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石泉
韋石泉
韋石泉(1922年- ),南京人,中國近現代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1948年夏畢業於復旦大學農學院。早年曾開展真菌病害生理研究。60年代起專攻植物病毒病害的科、教工作,對赤豆花葉病毒、大豆的環斑病毒、白菜蕪菁花葉病毒及一些果樹病毒及病害,進行了較系統的深入研究。在病毒提純、血清學技術、病毒株系劃分以及品種抗病性鑒定等方面,取得較多成果。
中文名: | 韋石泉 |
家鄉: | 中國南京 |
性別: | 男 |
國籍: | 中國 |
出生年月: | 1922年 |
所處時代: | 近現代 |
職業: | 學者 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 | 復旦大學農學院 |
復旦大學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復旦大學農學院遷瀋陽成立瀋陽農學院,韋石泉隨遷任教,1954年晉陞為講師。1958年參加幹部下放鍛煉,獲“瀋陽市優秀下放幹部”獎章。1959年參加、領導教材編寫及教學大綱審定等工作。60年代曾兼任植病教研室主任及植保系副主任等職。
1960-1961年,韋石泉被派往北京農業大學,在裘維蕃等的指導下,進修植物病毒學、細菌學。1970年底,調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下放昌圖科研基點,防治病蟲害,並建立土法赤霉素工廠。1973-1977年,由遼寧省選送農業部派赴西非上沃爾特國(現稱布吉納法索國),任中國農業技術組副組長,推廣和試驗新技術,為非洲農民科學種田、提高生產做了較多工作,也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
1948年7月 復旦大學農學院農藝系畢業。
1948-1949年 先後在南京及浙江餘杭縣農業技術推廣所任技術員,在餘杭縣區政府負責農技工作。
韋石泉
1970-1972年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任技師、基點長等。
1973-1977年 農業部派赴西非布吉納法索國(當時稱上沃爾特國)中國農業技術組任副組長。
1978-1980年 在遼寧省農科院植保所植病室主持課題。
1980年至 在瀋陽農學院、瀋陽農業大學植保系任副教授、教授,兼任校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及學術組組長(第二、三屆),其間,1981年農業部派赴法國農科院考察學習植物病毒學新技術,1982-1983年派赴美國依阿華大學植物病理學系植物病毒學研究室進修及合作研究。
早年,韋石泉常帶領高年級學生到基層和國營農場進行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他注重調查研究,同時採制標本,觀察鑒定,並開展一些能與生產結合的專題研究,由於計劃的好,又能因地制宜,所以學習效果好。如在盤錦墾區畢業實習時,當時農民最頭痛的就是水稻爛秧病,他以此為課題進行調查、訪問、採集、分離、培養、鑒定並進行防治試驗,弄清了病原菌種類,也找出一套結合秧田管理的防治辦法。老鄉們很高興,與他結成友好關係,同意以後每年去實習。
韋石泉常用丁酯來檢測植物
在植物病毒病研究方面,60年代初經植病室幾位前輩建議,為加強學科劃分,設立了植物病毒學課程和研究項目,由韋石泉負責和推動。其間,由於長時間的“政治運動”,停止了發展。到80年代初,時機有了好轉,他才又和植病室有關同志,並在吳友三的鼓勵和校領導批准下,成立了植物病毒病研究室,籌建了新溫室,充實了一些儀器設備,使工作得以逐步開展起來。這些年,該研究室針對中國東北地區特點以及生產上急需提供防治措施的要求,著重研究了一些主要病毒的診斷和鑒定技術,同時研究對病毒的防控措施。先後進行的有赤豆花葉病毒的鑒定,大白菜和蘿蔔的蕪菁花葉病毒鑒定和株系分化研究,品種抗病性測定及株系間交互保護現象等試驗,進行了葡萄扇葉病、卷葉病的調查和毒原鑒定,豇豆花葉病主要病毒的鑒定,番茄花葉病毒的株系,西瓜花葉病毒主要病毒種群及株系,大豆的煙環斑病毒塑珠ELISA 測定技術,草莓病毒病主要種群測定等。這些工作對弄清各地病毒種類及抗病毒新品種選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使發表在國內外(包括省級)刊物上的科研論文達到60餘篇。“草莓偽輕型黃邊病毒抗血清製備及血清學檢測技術”,獲遼寧省農學會一等優秀論文獎。此外,尚編著專業書籍9部,編譯專業科研論文約50餘篇。
1957年以後,韋石泉被選為遼寧省及瀋陽市兩個植物保護學會的理事,併兼職主任秘書工作。由於學會沒有專職幹部,一切都要親自動手。為團結會員,交流學術,他總是默默地工作,因此多次獲得遼寧省及瀋陽市科協“學會工作積極分子”及“先進工作者”獎勵。他一直很重視科普工作,常抽時間寫文章或下鄉考察。他認為:“科教工作者,應拿出些時間傳播和普及自己所從事的科研專長。
這對推動科技發展是有意義的!”他聽說國內外一些著名科學家倡導要“專家寫科普”,十分敬佩,並努力追隨。
韋石泉對工作和學習一直勤勤懇懇,自己在前進時也希望別人共同提高。他在東北紮根幾十年,覺得已經是東北人了,應該關心東北農業科教的發展,希望在他所熱愛的這塊土地上老有所養,也老有所為,力所能及地再作些貢獻。
“遼寧省大豆、花生、蔬菜病毒病研究”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89);參加全國協作的“全國十省(市)白菜蕪菁花葉病毒株系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0)。“遼寧省水稻白葉枯病綜合防治研究”獲遼寧省政府三等獎(1983),“遼寧省番茄花葉病主要病毒和株系研究”獲遼寧省科協優秀論文一等獎(1990)。
“草莓偽輕型黃邊病毒抗血清製備及血清學檢測技術”,獲遼寧省農學會一等優秀論文獎。《大白菜三大病害的發生及防治》、《加強種子處理技術》等科普文章30餘篇,獲得過“遼寧省優秀科普作家榮譽證書”(1990)及“遼寧省農林科普工作成績顯著獎狀”(1985)。
1、韋石泉,張際中:《棉黃萎病病原菌生理研究》,《瀋陽農學院學報》,1956 (1):55-62
2、韋石泉,張際中:《東北稻瘟病菌生理分化的初步研究》,《瀋陽農學院學報》,1963(3):59-67
3、韋石泉,裘維蕃:《赤豆花葉病毒初步研究》,《植物病理學報》,1964,7(1):67-78
4、韋石泉,鄭懷民,李桂珍:《水稻白葉枯細菌致病力差異鑒別及其生理生化反應研究》,《微生物學雜誌》,1982,2(1):6-15
5、韋石泉:《遼寧省水稻病害調查研究》,《微生物學雜誌》,1982,2(2):6-17
6、韋石泉,希爾·約翰:《大豆煙環斑病毒生物學性狀鑒定》,《瀋陽農學院學報》,1985,16(2):38-44
7、韋石泉,希爾·約翰:《大豆煙環斑病毒提純、抗血清和蛋白A-瓊脂糖CL-4B柱層析純化抗血清研究》,《瀋陽農學院學報》,1985,16(1):8-16
8、韋石泉,徐慧民:《應用負染技術電鏡觀察快速檢測植物病毒粒子研究》,《微生物學雜誌》,1985,5(4):7-10
韋石泉學習勤奮。在中學時,由於成績較優常獲老師表揚。在上海市中學生中、英文演講比賽中,曾獲第一名。在大學時,暑期不回家,協助導師搞科研,學到不少基本功。
韋石泉認真工作。在復旦大學當助教時,他起早貪黑採集標本,分離、培養、壓制、浸漬,盡量使材料新鮮標準,質量好又少花錢。有時主講教授缺席,他代理上課,因平日準備有素,同學們很滿意。50年代初,他協助舉辦“華東區農業展覽會”時,帶領高年級學生們選制標本、設計圖說和模型,使當時華東區農業局的展台特別充實。他認為做些額外的工作也能學到不少新東西,常說:“要在干中學,也要學了再干,與己與事都會有益”。
在瀋陽農學院植保系裡,韋石泉常主動請教吳友三、張際中等。在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檢疫學等課程的實驗中,他總是認真準備教材,攝幻燈片,設計掛圖,爭取把較“死”的課搞“活”起來,以後主講這些課的每次講稿都要重寫和補充。學生們認為他的教學效果和直觀教材是一流的。後來他把這些標本帶到農墾部檢疫講習班去應用,也得到很高評價。
60年代,分配去基層的學生多起來,要求能發給一些參考文獻備用,為此韋石泉特意搜集資料編印了“農業植物病害參考資料”及“文獻目錄”兩大本,及時發給畢業同學。40年後校慶時(1992年),一些“老”校友還特別提到此事,說:“您的‘參考資料’和‘文獻’,我們下鄉時也不賣掉,至今還保留參考,也是對老師的留念”!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韋石泉常去田間調查或幫助農民進行防治工作,爭取多干實事。在西非的4年裡,縱然天氣熱得人頭昏腦脹,他仍堅持去田間和開展試驗工作。當時初學法語,說得不多,就配合圖解標本講授農作物病害知識,收到很好效果。有一次聯合國幾位專家到墾區考察,他們認為田間發黃的水稻可能是東格魯病毒(Tungro virus)引起的。韋石泉觀看了試驗情況並對他們說:“經我們多次試驗得知,這是因缺鈣和磷引起的,並非東格魯病”。這些外國專家覺得言之有理,探討之後也很尊重這一意見。
為指導研究生和本科畢業生開展科研,韋石泉總和學生一起動手。對指導他們寫作論文和查閱文獻,他總是自己先作充分準備。由他審閱的論文,除了在內容上把關外,甚至連一個錯字和標點也不放過,一些同學很有感慨地回憶說:“經韋老師審改后的論文,雖然又得重新騰寫一回,但確實正確許多,既學會寫文章,也學到認真的精神”。他也常和同學們交流學習方法,對待人和事的正確態度,更勉勵年輕學子發奮圖強,勇於攀登。這些年,他儘力接待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授、研討,以便逐步提高教研室的學科建設水平。他還熱心地推薦一些優秀青年出國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