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通

待詔博士

叔孫通(約公元前245年~約公元前190年),《楚漢春秋》作“叔孫何”(一說“通”為其字),薛縣人(今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官橋鎮),初為秦待詔博士,后被秦二世封為博士。

漢高祖二年(前205),劉邦率領諸侯軍隊攻取彭城(今江蘇徐州),通轉投漢軍,並舉薦勇武之士為漢爭取天下。漢王拜其為博士,號稷嗣君。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后,。叔孫通自薦為漢王制定朝儀,採用古禮並參照秦的儀法而制禮,召儒生與其共訂朝儀。漢高祖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王大臣都依朝儀行禮,次序井然。叔孫通所訂朝儀簡明易行,適應了加強皇權的需要。他因功拜奉常,其弟子也都進封為郎。高祖九年,為太子太傅。十二年,劉邦欲廢太子劉盈,通以不合禮儀勸阻,劉邦聽從了他的意見。劉盈即位后,用他制定了宗廟儀法及其他多種儀法。

約公元前190年去世,享年55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在秦朝的時候因為精通儒術被召進了朝廷,作了個待詔博士。幾年後,陳勝在山東造反了,有東方來的使者向朝廷報告了這個消息,秦二世聽了叔孫通的話后,與賜給了叔孫通二十匹絲綢,一套新衣服,並把他提升為博士。

投奔劉邦

叔孫通
叔孫通
等他回到薛縣,薛縣已投降了楚地的起義軍。後來項梁來到了薛縣,叔孫通就跟上了項梁。等項梁在定陶失敗身死後,叔孫通就又投奔了楚懷王。等到楚懷王被封為“義帝”遷往長沙后,叔孫通就又留下來侍奉項羽。待至漢高祖二年,劉邦率領著各路諸侯攻入彭城后,叔孫通搖身一變就又投靠了劉邦。待至劉邦被項羽打敗西逃時,叔孫通也跟著劉邦一道西去了。

制定禮儀

漢高祖五年,劉邦已經統一了天下,諸侯們在定陶尊立劉邦當了皇帝。開始時,劉邦廢除了秦朝那套煩瑣的禮法,而責成叔孫通制定一套相應的儀式的名號,什麼事都希望簡便易行。
漢高祖九年,劉邦又調任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輔佐惠帝

叔孫通
叔孫通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想讓趙王劉如意取代劉盈當太子,叔孫通勸阻
劉邦死後,孝惠帝即位,孝惠帝對叔孫通說:“大臣們對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廟的禮儀還不會。”於是重新又讓叔孫通為太常,讓他去制定祭祀宗廟的儀法。爾後又讓他去制定其他方面的禮法,總之漢朝初期使用的各種禮法,都是在叔孫通為太常的時候制定的。

為政舉措


政治

舉薦人才
《漢殿論功圖》
《漢殿論功圖》
叔孫通降漢后,最初常向劉邦引薦盜賊、力士,被同行的儒生埋怨。後來叔孫通向漢高祖建議制禮作樂時,引薦了同行的儒生。叔孫通曾表示,君主在進取、爭奪天下時,最需要能打仗的人才。到了守護成果的時候,文人、儒生便比較可靠。

文化

制定禮儀
另外,叔孫通認為禮儀是可以因應時勢、人情等因素而作出改變,不必艱難地全盤草創。他為漢高祖制訂的禮儀即由混合夏、商、周、秦四代的禮樂而成。
叔孫通制禮作樂時,有些儒生對其行動態度持不同意見。當叔孫通在山東徵召儒生為漢高祖制禮作樂時,有兩位儒生不願同行,指責叔孫通在天下初定時便制禮作樂,行為不合古義。叔孫通取笑他們不通世務。後來,同行的儒生獲得漢高祖的封賞后,則稱讚叔孫通是個聖人。

軼事典故


新修宗廟

孝惠帝因為要經常去長樂宮朝見呂后,有時也要隨便到長樂宮走走,每次一動就得清道戒嚴,很不方便,於是他就決定在未央宮與長樂宮之間修架一條空中通道,這條通道已經修到了武庫的南邊。
有一天,叔孫通進宮奏事,他對孝惠帝個別進言說:“您怎麼能讓一條復道在高寢與高廟之間凌空而過呢?這樣一來那每月由高寢中取出高祖的衣冠到高廟祭奠時,不就得在復道下經過了嗎?高廟,是漢朝開國祖先居住的地方,我們怎麼能讓後世的子孫在高寢與宗廟之間的通道之間走來走去呢?”孝惠帝一聽大吃一驚,趕忙說:“那就趕緊把復道拆掉。”叔孫通說:“君主是不能犯錯誤的。現在復道既然已經開工修建,老百姓們也已經知道了,如果再拆了它,那不就等於向臣民們表明君主也做了錯事嗎?因此不如請您在渭河北邊再建一座宗廟,以後每月再從高寢取出衣冠時就送到那座新廟裡去祭奠,這不就用不著在復道下面通過了嗎,而且還多給祖先擴建了宗廟,這也是兒孫們孝順的表現。”於是孝惠帝立即下令讓有關部門在渭北重新修宗廟,即所謂“原廟。”漢朝日後屢屢修建“原廟”的章程,就是從孝惠帝修復道這件事引起的。

鮮果祭祀

有一次,孝惠帝準備到離宮春遊,叔孫通說:“古人有讓祖先在春天品嘗鮮果的習俗,現在櫻桃成熟了,可以向祖先進獻,您這次春日出遊,就可以采些櫻桃回來祭獻宗廟。”孝惠帝同意了。漢朝用鮮果祭祀宗廟的章程就是從這一次開始的。

不足掛齒

“不足掛齒”出自《史記·劉敬叔孫叔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不值得放在嘴上講。表示不值得一提。

史籍記載


《史記·卷九十九·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司馬遷

人物評價


司馬遷: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脫挽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蓋謂是乎?
諸儒生: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班固: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縉紳之徒聘其知辯,並成大業。語曰:“廊廟之枝材一木之材,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信哉!劉敬脫挽輅而建金城之安,叔孫通舍枹鼓而立一王之儀,遇其時也。酈生自匿監門,待主然後出,猶不免鼎鑊。朱建始名廉直,既距辟陽,不終其節,亦以喪身。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呂,不受憂責,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強社稷,身名俱榮,其最優乎!
陸機:百王之極,舊章靡存。漢德雖朗,朝儀則昏。稷嗣制禮,下肅上尊。穆穆帝典,煥其盈門。風諶代,憲流後昆。
司馬貞:廈藉眾干,裘非一狐。委輅獻說,釂蕝陳書。皇帝始貴,車駕西都。既安太子,又和匈奴。奉春、稷嗣,其功可圖。
司馬光:①惜夫,叔孫生之為器小也!徒竊禮之糠枇,以依世、諧俗、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而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惡肯毀其規矩、準繩以趨一時之功哉!②今叔孫通諫孝惠,乃雲“人主無過舉”,是教人君以文過遂非也,豈不繆哉!
王安石:馬上成功不喜文,叔孫綿蕞擅經綸。諸生可笑貪君賜,便許當時作聖人。
王令:弟子從來學未純,異時得失亦頻頻。一官所買知多少,便議先生作聖人。
陳普:劉項權將作狗偷,誰能撩虎又靡頭。漢王不是坑儒主,頸備依依是可羞。
徐鈞:秦府藏書熟見聞,三王遺意可追尋。如何綿蕞因秦陋,古禮淪亡恨到今。
洪亮吉:秦之亡,亡於趙高,實亡於叔孫通一言。
吳之振:先生秦博士,秦禮頗能熟。量主欲有為,兩生皆不欲。草具一王儀,群豪果知肅。黃金既遍賜,短衣亦已續。儒術自此凋,何為反初服。
蔡東藩:叔孫通揣摩求合,欲起朝儀,徒以綿蕞從事,貽譏後世;而高祖反喜出望外,嘆為皇帝之貴,及今始知。誇外觀而失真意,烏足制治?此魯兩生之所以不肯從行,而名節獨高千古也。

人物爭議


作為看法

後世對叔孫通的作為亦有不同看法。司馬遷稱讚叔孫通因時而變,為大義而不拘小節,稱叔孫通為“漢家儒宗”。
司馬光則指責叔孫通制訂禮樂只為逞一時之功,結果使古禮失傳;又認為他對漢惠帝建原廟的建議是教導漢惠帝文過飾非。

儒道制約

當外界不具備儒家的基本生存條件時,他表現出比任何人都決絕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內心深處完全的絕望,決絕只是一時的策略;隱忍的同時是積極地尋求突破,他機敏的捕捉外界出現的細微轉機,執著地為儒家身份的合法性奮鬥;當儒家獲得外界的認可之後,他便開始用道統來制約政統,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儒生。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視劇飾演者
2005年《楚漢風雲》馬玉貴
2012年《楚漢傳奇》劉廣厚
電視劇《楚漢傳奇》形象
電視劇《楚漢傳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