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剛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林亞剛,男,湖北省孝感市人,1952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修過鐵路,當過工人。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武漢大學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掛職任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法院副院長(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掛職期間沒有一例案件因認定事實不清或適用法律不當,被發回重審及改判。專業領域:刑法。研究領域: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犯罪學

人物生平


1979年9月考入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1983年7月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曾任多年教學組長、教研室副主任等教職。
1995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師從 馬克昌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1998年6月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后調入武漢大學法學院法律系刑法教研室工作至今。

學術兼職


法學評論》刑法學、犯罪學分管學科領域編輯
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日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理事
犯罪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華僑大學兼職教授
武漢市公安局高級法律顧問
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專家諮詢委員
武漢市洪山區政法委專家諮詢委員

學術著作


獨著:
《犯罪過失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主編:
《特別刑法罪刑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
貪污賄賂罪疑難問題研究》,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
《武大刑事法論壇(第6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年。
副主編:
《新編中國刑法學》(總論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合著:
《西方近代刑法學說史略》,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出版。
《經濟犯罪新論——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國新刑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
《刑法案例教程》,上海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刑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等合著著作、教材十餘部。
參編:
參編馬克昌主編:《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略》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參編孫廣華主編:《中國罪名釋典》新華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參編康樹華主編:《新刑法教程》民主與法制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參編肖揚主編:《中國新刑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參編馬克昌主編:《經濟犯罪新論——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研究》(國家八五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參編賈宇主編:《新編中國刑法學》(上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參編劉燦璞主編:《刑法案例教程》上海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參編王文光主編:《新編中國刑法學》(下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參編馬克昌主編:《刑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參編陳忠林主編:《刑法》(總論、分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學術論文


林亞剛教授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評論》、《法律科學》、《法學家》、《現代法學》、《法制與社會發展》、《法商研究》等國內核心刊物以及其他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1、《綁架勒索罪若干問題的探討》,載《法學家》,1996年第4期。
2、《瀧川幸辰刑法思想介評》,載《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
3、《國際反洗錢犯罪與我國的刑事立法》,載《中國法學》,1997年第5期。
4、《關於綁架及相關犯罪的幾點探討》,載《中央檢察官管理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
5、《論特別刑法的立法特點及在分則修改中的吸收》,載《中外法學》1997年第1期.
6、《論犯罪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載《社會發展與犯罪新論》武漢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7、《危害稅收征管犯罪若干問題探討》,載《法律科學》1998年第2期。
8、《犯罪過失新探》,載《刑事法學專題研討》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9、《世紀之交的中國刑法理論研究之精品——讀趙秉志主編的《刑法爭議問題研究》,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10、《立功制度的價值評判與規範分析》,載1999年《刑法論叢》(第三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2月
11、《暴力犯罪的法律規定與社會原因分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12、《試論危險分配與信賴原則在犯罪過失中的運用》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2期。
13、《犯罪過失的理論分類中若干問題的探討》,載《法學評論》1999年第3期。
14、《正當防衛限度條件的理解與執行》,載《西北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15、《刑法功能的價值評價》,載《中國刑事法雜誌》,1999年第3期。
16、《信用證詐騙罪若干問題研究》,載《新刑法施行疑難問題研究與適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年4月。
17、《論過失中的違法性意識》,載《中國法學》2000年第2期。
18、《論我國刑法強制猥褻婦女罪的立法及規範評價》,載《現代法學》2000年第2期。
19、《德、日刑法犯罪過失學說介評》,載《法學評論》2000年第2期。
20、《共同正犯相關問題研究》,載《法律科學》2000年第2期。
21、《我國古代刑法中的犯罪過失概念剖析》,載《武漢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22、《論侵犯商業秘密罪》,載《刑事實體法學群眾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23、《侵犯商業秘密罪再探》,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0年第1期。
24、《論期待可能性的若干理論問題》,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0年第2期。
25、《試論德、日刑法中犯罪過失在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26、《犯罪過失中的注意能力與與注意義務之研究》,載《刑事法評論》第6期,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7、《金融犯罪罪數形態的探討》,載《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
28、《認定抗稅罪的若干問題》,載《刑事司法指南》第3輯,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
29、《金融犯罪的概念與構成中若干問題研究》,載《珞珈法學論壇》第一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30、合作:《斡旋受賄罪的立法及其完善》,載《新刑法研究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
31、合作:《金融詐騙犯罪防治法律對策研究》中國法學會武漢市法學會科研項目2000年3月。
32、合作:《淺議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33、《破壞交通設施罪新解》,載《嶽麓法學論壇》,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34、《論持有、使用假幣罪的若干問題》,載《中國刑事法學》2001年第2期。
35、譯西原春夫《日本與德意志刑法和刑法學 --現狀與未來展望》,載《法學評論》2001年第1期。
36、《論“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規定――兼評的若干規定》,載《法學家》2001年第3期。
37、《論集合犯》,載《法學研究》2001年第3期。
38、《論共同過失正犯及刑事責任的實現》(上)(下),載《江西安全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2期、第3期。
39、《共謀共同正犯問題研究》,載《法學評論》2001年第4期。
40、合作:《論片面共犯的理論基礎》載《法學評論》2001年第5期。
41、《暴力犯罪的內涵與外延——兼論幾種暴力犯罪行為》,載《現代法學》2001年第6期。
42、《罰金刑易科制度探析》,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年第1期。
43、《如何理解犯罪中止自動性條件》,載《檢察日報》2002年3月4日。
44、《對象錯誤與打擊錯誤——與倪培興同志商榷》,載《刑事法雜誌》2002年第3期。
45、《論“共謀”的法律性質及刑事責任》,載《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46、《結果加重犯共同正犯刑事責任的探討》,載《鄭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47、《片面共同正犯刑事責任的探討》,載《法學評論》2002年第4期。
48、《犯罪中止形態若干爭議問題的再探討》,載《法律科學》2002年第5期。
49、《承繼共同正犯探討》,載《法學家》2002年第4期。
50、《論犯罪過失本質的學說與責任根據》,載《刑法論叢》第5期2002年1月法律出版社。
51、《論刑罰適度與人身危險性》,載《人民司法》2002年第11期。
52、《論犯罪預備的若干問題》,載《楚天檢察》2002年第1期。
53、《經濟全球化與我國有組織犯罪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策》,載《犯罪研究》2003年第3期。
54、《身份與共同犯罪關係散論》載《法學家》2003年第3期。
55、《主犯若干問題的探討》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03年第5期。
56、《繼續犯的若干爭議問題的探討》載《刑事法雜誌》2003年第4期。
57、《論犯罪中止的若干爭議問題》載《法學評論》2003年第6期。
58、《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陰謀犯》載《國家檢察官學報》2003年第4期。
59、《論共同犯罪的若干問題――以共犯為中心》,載(日)西原春夫主編:《共犯理論和有組織犯罪》(21世紀第2次日中刑事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成文堂2003年版。
60、《論共同犯罪的若干問題――以共犯為中心》,載馬克昌、莫洪憲主編:《中日共同犯罪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1、譯佐久間修《共同過失和共犯》,載(日)西原春夫主編:《共犯理論和有組織犯罪》(21世紀第2次日中刑事法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成文堂2003年版。
62、《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構成及刑事責任中的若干問題》,載趙秉志、張軍主編:《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第2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3、《金融詐騙犯罪防治的法律對策研究》,載《珞珈法學論壇》第三卷,2003年版。
64、《論想象競合犯的若干問題》,載《法律科學》2004年第1期。
65、《論恐怖主義犯罪的內涵及其認定》,載《江西公安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66、《犯罪未遂意志以外原因的分析》,載《檢察日報》2004年2月25日第3版。
67、《論吸收犯的若干問題》,載《政治與法律》2004年第2期。
68、《論結果加重犯的爭議問題》,載《法學評論》2004年第6期。
69、《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若干規定的檢討》,載陳興良、胡云騰主編:《中國刑法學年會文集》第二卷《實務問題研究》(上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0、《單位犯罪法律適用中的若干問題-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理解》,載《中國監獄學刊》2004年第6期。
71、《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疑難問題研究》,載《楚天檢察》2004年第2期。
72、《共犯關係的競合》,載《當代法學》,2004年第3期。
73、《論我國經濟犯罪廢止死刑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國際人權公約和廢除死刑的實踐為視角》,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74、《競技體育中傷害問題研究》,載《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2期。
75、《論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規定》,載《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3期。
76、《自首、立功若干規定的理念及反思 》,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6期。
77、《科技手段真能杜絕刑訊逼供嗎? 》,載《學習月刊》2005年第6期。
78、《酌定量刑情節若干問題研究 》,載《法學評論》2008年第6期。
79、《論妨害公司、企業管理秩序、侵犯公司、企業利益犯罪的若干共性問題 》,載《法學評論》2007年第6期。
80、《析侵犯著作權行為與侵犯著作權罪的銜接》,載《法學評論》2006年第6期。
81、《我國<反恐怖法>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第一作者,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82、《刑法修正案(七)“組織、領導傳銷罪”的解讀 》,載《政法論叢》2009年第6期。
83、《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若干問題的探討》,載《法學評論》2010年第4期。
84、《論非法組織賣血罪的幾個爭議問題》,載《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4期。

研究課題


1.新型犯罪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1-2007年,本人主持
2.職務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研究,司法部一般項目,2003-2008年,本人主持

主要成就


1.《犯罪過失研究》獲武漢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試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公共危險狀態》獲中國法學會“海南杯世紀優秀論文”二等獎
3. 武漢大學第五屆“尊師愛學”我最喜愛的十佳優秀教師
理律杯“金牌教練”
林亞剛教授特別關心本科生的學習與課外實踐,曾經於2006年,2009年作為教練二度帶領武漢大學法學院代表隊奪得全國高校“理律杯”模擬法庭競賽冠軍,被同學們稱讚為“金牌教練”。
第五屆“尊師愛學”十佳優秀教師
2010年10月29日,武漢大學第五屆“尊師愛學”我最喜愛的十佳優秀教師頒獎晚會在教五文化素質教育報告廳正式開始。經過近兩個月時間的各院系初選,全校總決選,法學院林亞剛教授通過層層學生投票選拔脫穎而出,當選2010年度十佳優秀教師。
林亞剛:
您是俠者,執刑法,秉正義,鞭撻人間醜惡,照亮前路黑暗;您是智者,展真知,明世事,三千里學譽天下,二十年桃李漢上。您是“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赤子之心,蘊持偉力。您在情愛法規之間把持平衡,您在善惡正邪之中尋找光明。壯哉,林亞剛! ——“十佳教師”頒獎詞
林老師關心本科生教學,在法院學子中擁有極高的人氣。學生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刑法不聽林亞剛,何必武大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