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化膿性汗腺炎
肛周化膿性汗腺炎
化膿性汗腺炎是大汗腺感染后在皮內和皮下組織形成的範圍較廣的炎性皮膚病症,肛周皮下組織是好發部位之一,多個汗腺感染、流膿、反覆發作形成相通的皮下瘺道。
但多數瘺道不與直腸相通與齒線隱窩腺沒有聯繫,也不通入括約肌間隙。臨床表現:皮膚表面可見,多處腺體,感染小膿皰,皮膚增厚,色素沉著和瘢痕形成。本病多見於20—40歲壯青年、出汗較多的肥胖人,治療長期不愈有惡變的可能。
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多發一在身體肥胖,皮膚汗腺增粗,油性分泌物較多,常有粉刺的中青年 2.初期在肛門周圍皮膚可出現單個或多個與毛囊大小一致發紅、腫脹的小硬結、癤腫、膿胞,多自然破潰流出黏稠有臭味的膿性分泌物。
1.肛門周圍化膿性汗腺炎,多發一在身體肥胖,皮膚汗腺增粗,油性分泌物較多,常有粉刺的中青年
2.初期在肛門周圍皮膚可出現單個或多個與毛囊大小一致發紅、腫脹的小硬結、癤腫、膿胞,多自然破潰流出黏稠有臭味的膿性分泌物。
3.炎症時輕時重,反覆發作,逐漸形成皮下潰瘍、竇道和瘺管。竇道由一個發展到十餘個不等。許多竇道皮下相通,融合成片,竇道一般圍繞肛門達數厘米,瘺口也可達數十餘個。病變僅位於皮下,不與直腸、肛隱窩相通,部分局部皮膚形成瘢痕。
(二)全身癥狀:發熱、頭痛、不適、白細胞升高、食欲不振、淋巴結疼痛腫大或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症,內分泌和脂肪代謝紊亂等癥狀。
(一)急性感染期:可見肛周圍皮膚單發或多發的毛囊發紅、腫脹、膿胞、化膿點、多自然破潰,流出黏稠有臭味的膿性分泌物。常伴全身不適或發熱、白細胞升高等。
(二)慢性感染期:炎症反覆發作,逐漸形成皮下潰瘍,竇道和瘺管。竇道由一個發展到十餘個不等,許多竇道皮下相通,融合成片。瘺口也可達數個至十餘個不等,但瘺口不與直腸,肛隱窩相通,病變也蔓延到陰囊、臀部、陰唇、股內側和骶部,常伴有發熱,食欲不振,淋巴結腫痛,白細胞升高、消瘦、貧血等癥狀。
(一)多發於身體肥胖,皮膚汗腺油性分泌物旺盛,常有粉刺、痤瘡的人。
(二)肛周皮膚大汗腺毛囊部數個發紅、膿胞、化膿多自然流黏稠有味分泌物。
(三)反覆感染逐漸廣泛蔓延,形成淺表的皮下竇道和瘺管,瘺管與肛管常無明顯關係。
(四)病變部位皮膚呈褐色、皮膚變硬、變厚,部分組織瘢痕化。
(五)病理檢查、為慢性炎症
(一)複雜性肛瘺:
1.複雜性肛瘺臨床多見,肛周化膿化膿性汗腺炎少見。
2.複雜性肛瘺的竇道外口一般2—5個,肛周化膿性汗腺炎竇道外口多至數10個。
3.複雜性肛瘺竇道索條狀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肛周化膿性汗腺炎廣范蔓延,形成許多淺表的皮膿腫、竇道及瘺管。
4.複雜性肛瘺竇道索條狀通入肛門肛隱窩或直腸,肛周化膿性汗腺性炎竇道與肛門直腸無明顯關係。
5.複雜性肛瘺多有肛門直腸膿腫病史,肛周化膿性汗腺炎是在大汗腺毛囊部多點感染膿皰。
(二)藏毛竇、竇道多見於肛門後方骶尾部,且在許多病例膿性分泌物中可見毛髮
(三)癤、毛囊性浸潤明顯、呈圓錐形、破潰后頂部有膿栓,病程短,無固定好發部位。
(四)畸胎瘤。瘺管竇道深,通常有明顯膿腔
最有效的治療首選外科手術,主要將病變區瘺道全部切開,切除瘺道兩側,只留瘺道的基底,以便周圍的上皮長入。手術時充分暴露化膿性汗腺炎瘺道的基底,修剪時必須在正常組織的邊沿,目的是去除可能因炎症的纖維化反應而使大汗腺管阻塞,防止病變複發,用刮匙颳去肉芽組織,細心檢查殘留的瘺道基底。任何微小的殘留肉芽都應用細探針詳細探查,有時可發現極微細的瘺道。
術后密切觀察傷面,直到整個傷面完全上皮化。應常規溫水坐浴,每日數次清潔傷面,防止鄰近傷面的皮膚浸漬,可用吹風機將傷面和鄰近皮膚吹乾,再用鬆軟的紗布使傷面分開,忌用膠布,以保持敷料乾燥,每日換藥。
1.抗感染治療。急性期可酌情應用抗生素,一般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決定選用抗生素的種類。常選用的藥物有甲硝唑、慶大黴素、先鋒黴素、青霉素、紅黴素、強力黴素、萬古黴素等,但因本病常反覆發作,病灶周圍纖維化,抗生素可能不易透入,所以葯敏試驗不一定與臨床效果一致。
2.抗雄性激素治療。近年來研究應用抗雄性激素藥物環丙氯地孕酮(CpA)或睾丸酮阻斷劑醋酸氯羥甲烯孕酮治療2—3個月,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