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正,漢語常用字,讀音zhèng、zhēng,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基本含義為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引申含義為合於法則的:正當。

正的常用組詞為正派。包含正的常用成語為公正廉潔。

文字溯源


正
會意字。甲骨文“正”作圖1,均為從止從囗(wéi)。這一形象有兩種含義。“止”是“趾”的本字,是人的腳形,又可作為意符,以表動作;“囗(wéi)”則像城池,二者合起來會征伐城邑之意。商代金文所從“囗”或埴實作圖2。黑點在西周金文中或簡化為一橫。春秋金文或在橫上另加短橫為飾,作圖6,為《說文》古文(圖10)所本。《說文》另一古文(圖12),從一、足,是由圖10訛變而來。不管這形狀如何變化,都是表示在走向城池。走向城池並非是去遊玩,而是有徵戰討伐的意味。所以“正”字的本義是攻打、征戰、征服的意思。如《詩經·商頌·玄鳥》:“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正域彼四方”就是征伐四方的意思。又因為人們直奔目標而去,所以“正”字後來又作正中、正直來解釋。由於後來“正”字多用來表示正中、正直等意思,人們就另造一個“征”字來表達征服、征戰。
聞一多《璞堂雜識》認為,“正”字上部不是城池的形狀,而是“丁”字,其古字形像釘子的俯視形,又條塊狀的金屬,於此作為不表義的聲旁。
說文解字》對“正”字的解釋是“正,是也。從止,一以止。”許慎認為“正”就是糾正,使恰當。字形採用“止”作字根,指事符號“一”表示阻止錯誤。許慎的解釋已經是“正”字的後起義,“一以止”的說法是單純根據小篆字形而來。

基本釋義


正 zhèng ㄓㄥˋ
● ● 不偏斜,與「歪」相對:~午。~中(zhōng )。~襟危坐。 
● ● 合於法則的:~當(dāng)。~派。~楷。~規。~大光明。~言厲色。撥亂反~。 
● ● 合於道理的:~道。~確。~義。~氣。 
● ● 恰好:~好。~中(zhōng )下懷。 
● ● 表示動作在進行中:他~在開會。 
● ● 兩者相對,好的、強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面。~本。 
● ● 純,不雜:~色。~宗。~統。純~。 
● ● 改去偏差或錯誤:~骨。~誤。~音。~本清源。 
● ● 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 ● 指失去電子的,與「負」相對:~電。 
● ● 大於零的,與「負」相對:~數(shù)。 
● ● 姓。
正 zhēng ㄓㄥˉ
〔~月〕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簡稱「正」,如「新~」。

詳細釋義


正 zhēng
〈名〉
● ● 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 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集韻•清韻》
● ● 箭靶的中心 [bull’s eye]
終日射候,不出正兮。——《詩·齊風·猗嗟》
● ● 引申為目標 [target]
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若正匿。——《馬王堆漢墓帛書》
詞性變化
正zhēng
〈動〉
● ● 通「征」
● ● 徵稅[levy]
正其貨賄。——《周禮•地官·司門》。鄭注:「正,讀為征。」
唯加田無國正。——《周禮•夏官·司勛》
謹正鹽筴。——《管子•海王》。李哲明雲:「正,稅也,正、征古字通用。」
● ● 出兵,征討[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書·湯誓》
故諸侯服而無正。——《管子•山至數》
司馬弗正。——《禮記•燕義》
● ● 另見 zhèng
基本詞義
正zhèng
〈形〉
● ●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方向、目標,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這個方位或目標不偏不斜地走去。本義:不偏斜,平正)
● ● 同本義 [central]
席不正不坐。——《論語•鄉黨》
有繩不以正。——《呂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記
正則無景。——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斫其正。
● ● 又如:正門;正廳;正殿;正宮;正所兒(正屋);正陽(日中之氣);正鋒(中鋒);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脅(三分牲牛之脅,中脅為正脅);正位(中正之位);正東;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莊的情態)
● ● 圖形各邊、角都相等 [regular]。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邊形;正方體
● ● 正直,正派 [honest;upright]
平心持正。——《漢書•李廣蘇建傳》
● ●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 ● 純正不雜(多指色、味) [pure]
古書之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純紅得像硃砂。正:純;丹:硃砂。)——清· 姚鼐《登泰山記》
● ● 又如:正一(純真之一);正意(純正的心志);正黑(純黑色);正風(純正的民歌;純正的風氣);正性(純正的稟性);正味(純正的滋味);正青(純青)
● ● 作為主體的,與「副」相對 [main]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獄中雜記》
● ● 又如:正職;正角;正團長;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較大活動場所);正賦(主要的賦稅。指地丁稅)
● ● 正當;合適 [fair]
雖成敗事異,而同居正號者,竝列於篇。——《後漢書•皇后紀序》
名不正則言不順。——《論語•子路》
● ● 又如:正號(正當的名號);正條兒(比喻正經、非淫亂之事);正用情借(正為有正當用途托情借債)
● ● 有關正電,由正電組成,或帶正電 [positive]。如:正電子;正離子
● ● 代數上為正號;大於零的 [plus]。如:正數;正號
● ● 正點 [sharp;be punctual in time]。如:十二點正;正午
● ● 正面,面對觀察者或對手的一面 [obverse side]
從搭連中取出個正反兩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來。——《紅樓夢》
● ● 又如:這張紙正好都很光潔
詞性變化
正 zhèng
〈動〉
● ● 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rectify]
立必正方,不傾聽。——《禮記•曲禮上》
正爾容。
正冠而纓絕。——《莊子•讓王》
● ● 又如:正家(端正家風);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 ● 整治 [renovate]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樂出其途。——柳宗元《全義縣復北門記》
● ●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 ● 糾正;改正,匡正 [correct]
以正晉國。——《國語•晉語》
正法則,選賢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傳•隱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論語•學而》
正身以黜惡。——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 ● 又如:正歷(改訂曆法);正訂(訂正;改正著作中的謬誤);正俗(匡正風俗);正曲(矯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 ● 正法,治罪 [execute]
賊殺其親,則正之。——《周禮•夏官·大司馬》
● ● 決定,考定 [decide]
以土圭正日景。——張昭遠《舊唐書》
正 zhèng
〈名〉
● ● 官長;君長 [officer]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書·說命下》
● ● 又如:正受(編製以內的官員);酒正(酒官之長)
● ● 正常情況,正命,正常壽限 [normal age at death]
百歲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論衡》
● ● 嫡長子,與「庶」相對 [wife's elder son]
諸侯與正而不賢也。——《穀梁傳》
● ● 妻,舊時代敬稱人妻為「令正」 [wife]
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房玄齡晉書
● ● 又如:正頭娘子(正妻;大娘子);正頭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 ● 道理,規律 [reason;law]
盡璇機之正。——《後漢書•張衡傳》
● ● 通「政」。政治,政事[politics;political affairs]
有不貢士謂之不率正者。——《尚書大傳•皋繇謨》
古者文武為正均分。——《墨子•兼愛下》
雖天子三公問正。——《荀子•大略》
● ● 通「證」。憑證,證據[evidence;proof]
必有正焉。——《儀禮•士昏禮》
指九天以為正兮。——《楚辭•離騷》
指蒼天以為正。——《楚辭•九章·惜誦》
(10) 姓
◎正 zhèng
〈副〉
● ● 正好,恰好 [just;precisely]
六合正相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 又如:正稱下情(正合心意;正中下懷);正沒理處(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正未有艾(正無窮期);正如你所說的;大小正合適;正要(剛要;正預備)
● ● 表示動作、狀態的進行,持續,正在 [in process of;in course of]
中兒正織雞籠。——宋· 蘇軾《浣溪沙》
王夫人正和 薛姨媽長篇大套的說些家務人情話。——《紅樓夢》
● ● 又如:正然(正在);正下著雪
● ● 僅;只 [only]
乃自吳尋二 陸, 平原不在,正見 清河。——《世說新語•自新門》
● ● 端正地 [regularly;upright;straight]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 ● 方,剛剛 [just now; exactly;just]
我思舜,正郁 陶。——《史記•五帝本紀》
● ● 公然;顯然 [openly]
正告天下。——《史記•蘇秦列傳》
● ● 總是 [always]
何以正善人少而惡人多。——《世說新語》
正zhèng
〈代〉
● ● 這麼;這樣 [so;this way]
今年怎正利害?——《老殘遊記》
● ● 又如:怎正大;怎正多
● ● 另見 zhēng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二】【正部】之盛切(zhèng)
正,是也。從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從正。
㱏,古文正從?。?,古上字。
?,古文正。從一、足;足者亦止也。
【註釋】徐鍇註:“守一以止也。”

說文解字注

正是也。從一。一㠯止。
段註: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毋之止奸,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
㱏,古文正,從?。?,古文上字。
段註:此亦同䇂、示、辰、龍、童、音、章皆從?。
?,古文正,從一足。足亦止也。
段註:止部曰:止為足。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部》·正·康熙筆畫:5·部外筆畫:1
〔古文〕㱏《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從止一以止。《注》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注》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注》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後土。
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注》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注》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為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注》正,猶定。
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注》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又直也。《易·坤·文言》直其正也。《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論語》就有道而正焉。《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注》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為憑曰正。《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注》有正者,以托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詩·小雅》正月繁霜。《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注》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史記·曆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注》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書·舜典》作七政。《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王屮·頭陀寺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詩·小雅》今茲之正。《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杜注》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歲之首月也。《春秋》春王正月。《公羊·穀梁傳注》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毛傳》二尺曰正。《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注》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閑名題肩為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為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後作。
考證:〔《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出不出反,戰不正勝。〕謹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

基本字義

正的來源
正的來源
(1)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一,從止。“一”意為“一天下”、“天下定於一”、“天下一統”。“止”意為“止步”。“一”與“止”聯合起來表示“征戰止步於天下一統之時”。
本義:為統一天下而戰。
引申義:天下統一。
再引申義:1.基準,目標,標準,榜樣。2.國家標準。天下統一的技術標準。

說明

古代詞語“正月”即“基準月”、“一月”。“七正”即日月五星,它們都是標準時間指示者,是天然的標準報時器。“車正”即國家運輸車輛技術標準官。“火正”即國家負責制訂大火歷的官員。“木正”即國家木器製作技術標準官。“陶正”即國家陶器製作技術標準官。“農正”或“田正”、“土正”即國家農業技術標準官。“庖正”即國家烹飪技術標準官。“水正”即國家水利技術標準官。“金正”即國家礦冶技術標準官。“工正”即國家手工業技術標準官。“牧正”即國家畜牧業技術標準官。據多部古代文獻記載,黃帝時代的陶正名叫“寧封子”。中國歷史上的龍山文化時代陶器的器形和顏色比較一致,且統一使用快輪技術制陶。黃帝和寧封子應當生活在這一時期。
正 金文
正 金文
(2)帶正字的句段摘選
席不正不坐。——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論語·鄉黨》
有繩不以正。——《呂氏春秋·君守》。註:“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泰山正南。——清·姚鼐《登泰山記》
正則無景。——清·龔自珍《病梅館記》
斫其正。
(3)又如:正門;正廳;正殿;正宮;正所兒(正屋);正陽(日中之氣);正鋒(中鋒);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脅(三分牲牛之脅,中脅為正脅);正位(中正之位);正東;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莊的情態)
(4)圖形各邊、角都相等。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邊形;正方體。
(5)正直、正派
平心持正。——《漢書·李廣蘇建傳》
試之諫以觀其(袁可立)氣,其正在鼻。—— 明倪元璐《袁節寰大司馬像贊》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6)純正不雜(多指色、味)
古書之正。——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純紅得像硃砂。正:純;丹:硃砂。)——清· 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正一(純真之一)正意(純正的心志);正黑(純黑色);正風(純正的民歌;純正的風氣);正性(純正的稟性);正味(純正的滋味);正青(純青);正偉(積極向上的態勢)
(7)作為主體的,與“副”相對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正職;正角;正團長;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較大活動場所);正賦(主要的賦稅。指地丁稅)
(8)正當;合適
雖成敗事異,而同居正號者,竝列於篇。——《後漢書·皇后紀序》
名不正則言不順。——《論語·子路》
又如:正號(正當的名號);正條兒(比喻正經、非淫亂之事);正用情借(正為有正當用途托情借債)
(9)有關正電,由正電組成,或帶正電。如:正電子;正離子。
正 甲骨文
正 甲骨文
(10)代數上為正號;大於零的 [plus]。如:正數;正號
(11)正點。如:十二點正;正午
(12)正面,面對觀察者或對手的一面
從搭連中取出個正反兩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來。——《紅樓夢》
又如:這張紙正好都很光潔
正zhēng
基本字義
1. 〔~月〕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簡稱“正”,如“新~”。
詳細字義
〈名〉
1. 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集韻·清韻》
2. 箭靶的中心[bull’s eye]
終日射候,不出正兮。——《詩·齊風·猗嗟》
3.古時畫在布上的靶子(用布做的靶子叫正,用皮做的叫鵠[gǔ])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中庸》
4. 引申為目標[target]
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若正匿。——《馬王堆漢墓帛書》
〈動〉
1. 通“征”
2. 徵稅[levy]
正其貨賄。——《周禮·地官·司門》。鄭註:“正,讀為征。”
唯加田無國正。——《周禮·夏官·司勛》
謹正鹽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稅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討[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正 楷體
正 楷體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書·湯誓》
故諸侯服而無正。——《管子·山至數》
司馬弗正。——《禮記·燕義》
4. 另見zhèng
〈量詞〉
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
正:是10的40次方(10^40)
常用片語
1. 正旦zhēngdàn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year] 農曆正月初一
2. 正朔zhēngshuò
(1)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一年中的第一天,即農曆正月初一
(2) [new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emperor]∶帝王新頒的曆法
定正朔
3. 正月zhēngyuè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農曆一年的第一個月

詞性變化

〈動詞〉
(1)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立必正方,不傾聽。——《禮記·曲禮上
正爾容。
正冠而纓絕。——《莊子·讓王》
又如:正家(端正家風);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2)整治
居者思正其家,行者樂出其途。——柳宗元《全義縣復北門記》
又如:正世(整治世道);正域(整治封疆);正治(治理;整治)
(3)糾正;改正,匡正
以正晉國。——《國語·晉語》
正法則,選賢良。——《荀子·王制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左傳·隱公十一年》
就有道而正焉。——《論語·學而
正身以黜惡。——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又如:正歷(改訂曆法);正訂(訂正;改正著作中的謬誤);正俗(匡正風俗);正曲(矯正枉曲);正主(匡正君主)
(4)正法,治罪
賊殺其親,則正之。——《周禮·夏官·大司馬》
(5)決定,考定
以土圭正日景。——張昭遠《舊唐書》
〈名詞〉
(1)官長;君長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書·說命下》
又如:正受(編製以內的官員);酒正(酒官之長)
(2)正常情況,正命,正常壽限
百歲之命,是其正也。——王充《論衡》
(3)嫡長子,與“庶”相對
諸侯與正而不賢也。——《穀梁傳》
(4)妻,舊時代敬稱人妻為“令正”
不得登用妾媵以為嫡正。——房玄齡《晉書》
又如:正頭娘子(正妻;大娘子);正頭妻(正式的、合法的妻子);正夫人(嫡妻,正房夫人);正嫡(正室,嫡妻;又指正室之子)。
(5)道理,規律
盡璇機之正。——《後漢書·張衡傳》
(6)通“政”。政治,政事
正、政----《漢書·陸賈傳》:“夫秦失正,諸侯豪傑並起。”顏師古註:“正,亦政也。”可見正與政同義。(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6頁。
有不貢士謂之不率正者。——《尚書大傳·皋繇謨》
古者文武為正均分。——《墨子·兼愛下》
雖天子三公問正。——《荀子·大略》
(7)通“證”。憑證,證據
必有正焉。——《儀禮·士昏禮》
指九天以為正兮。——《楚辭·離騷》
指蒼天以為正。——《楚辭·九章·惜誦》
(8)姓

近義辨析


正是也。從一。一㠯止。
段註:江沅曰:一所㠯止之也。如乍之止亡,毋之止奸,皆以一止之。之盛切。十一部。
㱏,古文正,從?。?,古文上字。
段註:此亦同䇂、示、辰、龍、童、音、章皆從?。
?,古文正,從一足。足亦止也。
段註:止部曰:止為足。

常用片語


◎正本清源zhèngběn-qīngyuán
意思: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表示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 正比 zhèngbǐ
意思:兩個變數的比值為常數時的比例關係。
◎ 正步 zhèngbù
意思:隊伍行進的一種步法,上身挺直,兩腿綳直,兩臂高擺。通常用於檢閱。
◎ 正餐 zhèngcān
意思:指午餐或晚餐
◎ 正冊 zhèngcè
意思:舊時地方上人口冊分正冊和另冊,良民記入正冊,不是良民入另冊。
◎ 正產 zhèngchǎn
意思:胎兒足月後順利產出。
◎ 正常 zhèngcháng
意思:符合一般的情況、規律或習慣。
◎ 正果 zhèngguǒ
意思:佛教指修行得道。
◎ 正品 zhèngpǐn
意思:質量合乎標準的產品。
◎ 正偉 zhèngweǐ
意思:一種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
◎ 正知 zhèngzhi
意思:端正的品行、正確的自省。

正字計數


計數時寫“正”字的由來:
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正”字,一個“正”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正”字就是10,以此類推。這個計數方法簡便易懂,很受中國人歡迎。據說該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清末民初,戲園(俗稱茶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場所。每天戲園裡要迎來很多觀眾。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門票這種東西,戲園就安排“案目”在戲院門口招徠看客,領滿五位入座,司事(記賬先生)便在大水牌(類似黑板)上寫出一個“正”字,並標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設有八仙桌,看客可邊品茶邊看戲。稍後由案目負責計數、收費。到散場結賬時準確無誤。
該方法隨著戲院實行門票制而被廢棄了,但是作為一種簡明、易懂、方便的記數法,一直流行於民間。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音韻集成


◎ 客家話:[東莞腔] zin5 zang1 ziang5 [海陸豐腔] zhin5 chang5 | chang1 [梅州腔] zhang1 zhang5 zang5 zhin5 [寶安腔] zin5 | zang1 | zang5 [客英字典] zhin5 chang5 | chang1 [沙頭角腔] zin5 zang1 zang5 [陸豐腔] chang1 zhin5 [客語拼音字彙] zang1 zang4 zin4 [台灣四縣腔] tsiin5 zang5 | zang1 [梅州腔] zen5。
◎ 粵語:zeng3 zing1 zing3。
潮州話:之影3 zian3(chiáⁿ),之影1zian1(chiaⁿ)。
◎贛語:dhan4 話正之;dhəng4 立正。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tjeŋ甲文從止丁聲,徵初文
tjeŋs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諸盈清開平聲三等開口下平十四清tɕi̯ɛŋtɕĭɛŋtɕiɛŋtɕiæŋtɕiᴇŋtɕiɛŋciajŋzheng1cjengtjeng正朔本音政
之盛清開去聲三等開口去四十五勁tɕi̯ɛŋtɕĭɛŋtɕiɛŋtɕiæŋtɕiᴇŋtɕiɛŋciajŋzheng4cjenghtjenq正當也長也定也平也是也君也亦姓左傳宋上卿正考父之後魏志有永昌太守正帛又漢複姓漢有郎中正令宮又之盈切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ꡆꡞꡃjingtʂiŋ平聲
ꡆꡞꡃjingtʂiŋ去聲

相關文化


中國人在計數時,常常用筆畫“正”字,一個“正”字有五畫,代表5,兩個“正”字就是10,以此類推。據說該方法最初是戲院司事們記“水牌賬”用的。清末民初,戲園(俗稱茶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場所。每天戲園裡要迎來很多觀眾。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門票這種東西,戲園就安排“案目”在戲院門口招徠看客,領滿五位入座,司事(記賬先生)便在大水牌(類似黑板)上寫出一個“正”字,並標明某案目的名字。座席前設有八仙桌,看客可邊品茶邊看戲。稍後由案目負責計數、收費。到散場結賬時準確無誤。
該方法隨著戲院實行門票制而被廢棄了,但是作為一種簡明、易懂、方便的記數法,一直流行於民間。很多中國人在統計選票、清點財物等時候,都還保持著用“正”字計數的習慣。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裨正、正傳、顯正、正節、遠正、正味、禮正、正卒、參正、祭正

相關成語

舍正從邪、神清氣正、書歸正傳、堂皇正大、心正筆正、心正氣和、一本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