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陽鍾】見“
景陽鐘”。亦作“景陽鍾”。南朝齊武帝以宮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鍾於景陽樓上。宮人聞鐘聲,早起裝飾。後人稱之為“景陽鐘”。唐
李賀《畫江潭苑》詩之四:“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鍾。”宋
賀鑄《更漏子》詞:“迆邐黃昏,景陽鐘動,臨風隱隱猶聞。”《
說唐》第二九回:“
咬金道:‘……王兄,你可為孤家去金州取景陽鐘。’”參閱《南齊書·皇後傳·武穆裴皇后》。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
南宋末期愛國詩人。
南宋度宗
咸淳七年(1271),林景熙由上捨生釋褐成進士,受
泉州教官,歷禮部架閣,轉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於平陽縣城白石巷。元世祖二十二年(1285),
元朝西藏僧人
楊璉真迦挖掘紹興宋帝陵墓時,林景熙激於愛國義憤,約同鄉人前往收拾帝后骸骨,葬於
蘭亭附近,移植皇陵
冬青樹作為標誌,並作《
冬青花》和《
夢中作四首》,以抒忠憤。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遊
江浙,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卒葬家鄉青芝山。
林景熙作為雄踞宋元之際詩壇數十年的愛國詩人,是南宋遺民詩人的代表,與
謝翱並稱翹楚,同時是
溫州二千年歷史中成就最高的詩人。其創作成就和藝術造詣,歷來受到極高的評價。詩文風格幽婉,沉鬱悲涼又不失雄放。論詩主張“詩文歸一”“根於性情”。一生共留下詩文16卷,其中詩歌《白石樵唱》6卷,散文《白石稿》10卷,後人編為《
霽山集》,被文史學家稱為“屈子《
離騷》、杜陵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