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由國務院批複的國家級示範區

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由國務院批複的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深圳蘇南之後的我國第6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範區。

示範區介紹


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以佔全省七分之一的面積、三分之一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機構和創業創新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全省70%的科技成果,實現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建設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就是為湖南裝上創新“超級引擎”,不僅破解當下的發展瓶頸,也為未來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依託長沙、株洲、湘潭三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實體經濟基礎雄厚,科技體制改革成績突出,城市群協同創新初見成效,湧現出超級稻、超級計算機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成果。近5年,長株潭國家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6%以上,位居全國第一。
在三個高新區的支撐帶動下,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創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實現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有力推動全省綜合創新能力全國排名提升6位,創新績效全國排名提升9位,國家科技獎勵數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5位。

示範區設立背景


一是長株潭三市國家高新區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源。三市國家高新區沿湘江分佈,相互毗鄰,總規劃面積37.6平方公里。2013年,三市國家高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三市的60%,佔全省的33%;三市的591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利稅,分別佔全省的90%和95%左右。中聯重科三一重工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前十強,拓維信息藍思科技紅太陽光電、長城信息等企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二是長株潭三市及其國家高新區已成為科技創新資源的核心聚集區。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密集,擁有兩院院士54名,擁有20餘名國家專家,引進留學歸國人員和海外專家1000多名;優強研發平台密集,擁有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等院校60餘所、省級及以上科研機構1000餘家;標誌性創新成果密集,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3年我國超級計算、智能機器人、超級雜交稻等一批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其中超級計算、超級雜交稻兩項來自我省長株潭地區。
三是長株潭三市國家高新區探索的產學研結合模式在全國領先。主要做法是,以產業技術鏈為中心,組成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科研院所整體轉企改制,推進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使改制后的企業迅速成長為各行業的領軍企業,成為全省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託共建企業研發中心;以項目技術為紐帶,共同組建開發實體。目前,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62個,成員單位超過700家。
四是長株潭三市國家高新區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近五年,以長株潭三市國家高新區為主體,創造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30%,引領帶動全省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率連續3年居全國第一。

示範區建設目標


作為我國中部首個以城市群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任重道遠。
未來十年,長株潭高新區將按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帶一部”創新創業中心的戰略目標,堅持“創新驅動、產業集聚、軍民融合、協同發展”的總體思路,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力爭用十年左右時間,將長株潭高新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和國內領先的技術創新中心,為中西部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模式,創造經驗。
具體來說,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要建設成為“四區一級”。
創新驅動引領區。將創新驅動放在突出位置,鼓勵技術創新、機制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與社會和諧發展,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到創新驅動軌道上來。
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創新體制機制,重點突破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融資、科技人才激勵等制度瓶頸,先行先試一批重大政策措施,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為中西部地區體制機制改革作出示範。
軍民融合示範區。探索軍民融合技術協同創新的新機制,建立軍民融合技術協同創新平台和產業基地,完善具有湖南特色的軍民融合技術協同創新體系,為全國軍民融合提供示範。
城市群協同創新試驗區。積極探索建立長株潭三市協同創新管理機制,發揮長沙國家創新型城市的作用,帶動株洲、湘潭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推進長株潭國家創新型城市群建設,為我國城市群協同創新提供示範。
中西部創新發展增長極。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優勢,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創新發展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