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坦島之戰

賓坦島之戰

賓坦島之戰發生於1526年,是馬六甲蘇丹國與葡萄牙之間為了爭奪賓坦島而展開的戰爭,開戰地點即在新加坡海峽以南的賓坦島。

馬來人的傳統謀略


賓坦島之戰
賓坦島之戰
馬六甲的王室也源自舊港的三佛齊貴族
馬六甲的王室也源自舊港的三佛齊貴族
建立馬六甲蘇丹國的統治者,最初源於南方蘇門答臘的海上強權——三佛齊王國。在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前夕,王國遭到來自爪哇島的滿者伯夷勢力入侵,部分王室選擇出海避難。在新加坡島經歷了短暫的不如意后,一行人最終落腳西面的馬六甲河口。
對於古代的南洋馬來人來說,這類事情並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羞愧。因為在他們的傳統謀略中,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別放棄的。只要菁英階層和人群主體都在,就可以再創出一片天地。後來的西方人就經常發現,敵對王公的都城也可能在一夜間消失。便於拆卸的木質房屋,也可以被分開搬走,換一個地方再豎立新城。
南洋地區的四種傳統船舶
南洋地區的四種傳統船舶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非常重要的城市或據點,就成為了土著王公們所無法割捨的寶地。馬六甲城就是這樣一個讓所有人魂牽夢繞的地方。在三佛齊統治者的大力經營和明朝官方的保護支持下,馬六甲本身成為了控制東西方海上要道的最佳節點。1511年,但默罕默德沙阿遭遇葡萄牙艦隊的進攻時,他也沒有想過要將城市整個搬走。只是因為戰敗來得過於迅速,讓他不得不選擇棄城出逃。馬六甲蘇丹國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核心區域。
從1512年開始,默罕默德做出了一系列奪回首都的嘗試。首先是在外交上,尋求宗主國明朝的保護。但早已失去出海能力的明軍水師,並不具備幫助自己小弟的實力。其次,馬六甲軍隊在1513年也發起了一次反撲,卻因為不善於打攻城戰而宣告失敗。最後,默罕默德只能在海峽兩岸的各領地內奔走,建立一個貌似已經去中心化的戰略網路
馬六甲的失守 是蘇丹國的重大損失
馬六甲的失守 是蘇丹國的重大損失
在馬六甲城所在的馬來亞半島,蘇丹國首府被搬到了距離舊都不遠的柔佛。那裡部署的軍隊,可以隨時南下進攻葡萄牙人的堡壘。在海峽以南的蘇門答臘,默罕默德又建立了自己的大後方基地--坎帕。當地以家族發源地舊港為出海口,可以在馬六甲海峽南部形成控制力量。但海峽兩岸的領地,還是需要一個戰略支點做連接,蘇丹選了位於馬六甲海峽與巽他海峽之間的賓坦島。他不僅在一座小島上建立了宮殿,還努力將其變為一個大兵營。就連用於招兵買馬的大量錢財,也放置於島上的府庫內。
理論上,默罕默德的布局是非常精妙的。葡萄牙人從馬六甲出發,沿途都可能遭到馬來戰船的襲擊。去往馬魯古群島的航線,變得非常危險而不穩定。馬來人則在外圍呈現一種封鎖格局,並不擔心自己的兩翼領地受到打擊。但賓坦島卻在實際上又成為了蘇丹權勢的中心,並被苦於破局的葡萄牙人所注意起來。
賓坦島成為了馬六甲外圍戰略的重要支點
賓坦島成為了馬六甲外圍戰略的重要支點

小島上的大兵營


賓坦島是馬六甲通向巽他海峽的要道
賓坦島是馬六甲通向巽他海峽的要道
1526年,葡萄牙人決心佔據位置要緊的賓坦島。這個素以出產海盜而聞名的地方,已經逐漸被認為是馬六甲蘇丹的最重要領地。只有控制島嶼,葡萄牙人才能牢牢控制貿易線路,並將對手徹底截成兩半。
這年10月23日,指揮官佩羅-德-馬斯卡萊納斯帶著600人的葡萄牙殖民軍出發。隨行的還有數量更多的馬來水手、僕從軍和奴隸。
葡萄牙在亞洲地區的各類戰艦
葡萄牙在亞洲地區的各類戰艦
艦隊不僅有馬六甲守備隊提供的船隻,主力是從印度的果阿趕來,顯示出他們對此戰的重視。其中包括了1艘早期蓋倫帆船、1艘卡拉克大帆船、2艘小型卡拉克帆船、2艘卡拉維爾快速帆船。為了在島嶼附近的淺灘作戰,艦隊里還有1艘大型的加萊槳帆船、2艘小型加萊船、5艘小型槳帆快船、2艘特製的交通艇。馬六甲本地的僕從勢力,也提供了4艘大型的馬來快船和5艘較小的卡魯齊船。這樣的規模,也是葡萄牙人在1521年後所罕見的大動作。
數日後,葡萄牙人抵達了賓坦島,並直接在島嶼間的海峽處停泊。他們的目標,則位於賓坦主島以南的另一座小島上。但這個島附近卻有大面積的淤泥和淺灘,大型船隻很容易在退潮時擱淺陷入。
賓坦島周圍水域有大量難以通航的淺灘
賓坦島周圍水域有大量難以通航的淺灘
但在兩島之間,還有一條可以通行的水道。葡萄牙人派出一艘小船進行了偵查。結果,他們發現水道間已經布滿了守軍安插的木樁,用以阻擋一切大型船隻進入。但若是只用小船進攻,沿岸又有很多類似炮台的防禦城寨。大量的槍炮被部署在那裡,並由柵欄和土牆保護。
至於蘇丹本人所在的城市,則完全是一個由號稱多達30000的守軍駐紮的兵營。不僅有柵欄和護城河保護,還有一座豎立於小山上的衛城宮殿。
馬六甲蘇丹國將賓坦島變成了一個大兵營
馬六甲蘇丹國將賓坦島變成了一個大兵營
顯然,默罕默德在賓坦的防禦,已經堪比過去的馬六甲城。葡萄牙人若是要動用全部力量進攻,就必須解決大船如何進入水道的問題。如果派部隊從島嶼其他地方登陸,也會逐漸離開艦隊火力的支援範圍。這對於數量較少的進攻者來說,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此,進攻者決定讓小船負責開道,拔除所有的水底木樁。大船在後方緊緊跟隨,提供必要的火力掩護。這樣的做法會非常緩慢而低效,卻也是最穩妥的手段。
葡萄牙艦隊中的小船成為穿越水道的關鍵
葡萄牙艦隊中的小船成為穿越水道的關鍵

艱難前行


葡萄牙大帆船的火力是進攻者的最佳依靠
葡萄牙大帆船的火力是進攻者的最佳依靠
抵達賓坦的次日,葡萄牙人開始了艱難的推進過程。4艘艦隊里最大的帆船,打響了此戰的第一炮。他們利用漲潮機會,推進到靠近海岸的地方,並用密集火力壓制了守軍的第一個城寨。同時,2艘加裝了保護木板和小型佛郎機交通艇,也大膽進入水道入口。他們在非常近的距離內,向著守軍開火。
這樣的夾攻,持續了整整一個小時。馬來守軍的火炮,基本上是東南亞式的舊型號。具有較強戰力的型號,則是這些年通過印度人傳入南洋奧斯曼二手貨。葡萄牙人早就在之前的第烏、馬六甲和果阿見識過它們的威力。所以用厚厚的纜繩,包裹在木製船殼的外面,有效吸收了大部分炮的攻擊力。
葡萄牙戰艦上的中遠距離火炮
葡萄牙戰艦上的中遠距離火炮
相反,守軍的城寨主要由木製柵欄和土牆構成,在持續的火力攻擊下就非常脆弱。尤其是面對應付海戰而設計的中遠程火炮,非常容易被洞穿。整個城寨也將被交叉火力所摧毀。裡面的守軍是非死即傷,能跑的人都躲到了下一個城寨中去。
葡萄牙人便准將這樣的事情再重複一遍。但隨著朝著的退去,負責火力掩護的大船面臨擱淺。好在船員們用提前準備好的支撐物,阻止了戰艦陷入淤泥。等到第二天漲潮,大帆船再次獲得機動能力。全軍又向第二個城寨發起進攻,並用壓制性火力將其摧毀。
馬六甲軍隊裝備了一些火器
馬六甲軍隊裝備了一些火器
隨後,更加艱難的工作才剛剛開始。葡萄牙人每摧毀一個城寨,就需要動手拔除前方的眾多木樁。這些木樁不僅選用了最堅固的木材,還被嵌入水底的石頭插座里。葡萄牙人用小船去將套索固定在木樁上,另一頭則連到人力和操作空間足夠的大船。再利用自製的滑輪幫忙,將木樁子一點點拔出水底。
無論是葡萄牙士兵還是馬來水手或奴隸,都需要輪番加入這個工作。他們需要花很大力氣,推動船上的絞盤,再將木樁吊起。周而復始的工作,就這樣持續了10天。期間,他們還再次摧毀了數個守軍部署在水道便的城寨。
葡萄牙大船在退潮時擱淺成為大型工作平台
葡萄牙大船在退潮時擱淺成為大型工作平台
但從馬來亞半島趕來的援軍,也已經抵達了賓坦。這支擁有2000人規模的艦隊,本身就有很多趕來援助守軍的兵力,還隨行攜帶了大量的補給品。當他們出現於西面的海平面上,葡萄牙人的主要船隻還在忙於拔除木樁的作業。
於是,吃水最淺的小型槳帆快船和馬來船被派去抵擋。她們直接來回穿梭於島嶼西部的淺灘,引誘馬來亞援軍的船隻進行追殺。一直到敵船進入主要戰船的火力射程,開始被卡拉克和蓋倫船上的火力覆蓋。不少小船在中彈后失去戰鬥力,更多船隻則調頭開始逃跑。但更多馬來亞船隻還在不斷湧向前方,並造成了更多規模的混亂。
傳統的馬來快船
傳統的馬來快船
最終,這次增援以失敗而告終。有18艘船被擊中后擱淺在了島嶼上,其餘人選擇撤退。葡萄牙人則登上被拋棄的船隻,將留下的補給品也和財物都洗劫一空。
兩天後,水道方向的作業也基本宣告完成。隨著最後一根木樁被連根拔起,葡萄牙戰艦紛紛在距離城市很近的地方下錨。一些守軍在夜裡會跑出來搞小動作。他們,隔斷葡萄牙戰艦的錨繩,希望戰艦被潮水沖向岸邊。但這個舉動也很快被船員發現,而船隊的錨也是裝有鐵鏈,不容易被人割斷。
馬來守軍也會發起小規模的襲擾
馬來守軍也會發起小規模的襲擾

聲東擊西


傳統的南洋小型槳帆船
傳統的南洋小型槳帆船
面對葡萄牙人的步步緊逼,默罕默德決心發起一次突襲來挫敗對手。他的城市中還有20艘可以使用的馬來快船被武裝起來,在凌晨的退潮中偷偷逼近。距離他們最近的1艘加萊槳帆船和1艘卡拉維爾快速帆船,就成為了攻擊的重要目標。
大量的馬來士兵在守軍不注意時登上船隻,迅速殺死了零星跑來的抵抗者。兩艘船分佈發出警報,呼叫附近船上的同伴救援。但葡萄牙大船在退潮時難以行動,而擁擠的航道又讓小船被堵在其他地方,基本上趕不過來。無奈之中,加萊船的船員就只能躲入下層甲板和船桿上的桅樓,卡拉維爾船的倖存者則逃到後方的艉樓上繼續抵抗。
其他船上的葡萄牙士兵,只能划著小船接近他們,並向甲板上投擲了小型的火藥桶。接著,2艘準備弗朗機炮的交通艇也終於趕到,從側面射擊那些還在接近中的守軍船隻。面對頑強抵抗和反撲,馬來人不得不放棄這次大好機會。但退潮和狹窄的水道,又限制了他們自己的後撤。結果,有13艘船在葡萄牙小艇的火力清掃下被摧毀。大量的士兵直接跳入水中,游泳跑回了城市海岸。剩餘7艘得以撤回的船隻,也在混亂中被打得傷痕纍纍。
葡萄牙人用於近距離火力支援的小型火炮
葡萄牙人用於近距離火力支援的小型火炮
也是在這次戰鬥中,一名早就想逃跑的馬六甲人,抓住機會向葡萄牙人投降。他還建議進攻者不要一味地從正面硬來,可以選擇繞道那座連接小道和賓坦主島的大橋。因為小橋北側的守軍力量薄弱,所以很容易被突襲得手。
在變節者的建議下 進攻者採取了聲東擊西戰術
在變節者的建議下 進攻者採取了聲東擊西戰術
馬斯卡萊納斯聽取了這個建議,並著手制定了聲東擊西的戰術。經過一天的準備,他讓船員用多餘的木桶製造了一座移動的柵欄工事。第二天,就讓100名葡萄牙士兵和300馬六甲僕從軍登陸城市以西,並攜帶這個工事作為屏障。大量的守軍被這個動作吸引,認為這是葡萄牙人準備陸戰的開始。
但在另一頭,300名武裝最好的葡萄牙人和100名隨軍奴隸,在夜裡偷偷登上了北岸。為了不驚動守軍,他們選擇拿著武器游泳,並徒步走過水深過膝蓋的淺灘。為了減輕負擔,很多人將沉重的盔甲交給奴隸攜帶,輕裝走過漆黑一片的海岸。在穿過一片芒果林后,才算度過了危險的死亡時刻。守軍也有一個小的城寨,專門用於控制大橋的北部進口。但因為距離戰場最遠,所以疏於防備。葡萄牙人便在他們不遠處停下休息,並靠吃乾糧補充了體力。
葡萄牙登陸者大量裝備了盔甲和盾牌
葡萄牙登陸者大量裝備了盔甲和盾牌
天亮后,300名葡萄牙精兵開始組成縱隊前進。其中不少人穿戴半身板甲,手提盾牌長矛。他們的周圍也有使用火繩槍輕步兵掩護,身後還有忠心耿耿的奴僕擔任救助。為了迅速得手,他們悄悄逼近到城寨下,將大量的火藥桶丟入其中。被爆炸警醒的守軍,來不及反應就又被破門而入的葡萄牙士兵衝垮。他們拋棄陣地,順著大橋向南面的主城逃跑。進攻者則以最快速度清理了城寨,隨後準備向面的島嶼進發。
此時的城市守軍,還沒有注意到大橋以北的騷動。葡萄牙艦隊在聽到橋北的爆炸后,也使用全部大炮向城市開火。前一天登陸的仰攻分隊,更是在開火之餘還吹響進攻號角。守軍便將大量的士兵都派往西面,準備進行一場艱苦的陸戰。但當北岸的逃兵陸續趕到,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上當。葡萄牙人的真正主力,則已經重振隊形,在前進的號角聲中走過大橋。在他們遭遇到守軍主力前,就已經有很多潰兵沖入了對方的陣營。接著,面臨兩面夾擊的馬來人便開始後撤,退往蘇丹本人所在的衛城據守。
傳統的馬來亞貴族和武士形象
傳統的馬來亞貴族和武士形象
葡萄牙追兵則合二為一,直接朝著小山的頂部進攻。在半路上,他們開始遇到大量重整旗鼓的馬來守軍。儘管武器落後,但馬來人的數量優勢還是具有很大威懾力。葡萄牙火槍手根本來不及對付眾多目標,而重步兵方陣也有被包圍的危險。作為指揮官的馬斯卡萊納斯,一把丟掉手裡的盾牌,帶頭用長矛發起衝鋒。但數量眾多的馬來人,還是將這次進攻也化為原地的鏖戰。
到了最危急時刻,一些跟著上岸的葡萄牙水兵,開始朝馬來人中間投擲火藥桶。由於隊形過於密集,炸藥的殺傷力造成了巨大傷亡。龐大的馬來大軍也瞬間士氣大跌,不少人開始潰退撤走。縱使自己的蘇丹還在堅持戰鬥,也不能讓大部分人繼續堅持。

善後事宜


賓坦島的失守對馬六甲蘇丹是巨大的損失
賓坦島的失守對馬六甲蘇丹是巨大的損失
隨著守軍的潰敗,葡萄牙人的賓坦島之戰也以勝利告終。整個戰役中,他們自稱僅僅損失了十多人(不包括僕從軍)。但他們還是沒有在當地停留多久,匱乏的人力讓原本建造堡壘據守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勝利者只能帶著從城裡繳獲的大量財產和戰利品,原路返回馬六甲城。臨走前,他們將數千人的敵軍屍體連同城市本身一起燒毀。這樣也確保當地在短時間內無法被人再次利用。
古代馬來亞半島的傳統服飾
古代馬來亞半島的傳統服飾
至於在最後時刻逃跑的默罕默德,則在北面的馬來亞半島尋求庇護。由於賓坦島戰役的失敗,他損失了大量的金錢、軍隊和重建起來的威望。他的兒子們已在封地形成各自勢力,只等父親的去世,便可獨立成邦。
從這點來說,賓坦島對於馬六甲蘇丹國的打擊是不亞於1511年的都城陷落。默罕默德也就成為了馬六甲蘇丹國歷史上的末代君主。儘管可以攜城逃跑的傳統還在,卻架不住南洋各國越來越依仗中心的趨勢。
失去資金與威望的蘇丹 只能看著自己的權力迅速喪失
失去資金與威望的蘇丹 只能看著自己的權力迅速喪失
但更讓馬來亞人沒有想到的事情,還正在發生之中。蘇門答臘北部的亞齊人,正在快速的崛起之中。在馬六甲人守不住馬六甲與巽他海峽后,穆斯林商船便更加依賴走南線到亞齊,再從馬爾地夫橫渡印度洋。遠在西方的奧斯曼帝國,也出於東進的需要而開始扶持亞齊。這就讓亞齊的地位和勢力飆升,反過來威脅默罕默德留給子孫的領地。
最終,南洋西部地區的商業利益,演變為一場曠日持久的三國演義。聯合奧斯曼勢力的亞齊人與葡萄牙勢力繼續廝殺不止,而脫胎於馬六甲系的柔佛蘇丹國(柔佛素丹國)將被進一步放到邊緣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