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階

中國著名作曲家,代表作《三毛流浪記》

王雲階(1911-1996),曾用名雪林,山東黃縣人(今龍口市)。1911年生,中國著名作曲家。主要音樂作品:《新閨怨》1948/《萬家燈火》1948/《麗人行》1959/《三毛流浪記》1949/《林則徐》1959/《阿Q正傳》1981等二十餘部影片配樂及創作交響樂、室內樂和歌曲。其中歌曲《小燕子》(《護士日記》插曲)獲第一屆當代少年兒童喜愛的歌獎。《六號門》作曲獲1957年文化部1949~1955年個人三等獎。專著有《音樂與管弦樂配器法》、《論電影音樂》。

簡介


王雲階
王雲階
(1911年8月29日-1996年6月6日) 作曲家。山東省龍口市人。曾在上海新華藝術大學 和人文藝術大學音樂系學習。1931年 在北平清華大學從庫普卡教授學習鋼 琴。1932年因在山東曲阜省立第二師 范指揮學生唱《國際歌》被捕,系獄 三年。出獄后從事音樂創作,並介紹蘇聯新音樂藝術。

人物生平


綜述

王雲階(1911-1996),曾用名王林,山東黃縣人,1911年生,中國著名作曲家。

1919年

王雲階
王雲階
幼時即酷愛美術與音樂,王雲階自小就是音樂的小天才,天生兩隻“音樂的耳朵”,1919年,8歲的王雲階隨家人遷居青島,就住在福建路25號(修建快速路時拆除)。16歲時,就為青島電影院上映的默片演奏鋼琴配樂。受到外國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影響。

1927年

到上海求學,曾先後在新華藝術大學,人文藝術大學讀音樂系,又在國立音專兼學鋼琴選科。20歲時不顧父親反對與1931年來到北平進入清華大學跟隨庫普卡學習鋼琴和作曲,喜歡看電影的他形成了讓電影唱歌的理想。大學畢業后在學校任教,

1932年

因在山東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學院指揮學生高唱唱《國際歌》被當局被捕入獄三年。出獄后,專攻作曲的他與冼星海、聶耳一起進行抗日救亡音樂活動,並創作了一批抗日歌曲和介紹蘇聯新音樂藝術。並發表過《紫竹調》等音樂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后他來到武漢,參加冼星海主持的"星海歌詠隊",投身於抗日救亡音樂的運動中,創作了《抗戰到底》和《 我們站在一條線上》《我們在炮火中長大》、《東北,我們的家鄉》等歌曲,並發表長詩《向阿波羅宣誓》。

1939年

王雲階來到四川成都為西北影業公司的影片《風雪太行山》譜寫主題歌《上戰場》,此曲成為他電影作曲的處女作。並為紀錄片《華北是我們的》錄音兼任指揮。

1940年

至重慶,出版第一部歌曲集《國防音樂》。40年代在重慶國立音樂學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任教和金陵大學任教。1943年3月,通過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教務主任李抱忱介紹,應青海當局之邀,來到西寧。他是繼王洛賓之後,來青海的又一位知名的音樂作曲家。他到西寧后,安排到崑崙中學及省立其他學校教授音樂,夫人李青惠分配到西寧女子師範擔任音樂教員。當時全國正處在抗日緊要時期,他們教唱的歌曲,內容多以抗日愛國為主,還介紹一些國外的優秀音樂作品。同時又為青海兒童抗戰劇團創作了不少作品。他在教學之餘,搜集大量的青海民歌,並在當時的《青海民國日報》上創辦《樂藝》副刊。每期刊發他搜集整理的民歌,主要內容為青海花兒和民間小調等。後來他將這些民歌彙集成冊,在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了《山丹花》一書。在《樂藝》周刊上,每期還連載由他翻譯的巴勒澤的《音樂史》。王雲階夫婦的初衷是為籌建青海音樂學校而來西寧的,但當時青海當局無創辦學校的實力。師資、設備、學生來源等均無著落,遂於1944年2月,離開了西寧。1947年任崑崙影業公司作曲,為由白楊主演、“崑崙”出品的影片《新閨怨》作曲。影片上映后,王雲階成為了崑崙公司的作曲組組長。隨後,他又連續為《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三毛流浪記》等40多部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影片譜寫音樂。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兒子王龍基由於在《三毛流浪記》中成功扮演了三毛,王雲階還親自出鏡扮演一個鋼琴師,這在上海電影界傳為佳話。

1949年

7月,他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作曲。1951年,調北京任中央電影局藝委會委員兼音樂處副處長,並為《團結起來到明天》、《翠崗紅旗》、《六號門》等影片作曲。其中因《六號門》的作曲,在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三等獎。1953年,先後師從丁善德、肖淑嫻、馮文元等學習高級和聲、對位與賦格,師從前蘇聯專家阿爾扎瑪洛夫學習“音樂作品分析”和“復調音樂”。

1956年

回到上海,負責組建上影樂團,任團長,后仍專門從事音樂創作,先後為《青春的園地》、《母親》、《護士日記》、《湖上的鬥爭》、《不夜城》、《黃浦江的故事》、《林則徐》、《萬紫千紅總是春》、《飛刀華》、《魔術師的奇遇》、《青山戀》等影片作曲。

去世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雖已年逾古稀,還為影片《傲蕾·一蘭》與《海之戀》作曲。曾參加1954年捷克第八屆國際電影節,1982年法國第三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王雲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三、四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上海音協副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於1996年去世。

音樂特色


王雲階受過系統的西洋音樂教育,對西洋的音樂理論、技巧有較深的了解和研究。但他認為中國的音樂藝術是中國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反映。因此,在他的電影音樂創作中,從《六號門》、《護士日記》到《林則徐》的音樂創作,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一次成功的實踐。《林則徐》的音樂,準確有力地渲染了時代氣氛和典型環境,鞭辟入裡地刻畫了人物性格,樂曲的本身就是一部悲壯的愛國主義交響曲,但又渾然一體地成為影片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充分顯示了他深厚的藝術功力。

創作經歷


綜述

王雲階
王雲階
王雲階,1911年8月29日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大王家村。中國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理論家。
1927年在上海新華藝術大學音樂系學習,後轉入人文藝術大學音樂系,1931年在北平清華大學跟庫普卡教授學鋼琴,1937年至1938年參加冼星海領導的“星海歌詠隊”,1947年進上海崑崙影業公司,1948年師從譚小麟等多名教授學習高級音樂理論,建國以後曾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課,多次受聘於上海音樂學院研究生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

出生

王雲階出生在美麗的膠東半島——黃縣的一個靠海的村子。村裡的人常來請媽媽給年畫開眼。那些大紅與許多說也說不清的美麗的色彩,絢麗的窗花、端午時節孩子手腳上帶的彩色花線、春節時做的“團圓餅”、多彩的風箏、小姑娘額頭上點的紅點……甚至天上的白雲、窗上晶瑩潔白的冰凌花也是那麼純凈、美麗,它們讓王雲階認識和懂得了什麼是美。齊魯大地豐厚的藝術氛圍,淳樸的民風、原汁原味的民歌、童謠、村子里婚喪時的吹打樂、傳統的京戲、媽媽做針線時哼的小調,夏天的雷雨聲、秋風裡飄來的貨郎鼓和吆喝聲、蟲鳴蟬唱……都給了王雲階神奇的音樂感受,使他如痴般的著迷。為了聽吹鼓手們的樂曲,幼小的他,跟著樂手們走過了一村又一村,有時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回家。膠東半島又是一個接觸外國文化較早的地方,這也使王雲階能較早地接觸了一些文明戲(話劇)和影戲(電影),幼時的王雲階就這樣與美術和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

遷居青島

1918年王雲階隨全家遷居青島,他進入了美國教會辦的膠東中學開始學習五線譜,並學會了在風琴上彈奏四部合唱,同時,他的繪畫成績也十分出色,學校的走廊和樓梯牆壁上還掛上了他的油畫,學校為了表彰他的音樂和繪畫方面的成績曾獎勵給他一枚銀質鍍金的獎章。父母一直希望王雲階能學習商務,以後能光宗耀祖,但這並不是他的追求。在王雲階十歲時父母給他做了一套華貴的長袍馬褂,帶他去拍了一張照片,在攝影師的擺布下拍出的照片,人顯得十分呆板,開始有了反叛意識的王雲階就在這張照片的背後寫了一段話,以鮮明的態度表示了自己追求個性解放的願望:“呆像何如木頭人,年方十齡沒天真。褪卻俗衣褪俗氣,還我生機還我身!”

新文化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魯迅、蔣光慈等人的作品震撼了他的心靈,對外國文學藝術的接觸更開闊了他的眼界。其中,雪萊的詩歌,豐子愷譯編的有關世界名音樂家的介紹對王雲階影響最大。那時,王雲階不僅熱愛音樂和繪畫,逐漸地對文學、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上海求學

1927年,王雲階隻身到上海求學。他在當時任新華藝術大學教務主任的大提琴家、聲樂家潘伯英的熱情幫助下,以學習西洋繪畫為名曾先後在新華藝術大學,人文藝術大學學習繪畫,同時就讀音樂系,后又在國立音專兼學鋼琴選科,先後師從小提琴家譚抒真、捷克鋼琴家沃爾曼(ULMANN)、鋼琴家泠蘭琴(泠韻清)、車爾尼池卡夫等學習小提琴、鋼琴。在這個時期,潘伯英老師對王雲階的幫助和影響最大,在王雲階的印象里潘老師是一位獻身藝術事業,不為名不為利,愛護學生的好老師。以後,王雲階在藝術道路上,在音樂教育中常以潘老師為榜樣,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路,像潘老師一樣愛護著每一個學生。潘老師也為有王雲階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在潘老師彌留之際還留下了遺言,將自己心愛的指揮棒贈給了王雲階,他知道他的事業是後繼有人的。

發表處女作

1928年,受英國詩人雪萊的影響,在青島的《青島民報》上,王雲階用“雪林”的名字發表了他的處女作詩歌《寄雪兒》,表達了自己一心嚮往著的春天。在這種精神的支持下,王雲階頑強並快樂地學習著,還有幸受應雲衛的邀請,和譚抒真老師、潘伯英老師組成的鋼琴與管弦樂三重奏,為話劇《威尼斯商人》配樂。逐漸地,王雲階對音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32年,王雲階回到山東,在曲阜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任教。他在“五四”運動追求真理,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思想指引下,懷著振興中華的純樸願望,教育學生並且指揮師生唱《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並在巴黎公社紀念大會上指揮全校師生唱《國際歌》,為此王雲階被捕入獄,被監禁了3年。殘酷的現實打破了他成為鋼琴家的夢想。在監獄里,王雲階接觸了中國共產黨人,開始從一個追求個性解放的青年逐漸轉變為一個自覺地要和人民大眾結合的有志青年,並計劃對曾經收集的民歌進行改編。被保釋出獄后,王雲階開始專攻作曲,陸續發表了由民歌改編的重唱《紫竹調》等音樂作品,翻譯並發表了《蘇聯新興音樂藝術》一文,向國人介紹蘇聯的新音樂藝術。

武漢抗日救國

1937年抗戰爆發后,王雲階懷著一顆抗日救國的的決心到了武漢,參加了冼星海主持的“星海歌詠隊”。在冼星海、林路等人的影響下,他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音樂運動。聶耳、呂冀、賀綠汀、麥新、張曙、孫慎、孟波等作曲家的音樂作品,使王雲階看到了自己作品的薄弱之處,認識到只有投身到群眾中去,融於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中,在與大家一起高唱戰歌時,才能感受到音樂藝術與民眾相結合而產生的巨大力量。這個時期,王雲階在積極進行抗日宣傳的同時,滿懷激情地創作了《我們在炮火中長大》(安娥詞)、《抗戰到底》、《東北,我們的家鄉》、《好女兒》、《十三勇士》、《戰地之春》等二十多首抗日歌曲,用音樂激勵著無數有志氣的人們。王雲階還在紀念冼星海召開的全國歌詠協會成立大會上發表了自己創作的長詩《向阿波羅宣誓》。

電影音樂創作

1939年,王雲階在四川除了教音樂外,還應邀參加電影音樂的創作。他為影片《風雪太行》譜寫主題歌、錄音,可以說這部片子是王雲階為電影音樂作曲的處女作。同時,他還為紀錄片《華北是我們的》的音樂指揮,為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指揮、錄音。這時的王雲階思想非常敏捷,才思奔放,治學嚴謹,多能多藝,在音樂創作和理論研究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朋友還給他取了一個雅號,稱之為“中國的莫扎特”。

愛情故事

王雲階相關電影
王雲階相關電影
這個時期的王雲階身體很差,經常吐血,朋友們都知道,王雲階不太會照顧自己。只要一有工作他就什麼都忘記了,見他身體這樣虛弱,都很關心他,愛護他,勸他早些結婚,能有個人在他身邊照顧他會好一些的。於是,就在這一年的“八、一三”紀念日,曾經與他並肩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的戰友、同台演出《菱姑》的好姑娘——李青蕙,相愛並結婚了。
從那一天起,王雲階和李青蕙倆人開始了一起奮鬥,同甘共苦,不論生活中有多少坎坷,王雲階和李青蕙都是共同分享歡欣與快樂,也共同分擔磨難與痛苦。就這樣,王雲階和李青蕙相互支持著恩恩愛愛地走過了半個多世紀。他們的愛情故事一直是朋友們中廣為傳誦的一段佳話。五十年以後,在王雲階和李青蕙的金婚紀念日,王雲階和李青蕙連續被評為上海市及全國的“金婚佳侶”。

抵達重慶

1940年王雲階到達重慶,有機會結識了新音樂運動的領導人李凌、趙楓,舞蹈家吳曉邦。這些人都給過他影響和幫助。在這期間,他發表了歌曲《戰地之春》(安娥詞)、《我們是世界的主人》(臧雲遠詞)等,還翻譯了幾篇介紹蘇聯音樂的文章。並擔任作曲和鋼琴伴奏,與舞蹈家吳曉邦、戴愛蓮、盛捷合作舉行了一次新舞蹈表演會,周恩來副主席曾親臨觀賞。在此期間,王雲階也曾想去前線,但因咯血而未能成行,後來,從戰地慰問回來的安娥又帶來了在新四軍工作的大妹的邀請。可是,皖南事變發生了,有消息說她在戰鬥中犧牲了。王雲階懷著十分悲憤的心情奮筆寫下了紀念大妹的長詩《想念媽媽》,並在實驗歌劇院的詩歌朗誦會上朗誦。他在同年出版的《國防音樂》一書的扉頁上標明:“僅以此書紀念親愛的母親和勇敢的妹妹”。

西北任教

在“白色恐怖”時期,王雲階因為思想進步而無容身之處。這個時期,他只翻譯了一本《兒童唱歌法》。1942年,王雲階受聘重慶青木關國立音樂學院任音樂教師,因不滿該學校的高壓政策,很快辭職轉去青海主辦音樂學校。當時,他懷著“以有涯之生命創永恆之藝術”的夢想,並將它刻成了一方印鑒。王雲階就這樣冒著生命危險,跋山涉水到了西寧,他和在女子師範任教的李青蕙用抗日歌曲和藝術歌曲作為教材,結果受到追查,王雲階無奈離開了西寧到了蘭州。這一時期雖然吃盡了苦頭,王雲階並沒有放鬆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和記錄,他在《青海日報》上主辦了一個《樂藝》附刊,先後出了十五期和一個《青海民歌專號》。此後,王雲階又先後受聘於成都金陵大學、四川省立藝專、南虹藝專等學校任教。

舉辦個人音樂會

1945年,王雲階舉辦了兩次個人音樂作品欣賞會。作家陳白塵曾寫介紹文章,舞蹈家吳曉邦在《雲階和我》一文中指出作曲家是“為抗戰歌唱,為祖國而作曲”。以後,王雲階到了上海,因思念青海和成都的學生他寫了一首《牧羊戀歌》,歌唱家周小燕喻宜萱在上海舉行獨唱會時都演唱過這首歌。在這個時期王雲階受聘於上海美專音樂系任副教授。1947年,王雲階經人介紹進入了地下黨領導的崑崙公司,擔任了白楊的鋼琴教師並為白楊主演的影片《新閨怨》作曲。從此,他長期蘊藏在心底的音樂創作熱情,象火山一樣地迸發出來。在為《新閨怨》作曲后,又連續為《萬家燈火》、《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三毛流浪記》、《表》、《母親》等影片作曲和配樂。王雲階為影片《關不住的春光》寫的插曲《青春的夢》就可以表達他在事業上找到了歸宿后的歡樂。

出席全國文代會

在進入電影音樂創作后,王雲階離開了自己熱愛的教育崗位,但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還是接受了上海音樂學院的聘請擔任客席教授,參與了對作曲系研究生的帶教工作。王雲階始終把培養年輕人看作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1949年7月,王雲階出席了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周恩來總理接見了來自國統區的電影工作者。王雲階一直牢牢記住當時總理說的話:“今天見面,互道辛苦。以後再見,要問進步如何。”會議期間觀摩學習了來自解放區的文藝節目。從此,王雲階更是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了電影音樂的創作。建國后他在上海電影製片廠專職從事音樂創作。

調任北京

1951年,王雲階調北京任中央電影局藝委會委員兼音樂處副處長,並為《團結起來到明天》、《翠崗紅旗》、《六號門》等影片作曲。在創作《六號門》時,王雲階身背鋪蓋卷,與大連碼頭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學習勞動號子,為此在1957年文化部舉辦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王雲階獲得一枚獎章。
1956年,王雲階為了專心於音樂創作,辭去音樂處的行政職務回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並負責組建了上影樂團,任團長,仍專門從事音樂創作。在此期間,王雲階先後為《青春的園地》、《母親》、《護士日記》、《湖上的鬥爭》、《不夜城》、《黃浦江的故事》、《林則徐》、《萬紫千紅總是春》、《飛刀華》、《魔術師的奇遇》、《青山戀》等影片作曲。其中《護士日記》的插曲《小燕子》,以其優美悅耳的聲調,舒緩有致的旋律,曾風靡一時,在全國廣為傳唱。

晚年創作

王雲階先生藝術墓雕
王雲階先生藝術墓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王雲階雖已年逾古稀,還為影片《傲蕾·一蘭》與《海之戀》,《江水滔滔》等作曲。在為影片《江水滔滔》作曲時,他與年輕人一起坐著大卡車去外景地,因卡車的擋板被顛開從卡車上摔下來而跌斷了手臂,他還是帶傷堅持按時完成了任務。在為《傲蕾·一蘭》作曲時,他更是不顧自己年老體弱,來到噠斡爾族向當地的歌手學習當地的民歌,他騎著麋鹿爬山越嶺,進入原始森林訪問牧民,到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海拉爾觀看鄂溫克族男女健兒的騎馬射擊比賽。親身感受大草原的人文環境,為他用音樂塑造人物形象積累了依據,創作了《一蘭永不變》、《馬上的哥哥你在何方》、《但等冬天雪花揚》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王雲階曾參加1954年捷克第八屆國際電影節,1982年法國第三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王雲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上海音協副主席,中國電影音樂學會會長。1996年6月4日王雲階因腦溢血在上海去世。

個人評價


從1927年到1996年的七十多年裡,王雲階的藝術生涯飽經蒼桑,道路崎嶇,對生活有豐富的經歷,深刻的體會。他的作品題材豐富:有歷史的、現代的、工人的、農民的,少數民族的;體裁多樣:包括交響樂、室內樂、電影音樂、歌曲。由於他一貫堅持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間音樂學習,在西洋作曲技巧與西洋音樂民族化方面作了大膽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所以他的音樂作品充滿熱情,激動人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作為一位音樂家,王雲階熱愛生活熱愛音樂藝術,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自己熱戀的事業。即使在受到批判被送進幹校勞動改造的日子裡,他仍堅持鑽研作曲技巧,做了十本和聲筆記;寫成了一首管弦樂曲和一首賦格曲。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他還在為自己尊敬的音樂家冼星海的第二交響樂做整理校對。
作為一位音樂教育家,王雲階熱愛祖國,熱愛孩子,關心後輩,他為孩子們寫歌、寫詩,翻譯兒童唱歌法,向學生傳授音樂創作技巧;他在自己經濟拮据時,還預支自己下一個月的工資作為學生的路費;他在學生有困難時,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家人,供給他們上學;他在學生困惑時,為他們釋疑解惑,他把愛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學生們。

個人作品


電影

《風雪太行山》(1939) 《新閨怨》(1948)
《萬家燈火》(1948) 《關不住的春光》(1948)
《烏鴉與麻雀》(1949) 《三毛流浪記》(1949)
《希望在人間》(1949) 《麗人行》(1949)
《團結起來到明天》(1950) 《翠崗紅旗》(1950)
《六號門》(1952) 《青春的園地》(1955)
《母親》(1956) 《不夜城》(1957)
《護士日記》(1957) 《小康人家》(1958)
《林則徐》(1958) 《夜走駱駝嶺》(1958)
《最聰明的人》(1958) 《萬紫千紅總是春》(1959)
《黃浦江的故事》(1959) 《躲燈》(1959)
《孫安動本》(1962) 《飛刀華》(1963)
《青山戀》(1964) 《豐收之後》(1964)
《小足球隊》(1965) 《江水滔滔》(1976)
《傲蕾·一蘭》(1979) 《海之戀》(1980)
《七月流火》(1981) 《阿Q正傳》(1981)
《魔術師的奇遇》

音樂

交響樂《第一組曲·江南》
《第一交響樂》
《第二交響樂》
室內樂《前奏曲與賦格》
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個人三等獎

交響樂

王雲階
王雲階
王雲階除電影作曲外,還創作了交響樂《第一組曲·江南》、《第一交響樂》、《第二交響樂》及室內樂《前奏曲與賦格》等作品。除了創作歌曲。王雲階還是音樂理論家他還寫過不少音樂理論文章。著有《電影音樂形象的塑造》、《從影片〈林則徐〉談電影音樂民族化問題》、《談交響音樂的音樂形象的矛盾衝突》《電影音樂與管弦樂配器法》、《論電影音樂 》,還翻譯出版了《兒童唱歌法》、《大音樂家的愛》、《和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