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清平縣的結果 展開

清平縣

清平縣

漢置貝丘縣,北齊省。隋初復置,開皇十六年(595)改為清平縣,屬清河郡,故治在今臨清市 戴灣鎮水城屯村。宋元豐四年(1081)因漯河決城毀,治所遷至明靈寨即今高唐縣清平鎮。明、清皆屬東昌府。民國年間,先後屬濟西道、東臨道、德臨道。1946年8月,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冀南行署第七分區政委肖永智,曾改名永智縣。1949年8月恢復清平縣,屬平原省聊城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同年縣政府遷至今臨清市康莊鎮。1956年清平縣建制撤銷。其轄區分別劃歸臨清縣和高唐縣,茌平縣。

史上界定


清平縣
清平縣
清平和臨清時,有的朋友認為清平就是老臨清,或著認為臨清歷史上叫過清平。關於這個問題,查找了一些歷史資料,說明:一、關於臨清縣(州)歷史上的的名稱和地理位置大家都比較熟悉了。
據臨清縣誌記載,後趙時期,改清淵(治今館陶青陽城村)為臨清縣,遷城於今河北臨西縣倉上村東卧牛坑內,因居漢屯氏故道東,故城“水東臨清”,後來在南北朝的北魏時期,又建“水西臨清”(居漢屯氏別河故道之西,故城仍在在今河北臨西縣倉上。(國家級遺址)。隋、唐、五代、宋各朝臨清縣址沒變。金代遷至今臨清市舊縣村,史稱曹仁鎮。
明洪武2年(1369)縣治由曹仁鎮遷至中州紙馬巷。今考棚街紙馬巷南首的文昌閣上還有象徵性的“縣治遺址”。明景泰元年(1450)磚城砌好后,縣衙遷入磚城內。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修建跨汶衛二水土城延綿二十餘里,與磚城相接。往後臨清城再無遷址。1965年將臨清縣主體析出,划入河北,成立臨西縣
二、提到清平縣的人都會說道我們臨清是康莊鎮。它是清平縣的縣治所在地。不錯,這只是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事(1939-1956)。
據《臨清縣誌》建置沿革記載清平縣是由貝丘縣變置而來。貝丘,西漢置。隸屬河北清河郡。治所在今大辛庄辦事處近古村西南。貝丘縣公元2年置569年廢置存約596年。隋開皇十六年(596)改貝丘縣置清平縣,屬清河郡,治所遷至今臨清戴灣鄉水城屯村,唐屬河北道博州。宋元豐四年(1081)徒治明靈寨。也就是高唐縣的清平鎮。屬河北東路博州。金屬大名府。元屬中書省德州。明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清屬山東東昌府。民國時期先屬山山東濟西道,后屬東臨道、德臨道。1928年廢道制后屬山東省政府。1939年縣署遷至康莊。為什麼清平縣暑從明靈寨遷至康莊呢?臨清縣誌沒有詳細記載。據肖寨鄉李窪村70多歲的老人講:‘明靈寨的囚地不好,囚犯常常不知原因的大批死亡。只好遷徒治所。1956年撤消清平縣。

歷史沿革


漢置貝丘縣,北齊省。隋初復置,開皇十六年(595)改為清平縣,屬清河郡,故治在今臨清市城東 20千米水城屯村。宋元豐四年(1081)因漯河決城毀,治所遷至明靈寨即今高唐縣清平鎮。明、清皆屬東昌府。民國年間,先後屬濟西道、東臨道、德臨道。1946年8月,為紀念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冀南行署第七分區政委肖永智,曾改名永智縣。1949年8月恢復清平縣,屬平原省聊城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同年縣政府遷至今臨清市康莊鎮。1956年清平縣建制撤銷。其轄區分別劃歸臨清縣和高唐縣,茌平縣。

地質構造


全市地質構造屬華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斷裂帶又將全市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其西部為遼冀台向斜(Ⅱ1),東部為魯西台背斜(Ⅱ2)。遼冀台向斜中有2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臨清坳斷區(Ⅲ1)和內黃隆斷區(Ⅲ2);魯西台背斜中有1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茌平坳斷區(Ⅲ3)。其次,自西向東又分7個四級構造單元:館陶凸起區(Ⅳ1)、臨清凹陷區(Ⅳ2)、新集凸起區(Ⅳ3)、莘縣凹陷區(Ⅳ4)、桑阿凸起區(Ⅳ5)、陽谷凸起區(Ⅳ6)、東阿凹陷區(Ⅳ7)。區內分佈許多斷裂,其走向一般呈北東向。較大的斷裂為聊考大斷裂,其次有冠廣斷裂、冠縣斷裂、堂邑斷裂、聊城斷裂、茌平斷裂、東阿斷裂、館陶斷裂、馬陵斷裂,另外還有許多小斷裂。聊考斷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蘭考,全長270公里,市內長度110公里,是市內遼冀台向斜與魯西台背斜的分界線,同時控制著市內第三系的發育及構造形態的發展。冠廣斷裂,西自冠縣,穿過聊考大斷裂,東至廣饒,全長290公里,市內長度約100公里。該斷裂北盤下降,南盤上升。冠縣斷裂,北自臨清石槽,南至冠縣梁堂,與冠廣斷裂相交,全長約60公里,其北端是臨清凹陷與新集凸起的分界線,南端是臨清凹陷與桑阿凸起的分界線。堂邑斷裂,自莘縣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經過堂邑,至博平與聊考大斷裂相交,全長約73公里,其南盤為下降盤。聊城斷裂,其東北在聊城交於聊考大斷裂,西南在莘縣河店交於堂邑斷裂,全長約40公里,是北盤為下降盤的斷裂。茌平斷裂,為東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陽谷七級,全市約55公里。東阿斷裂,位於市內最東部,是西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東阿高集,南至陽谷張秋,全長約50公里。館陶斷裂,位於市內最西部,該斷裂將北館陶構造一分為二,使斷裂帶兩側孔店組地層與奧陶紀灰岩接觸。馬陵斷裂呈北西走向,全長約15公里,北東為下降盤。該斷裂帶是臨清凹陷與河南內黃隆起的分界線。

自然資源


據勘察,油、氣儲集地段分佈在莘縣、高唐大部,聊城、臨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縣東部。中原油 田三部油區 該區位於東濮凹陷北沿,分佈在莘縣西南部古雲、大張兩鄉,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13公里,面積約390平方公里,生油岩體厚度約700~800米。探明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萬億立方米。中原油田三廠設於此區,有生產油井330眼、天然氣井2眼,年產原油100萬噸左右,伴生氣1億立方米。
莘縣凹陷生油區 位於徒駭河與馬頰河之間,分佈在莘縣北部、聊城中部、茌平西部和高唐大部,呈帶狀展向,南北長約130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面積約2600平方公里,生油岩體約4333億立方米,頂板埋深1118~1439米,生油岩體厚度1389~1771米以上,冠縣凹陷生油區 位於馬頰河以西,呈帶狀分佈在冠縣大部、臨清中部和聊城市北端,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頂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體厚度2000米左右,體積2117億立方米。1989年勝利油田鑽井隊還在聊城市梁水鎮梁閘村附近打出賈2號探井,在此井—2400米處發現7米厚油氣層,在—2674~—2689米處發現15米厚的質地良好的油氣層。茌平——陽谷石膏預測區 分佈在陽谷西部、聊城東部、茌平中部,呈西南東北條帶展布,南北長128公里,東西寬15公里,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聊城軍王屯鑽孔,含石膏8層,單層厚度0.5~2米,總厚度9米,埋深700~1588米。堂邑石膏預測區 分佈在冠縣與聊城、臨清與高唐4縣市交界區域,呈西南東北條帶展布,南北長70公里,東西寬5公里,面積約350平方公里。聊城八甲劉堂古l孔,寒武系灰岩中含石膏7層,單層最厚9米,累計厚55米,埋深2000米左右。

名人


清平縣是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故鄉。季羨林1911年8月6日出生於清平縣康莊鎮。現康莊鎮歸化為臨清市管轄。季羨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清平(今臨清市)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