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腫大

關節腫大

關節腫大多見於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覆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病因


風濕病按西醫的觀點,其患病原因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的非感染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關節腫大示意圖
關節腫大示意圖
很多學者認為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反應有關,總之,目前西醫對病因病理至今尚未明確。
中醫認為發病原因和發病過程的道理大體有四種:
1、臟腑陰陽內傷:
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體為骨,是作強之官;肝為筋之本,藏血、生筋、統司筋骨關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所以發生風濕病是熱與寒的癥狀表現。
2、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署濕燥火六種正常之氣太過。六氣侵入人身體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生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3、痰濁瘀血內生:
痰濁與瘀血即是人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也可以作為病因作用於人體。風濕病大多有慢性進行過程。疾病已久則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而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就產生痰濁與瘀血這些。就是風濕病情纏綿而難治的根本原因。
4、營氣衛血失調:
中醫講營氣、衛血、營氣、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氣調血暢營養四肢百骸臟腑經絡,營衛和調衛氣在外,保護人的體表防禦邪氣侵入身體,營衛不和,邪氣乘虛而入,故營衛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診斷


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主要依據:發病前1-4周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史,急性遊走性大關節炎,常伴有風濕熱的其他表現,如心肌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等,血清中抗鏈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價明顯升高,咽拭培養陽性和血白細胞增多等,抗鏈(抗鏈球菌溶血素)是人體被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現的一種抗體,將近85%的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有抗鏈增高的情況,通常在1:800以上。當然風濕性關節炎恢復后這種抗體可逐漸下降,風濕性關節除了抗鏈增高外,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如下異常: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高達80一90%,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症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過後(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可達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
關節腫大
關節腫大

鑒別


本病需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關節腫大圖
關節腫大圖
1、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多發性、對稱性指掌等小關節炎和脊柱炎
2、膿毒血症引起的遷徙性關節炎常有原發感染的徵候,血液及骨髓培養呈陽性,且關節內滲出液有化膿趨勢並可找到病原菌。
3、結核性關節炎多為單個關節受累,好發於經常活動手摩擦或負重的關節。
4、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
5、淋巴瘤和肉芽腫。
6、萊姆關節炎此病是由蜱傳播的一種流行病。

預防


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潮,內衣汗濕后應及時換洗,被褥要勤曬,感冒后要徹底治療,防止病邪內傳。勞逸結合,飲食有節,積極鍛煉身體,配合著中醫中藥。
要積極預防原發病,尤其是風濕性關節炎。出現類似癥狀者,應及時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