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前鎮

海南省文昌市下轄鎮

鋪前鎮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海南四大古鎮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最北部,亦是海南省最北部。

面積134.7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環海,海岸線長38公里,南面環河與錦山鎮、羅豆農場毗鄰,同海口美蘭區隔海相望。

全鎮有4個圩,12個村(居)委會,154個自然村,共有約4.2萬人,華僑約9萬人,是文昌市的華僑之鄉和魚米之鄉。

鋪前鎮素有“海南島中之島”和“東走西走不離鋪前與海口”之美譽,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擁有鋪前港、鋪前灣、海南灣、木蘭港和木蘭灣等5個天然港灣;

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寨港紅樹林、全國唯一的海底村莊遺址和亞洲最高的航標燈塔木蘭燈塔,擁有海南第二大百年騎樓老街、七星嶺斗炳塔、溪北書院、林家大宅、韓家大院、孺初公故居等歷史人文景觀;

2008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海南省十大歷史文化名鎮和海南省最美的十大小城鎮,被譽為“瑰寶文化的明珠”。

歷史沿革


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月,南越國發生叛亂,漢武帝派遣10萬將士分五路大軍合擊南越;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在海南島設置儋耳、珠崖二郡,領16縣,其中鋪前地區屬珠崖郡紫貝縣(今文昌市)。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在此築土城,后改為石城。
鋪前墟舊址在新埠鋪門,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瓊北大地震后遷現址。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北山村西面海邊築炮台,屬海口水師管轄。
鋪前鎮
鋪前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0月,鋪前鎮下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社區:鋪前墟社區。
村:地太村、東坡村、林梧村、隆豐村、美港村、鋪港村、鋪龍村、鋪前村、鋪漁村、七嶺村、仕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鋪前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東北角,北依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鎮域北、東、西三面臨海,輪廓呈半島狀。全鎮土地面積134.7千米,海岸線38千米。

地形地貌

鋪前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為低丘陵地,海拔30米,虎威嶺海拔56米,面向急水門;七星嶺海拔117.4米,俯視瓊州海峽,是個顯著的方位標;南部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10米。

氣候特徵

鋪前鎮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處瓊東北部沿海平原台地半濕潤、輕冷害、重風害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3-24℃,最低氣溫的1月平均為17℃左右,最高氣溫的7月平均為28℃。年降雨量在1600-1800毫米之間,干、濕季節分明。4-10月為雨季,雨季降雨量佔全年的87%,雨季期間每月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多雨的8、9月份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在海南島東北部登陸的颱風對鋪前鎮有明顯影響,風力一般為8-9級,最大風力可達12級以上。主導風向是東北風。
鋪前鎮
鋪前鎮

水文

鋪前鎮的河流主要有珠溪河,發源於翁田排山良村,流經東坡、嶺斗、黃坡、隆南、集星等地區注入鋪前港出海。

土壤

鋪前鎮土壤有黃白色沙土,棕黃色沙壤土和海濱低地鹽土三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該鎮共有耕地3.8萬畝,沿海沙地9萬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宜種植水稻、果瓜菜、熱帶經濟作物、高低位池海水養殖等。境內有隆豐小(一)型水庫,蓄水514萬方,珠溪河閘灌區蓄水量500萬方,為規模化農業生產提供水利保證。

生物資源

鋪前鎮的水產有石斑魚、馬蛟魚馬友魚、紅友魚、黃花魚、龍蝦、對蝦、海紫菜等品種。
鋪前鎮林木有主要有木麻黃林、加勒比松林、椰子林、紙漿林和紅樹林等。

水資源

該鎮有38公里長的海岸線,可利用的灘塗和淺海面積有12000多畝。可開發利用的空間很大。水質很好,水產品種豐富,有馬友、馬鮫、章雄、海立,墨魚等各種優質魚類,還有龍蝦、對蝦、螃蟹、沙蟲、貝類、鮑魚等多種水產品。

礦產資源

該鎮蘊藏豐富的鈦礦、鋯英、石英沙等,經探明,鈦礦的蘊藏量約為94萬噸。據專家估算
鋪前鎮
鋪前鎮
,如果對鋪前境內的鈦礦進行合理的開採和深加工,產值可達27億元。

旅遊


景點

旅遊資源。該鎮有木蘭頭風景區,有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有“海底村莊”,有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七星嶺寶塔----“斗柄塔”,有清朝修建的“七星嶺表護國聖娘神廟”,“溪北書院”,還有具有南洋風格的勝利街等體現文昌傳統特色與南洋風格相結合的建築林家老宅及伏波廟等名勝古迹30多處。

社會


教育

截至2019年12月,鋪前鎮有中學1所,小學9所,幼兒園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所,私辦幼兒園6所)。中學擁有教職工53人,在校學生576人;小學擁有在編教師164人,代課老師47人,在校學生2223人。小學升學率均達100%,初中升學率達90%以上。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12月,鋪前鎮擁有綜合文化室,還有鎮文化娛樂中心、鎮瓊劇協會及健身舞隊等設施。

體育

截至2019年12月,鋪前鎮近30%以上的村莊都有排球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12月,鋪前鎮擁有鎮級衛生院1所,主要由鋪前鎮衛生院及林梧門診組成。共有病床44張,另外有衛生室13間,診所3間,村級衛生員9名。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9月,鋪前鎮協調鎮教育慈善會共發放獎教獎(助)學金43.57萬元(其中獎教資金2.37萬元),受益學生354人。
2018年,鋪前鎮完成35戶貧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低保戶3戶、一般戶1戶。35戶已全部竣工入住。

基礎建設

通訊。該鎮的通訊較為發達,90%村莊都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全鎮有5座行動電話發射接收台,行動電話信號幾乎覆蓋全鎮。鋪前鎮村村通程式控制電話普及率達100%,行動電話信號發射基站共有9座,信號覆蓋全鎮,實現了無盲區通,網際網路用戶有1000多戶。
供電。該鎮的圩鎮和鄉村已構成了供電網路,在全鎮範圍內的農網改造已經完成。境內11萬伏變電站和3.5萬伏變電站完全可以滿足全鎮的用電需求。
港口和海灘。該鎮有木蘭港、鋪前港、新埠港三個自然良港,其中木蘭港最具開發和旅遊價值。據國家派專家考證,它可建成15個3至5萬噸級碼頭泊位。鋪前的港灣水清潮穩,沙灘平坦寬闊,沙質細白柔軟,是游泳、日光浴的好地方。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12月,鋪前鎮總人口4.2萬人。

經濟


2018年,鋪前鎮社會生產總值達到17.36億元,比2017年增長8%,其中農業總產值6.386億元,增長3%;工業2.6億元,同比持平;第三產業8.37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6.43億元,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4億元,增長2%;農民人均純收入14980元,同比增長10%,三產值比例為36.7%:15%:48.3%。
鋪前鎮的經濟結構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在整個鋪前鎮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第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所佔比重小於第一產業。其中在第一產業中,農業是主體,其產值占第一產業總產值的60.4%;漁業是本鎮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佔29.6%。第二產業項目較繁多,又以家庭經營或小工作業的小而分散型為主,如織(漁)網、製冰、農漁產品加工等。

交通


截至2019年12月,鋪前鎮共硬化水泥道路近40條,共45千米。始發海口每30分鐘一班,始發文城每20分鐘一班;水路交通,可供千噸輪船入港,至海口只有18海里。
鋪前鎮擁有鋪前港、新埠港、歌村灣、林梧港和木蘭灣等五個天然港灣。
該鎮交通發達,村村通車。從鋪前至美蘭機場僅50公里,全程柏油道;水路交通,可供干噸輪船入港,至海口只有18海里。

文化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明朝時,鋪前港已經開發利用,是一處天然的良港。當時,居民多數都是從福建莆田遷來,為了紀念莆田故土,他們選用漢語諧音,初取名“鋪田”,后改為“鋪前”。
也有人認為,鋪前沿海地名大都以地貌和船渡口處民間叫法命名,如後港、溪口等,鋪前這個渡口當時沒有村子,只有一兩間鋪子,故來往百姓習慣稱此渡口為“鋪前”。

文物古迹

鋪前鎮的文物古迹主要有: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的溪北書院、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的鋪前老街、建築面積61500平方米。鎮域文物古迹有:七星聖娘之神廟、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始建於明天啟五年(1625年)的斗柄塔、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建於清朝光緒至宣統年間的林家老宅、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的仁村海底村莊以及建於民國時期的伏波廟。

獲得榮譽


稱號名稱頒獎單位獲獎時間
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