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軍師的結果 展開

軍師

古代官名

官名。職掌之一。

據現有記載,"軍師"一職的出現,起碼應上溯至戰國時代。

來歷


這似乎是關於“軍師”一職的最早記載。它不但說明了“軍師”作為統帥助手,“坐為計謀”的行事特點,還特別表明了國君平時對其“遂以為師”的特殊尊重態度。換言之,平時為“君師”,作戰時則為“軍師”。這就是軍師的地位和這一職務的來歷。
《三國志·魏書·荀攸傳》謂曹操取冀州,皆軍師荀攸之謀。攸旋轉為中軍師。亦有以軍師而掌兵權者。《三國志·諸葛亮傳》言劉備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後進為軍師將軍。《資治通鑒·獻帝建安十三年》胡三省註:“中郎將則有兵柄。“此外又有掌監察軍務者。晉避司馬師諱,改軍師為軍司。《通典》卷二十九:“凡諸軍皆置之,以為常員,所以節量諸宜,亦監軍之職也。”南朝宋、齊多不置。梁曾以羊侃為軍司。太平天國時置。前後只封過十人(女官不在內),任此者都有總理軍政之責,“軍師”之前各系字型大小,無一相同。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以上為初期四軍師。後期洪仁玕為精忠軍師,石達開有公忠又副軍師之號,李秀成為護國軍師,改真忠軍師,陳正成為勇忠軍師,李世賢為正忠軍師。楊輔清為愨忠軍師。女官也有軍師四人,官名與上述初期四軍師相同。
根據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中的理解:三國中,“軍師祭酒”是一般軍師,參謀,沒有軍權;“中軍師”和“軍師中郎將”是參謀長,有部分軍權;“軍師將軍”是總參謀長,負責組織領導全軍的軍事建設和組織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的領導人。其中“軍師祭酒”是曹操發明的,“軍師中郎將”和“軍師將軍”是劉備發明的。

詞語解釋


(1).軍隊。《禮記·檀弓上》:“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邑,危則亡之。”漢蔡邕《黃鉞銘》:“昔在梁州,柔遠能邇,不煩軍師,而 車師 克定。”《後漢書·龐參傳》:“陛下愍百姓之傷痍,哀黎元之失業,單竭府庫以奉軍師。”
(2).古軍官名。《後漢書·隗囂傳》:“囂 既立,遣使聘請 平陵 人 方望,以為軍師。”《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備 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胡三省註:“軍師,亦古將軍號。”
(3).太平天囯軍銜。太平天囯僅東、西、南、北四王可加軍師銜,其名位甚高。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朝田畝制度》:“丞相稟軍師,軍師奏天王,天王降旨,軍師遵行。”
(4).引申指為他人出謀劃策的人。瞿秋白《亂彈·新英雄》:“總之,他什麼也不是,可又什麼都是。他只愛當軍師。”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你是工商界真正的軍師,我不過是你手下一員末將罷了。”

佳話


中國古代的軍師,往往是智慧的化身,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令一支軍隊丟盔卸甲、讓一個國家土崩瓦解。歷史上許多金戈鐵馬的戰場,都有著軍師的足跡,許多成功君王的背後,都有著軍師的身影。儘管所處職位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這些人物都曾經以自身超凡脫俗的智慧在軍事上籌劃奇謀妙計,決勝於千里之外。
戰爭緣於生存競爭,而且是人類生活中最激烈、最殘酷、最複雜的競爭。那麼兵家智慧無疑也是最微妙、最精彩、最鮮活的競爭智慧。儘管這種智慧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逾千年而不朽,仍可靈活地運用於當代軍事鬥爭與生存競爭之中。所以,當代人仍然可以學習古代兵法、研究古代軍師,從中汲取克敵制勝的智慧。即使擁有當今世界最先進裝備和最強大軍事力量的美軍,也習慣於“言必孫子”,有意識地在戰爭實踐中靈活運用孫子兵法。如此看來,正說古代軍師,展現兵家智慧,是一件有益於增進各方面人士謀略水平和競爭藝術的事情。

十大軍師


百家宗師 千古武聖——軍師鼻祖姜子牙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際遇。前半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七十多歲仍一事無成;後半生得遇明主,大展宏圖,伐商滅紂,興周八百年之基業。這就是被後人奉為神祗的歷史巨人—姜子牙。他追往古而知來今,通古今之變,知勝敗之勢,曉民眾之意,精文武之道,操攻取之術,為文王、武王之師,傾商立周,興周盛齊,救民於水火,為後世開創了弔民伐罪,恩及百姓的範例。百世而下,被尊為武聖,太公兵家宗師,堪稱當之無愧的千秋軍師第一人。
智士能臣 千古奇人——先秦范蠡
范蠡,先秦傑出謀略家,罕見的智士能臣。初,越王執意伐吳,未聽范蠡勸阻,險些喪命。吳國三年,范蠡伴君處虎狼之中,石室忍辱,嘗便獻忠,為范蠡計謀,才保越王不死。事君復國興越,苦身深謀二十年,興師伐吳,讓越王報了仇。待越王大宴群臣之時,看破“兔死狗烹”之局,毅然辭國相、大將軍之官,退隱東海之濱,治產業,力經商,十九后中三致千金,成了巨賈,名揚天下,令同代人望塵莫及,也叫後人難繼項背。范蠡,可謂家事、國事、天下事,無不精通,於從政,於從商,總是得心應手,堪稱千古奇人。
謀取天下 如烹小鮮——興漢三傑之首張良
張良,本韓國壯士,身負家國淪亡之痛,一心想行剌秦始皇,光復故國河山。因其仗義任俠,虛心上進,因而先得優越性世兵法,后廣交志士豪傑,並與劉邦相交莫逆。在秦末群雄並起的混亂時刻,張良投靠劉邦,可謂目光高遠。
張良善謀大計,不為假象所迷。鴻門宴上巧妙策劃,進退有據,讓項羽無可奈何,劉邦亦全身而退。略施反間小計,便令項王軍臣相疑陣腳自亂。末了,又以奇兵突襲,垓下一戰而天下
羽扇綸巾 智多巨星——蜀漢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古今中外,聞名遐爾。他是軍事戰略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神機妙算,奇策泉涌,智謀縱橫,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對,巧借東風,赤壁之戰,巧取四郡,奇襲荊州,六齣祁山,七擒孟獲等,無不閃其智慧的光輝。
諸葛亮,又是安邦治國的政治家。做一代名相,他奉行法制,助劉備安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德威並舉,儒法並用,為蜀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不朽貢獻。
學富五車 功蓋孔明——東晉王猛
王猛,人稱“賽諸葛”,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政治謀略家。東晉五胡十六國,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王猛擇主而事,輔苻堅據秦州趁勢而起,建立起前秦王朝,小小“前秦”之所以能梟視群雄,統一北方,堪稱“常勝將軍”。在治國上,獨展長才,不但國泰,而且民安。可惜王猛英才早逝,五十一歲便撒手人寰。
少志凌雲 相知重臣——中唐謀略家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肅宗、代宗、德宗的顧問。在安史之亂以及以後的動蕩年代里,他深謀遠慮,全局在胸,避開禍端,為國家解決財政困難、安定邊緣地區做了大量工作,保證了唐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一位傑出的謀略家。
半部論語 治理天下——北宋佐國良臣趙普
趙普,北宋佐國良臣,他以孝行感動趙匡胤,以對局勢的銳敏觀察和果敢應變,導演了黃袍加身的好戲。他力勸太祖御駕親征,迅速平定了眾多割據政權。從唐末以來的亂世爭紛中,他清醒地意識到藩鎮之危和窮兵黷武帶來的隱患,提出了一系列切中時弊的改良措施,杯酒釋兵權堪稱最佳註腳。
史稱趙普貴為國卿,親若家相,沉厚多智,善斷大事。從其三落三起,長達五十年的仕途生涯可略窺忠君佐國之道。
學貫天人 才兼文武——明朝軍師劉基
劉基,年青時即學識淵博,“通古今之變”。初時,效力元朝,后因不滿其腐朽統治,從而走向反抗,為大明江山創立出謀劃策,立下不朽功勛。他為官清正,一貫反對貪官污吏,主張廉潔奉公。他性格倔犟,不畏強權,不阿權貴,潔身自好,超然物外,可像他這樣神智過人的人也終難逃小人之陷害,以致抱恨而終。
遁跡空門 和尚軍師——明成祖功臣姚廣孝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佛教盛行,和尚多如牛毛;在威雄壯的歷史中,計定江山的謀略家燦若繁星,但超塵脫俗,四大皆空的和尚積極用事,卻極為少見,姚廣孝就是這一位奇特神秘的人物。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樂年間,風雲變幻,在驚心動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廣孝身披袈裟,口喧佛號,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但策劃兵變,指點江山,又是貨真價實的軍師。他最擅長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守城卻敵,在成祖朱棣奪取江山的創業中勛功第一。
蛟龍出頭 佐清智囊——范文程
范文程,初為大明生員,后努爾哈赤誓師南下,他淪身為奴。皇太極登位,范文程悟移人生,甚有政治家之見識。守遵化,突圍力戰,戰功顯著;行反間,功不可沒;勸降明軍,乃得頭功。后得皇太極重用,成肱股大臣。諫言天下,計取中原,禁令士卒勿搶百姓,乃收民心,廢除增加田稅,乃快民心,爭取漢臣歸順、合作,乃治民心。范文程,為清朝打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不亞漢之張良,明之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