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王鑒的結果 展開
王鑒
明末清初畫家
王鑒(1598年-1677年),明末清初畫家,“四王”之一。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南太倉人。王世貞曾孫。王士騏之孫,至父親王慶常這代,好聲色,以致於敗壞家產。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後任廉州府知府,世稱“王廉州”。工畫,早年由董其昌親自傳授,董其昌向王鑒表示“學畫唯多仿古人”,“時從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見宋元諸名公墨跡”,與同族王時敏齊名,王時敏曾題王鑒畫云:“廉州畫出入宋元,士氣作傢俱備,一時鮮有敵手”。吳偉業將王時敏與董其昌、王鑒、李流芳、楊文驄、張學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彌合稱為“畫中九友”,並作《畫中九友歌》。
王鑒,字玄照,后避清聖祖康熙玄燁的名諱,改字元照,圓照,號湘碧,染香庵主,祖父王世貞(1526年— 1590年)是晚明著名文人、鑒藏家和顯宦,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精古詩文,與李攀龍等並稱“后七子”,為文壇盟主;富收藏,爾雅樓中藏書萬卷,書畫文物無數;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藝苑後言》等。
父王士驥,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官吏部員外郎。王 鑒出身於這樣一個文學世家和官宦門第,自幼即受到良好的文化教養和藝術熏陶,“締歲即好點染”,他亦自述:“自幼習董熟耳。”表明他最早學畫是從董源入手的。以後又追蹤巨然和元四家,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時的《仿雲林山水軸》和天啟元年(1621年)擬巨然的《山水圖》,可證其最早的畫學淵藪。
王鑒於崇禎六年(1633年)三十六歲時中舉人,三十八歲以祖蔭任左府都事,進而出仕廣東廉州太守,“時粵中開一米,鑒力請上台得罷。”他以剛正態度力罷開礦惡政,卻險遭牢獄殺身之禍,二年後即罷歸。至四十歲,他的仕宦生活即告終止,與王時敏相仿,在明亡以前即由“兼濟天下”的官員變為“獨善其身”的文人。其間,他亦傾心於繪畫,如自述所言:“餘生平無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他以子侄輩與年長六歲的王時敏相交,故早年畫法甚受時敏影響。
王鑒[明末清初畫家]
崇禎十一年(1638年)所作《仿黃公望山水軸》(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王時敏又題曰:“玄照此圖,丘壑位置深得梅道人三昧,而級法出入董、巨。……當今畫家不得不推為第一。展現不覺下拜,遂欲焚硯矣。”王時敏在董公謝世后已成為畫壇領袖,他卻對王鑒讚賞有加,譽為“獨步海內”、“當今畫家不得不推為第一”,並有“遂欲焚硯矣”之嘆,可想見王鑒當時的盛譽。
清代--王鑒山水立軸畫
王鑒出生於書香門第,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孫,家藏古今名跡甚富,豐富的家藏,為王鑒學習臨摹歷代名畫真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擅長山水。與王時敏、王翚、王原祁、惲壽平、吳歷齊名,並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家,成為畫壇正宗。為“清初六家”之一。
與明末北方著名書畫收藏家睢陽袁樞(袁可立子)交從甚密,袁以收藏董源、巨然作品為最,王鑒從中受益者頗多,書畫往來相互題贈。王鑒《仿巨然真跡圖》:“董宗伯所藏巨然真跡,今歸袁環中(袁樞)使君,昨在其署中出此相示。”
王鑒
王鑒畫的坡石取法黃公望,點苔學吳鎮,用墨學倪瓚。尤其是他的青綠設色山水畫,縝密秀潤,嫵媚明朗,綜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潤明潔的畫風,清雅的書卷氣躍然紙上,歷來為後人所稱道。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信雲林山水意極綿密。仿山樵山水,仿趙大年《春景》沒骨山水、仿洪穀子設色山水,疏密奇正,純以篆法寫輪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圖》、《仿黃公望煙浮遠岫圖》、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圖》仿范華設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氣輕。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獨創,並具有濃厚的復古思想和形式主義畫風。
代表作有《長松仙館圖》、《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圖》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畫跋》等。傳世畫跡有《虞山十景圖》、《夢境圖》等。
曾祖:王世貞
祖父:王士騏
父親:王慶常
清代--王鑒山水立軸畫*
清代--王鑒的扇面、橫軸、畫冊等
王鑒藝術天賦極高,又是性情中文人,且看是什麼原因驅使他畫下這本冊頁的:丹青一派,自吳中文沈、華亭董宗伯后,幾作廣陵散矣。近時惟吾婁太原喬梓、延陵伯仲得傳正脈,予每見其所作,即欲焚棄筆硯。但習氣未除,見案頭箋素便塗抹滿紙,知不免為法眼捧腹,右古十幀,不敢求形似也。丙申冬十二月王鑒識。這是冊頁最後王鑒自題的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