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代茶飲
中藥代茶飲
中藥代茶飲,指用中草藥與茶葉配用,或以中草藥(單味或復方)代茶沖泡、煎煮,然後像茶一樣飲用。中藥代茶飲為我國的傳統劑型,是在中醫理、法、方、藥理論原則指導下,依據辯證或辯證與辯病相結合對病情的判斷,為防治疾病、病後調理或僅為養生保健而組方選葯與茶葉(或不含茶葉)合制而成的劑型。
中藥代茶飲是中醫治病調理、強身益壽的特殊中藥劑型,在醫療保健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其具有以下幾個優越之處:
一.飲服方便,易於調理
中藥代茶飲可據病情需要辯證組方、隨症加減,並按藥物的性能特點等選擇恰當的使用方法,程序簡單,調配方便,針對性強,既保持了中醫湯劑辯證論治加減靈活、療效顯著的特色,又克服了傳統湯劑煎煮煩瑣、攜帶不便等缺點,與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的發展趨勢相適應。
中藥代茶飲便於儲存,易於攜帶,可隨時多次飲用,且吸收完全,故可備特殊情況或某些急症時用,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二.藥效充分,療效顯著
中藥材經粉碎成粗末或切製成細絲、小段,表面積增大,與溶媒接觸面增加,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經煎煮后易於溶出。實驗證明:這些藥物經粉碎后的藥液濃度,較未粉碎藥材浸出液的藥物濃度高得多。
將中藥以沸水沖泡或稍加煎煮后飲用,避免了湯劑因加工、久煎久煮造成某些藥物,尤其是芳香類藥物有效成分的損失;另一方面,以沸水沖泡藥物,可將其中的酶迅速降解滅活,避免了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壞。實驗表明:第一,解表葯多含有揮髮油,常溫下即可揮發,更易隨水蒸汽揮發,故不宜久煎。第二,當藥液溫度在30-40℃時,藥物所含酶活性很強,藥物的有效成分,尤其是甙類成分在酶作用下易發生分解,會導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影響療效。
對於阿膠、鹿角膠、飴糖等不耐高溫的膠類藥物及薄荷、藿香、香薷、青蒿、金銀花等芳香類含揮髮油多的藥物,做藥茶尤為相宜。因膠質類葯入煎劑易粘鍋煮焦,且粘附他葯,影響藥物成分溶出。用作藥茶則避免因久煎使其有效成分損耗,從而使藥物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提高療效。
三.輕靈精巧,甘淡平和
從藥物組成而言,代茶飲組方除注重辯證及配伍嚴謹,其突出特點為選葯精當,用藥量輕,較之湯劑,代茶飲能節省葯源。如《本草綱目》所載“僵蠶良薑茶”具有祛風止痛作用,善治頭風。方中僅白僵蠶、高良姜兩味,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即3克。而入湯劑,其常用量為20克。採用茶劑,每日即可節約用藥17克。由此可見,用中藥代茶飲法所節省的藥材的用量是相當可觀。
從藥物性質來看,代茶飲所用之葯藥性平和,無傷胃之虞,且味多甘淡,或為微苦微寒之品,既有除疾調理之功,又無味苦難咽之弊,對小兒患者尤為適宜。
從藥物功用而言,代茶飲所用中藥,多為具有解表、清熱、止嗽、除濕、和胃、消導、通便、祛暑、安神、補益等作用之品,善治外感風寒、外感風熱、痰濕犯肺、濕熱內蘊、食積不化、腸燥津枯、暑熱傷津、心神不寧、氣血兩虛所致諸症。少用催吐、峻下之品,一般不用劇毒祛邪藥物。
四.長期服用,緩緩調治
中藥代茶飲用量輕,宜頻服,且藥性平和,無損胃氣,故可長期堅持服用,緩圖其效,以和臟腑,尤其適於慢性病的治療及對機體機能的調整。
對許多病證,長期服用藥茶,可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在體內達到量化標準,致使藥效更加鞏固,作用更為持久。如患沁尿繫結石病人,持續多次服用藥茶后,能保持泌尿道中的藥物濃度;同時,可稀釋尿液,清潔尿路,加大對尿路結石的沖刷力,從而有利於結石的縮小與排出。
五.有病治病,無病調理
中藥代茶飲用藥平和,可以調和臟腑陰陽、氣血盛衰,頻頻飲服,既可療疾,又有調理之效。尤其對病後之調理,體力之恢復,大有裨益。
總之,中藥代茶飲以祛邪治病,防病保健為宗旨,具有方便、靈活、有效、節約、針對性強、適應性廣等優點。它既保持了湯劑作用顯著的特色,又克服了湯劑製作煩雜、浪費藥材的不足;它宜於長期服用,較中成藥功力更為強盛。
中藥代茶飲的使用歷史悠久,應用範圍廣泛,可概括為防治疾病、病後調理及養生保健三方面。
一.防治疾病
中藥代茶飲使用方便,作用持久,且無獃滯中焦脾胃之弊端,適於長期飲服,故可作為輕症或慢性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亦可用作病情較重者或急性病之輔助治療手段;此外,尚可用於防疫及預防中暑等。
1.防治內科病
內科病有外感病與內傷病之分。外感病主要指傷寒、風溫、暑溫、濕溫等熱性病。而據臟腑辯證分類,內傷病可分為肺、心、脾胃、肝膽、腎等系疾病。其中多數均可用代茶飲法治療。古代與現代醫書所載防治內科病之茶方不勝枚舉。
2.防治外科病
中醫外科病名繁多,主要包括瘡瘍類、皮膚病類、肛門病類、腫瘤類疾病。以中藥代茶飲方式防治外科病可獲得不錯的療效。如癌症臨床多採用手術加化療、放療法治療,若能配合適當的藥茶療法,則可減輕上述療法的副作用,提高療效。
3.防治婦科病
對於婦科疾病的防治,民間集驗收載之代茶飲方頗多。如煮白茅根濃茶后加紅糖代茶飲服,可治月經先期,經量過多之症;《太平聖惠方》中“糯米黃芪飲茶”由糯米、黃芪、川芎組成,具有調氣血安胎之功用;哺乳期母親退乳斷奶臨床多選用生、熟麥芽水煎代茶。
4.防治兒科病
由於小兒服藥常有困難,中藥代茶飲療疾而不甚苦口,易為小兒接受,故用代茶飲法防治兒科常見病優勢尤為突出。
5.防治五官科疾病
二.病後調理
代茶飲用藥較為平和,常通過調和之法使臟腑陰陽氣血盛衰趨於正常,故用於疾病之善後調理頗為相宜。
1.扶正祛邪
為使病邪盡去,可於克伐之後,選用藥性溫和、祛邪兼有扶正作用的藥物代茶飲服,緩圖其效,以和臟腑,達到使疾病痊癒之目的。
2.調養胃氣
疾病後期以茶療方調理,在清代宮廷中應用較多,縱觀清宮醫療檔案,疾病向愈之後,常注意調養胃氣,頻頻飲服和胃代茶飲,作為善後調理,以收全功,宗中醫以胃氣為本之旨。
3.補益元氣
人至暮年,腎氣漸衰,而患病後更傷元氣,故老年人病癒之初有必要酌情選用具有補益元氣作用的藥茶,緩緩調理,幫助恢復元氣。
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中藥代茶飲作用溫和,療效持久,便於長期服用,為中醫眾多養生保健、抗衰老方法之一。平時常對症選用保健藥茶,補益五臟,調和氣血,對於延緩衰老,健身長壽大有裨益。
中藥代茶飲的使用方法頗多,其中煎服法最為常用。
多數藥茶因所含藥味多、劑量大,茶具內無法沖泡,宜採用煎服法;有些茶方含有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或有厚味、滋補類藥物,亦以煎法為佳。傳統的煎服法是將茶方中諸味中藥置茶具中,加水,煮沸約10-15分鐘后離火,取汁,煎2-3次后合併藥液,過濾,代茶頻飲。
隨著中醫藥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新的中醫診療設備不斷被開發應用,其中草本泉源按照湯劑的煎煮要求,利用現代工藝開發的新型煎煮器具中藥煎煮壺及保密工藝專利產品中藥茶盒,創新了中藥代茶飲的煎煮方式及包裝工藝。中藥煎煮壺在遵循傳統中藥湯劑煎煮原理基礎上,採用新型煎煮技術,2-5分鐘即可把藥方的有效成分煎煮出來,操作簡單、即煮即喝;且提取率高,節省藥材;特殊的構造使得煎煮中草藥時不會發生燒焦、沾鍋、沉澱現象。
作為“中藥煎煮壺”(煎藥壺)的配套產品,“中藥茶盒”根據醫生處方調配加工製作而成,進一步豐富中藥代茶飲的適用範圍,並具有定量化包裝、一人一方、量體用藥、使用方便、安全衛生等特點。
預防H7N9禽流感“中藥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