岳家的桑蠶,時埠的梨園、奶牛,山後張家的銀杏,口子村的貂貉、狐狸等特色養殖為龍頭的農業結構調整六大基地。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到400公頃,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129.3公頃,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4.7公頃,桑園面積1.73公頃,養殖奶牛2860頭,糧經比例調整到1:2.5。

交通


公路

大水泊鎮境內有S804、G309、S201公路穿過。
大水泊鎮位於文登區東部,四周分別與文登營鎮、文登城區、張家產鎮、高村鎮以及榮成市蔭子鎮、大疃鎮為鄰。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大水泊、方池泊、蘆子口、埠前頭、新建、後土埠嶺、前土埠嶺、朱家嶺、泊岳家、場西、井東、井南、東北庄、集東、泊高家、杭里、屯楊家、溝曲家、時埠、石夫人後、小溝、大溝、志門、澤上、金家莊、黃山陽、西堡子后、東堡子后、北窪、三庄、河清、畢家店、六山仲家、六山張家、廟西、河東喬家、大河、仁和坊、西南台、南疃、場南、欄桿河、李家、樂園、岐陽、西鄒山、東鄒山、遲家河、念頭、初家、小河、章子山、青石河、新立庄、后村、岳家、陳駕埠、生地、小莊子、崖下、山前埠、賽家莊、馬家莊、榮家店、嶺上王家、嶺上孫家、小台、五垧地、大喬家、大台、洪山、歇駕夼、洪家莊、方家疃、瓦房庄、客嶺、下河、山後張家、山後王家、鞠家疃、山後孫家、團山8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集東村,距市區16千米(直線距離)。境內東、北、南部為丘陵,西部為平原,地勢東高西低。309國道、道頭至呼湯公路過境。威海市民航機場在駐地西側。

社會


教育

2019年,有中學2所,其中公立中學在校生383人、民辦中學威海紫光實驗學校在校生907人;小學1所,在校生232人;幼兒園1所,在園兒童122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大水泊鎮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6個,各類文化專業戶52個;各類圖書室56個,藏書60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08人。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水泊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66個,固定資產總值6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4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4835人,參合率93.6%。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水泊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42戶,人數998人,支出113萬元;醫療救助18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37人次,共支出63.6萬元。國家扶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1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8.3萬元。敬老院1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28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萬人,繳費金額632.5萬元,參保率55.1%。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4日,大水泊鎮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2006年5月29日,環境保護部授予大水泊鎮第五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
2019年12月24日,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
2019年,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聯合授予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稱號。
2020年5月,入選山東省2019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鄉(鎮、街道)。
2021年3月,入選山東首批教育強鎮築基試點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