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型中耳炎

疾病

膽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種較常見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是中耳炎各類型中較嚴重的一種。膽脂瘤型中耳炎多發生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患者。膽脂瘤型中耳炎的預后與是否及時就醫、是否及時治療、是否有併發症等有關,多數患者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可明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耳鼻咽喉科

發病病因


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成因目前尚不明確,比較公認的有以下四種學說:

內陷袋學說

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和中耳炎遺留的黏膜水腫、肉芽、粘連等病變,鼓室內逐漸形成內陷囊袋,內陷囊袋不斷加深,破壞周圍骨質,最終形成膽脂瘤。

上皮移行學說

鼓膜大穿孔或後方邊緣性穿孔,鼓溝骨質裸露,外耳道皮膚越過骨面向鼓室內生長,深達上鼓室或鼓竇區,其脫落的上皮及角化物質堆積於該處而不能自潔,逐漸堆積,聚集成團,形成膽脂瘤。

基底細胞層過度增生學說

鼓膜鬆弛部的上皮細胞通過增殖形成上皮小柱,破壞基底膜,而伸入上皮下組織,在此基礎上產生膽脂瘤。

化生理論

鱗狀上皮化生是指正常的黏膜上皮被角化性鱗狀上皮所取代,但脫落的角化物質一般不堆積。如化生的角化性鱗狀上皮伸入鼓竇或鼓室,脫落的角化物質發生堆積,可形成膽脂瘤。

臨床癥狀


膽脂瘤型中耳炎常見癥狀如下:
1、無癥狀:不伴感染的膽脂瘤早期可無癥狀。
2、耳流膿:患者伴化膿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膿,且持續不停,膿量多少不等,膿液常有特殊惡臭,伴有肉芽者,膿內可帶血。
3、聽力下降: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甚至出現全聾。
4、耳鳴:早期一般無耳鳴。

檢查方法


確診膽脂瘤型中耳炎主要依靠耳鏡檢查、聽力學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幫助確診。

耳鏡檢查

查看鼓膜形態、鼓膜有無穿孔及鼓室內的病變等情況。

聽力檢查

主要檢查患者聽力是否正常,若有下降則需要檢查聽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質。

咽鼓管功能檢查

主要檢查咽鼓管是否受到影響。

影像學檢查

主要進行乳突X線攝片和顳骨高解析度CT掃描檢查中耳腔有無膽脂瘤,有無骨質破壞情況,為確診提供依據。
以上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你的檢查,當然還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檢查,請你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臨床診斷


醫生診斷膽脂瘤型中耳炎,主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以及耳鏡檢查、聽力學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的結果幫助確診。
病史:患者發病前通常有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病史。
臨床癥狀:發病後出現耳流膿、聽力下降、耳鳴等癥狀。
耳鏡檢查:顯示鼓膜鬆弛部內陷、穿孔,緊張部內陷、增厚;或鼓膜後上部邊緣穿孔,鼓室內可見灰白色膽脂瘤痂皮或紅色肉芽組織息肉組織,常伴有膿性分泌物。
聽力學檢查:聽力可基本正常,或為傳導性聽力損失,也可混合性聽力損失甚至感音神經性聾。
咽鼓管功能檢查:可正常或不良。
乳突X片:顯示有較大的膽脂瘤可表現為典型的骨質破壞空腔,其邊緣大多濃密、整齊。
顳骨高解析度CT掃描:顯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質的吸收破壞,邊緣整齊硬化,可有“雞蛋殼”征。

鑒別診斷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耳流膿、耳鳴、聽力下降等類似的癥狀,容易與膽脂瘤型中耳炎混淆,這些疾病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膽固醇肉芽腫等。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耳鏡檢查、聽力學檢查、咽鼓管功能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方法


目前主要依靠手術治療。本病的治療原則為根除病變組織,預防併發症,重建中耳傳音結構。手術方式的選擇應該根據病變範圍、咽鼓管功能情況、聽力受損類型及程度、有無併發症、乳突發育情況等綜合決定。目前經常應用的有4種術式:上鼓室開放、完壁式手術、開放式手術、乳突根治術。

主要危害


1、患者通常會出現耳流膿、聽力下降、耳鳴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2、嚴重者可出現全聾並造成鄰近的骨質破壞,甚至可引起顱內、外併發症。

疾病預后


1、膽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就醫、入院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
2、一般情況下,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多數患者的癥狀可改善。
3、延誤治療或病情嚴重的患者,病變可嚴重破壞耳內組織,並引起顱內、外併發症,極大地增加了治療難度。

疾病預防


養成良好的習慣

1、注意耳內衛生,忌用尖銳或不幹凈的器物掏耳朵,防止損傷鼓膜,引起耳內感染。
2、積極鍛煉身體,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治療相關疾病

1、積極治療鼻腔、鼻竇、咽部與鼻咽部慢性疾病,如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等,有助於防止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發生。
2、積極治療急性中耳炎,不要延誤治療,防止病情加重遷延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