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伏允

吐谷渾汗國統治者

慕容伏允,吐谷渾汗國統治者,誇呂之子,世伏之弟。開皇十七年(597年)繼位,號步薩缽可汗,並娶隋朝宗室女光化公主。大業四年(608年),宇文述等率軍攻擊吐谷渾,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皆為隋朝佔有。大業末年,趁亂復國。唐朝建立后,屢屢侵犯邊境。貞觀八年(634年),唐朝發動滅吐谷渾之戰,段志玄李靖侯君集等人統軍大舉征討。貞觀九年(635年),兵敗自殺。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開皇十七年(597年),吐谷渾內亂,可汗世伏被殺,其弟伏允繼位,號為步薩缽可汗。伏允依照吐谷渾習俗娶世伏天后光化公主(隋朝宗室女)為妻,隋文帝應允。此後,吐谷渾年年朝貢不絕。但伏允常打聽隋朝的情報,文帝非常厭惡。隋煬帝即位后,伏允派使者和高昌、突厥一起向隋朝朝貢
隋朝大臣裴矩出使西域回來,建議煬帝控制西域,首先要消滅吐谷渾。這時,伏允和光化公主的兒子慕容順正在隋朝交聘,被煬帝扣留。大業四年(608年),裴矩指使鐵勒攻擊吐谷渾,伏允大敗,來到隋朝的西平郡(今青海省樂都),煬帝派安德王楊雄出澆河,許公宇文述出西平接應。伏允恐懼宇文述兵強,率眾西逃,宇文述引兵追擊,攻克曼頭、赤水二城,斬首三千餘級,虜獲吐谷渾貴族二百,百姓四千。伏允南奔雪山,其故地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朝佔有。大業五年(609年),伏允想重返故地,五月,煬帝親征吐谷渾,伏允敗走,隋朝在吐谷渾故地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封慕容順為可汗,其大寶王尼洛周為輔。可是,慕容順剛到達西平郡,尼洛周被部下所殺,慕容順不果而還。之後,大業十一年(615年),隋朝大亂,陷入崩潰局面,伏允趁機恢復了吐谷渾汗國。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聯合伏允夾擊河西李軌。作為回報,高祖將從江都逃回的慕容順送歸吐谷渾。武德五年(622年)之後,伏允聽信天柱王的建議,屢次侵犯唐朝西部邊境,唐朝派大將柴紹反擊。這樣的侵擾持續了將近十年。貞觀八年(634年),伏允扣留唐使趙德楷,六月,唐太宗以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討伐伏允,十二月,又以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大舉討吐谷渾。貞觀九年(635年),伏允敗走,自縊而死(《資治通鑒》說是被部下所殺)。

史籍記載


《隋書·卷八十三·列傳第四十八·西域》
明年,其國大亂,國人殺伏,立其弟伏允為主。使使陳廢立之事,並謝專命之罪,且請依俗尚主,上從之。自是朝貢歲至,而常訪國家消息,上甚惡之。
煬帝即位,伏允遣其子順來朝。時鐵勒犯塞,帝遣將軍馮孝慈敦煌以御之,孝慈戰不利。鐵勒遣使謝罪,請降,帝遣黃門侍郎裴矩慰撫之,諷令擊吐谷渾以自效。鐵勒許諾,即勒兵襲吐谷渾,大敗之。伏允東走,保西平境。帝復令觀王雄出澆河、許公宇文述出西平以掩之,大破其眾。伏允遁逃,部落來降者十萬餘口。六畜三十餘萬。述追之急,伏允懼,南遁于山谷間。其故地皆空,自西平臨羌城以西,且末以東,祁連以南,雪山以北,東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為隋有。置郡縣鎮戍,發天下輕罪徙居之。於是留順不之遣。伏允無以自資,率其徒數千騎客於黨項。帝立順為主,送出玉門,令統餘眾,以其大寶王尼洛周為輔。至西平,其部下殺洛周,順不果入而還。大業末,天下大亂,伏允復其故地,屢寇河右,郡縣不能御焉。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八·西戎》
隋煬帝時,其王伏允來犯塞,煬帝親總六軍以討之,伏允以數十騎潛於泥嶺而遁,其仙頭王率男女十餘萬口來降。煬帝立其質子順為王,送之本國,令統餘眾,尋復追還。大業末,伏允悉收故地,復為邊患。高祖受禪,順自江都來歸長安。時李軌猶據涼州,高祖遣使與伏允通和,令擊軌以自效,當放順返國。伏允大悅,興兵擊之,戰於庫門,交綏而退。頻遣使朝貢,以順為請,高祖乃遣之。
太宗即位,伏允遣其洛陽公來朝,使未返,大掠鄯州而去。太宗遣使責讓之,征伏允入朝,稱疾不至。仍為其子尊王求婚,於是責其親迎以羈縻之。尊王又稱疾不肯入朝,有詔停婚,遣中郎將康處直諭以禍福。伏允遣兵寇蘭、廓二州。
時鄯州刺史李玄運上言:"吐谷渾良馬悉牧青海,輕兵掩之,可致大利。"於是遣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邊兵及契苾、黨項之眾以擊之。去青海三十里,志玄與左驍衛將軍梁洛仁不欲戰,頓軍遲留不進,吐谷渾遂驅青海牧馬而遁。亞將李君羨率精騎別路,及賊於青海之南懸水鎮,擊破之,虜牛羊二萬餘頭而還。時伏允年老昏耄,其邪臣天柱王惑亂之,拘我行人鴻臚丞趙德楷。太宗頻遣宣諭,使者十餘返,竟無悛心。
貞觀九年,詔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仍為靖副;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並突厥、契苾之眾以擊之。諸將頻與賊遇,連戰破之,獲其高昌王慕容孝雋。孝雋有雄略,伏允心膂之臣也。靖等進至赤海,遇其天柱三部落,擊大破之,遂歷於河源。李大亮又俘其名王二十人,雜畜數萬,至且沫西境,或傳伏允西走,渡圖倫磧,欲入於闐。將軍薛萬均率輕銳追奔,入磧數百里,及其餘黨,破之。磧中乏水,將士皆刺馬血而飲之。侯君集與江夏王道宗趣南路,登漢哭山,飲馬烏海,獲其名王梁屈忽,經塗二千餘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多積雪,其地乏水草,將士啖冰,馬皆食雪。又達於柏梁,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所出焉。兩軍會於大非川,至破邏貞谷,伏允子大寧王順窮蹙,斬其國相天柱王,舉國來降。伏允大懼,與千餘騎遁於磧中,眾稍亡散,能屬之者才百餘騎,乃自縊而死。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一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西域上》
隋時,其王慕容伏允號步薩缽,嘗寇邊。煬帝遣鐵勒敗之,壁西平;復命觀王雄破其眾。伏允以數十騎入泥嶺,亡去,仙頭王率男女十餘萬降。置郡縣鎮戍,以長子順為質,因王之,統餘眾,俄追還。伏允客黨項,隋亂,因得復故地。
高祖受命,順自江都還長安,於時李軌據涼州,帝乃約伏允和,令擊軌自效,當護送順。伏允喜,引兵與軌戰庫門,交綏止,即遣使請順,帝遣之。順至,號為大寧王。
太宗時,伏允遣使者入朝,未還,即寇鄯州。帝遣使者讓,且召伏允;以疾為解,而為子求婚,驗帝意。帝召子親迎,亦稱疾。有詔止婚,遣中郎將康處真臨諭。又掠岷州,都督李道彥擊走之,執名王二,斬級七百。連歲遣名王朝。俄寇涼州,鄯州刺史李玄運表吐谷渾牧馬青海,輕兵掩之,可盡致。乃命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左驍衛將軍梁洛仁率契苾、黨項兵擊之,未至三十里,志玄等不欲戰,壁而留。虜知之,驅牧馬走。副將李君羨率精騎尾襲懸水上,得牛羊二萬還。
是時,伏允耄不能事,其相天柱王用事,拘天子行人鴻臚丞趙德楷。帝遣使曉敕,十返,無悛言。貞觀九年,詔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積石道,任城王道宗鄯善道,李道彥赤水道,李大亮且末道,高甑生鹽澤道,並為行軍總管,率突厥、契苾兵擊之。黨項內屬羌及洮州羌,皆殺刺史歸伏允。夏四月,道宗破伏允於庫山,俘斬四百。伏允謀入磧疲唐兵,燒野草,故靖馬多飢。道宗曰:"柏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馬癯糧乏,難遠入,不如按軍鄯州,須馬壯更圖之。"君集曰:"不然。向者段志玄至鄯州,吐谷渾兵輒傅城,彼國方完,逆眾用命也。今虜大敗,斥候無在,君臣相失,我乘其困,可以得志。柏海雖遠,可鼓而至也。"靖曰:"善。"分二軍:靖與大亮、薛萬均以一軍趣北,出其右;君集、道宗以一軍趣南,出其左。靖將薩孤吳仁以輕騎戰曼都山,斬名王,獲五百級。諸將戰牛心堆、赤水源,獲虜將南昌王慕容孝俊,收雜畜數萬。君集、道宗登漢哭山,戰烏海,獲名王梁屈蔥。靖破天柱部落於赤海,收雜畜二十萬。大亮俘名王二十,雜畜五萬,次且末之西。伏允走圖倫磧,將托於闐,萬均督銳騎追亡數百里,又破之。士乏水,刺馬飲血。君集、道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冰,馬秣雪。閱月,次星宿川,達柏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執失思力馳破虜車重。兩軍會於大非川、破邏真谷。
順之質隋,為金紫光祿大夫、伏允立其弟為太子。順歸,常鞅鞅,自以失位,欲以功自結天子,乃斬天柱王,舉國降。伏允懼,引千餘騎遁磧中,眾稍亡,從者才百騎,窮無聊,即自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