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山

萬象山

萬象山,在浙江麗水市蓮都區括蒼路581號,該山一邊臨江,餘三面已被城市完全包圍北接西山,南臨甌江,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萬象山在麗水城中之為最高山。萬象山建設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參政何澹建萬象樓於其上,山因以名。元改為崇福寺,明萬曆(1573——1620)中右參議徐雲程建一覽亭於前。

1979年闢為公園,相繼建有萬象樓、崇福寺、煙雨樓、望江亭、一覽亭、煙雨樓、大觀亭、秦淮海祠,洞天樓、拂雲亭、大觀亭、革命烈士紀念碑、小栝蒼亭南園舊蹤等景點。

萬象山公園棧道於2012年3月修繕,公園棧道位於萬象山公園南側,東起小水門大橋,西至溪口大橋,全長約,棧道充分利用臨江的高差,形成富有特色的棧道飛渡景點。

景點介紹


萬象山
萬象山
萬象山位於麗水市區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氣逼人。
萬象山
萬象山
宋、元、明、清以來,相繼建有萬象樓、崇福寺、一覽亭、煙雨樓、大觀亭、秦淮海祠,洞天樓等。山徑迂迴,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1979年闢為公園,先後建有烈士碑、大觀亭、望江亭、煙雨亭、得月樓、煙雨樓等。

公園景點


萬象山,在麗水縣治西南。城中之山,此為最高。宋參政何澹建萬象樓於其上,山因以名。元改為崇福寺,明萬曆(1573——1620)中右參議徐雲程建一覽亭於前,俯臨城市,近攬溪光,儼若畫圖。
萬象山
萬象山
萬象山
萬象山
煙雨樓、望江亭、拂雲亭、大觀亭、小栝蒼亭流光溢彩,炫麗繽紛;九曲橋處七彩燈光漸變,水光交相輝映……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的萬象山公園經過一番改造建設,煙雨樓以東區塊改造已於年前全部竣工,眾多的亭台樓閣修葺一新,景觀照明也已於日前完工開燈,春節和“兩會”召開期間,萬象山公園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市民的到來。
乍看之下,經過改造的萬象山公園增加了許多新的亮化景點,不僅是萬象門樓和得月亭燈光閃爍,其他眾多亭台樓閣也已經被亮化。煙雨樓28盞宮燈古色古香、紅紅火火;眾多的瓦筒燈、轉角燈把夜幕中的望江亭、拂雲亭、大觀亭、小栝蒼亭照得玲瓏剔透、輪廓分明……

麗水美食


縉雲燒餅
縉雲燒餅
麗水美食眾多,縉雲燒餅、紅燒溪魚、雞汁鱈魚、蟹汁鱖魚、蛋黃青蟹,縉雲土面、麥豆飯、茶豐泥鰍、敲肉羹等等,這些美食都是浙江麗水比較有特色的小吃。
縉雲燒餅。縉雲燒餅是浙江地方比較有名的小吃,因為是從縉雲縣興起來的,所以稱之為縉雲燒餅。這是中國傳統的名吃,還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吃。

旅遊文化


七十年代末,麗水縣府決定:一、修建萬象山公園;二、計劃拆除小水門浮橋,新建小水門甌江大橋。為利於城市交通、經濟建設發展需要,便於賓客游萬象山與南明山等風景名勝,1983年12月小水門甌江大橋正式建成。後於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又進行改建,加寬加長,成了一座現代化氣勢壯觀的大橋。一橋飛架甌江南北,不僅增添了萬象山姿色,也美化了麗水城,增加了一個新景點。政府部門為保持麗水傳統文化特徵,1979年始在萬象山恢復有價值的人文景觀,如煙雨樓、大觀亭;新建了觀魚池、九曲橋、得月亭、望江亭、小括蒼亭、放翁亭、煙雨亭等亭閣。重建的大觀亭坐落在烈士紀念碑旁,在大觀亭里既可以發幽古之情,又可以領略麗水城的英姿。望江亭在萬象山東南隅面對觀音岩、南明山秀景;小括蒼亭在萬象山與小括蒼山南邊交錯之處,是人們休憩、娛樂、觀景的好場所。新建的放翁亭坐落在小括蒼山南邊的原處州名園——南園的遺址里,是當年陸遊觀賞琵琶洲與甌江勝景的好地方。煙雨亭在小括蒼山西南端一角,恰好立於甌江邊的陡崖之上,常有煙雲霧露飄浮於亭邊,幽雅僻靜,可遙望新造的桃山溪口大橋,猶似一條長龍橫卧在江上,夕陽西下景色美妙無比。
麗水被歷代文人學士詠嘆所留下的詩詞佳作不少,其為人熟知、最有影響的要數秦觀。故而麗水黎民在萬象山為其造祠立像予以紀念。
秦觀,北宋著名詞人與詩人,江蘇高郵人,字少游,號淮海居士,世稱秦淮海,文才為蘇軾所重,素有“蘇門四學士”之稱。宋神宗時當過京官,因被目為元祜黨人,屢遭貶謫,紹聖年間謫監處州酒稅。當時秦觀所居處的酒稅署設在萬象山附近的姜山(則現今蓮都區府一帶)。他在麗寫過不少詩詞,其中《好事近》、《千秋歲》等著名詞篇就是借麗水之景抒發情感的絕唱:
好 事 近(夢中作)
山路雨添花,花動一城春色。
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雲當面化龍蛇,夭矯掛空碧。
醉卧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
千 秋 歲(謫處州日作)
柳邊沙外,城郭輕寒退。花影亂,
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
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當代和後代文人應和《好事近》、《千秋歲》詩詞之作很多,懷念秦觀的一些作品幾乎沒有不提及他的名篇的,在麗水的文人學士有不少拜倒於他,麗水山水也因此更加生輝。
陸遊,南宋大詩人,浙江紹興人,字務觀,號放翁。他怎麼會為麗水留下詩篇呢?那是因為陸遊在福建任地方官,回紹興原籍路過麗水遊覽了名勝,從“南遊雲海嘆茫茫,又泛歸舟到括蒼”,“歡情飲量年年減,古寺名園處處留”等詩句看,到麗水不止一次。其中所寫《南園》、《鶯花亭》等名篇,最為麗水人所稱頌:
南 園
(七絕二首)
安用移封向酒泉,醉鄉只擬乞南園。
更添小閣臨灘石,一洗人間歌吹喧。
春來歸路閱三州,是處跏趺懶出遊。
一到南園便忘返,亭邊綠浸琵琶洲。
鶯 花亭
沙外春風柳十圍,綠陰依舊著黃鸝。
故應留與行人恨,不見秦郎半醉時。
到放翁亭尋覓詩人當年在南園休憩盤坐之處,雖查無實據,難以確認,但是站在亭里觀覽甌江勝景確是最佳方位,近瞰觀音岩、琵琶洲、圓滑的臨灘石;遠眺南明山、巾山塔、蹁躚的白帆船,那真是風景如畫,叫人流連忘返。
大觀亭、放翁亭等建成后,豐富了萬象山的人文景觀內容。增加了人們的觀賞景點與活動場所。
為裝點萬象山,讓人們更多了解麗水歷史文化,政府文化部門還將原麗水南宋時期靈山寺內的幾座雕鑿精細刻有佛像的石塔,從雲和縣運回移至園內小括蒼山南面石坡上;宋贈太師何偁(太傅何執中之孫、參政何澹之父)墓地的石馬、石將軍,從轎馬鄭村堰山墓址移至小括蒼山,現煙雨樓旁。(麗水縣誌卷六記載:“宋贈太師何偁墓,在縣西五十五里堰山。”即在轎馬鄭村附近,因大小官員經此,都要下轎下馬呈報,步行前往墓地,呈與鄭同音,故稱轎馬鄭村);還曾將北宋天慶觀的古銅鐘裝飾在煙雨樓里;並把天妃宮前廳倒坍時拆下的石獅、大門青石座雕安置在石階步道旁或有關亭閣前供人們觀賞。在景區內置放古文物,使萬象山公園大為增色,並增添了對遊客的吸引力。
1986年10月底,我國著名美學家、雕塑家王朝聞大師,遊覽了萬象山。他對這裡的石馬、石將軍興趣特別濃,尤其對那石將軍,前前後後,從頭到腳看了個仔細,再三輕輕地撫摸研究之。他說,雕作如此獨特、如此栩栩如生的武士形象,在我國石雕中屬罕見。這次遊覽萬象山最大的收穫是見識了麗水新朋友和發現這座珍貴的石雕像。離開時,王老還依依不捨,再三囑託文物部門多加愛護和保護。
煙雨樓,這是1984年重新建造,近幾年改建修葺的。屬小括蒼山上最突出的建築物。原古老的煙雨樓建在萬象山(現烈士紀念碑一帶),是北宋處州郡守楊嘉言任內時所建,比嘉興煙雨樓歷史早一百餘年。經過多代屢修屢廢,最後在抗戰時期被日本人所炸毀。古代處州萬象山煙雨樓與嘉興南湖煙雨樓齊名,頗為壯觀。時人有“夏日避暑小括蒼,覽勝宜登煙雨樓”之說。北宋政和年間處州太守錢竽有詩云《煙雨樓》:
人在神仙碧玉壺,樓高壯麗壁成隅;
風雲出沒有時有,煙雨空蕩無日無。
但得綠樽閑對酌,何須紅袖醉相扶;
郭熙去后丹青絕,剩作新詩當畫圖。

公園介紹


萬象山1979年闢為公園,先後建烈士碑、大觀亭、望江亭、煙雨亭、得月樓、煙雨樓等。
位於麗水城內萬象山。共四座,自南向北依次編為1-4號,外觀與結構大致相同。建於南宋的麗水靈鷲寺塔,保留“墓塔”遺風。
1、2、4號塔剎均損壞,3號塔較完整,原在麗水城東10公里靈鷲山,1959年曾遷至雲和縣城郊前溪山,1980年遷至今址。
3號塔,通高4.2米,塔頂高2.0米。全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構成。塔基為六邊形,須彌座,塔身為橢圓形,中空,刻有獅子、蓮花、寶相花、佛像、神將等。
塔頂剎座六面挑檐,呈弧形,其上依次為覆缽、寶珠、受花、相輪(共五重)、寶蓋等。

交通


第一,從麗水火車站、新客運中心乘6路車到底即是,票價1元。
第二,從麗水高鐵站公交站乘6路或者K6路,到軍分區公交站下車,票價1.5元。

旅遊攻略


萬象山公園位於麗水市區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氣逼人。宋、元、明、清以來,相繼建有萬象樓、崇福寺、一覽亭、煙雨樓、大觀亭、秦淮海祠,洞天樓等。山徑迂迴,古木參天,亭閣錯落其間,素有“洞天煙雨”之稱。1979年闢為公園,先後建有烈士碑、大觀亭、望江亭、煙雨亭、得月樓、煙雨樓等。
萬象山美景
萬象山,自然生態優優,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蓋是括蒼一郡之勝。她位於秀麗多姿的南明湖之濱,坐落在麗水市蓮都老城的西南隅,括蒼南路西邊。萬象山與小括蒼山(又名蓮城山,亦稱九盤嶺)崗阜相連。此山是老城區內最高山。登臨萬象山,周圍的自然景色全收眼底,可俯瞰麗水城,近挹南明湖風光美景。萬象山與小括蒼山原來古樹參天,名木樹種繁多。民國時期,萬象山曾開闢為中山公園。但在1958年慘遭毀壞。從六十年代初開始,經多次植樹造林,加以綠化美化。現在依然成為一個層巒疊嶂、藏奇納勝、絢麗幽雅的天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