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岩鎮

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轄鎮

尚岩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城西部15公里處,轄63個行政村,41460人(2017),45000畝耕地,全鎮總面積83.17平方公里,是一個山水相依、平原相襯、地形多樣,山水、人文、礦產資源豐富的農業鄉鎮。

歷史沿革


尚岩鎮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有薛國、鄫國、小邾國、魯國等國家在此更迭。秦屬郯郡(秦末置,不在三十六郡之內)。漢至南北朝時,又屬徐州東海郡、琅玡國,琅玡郡管轄。當時有開陽、臨沂、繒、利城、襄賁、蘭陵、即邱七縣。南有戚縣地,北有陽都縣地,互相交叉,形成“褲腿狀”。相傳,秦始皇為防止各地鬧獨立,特划此狀,以利監督。從隋朝起,合併臨沂、開陽、即邱三縣為一,屬臨沂縣。又為沂州琅玡郡管轄。隋唐州郡迭廢迭復,宋則州郡通稱。經宋、金、元、明等朝代,期間雖有變動,但仍屬沂州臨沂縣管轄。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作直隸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蒼山升為沂州府,屬蘭山縣。1913年取消府制,復稱臨沂縣。雖幾經變革,尚岩仍為臨沂屬地。
抗戰初期,我黨以台濰公路為界,在公路南建立臨郯縣委(1937年為臨、郯、邳縣委)。1940年成立臨沂縣政府,尚岩屬於臨沂縣,1941年春成立邊聯縣政府,當時簡稱“邊聯縣”。1941年10月27日,蔣匪五十一軍六八三團襲擊魯南區黨委駐地——邊聯縣銀廠村,魯南區黨委書記趙鎛同志被捕,1941年11月19日慘遭殺害。1944年春,魯南行署決定將邊聯縣改名為趙鎛縣,以示紀念,故尚岩屬趙博縣。1950年趙博縣改為蒼山縣,尚岩屬蒼山縣。1950年屬蒼山縣尚岩區,1958年設立尚岩鄉,是年秋稱文峰公社,1971年改稱尚岩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設鎮。1996年,面積79.2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轄東水溝、西水溝、史庄、馬圈、坊口、新村、北尚岩、王莊、岳村、郭村、珍珠庄、瑪瑙埠、安庄、劉村、尚岩北村、尚岩中村、尚岩南村、大南庄、小南庄、溝西、西湖、王樓、尚岩河北、新莊、楊套、馬套、戚套、杜庄、朱庄、石龍口、白水牛石前村、白水牛石后村、王埝溝、周埝溝、萬村、坦上集、東紙房、西紙房、卞村、葛村、棗莊、居庄、張家莊、杜村、會寶嶺、東南嶺、大泉、張庄、陶李村、婁庄、西宋庄、牧羊溝、白山、南荊堂、北荊堂、鄭村、董家後院、杜家後院、魏家後院、馬家後院、朱家後院、彭家後院、苗家後院6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地處臨沂、棗莊兩市交界處,206國道橫穿尚岩駐地,東貫穿臨沂,西緊鄰棗莊,縣鄉公路--岳下路貫穿全境,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境內有魯南'小泰山'之稱的文峰山,海拔212米,山上曲徑通幽,林森蔥鬱,風光優美,名勝古迹眾多,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自然景觀豐富,是蘇北、魯南難得的旅遊勝地。會寶嶺水庫坐落在境內西北部上游,蓄水量2億立方,是山東省著名的水庫,水資源豐富,發展農業生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尚岩鎮
尚岩鎮
地處東經117°54′—117°48′,北緯34°30′—34°83′之間。北、東、南依次與下村鄉車輞鎮向城鎮、新興鎮接壤,西臨會寶嶺水庫。人民政府駐北尚岩村,電話區號0539,郵政編碼277712,西距棗莊市區14千米,東距蘭陵縣城16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領導50個村民委員會。
所轄行政村
行政村西紙房村東紙房村東南嶺村會寶嶺村棗莊村張村村居庄村
苗後院村杜後院村彭後院村魏後院村馬後院村朱後院村 
南荊堂村婁庄村大泉村北荊堂村尚岩宋庄村鄭村村白山村
牧羊溝村尚岩張庄村杜庄村楊套村馬套村戚套村前村村
后村村周埝溝村朱庄村石龍口村一村村西湖村二村村
陶李庄村新莊村東水溝村西水溝村安庄村郭村村葛村村
郭庄村瑪瑙埠村岳村村王莊村尚岩史庄村馬圈村坊口村
新村村三村村尚岩溝西村萬村村董後院村杜村村王埝溝村劉村村
珍珠庄村北尚岩村小南庄村大南庄村王樓村坦上集村卞村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518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78人,城鎮化率3.4%,另有流動人口100人。總人口中,男性為27131人,佔52.3%;女性為24747人,佔47.7%;14歲以下人口9750人,佔18.8%;15-64歲以下人口36027人,佔69.4%;65歲以上6101人,佔11.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漢族50875人,佔98.3%,少數民族為回族,共894人,佔總人口的1.7%。2011年人口出生率7.2‰,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 1.3‰。
2017年41460人(2017)。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為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為13.57千米,總面積為83.1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69.55平方千米,佔87.8%;水域9.63平方千米,佔1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44人。 

文化


名稱來歷

因鎮政府駐地北尚岩而命名。據金氏譜碑記載,尚岩村建村於明朝,稱桃花村。因瀕臨西泇河,清朝易名為上沿,后書寫為尚岩。 

經濟


尚岩鎮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以蔬菜為最,蔬菜以青椒為最佳。尚岩鎮的青椒種植面積高達三萬畝,年產量達300,000,000斤,吸引了全國29個省市的客商雲集於此,主要發往江蘇南京、上海、湖北、北京等大城市,大力招商進行蔬菜深加工項目。鎮內有華凱蔬菜批發市場、尚岩蔬菜批發市場等市場,號稱“南菜園中的南菜園”。

旅遊


文峰山

又名神峰山,位於蘭陵縣城西北15公里處。據《蒼山縣誌》記載,此山原名神峰山,為了紀念葬於此山的春秋時期魯國相季文子而改名文峰山。山上巨石嶙峋,松柏參天,山幽林靜,風景宜人。許多名勝古迹,令人流連忘返,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文峰山古迹大都是為紀念季文子而建的。

下廟遺址

沿石坡柏油路上行里許,即為下廟遺址。廟前有古銀杏兩株,粗數圍,高30餘米,雌雄並立。後有“季文子墓碑”一座,為元代所立,己殘缺,文字依稀可辨。廟後為“季文子墓”,崖下有“季文子林”。廟西有“龍王樓”,樓下有一洞,洞中有泉,一名“龍王泉”,泉水清洌,四時不幹,水自洞中流出,蜿蜒至山下,可供遊人飲用。泉西側有石盤路直通山頂,兩旁石壁陡峭如削,松柏遮天蔽日,路西“偏馬松”“騎馬松”蔚為奇觀。崖上宵藤繞柏,崖下有泉名“晴開泉”,每年夏秋兩季,天晴泉開,天雨而止,此為文峰山一奇。沿石階右行,便是“上廟”(季文子廟)“三皇廟”“眼光殿”故址,東為“奉仙樓”,基址尚存。崖下有一洞,名“奉仙洞”,洞內石壁壘砌工整,可容數十人。拾階而上,可登上一大平台,為“泰山行宮”舊址。沿石階繼續上行,一松展枝欲迎,猶如泰山的“望人松”。陡峭的盤山路如泰山十八盤,其中一路通向山頂平台,台上有“玉皇閣”舊址。

泉源寺

位於尚岩鎮北3.3公里處。寺廟始建於元代,東接風景秀麗的文峰山,西倚碧波蕩漾的會寶湖,背靠巨石嶙峋的懸崖,南臨蜿蜒曲折的西泇河,山清水秀,冬暖夏涼。寺東崖下有一泉,常年不幹。相傳,當年寺內從廚房以此水傳送飯菜至客廳,泉源寺由此而得名。寺后懸崖高丈余,東西長數百米,石壁上遍刻佛像,或坐或卧、姿態各異、線條粗獷、氣勢宏大,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據傳,漢朝王莽追趕劉秀時,劉秀至此,人疲馬乏,後有追兵,前臨懸崖,縱馬跳下,安然無恙。劉秀登基后,發誓修千佛廟。雖官府撥銀頗豐,但當地官吏自肥,故刻佛像於懸崖上,俗稱“千佛崖”。每到春夏,到此遊客甚眾,但不管老幼,至今尚沒有一人能數清佛像幾尊。“千佛崖”頂部有一行馬蹄印,懸崖下有一片棗林,不生倒勾刺,據說是劉秀跳下所致。 

代表人物


相傳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在文峰山種下了一株銀杏樹(在文峰山山腳下),至今枝繁葉茂,熠熠生輝。
孔子弟子中72賢人之一--曾參故鄉亦是此地。
季文子是春秋時期魯國名相,他在魯國久執國政,連相宣公、成公、襄公三君,是對魯國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其在自身修養上更為後人重視,被奉為廉吏的楷模。季文子在世時,以廉潔簡樸在諸侯列國中口碑極佳。晉楚鄢陵之戰后,魯卿叔孫僑如為一己之私,慫恿晉國扣押參加盟會的季文子,並以作晉的屬國為誘餌,要求晉國殺掉季文子。但晉卿範文子卻認為“季孫於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左傳?成公十六年》)殺了不得人心。季文子以自己的廉潔,保全了生命。季文子去世時,“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史記?魯世家》),讓人感佩不已。
西部的匡王村,相傳為東漢時“鑿壁偷光”刻苦自學而成名的匡衡故里。
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荀子在做蘭陵令時,曾到文峰山遊覽過。戰國時期戰略家--季文子曾在文峰山講學。佛、道、儒三家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光緒末年,居庄村有農民臧公錦率領的390人起義。
著名的道教景點文峰祠於2005年修繕完畢,香火茂盛,遊人如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