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強

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崔強,男,河北行唐人,1974年生。1995年畢業於河北工藝美術學校,199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現任教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文學碩士學位,副教授,國畫系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河北逸書堂書畫院名譽院長。

創作理念


一本正經說的也許是一堆廢話,認認真真畫的也許是一堆廢畫。看著現在那些花里胡哨費時一年半載的“工筆畫”說一句無聊,顯得自己特“沒人性”,還是全國美展的評委們更有同情心。至於傳統,我們每個人都有尋根溯源的歸宿需求,但這不能作為對當代生活不聞不問的理據,同樣無知無度的惡搞,也只能產生文化上的畸形兒,一篇言之無物的文章,即使用再華麗的辭藻堆砌,也無法動人。選擇工筆的方式完全是自己表達的需要,在自己感覺麻木的時候,會選擇自己的方式,因為自己不想在任何一棵樹上吊死。

參展榮譽


2002年

河北畫家寫生作品展,獲銀獎
傳承與創造·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

2005年

第十六屆國際造型家協會代表大會·美術特展
第三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2006年

第三屆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獲銅獎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作品展
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
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傳承與創造·2002-2006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
2006年中國畫年展,獲優秀獎
2006年今日中國美術大展

2007年

《觀念工筆》作品集
《觀念工筆》作品集
當代經典2007中國畫邀請展
第二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
學院工筆·第二屆全國青年工筆畫名家藝術展
中國當代實力派國畫家提名展暨閩南採風活動
第四屆全國畫院優秀作品展

2008年

莊上畫語2008八人展
學院工筆·首屆全國青年工筆畫新銳藝術展
春暖花開·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學院在線·中國生於70年代水墨畫家提名展
精品2008·中國工筆畫名家新作展
盛世丹青·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08當代百人百幅作品邀請展
水墨本味·2008當代中國畫名家藝術邀請展
首屆水墨華山全國國畫名家邀請展
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獲優秀獎
走進學院·當代高校中國畫名師作品展

2009年

融聚·2009中國國家畫院學術邀請展
河北山水印象·2009河北代表性山水畫家創作現狀
百名畫家陶瓷藝術創作精品展
走進太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河北省優秀美術家作品展
文明與生態·當代城市水墨畫邀請展
看江山如此多嬌·2170中國山水畫展
靈山雅集首屆中國佛教藝術作品邀請展

2010年

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暨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學術展
莊上畫語·2010年作品展
思無邪·青年藝術家聯展
走進太行·河北優秀藝術家採風寫生創作活動
走進太行·河北美術家作品廣東邀請展
觀境·中國當代70後山水畫家邀請展
走進太行·2010河北省美術家優秀作品展

2011年

丹青本色·當代中國畫藝術原創百家提名展
東方墨·第三屆當代中國水墨藝術家邀請展
走進太行·2011河北省美術家優秀作品展
學院工筆·2011第二屆全國青年工筆畫新銳藝術展
河北美術名家作品展
莊上話語2011作品聯展
河北省美術名家作品展

拍賣


2011年
作品《時間與空間的謬戲之蜻蜓》在北京榮寶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以46000.00元成交

個人出版


2005年《梅蘭竹菊·繪畫技法》
2005年《寫意花卉·繪畫技法》
2005年《青綠山水·繪畫技法》(合著)
2006年《莊上畫語藝術叢書·崔強》

重要收藏


2006年廈門美術館
2007年中國美術館
2008年河北美術館

他人評價


——品讀崔強(寥落初寒賞新雪)
《花鳥》作品集
《花鳥》作品集
在河北石家莊的一個大型中國畫展中第一次看到崔強的作品的,那幅《雪后靜湖》讓自己驀然心動,佇足 細觀。雪后湖畔,高天寥廓,寒枝疏朗,小樹玉立,幾塊大石靜卧湖岸,構圖極為簡潔,但又內蘊了無限情思。雖然筆墨稍顯輕淡,但也恰好吻合了此畫那種清寒高遠的境界。由此我注意到了這位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的青年畫家,並且與靦腆內向的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看到他不同系列的創作,品味到他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到青年一代畫家正在繼承傳統的過程中悄然地進行著中國畫的現代轉型。
崔強的中國畫整體上源於傳統而自抒心意。對於傳統,他有著一種進入佛門修鍊的執著與靜心,八大山人給予崔強的不僅有其簡潔的構圖形式,更是對於自然萬物的抽象意念。對崔強來說,每日的筆墨功課不僅不是負擔,而且還是一種生活的樂趣,或者說,他並非刻意修鍊,但日子就在這樣每天的讀畫、構思、磨墨、運筆中過去了,寧靜而平淡。崔強的畫使我想到日本30年代的著名電影導演小津安二郎,在當時,他比黑澤明的名氣還大,其導演風格平淡凝練。代表作《東京物語》表達了他的人生哲學,他將人物的情感控制的恰到好處,哀而不怨,凄而不傷,流露出一種清酒的味道。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如同一個老人平靜地講述他的一生,表現了都市老人的孤獨與落寞,人的一生儘管可以獲得很多東西,最終還是孤身一人。他的電影接近生活原貌的緩慢節奏,表現了五味雜陳的細膩感情。我們的生活,一如傳統的中國畫,每天有些小小的變化,並不能重複大的事情,在幾百年間不經意地將中國畫的筆墨語言和傳統悄然推向今天,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家巨匠。
《山水》作品集
《山水》作品集
崔強早期的花鳥畫有某種陳淳畫中的從容淡定,他以小寫意的筆法表現秋日大地上的平凡花草,以洗鍊的 筆墨表達了“水邊林下閑數花”的平和心境。在這些作品里,似乎沒有看到他對於形式語言的刻意追求,一切都如眼前所見,畫家徑直提筆就寫,他理解了中國傳統畫論中的“大像無形”在於不事雕琢,最高的形式存在於無形式之中。在崔強的畫中,每每能見到“逸韻幽密宜靜對”、“寥落寒雪”、“新雪初落”等題記,可以看到他對於某種深秋與初冬的靜寂與高遠境界的追慕。這不是“驛外斷橋,寂寞無主”的黃昏,而是清新初雪后,舉目瞭望晴空,傾聽天籟的青春歡欣,只是崔強表現的不露聲色而已。在這裡,崔強的安靜和樸實成為一種態度,一種品格,一種格調。
《燃梅系列》是崔強的探索實驗之作,他將暖色之紙上的畫梅之作選取局部燃其邊廓,再裱貼於宣紙上,輔以書法題款。將一種高貴的傳統題材以一種殘簡斷碑的方式表達出來,其中有著對於傳統文化的倍加珍惜,畫面亦因此而具幾分新意。崔強認為寫梅之妙皆在山野之趣味,落筆之際滌心味象。而在畫梅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心隨物意,性隨靈轉,不刻意、不做作,將繪畫的過程視為修鍊心性圓融禪意的生活方式,一如他所說:“知余者每譽余筆下有幾分禪意,然不知余從不參禪而禪自至。無知者責余筆下無丈夫氣,然不知氣語豪邁之徒落墨縱橫之輩當以隨性融其偏識。”
《遙望的風景》作品集
《遙望的風景》作品集
山水畫是崔強近年創作的主攻方向。他的山水畫就筆墨來說,有石濤的清遠和法度的自由,但在構圖上具有某種西方風景畫的空間意識。他的《山水系列》一部分是以臨摹入手,研究古人筆墨程式和丘壑組合,另一部分卻是以獨特的細筆組合進行太行山的景色寫生與提煉,從而在畫面的構圖上呈現出現代的風景意向,在筆墨著色上卻表現出某種傳統山水皴法的趣味。對於前一部分來說,崔強需要更多地注入當代畫家主體性,在構 圖方面加強主體的表現,對后一部分來說,崔強應該在寫生基礎上加強形式的概括,逐步建立自己的整體性筆墨風格,如何將這兩部分了無痕迹地融合起來是崔強面臨的挑戰。當然,我比較欣賞他的一系列以表現雪景寒林為主體的山水畫作,雖然這些作品在筆墨稍顯淡弱,但整體的意境把握和追求上卻顯示出超越同代青年畫家的高蹈遠矚的美學品味。總體來說,崔強的山水系列創作,表現了對於“追憶”這一人生意緒和美學品格的理解和追求。他的畫是一種記憶中的風景,畫面為記憶的微光所籠罩,在對風景的追憶中達到一種心靈的澄明。如同海德格爾所說:“存在就是去追憶”,崔強的山水超越了心靈的懷想,保持著對於似水年華的追憶,這是一個民族對於自己的文化生命和傳統的追憶,是對我們的精神家園的追憶。在崔強的山水作品中,有一種寧靜悠遠,將寂寥的空間賦予了永恆的時間,從而展示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種無聲的千古寂寥。
在自己看來,《化石系列》代表了崔強創作的另一個主題,這就是中國畫中的超越時空的物象表達,反映了創作者與觀賞者力圖通過藝術的創作,抵禦時間,進入永恆。正如宋代山水大家郭熙早年出遊,晚年將山水畫高懸廳堂,坐游卧觀,一如他在《林泉高致》中所言:“然則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斯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在《化石》系列作品中,崔強運用中國傳統繪畫的屏風特別是長卷形式,將蝴蝶河蝦、蜻蜓、小魚等傳統花鳥畫的主要形象,以工筆的形式生動地表現在畫面上。所不同的是,在每幅畫的四分之三處,都有一塊化石赫然在目,整齊的邊緣切線暗示了這是經過了人工加工的化石切片,其中這一動物的化石形象格外清晰。最具構思創意的一幅佳作是《游魚》,一條小魚的頭部游入化石中凝聚成為化石,而身尾還在石外保持著生動的姿態,這裡鮮明地表達了時空的瞬間轉換及並存一體。我認為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長卷,最適宜表達一種時間的概念。還記得1998年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觀賞清末翁同和捐贈的歷代書畫,其中有一幅長卷,表現了一隊人馬出行春遊的全過程,畫面自右向左展開,人物逶迤在山川中款款而行,用筆從容不迫,在綠豆大小的人物面部,居然可以看見細緻的五官刻畫,令人嘆服。時間就這樣在空間中有條不紊地展開並且獲得了圖像的具體可感特性,也因此而得以與數百年後的我們相遇。在崔強的《化石》系列中,傳統的花鳥畫題材經過畫家的精心處理,獲得了具有人生哲學意義的觀照,從而抵禦了時間的流逝。中國畫由此升華,進入了當代人的精神生活,獲得了某種人生反思的深遠意境。
《新瑞鶴圖系列》大約是崔強的創作中離傳統最遠的一個系列,他將花鳥畫與風景畫結合起來,探索新的時空意識的表達,也清晰地表達了一個水墨畫家對於現代社會的態度。《蘑菇雲》將具有大規模殺傷力的原子彈爆炸時形成的蘑菇雲與表示祥瑞的白鶴置於同一個畫面,這種並置挪用的方式在當代藝術中並不少見,但崔強將這一圖像表現的如此不動聲色並且描繪的如此美麗,卻是舉重若輕,令人過目難忘的。有關城市中高聳的水塔、煙囪的畫面,其上瑞鶴飛舞,其下祥雲環繞,將傳統文化圖式的寓意和現代工業城市的標誌組合在一起,看似荒誕,其實表達了藝術家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觀察現時代人工製造的世界與大自然和傳統文化的衝突。只不過畫家表現的十分含蓄與平靜,不追求第一眼的視覺衝擊和社會性評論,而是娓娓道來,讓我們在一種類似於品賞崑曲的綿延委婉的過程中驀然驚醒。應該說,《新瑞鶴圖》系列是崔強作品中切入當代最為直接的一個系列,也展示了他試圖將傳統的繼承與當代的開拓結合起來,尋找中國傳統藝術向當代轉換的一種努力方向。
在自己看來,當代山水畫的創作,應該著重表現一種“風景的質感”。這不僅是指山水畫或風景畫要表現其所反映的自然地貌和山石肌理的質感,更是指繪畫要具有一種風景的文化質感。它表現為風景的建構方式。在不同的意識形態中,有不同的風景建構方式,例如在文革年代的革命聖地山水,就是建構一種崇高的聖山聖水。而在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中,山水往往表現為與城市文明對立衝突的荒蠻落後,對這種未經開發的原始山水的意境追求,其實表達了現代人對於自然環境的新的眼光,對於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原始自然的母體的回溯與嚮往。
崔強這一代青年畫家的水墨實踐再一次讓我們反思,今天的中國藝術家要創造什麼樣的風景畫?它在當代社會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價值是什麼?與中國傳統畫家相比,今天的畫家似乎並不佔優勢,因為傳統山水畫家對於自然的深入和晤對,如同書法一樣是朝夕相對,心有靈犀的。但今天的山水畫家可以在現代科學發展的基礎上獲得一種對於人類生存環境的整體性認識,這種宏觀視野也許可以開啟一種新的山水文化。我希望出現一種新世紀的風景畫,它將人與自然的關係作為核心,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作為評價新世紀風景藝術的價值基準。
——殷雙喜

醋語錄


丁亥歲尾畫債如山積案。又逢莊上畫語再展之際,愁無新作饋世,心急如焚。以火燒之術作殘梅並謬稱燃梅之技也。
新雪初落,欣然有會於心,
展長卷,研殘墨,烹苦茶,飲以彭城粗器,長簡訊手,
冷淡由心,蕭然若置身林翁夢中。
花鳥一道,原本雕蟲之小技,然沉迷於此樂,可視江山右煙雲幻影。
徽宗者,自古亡國之主無出施苛政,戀紅顏。
遷徒興廢,皮囊和著罵名早化了塵墮。
能一花一葉之間傳諸後世,以藝道立不朽,可稱一種風流。
以畫為業者,遇求人者以畫助人之願,
遇錢多者助其消費,遇藝盲者以尺紙度化,
遇真知畫者恭聽其言而從之。遇內人知技止此耳。
畫者代花而開,代花而榮枯,代花而謝落,
而難代花之芳菲,花有四時之變化,而畫之即成,或廢或立,
皆繫於一念之間。
寫梅之妙,皆在山野之趣味,落筆之際,滌心昧象。
逢源於逃禪煮石之間,脫卻世間煙火塵俗之氣,何須五彩點染,
無須雪月隱映,自能孤山獨步。而氣味通俗者,其病在骨醫之難甚。
真知佛不在掛珠焚香,破指書經。所謂畫僧之傳世,
所謂與演音神合皆是功名俗客惑眾之言,
念佛吃齋何須廣而告之,此等人物心中多供養趙公明耳。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是古人語,亦是常人語。守常規者必是常人,能取法乎下得乎其上者,方得畫法金針。能於廁上廚下悟出三昧方是超人。
知者每譽余筆下有幾分禪意,然不知余從不參禪而禪自至。無知者責余筆下無丈夫氣,然更不知氣語豪邁之徒,落墨縱橫之輩,當以德性融其偏淺。

作品賞析


《百竹冊》作品集
《百竹冊》作品集
瓷器
瓷器
《燃梅之技》作品集
《燃梅之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