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之

王廣之

王廣之(425年-497年),字士林,一字林之,沛郡相縣(今安徽淮北)人,南北朝時期宋、齊將領。

王廣之在南朝宋官至征虜將軍、徐州刺史,封寧都縣子,先後參與平定豫州刺史殷琰、青州刺史沈文秀、建平王劉景素、尚書令袁粲的叛亂,協助齊高帝建立南齊,進爵寧都縣侯。王廣之在南齊年間,歷任徐州刺史、右衛將軍、左衛將軍、豫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要職,進爵應城縣公。晚年時督軍救援司州,大敗北魏,升任侍中。

建武四年(497年),王廣之病逝,終年七十三歲,追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謚號壯公。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廣之年輕時便擅長騎射,勇武敏捷,在軍中擔任馬隊主。王廣之在南朝宋大明年間,補任相縣縣令,后歷任殿中將軍、龍驤將軍、強弩將軍、驃騎中兵參軍、南譙太守等職。
王廣之
王廣之

預平內亂

泰始二年(466年),豫州刺史殷琰、青州刺史沈文秀起兵叛亂。宋廷以輔國將軍劉勔為主帥,督軍征討豫州。王廣之也參與平叛,在軍中充任軍主,隸屬寧朔將軍劉懷珍麾下。當時,豫州將領劉順在宛唐(在今安徽壽縣東南)修築營壘,與官軍對峙。殷琰命長史杜叔寶以五百輛運車載運軍用物資,援助劉順。王廣之率軍截擊,自晡時一直打到日落時分,大敗杜叔寶,將運車全部燒毀,逼得劉順棄營而逃。王廣之隨後又率軍南下,收複合肥。是年十二月,殷琰投降,豫州平定。
泰始三年(467年),王廣之又隨劉懷珍北攻青州,征討沈文秀。王廣之親率一百騎兵,襲取長廣郡(治不其,在今山東嶗山北),驅逐守將劉桃根,隨後又與明慶符攻取東萊郡(治曲城,在今山東招遠西),逼降守將鞠延僧。沈文秀迫於形勢,只得重新歸順朝廷。不久,宋廷以平豫州、青州之功,封王廣之為安蠻縣子,食邑三百戶,又改封蒲圻縣子。此後,王廣之歷任南陽太守、越騎校尉、鍾離太守、左軍將軍、高平太守、游擊將軍,加領給事中。
元徽四年(476年),建平王劉景素在南徐州叛亂。王廣之隨軍討平叛亂,並在攻破京口(南徐州州治,今江蘇鎮江)的戰役中率部先登,因功改封寧都縣子,食邑五百戶。
升明元年(477年),皇帝劉昱遇弒。權臣蕭道成追廢劉昱為蒼梧王,立其弟劉准為帝,史稱宋順帝。蕭道成掌握朝政內外大權,並外調王廣之為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徐州刺史、鍾離太守。不久,荊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對蕭道成。宰相袁粲欲據守石頭城(防守建康的軍事要塞,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一帶),響應沈攸之,結果被蕭道成攻殺。王廣之當時尚未到徐州赴任,也參與了平定石頭城的戰役,后又隨蕭道成出屯新亭(在今江蘇南京南),進號征虜將軍。
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敗亡。當時,南兗州刺史黃回雖參與平叛,但曾密謀支持袁粲,只因袁粲迅速敗死方才放棄行動。蕭道成知道黃回懷有異心,遂於當年四月將黃回收捕處死,並命王廣之搜捕其兄弟黃駟、黃馬及侄子黃奴。

改仕南齊

建元元年(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建立南齊,史稱齊高帝。王廣之作為南齊的開國功臣,進爵寧都縣侯,食邑一千戶,后又改任散騎常侍、左軍將軍。
建元二年(480年),北魏南侵。王廣之獲授符節,出鎮淮上。當時,淮北四州(青州、冀州、徐州、兗州)早在泰始年間便已陷於北魏。王廣之自請回鄉招募部曲,北上收復徐州。蕭道成遂以王廣之為使持節、都督淮北軍事、平北將軍、徐州刺史。但王廣之兵過淮河,卻戰而無功,因而被免去官職。不久,王廣之又被起複為征虜將軍,加領散騎常侍、太子右率。
建元四年(482年),蕭道成病逝,太子蕭賾即位,史稱齊武帝。王廣之改任鎮軍司馬,后歷任南東海太守、司徒司馬、尋陽相、南新蔡太守、北中郎左軍司馬、廣陵太守。
永明四年(486年),王廣之升任徐州刺史,並加授持節、都督徐州諸軍事。王廣之鎮守徐州數年,又被調回朝中,授為光祿大夫左將軍、司徒司馬。後來,王廣之升任右衛將軍、散騎常侍,進拜前將軍。
永明十一年(493年),北魏聲稱要南下伐齊。蕭賾授予王廣之符節,讓王廣之到揚州、徐州一帶招募民丁,擴充軍力。是年七月,蕭賾病逝,將帝位傳給皇太孫蕭昭業。蕭賾在臨終前留有遺詔,將“軍旅捍邊”方面的政務委託給王敬則、陳顯達、王廣之等七位武臣。當時,北魏國內也發生叛亂,遂以“禮不伐喪”為由,停止南伐。
隆昌元年(494年),王廣之升任給事中、左衛將軍,后隨西昌侯蕭鸞發動政變,將皇帝蕭昭業廢為郁林王,改立其弟蕭昭文為皇帝。王廣之因功獲增食邑三百戶,並被外調為持節、都督豫州及西陽汝南二郡諸軍事、平西將軍、豫州刺史。當時,蕭鸞圖謀篡位,大肆誅殺高、武二帝的子孫。王廣之襲殺安陸王蕭子敬有功,升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刺史,進封應城縣公,食邑二千戶,並獲賜鼓吹一部。同年,蕭鸞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史稱齊明帝

晚年及病逝

建武二年(495年),魏軍南侵,圍攻司州。蕭鸞以王廣之為持節、都督司州征討諸軍事,率軍援救司州。王廣之以蕭衍(即後來的梁武帝)為前鋒,馳援司州。司州守軍見援軍趕至,自城內出攻,與蕭衍內外夾擊,最終大破魏軍。
建武三年(496年),王廣之升任侍中、鎮軍將軍,並獲賜“給扶”(君主賜給大臣的一種禮遇)。
建武四年(497年),王廣之病逝,終年七十三歲,追贈散騎常侍、車騎將軍,謚號壯公(一作莊公)。

主要成就


軍事

討平內亂:王廣之在南朝宋年間先後參與豫州刺史殷琰、青州刺史沈文秀、南兗州刺史建平王劉景素、荊州刺史沈攸之、尚書令袁粲的叛亂。王廣之在平定殷琰的叛亂中,在橫塘大敗杜叔寶,燒毀叛軍輜重,迫使劉順棄守宛唐,隨即又用三日便從叛軍手中奪回合肥城。而在平定沈文秀的叛亂中,王廣之更是居功至偉。王廣之先後奪取長廣郡、東萊郡,使得沈文秀迫於“諸城皆敗”的壓力,重新歸順朝廷。
抵禦北魏:王廣之在南齊年間,兩次率軍抵禦北魏南侵。第一次時,回鄉招募部曲,欲要北上收復徐州,但最終無功而返;第二次則是統領蕭衍等將領,馳援司州,並與司州守軍內外夾擊,最終大敗北魏軍。

政治

王廣之是南齊的開國功臣,在武帝去世后被委以“軍旅捍邊”之任。王廣之支持西昌侯蕭鸞,參與廢殺郁林王蕭昭業,后又襲殺安陸王蕭子敬,為蕭鸞稱帝掃清了障礙。

家族成員


兒子:王珍國,仕南齊為北徐州刺史,后廢殺東昏侯蕭寶卷,投靠梁武帝蕭衍。他是南梁的開國功臣,官至丹陽尹,封宜陽縣侯。
孫子:王僧度,襲爵宜陽縣侯。

軼事典故


奪馬之爭

王廣之隨劉勔征討豫州叛亂,後方的合肥卻被叛軍攻陷。劉勔召集全軍將領,商議收複合肥。王廣之對劉勔道:“將軍如果能把您的戰馬送給我,我便能奪回合肥。”幢主皇甫肅對劉勔道:“王廣之竟敢貪圖將軍的戰馬,其罪應斬。”劉勔卻道:“觀其之意,必能立功。”劉勔當即將自己的戰馬送給王廣之。而王廣之也不負眾望,僅用三日便從叛軍手中奪回合肥。劉勔後來譏諷皇甫肅道:“將軍若聽從你的建議,不但屈斬了壯士,也收復不了合肥。你不懂得欣賞人才,才有這種愚蠢的想法。”

不念舊惡

皇甫肅在南齊年間投靠於王廣之門下。王廣之早年雖與皇甫肅有過節,但一直非常推崇他的學問,便推薦給齊武帝蕭賾。皇甫肅因而被任命為東海太守。

老蚌之譽

齊武帝蕭賾非常賞識王廣之的兒子王珍國,並對王廣之道:“珍國才堪大用,卿真可以稱得上是老蚌啊。”古語“老蚌生珠”,故後世以“老蚌”作為對有賢子者的譽稱。王廣之對此欣然接受,並對蕭賾道:“陛下的稱讚,臣不敢推辭。”蕭賾大笑不已。

史書記載


《南齊書·卷二十九·列傳第十》
《南史·卷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六》

人物評價


蕭賾:① 卿可謂老蚌也。② 軍旅捍邊之略,委王敬則、陳顯達、王廣之、王玄邈、沈文季、張瑰、薛淵等。
蕭子顯:公侯扞城,守國之所資也。必須久習兵事,非一戰之力。安國等致效累朝,聲勤克舉,並識時變,咸知附托。
姚思廉:廣之,齊世良將。
李延壽:宋氏將季,亂離日兆,家懷逐鹿,人有異圖。高帝觀釁深視,將符興運。李安人、戴僧靜、桓康、焦度、曹武、呂安國、周山圖、周盤龍、王廣之等,或早見誠款,或備盡心力,或受委方面,或功成麾下,其所以自致榮寵,夫豈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