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

哈爾濱理工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

哈爾濱理工大學(HUST) 坐落於風光秀麗、素有北國“冰城”之稱的哈爾濱市,是一所以機電類學科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成立於三校合併之後的1998年4月。原名為儀器儀錶學院。他是在原哈爾濱科技大學的精密儀器專業、檢測技術及儀器專業和原哈爾濱電工學院的電測技術及儀錶專業、自動儀錶專業、安全工程專業的基礎上成立的。原位於哈爾濱理工大學南區,2010年7月遷至哈爾濱理工大學西區主教學樓(電氣大廈)。

教學員工


全院現有教職員工87餘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包括博士生導師7名、碩士生導師36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0餘人,其中龍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4人、校級學科帶頭人8人,設有測控技術與儀器和精密儀器及機械兩個省重點學科帶頭人梯隊,取得了豐碩的教學與科研成果,形成了和諧向上的學院文化。

專業設置


學院現設有四個本科專業,均為學校一表招生專業。其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為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省重點專業,所屬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為省重點學科和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測控技術與儀器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包含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和精密儀器及機械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光學工程一級學科和檢測技術及自動化裝置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儀器儀錶和光學兩個工程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安全工程設有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安全工程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通信工程專業設有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碩士學位授權點;感測網技術專業屬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是國家首批成立的五個感測網技術專業之一;學院擁有一個實驗中心,下設15個教學實驗室。

學科建設


長期以來,學院十分注重科研和學科建設,原電磁測量技術及儀錶專業是恢復高考后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專業。1998年獲得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0年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學科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2001年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2001年測控技術與儀器實驗室被評為黑龍江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2000年以來,我院共發表論文375篇,出版著作4部,人均發表論文3.5篇,其中國際論文57篇、一級刊物論文55篇、二級刊物論文88篇,還有碩士研究生髮表的論文75篇。
2000年以來我院教師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九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優秀成果一項,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機械工業“九五”優秀成果2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有國家級“九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1名,部級“九五”科技工作先進個人2名,省十大傑出青年1名,市科技青年1名。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工程方向)(本科,四年,理工類)
專業簡介:本方向是一個軍民兩用,光、電、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的寬口徑方向。培養信息的感測、獲取、處理、傳輸、應用、通訊、顯示、光存儲、圖像處理、自動識別、檢測與控制、光電制導、跟蹤探測等領域研究、設計和開發的高級技術人才;既能作理論、技術、方法研究,又能製造與集成光電系統;也可做運行、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微機原理、信號與系統、測控電路、感測技術、控制技術與系統、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智能儀器設計、光電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測試技術、光學信息技術。
就業方向:光電信息企業、研究部門、製造業和其他行業的生產控制和檢測、質量控制、通訊、儀器儀錶、微機電、娛樂業等。畢業生可以在上述具有高新技術特徵的內、外資企業、科研、國防單位、高等院校、國家技術管理機關、內外貿部門工作,還可以繼續在國內外深造。
測控技術及儀器(電磁測量技術及信息處理方向)(本科,四年,理工類)
專業簡介:電磁測量技術及信息處理方向是以傳統的電磁測量技術及儀器為基礎,以現代電子技術、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為手段,結合現代測控技術而形成的方向,具有測量與控制結合、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結合、工程開發與產品設計結合的方向特色。主要培養具有測量與控制以及電磁測量技術及信息處理方面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在測量與控制領域內從事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與計算機相結合的當代測控技術,具有專業測控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與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要課程:開設電氣測量、數字系統設計、虛擬儀器與測量匯流排、現代電子測量技術與儀器、電力測試技術及系統等專業課。
就業方向:電磁測量技術及信息處理方向培養具備電磁參量測試計量技術與理論、信息處理技術與理論及其相關儀器儀錶、檢測裝置和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的技術知識與應用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可以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從事電參量和磁參量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的應用研究工作,以及測控技術領域的裝置與系統設計開發、應用研究工作。
畢業生獲得學位后,可在相關領域的企業、公司中承擔理論研究、技術開發、運行管理等技術工作,也可以在技術監督等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檢測研究與教學工作。
測控技術及儀器(工業自動化儀錶方向)(本科,四年,理工類)
專業簡介:工業自動化儀錶方向是以傳統的儀錶技術為基礎,以現代電子技術、現代測試處理技術為手段,結合現代控制技術的基礎性、普遍性而形成的方向,具有測量與控制結合、理論研究與技術應用結合、工程開發與產品設計結合的方向特色。主要培養具有測量與自動控制及工業自動化儀錶方面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在測量與控制領域內從事儀錶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子技術、工程光學、微機原理、信號與系統、測控電路、感測技術、控制技術與系統、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智能儀器設計等專業課和專業平台課,開設工業控制匯流排技術、自動控制儀錶及裝置、自動檢測技術及儀錶、數字化測量與自動顯示技術等專業課。
就業方向:在儀器儀錶、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航天航空、石油化工、交通運輸、工農業及家電製造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自動控制、測控儀器、配套系統或其它工業儀錶產品的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支持、工程應用等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亦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
學院2010屆本科畢業生升學率達到29.2%,其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畢業生考研率達到42.9%,在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就職率達到80%左右。
通信工程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方面專業知識;在通信理論及工程應用能力等方面具備研究、創新的基本素質;能夠適應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高級通信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技術科學基礎和本專業領域及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進入科學研究領域、工程技術領域或教學領域奠定基礎,同時加強了通信工程實踐的訓練,使學生具備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調試能力,工程應用以及具有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主要課程
本專業主要開設通信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通信原理、現代程式控制交換技術、數據傳輸技術、微波與天線、計算機通信與網路安全、移動通信技術、光纖通信技術、數字系統設計、語音及圖像處理等多門專業課程。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后可到中、外IT高新技術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和相關行業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支持、工程應用等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亦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
安全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具有安全技術與工程學科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主要培養能從事安全科學研究、安全技術開發與設計、安全培訓與安全教育、事故與災害的預防和控制、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安全監察與安全管理、安全技術諮詢等方面的高級技術與管理人才。通過學習,學生具備紮實的數學、力學、電學、計算機等理論基礎和安全技術及管理的基礎知識,掌握現代安全原理以及安全工程技術,具有從事安全培訓、安全教育的基本能力,具有現代工業生產過程中安全分析、評價、設計、管理和監察能力,以及研究生產過程中事故的發生機理及事故預測、預防和控制的能力。同時兼顧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要課程
安全管理、安全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人機工程傳熱學與工程熱力學、安全評價、危險化學品安全、防火防爆技術、機械安全技術、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安全檢測技術、電氣安全技術、可靠性工程、安全CAD等,專業設置多方向的選修課程,滿足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政府有關對口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以及國家認定的安全中介服務機構從事安全監查、安全生產管理、安全技術諮詢、安全顧問、安全工程技術開發、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考取國家註冊安全工程師和國家註冊安全評價師方面,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具有時間上的優勢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
感測網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2010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戰略性新興信息網路產業新專業,以現代感測器為感測網路系統信息獲取的前端,通過數模電路實現信息變送,採用單片機、處理器、通信模塊及PC機完成數據採集、處理和傳遞,構成信息獲取、檢測、處理及通信全過程的系統集成,具有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完整的現代感測網路系統。主要培養具有感測技術、信息採集與處理、信息通信技術等工程方面基礎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能在戰略性新興信息網路產業領域內從事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感測技術與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現代信息網路技術,具有感測器與感測網路工程設計、研究開發及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與創新意識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要課程
電子技術、微機原理、單片機原理、程序設計基礎、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分析與處理、通信原理、網路集成、感測技術、感測網技術導論、感測器設計與製造、微系統與智能器件、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等。
就業方向
感測器設計及製造、儀器儀錶、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航天航空、石油化工、交通運輸、環境檢測、醫藥監控、礦業安全、製造業過程式控制制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感測器設計、物聯網工程、智能系統或其它電子產品的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支持、工程應用等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亦可繼續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
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研究方向
自動測試技術是測量與儀器儀錶領域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匯流排式自動測試系統由於具有兼容性、靈活性,集信號檢測、信息獲取、傳輸、處理為一體的優點,成為信息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國家計委也將自動測試技術與設備列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在該研究方向,本學科的主要工作是進行自動測試理論的研究與自動測試基礎儀器設備的研製。同時,在自動測試系統的延伸——大型機電設備的故障診斷與虛擬儀器方面作出巨大貢獻,並取得顯著的成果,研究水平居國內外領先地位。
本學科於1978年在我國率先開展了匯流排式自動測試系統的研究工作,在“六五”期間,曾承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制定了我國自動測試系統的國家標準;組織有關單位,在我國獨立的開發研製出GPIB通用介面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為儀器儀錶智能化與組建自動測試系統做出奠基性的工作。並在國內首先開發研製出自動測試系統的關鍵設備——通用匯流排介面控制器和大量的基礎設備,如介面轉換器數據採集器等。80年代末將VXI匯流排技術引入我國,九五期間制定了國家標準《IEEE標準碼、格式、協議和公用命令》、機械行業標準《可程式控制測量儀器標準命令》、《VXI匯流排系統規範》。連續三次貨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國家“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大成果獎。於60年代率先研製出國內第一台積分型數字電壓表。70年代研製出在國內頗具影響的數控立式車床和相應的一系列計算機外部設備,分別獲黑龍江省科學大會將和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80年代提出發展自動測試與設備自動診斷技術的建議。90年代提出在故障診斷系統中引入專家系統和基於虛擬儀器的機電產品自動診斷系統的典型實現模式。承擔國家重點攻關課題10餘項、省部級重點項目1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省部級科技獎共12項。
張禮勇教授一直參加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工作,相繼在針對匯流排式自動測試系統和大型旋轉機械故障診斷技術研究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人總負責人。任國家“九五”科技攻關“(97-772)自動測試系統與設備技術研究”項目總負責人,國家撥款科研經費總計2300萬元,目前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近20年來,馬懷儉教授一直從事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幹,並率先在我國進行了VXI匯流排自動測試技術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我校在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研究方面的領先地位。
在大型旋轉機械的故障折斷方面,承擔完成了國家“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並先後應用於大慶電廠等200MW以上發電機組中,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大型旋轉機械故障診斷技術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MW汽輪發電機組檢測故障診斷系統研究”項目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一等獎,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研究方面,承擔了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多個專題,研製了交流參數測試儀、轉矩儀、介面轉接器等多個GPIB台式儀器,組建了中小型電機自動測試系統;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版權的消息基、寄存器基、存儲器三種VXI匯流排介面電路,掌握了VXI匯流排儀器與系統的關鍵技術;研製了數字多用表、任意波發生器、通用計數器DA轉換器、多路開關、信號採集器、信號調理器等多個VXI匯流排基礎測量儀器以及VXI匯流排0槽控制器、VXI匯流排主機箱,具備了研製開發系列VXI模塊的能力;組建了水泵自VXI動測試系統、地震試驗台VXI自動測試系統、航空發動機VXI自動測試系統。上述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為提高我國機電行業自動測試水平作出重要貢獻。
該研究方向近幾年科研經費近千萬元,出版了專著《IEC625通用介面系統及應用》和教材《電磁測量》等多部著作。
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研究主要是應用技術的研究,主要應用領域在國防、航天等部門。美國的大型儀器公司如HPNI、TEK等研製了大量的儀器、系統及軟體包,整體技術領先中國。國內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天測控公司、四川縱橫儀器公司也具有教強的研究實力。我校的張禮勇教授是國內最早開展自動測試系統技術研究的專家,已多次被原機械工業部和儀器儀錶學會提名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懷儉教授是我國最早開展VXI匯流排自動測試技術研究的專家,通過“九五”國家攻關,我校在自動測試系統與虛擬儀器研究方面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感測器及可靠性技術
該研究方向在國內最早從事可靠性技術與測試技術相結合的研究開發工作,其特色是半導體物性感測器技術研究和儀器儀錶可靠性理論與應用,整體研究水平居國內外領先水平。
該研究方向於1982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儀器儀錶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和推廣工作,郭建英教授兩度赴日本從事可靠性領域國際前沿項目研究,在原國家機械工業部主持舉辦了數十次可靠性技術培訓班,為在我國機械行業特別是儀器儀錶行業推廣應用可靠性技術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可燃性氣體感測器失效模式研究”獲黑龍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可靠性數據處理技術”獲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敏感元件及感測器可靠性試驗及失效分析技術研究”、“光學經緯儀可靠性研究”、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故障解析及可靠性增長技術研究”等3項研究成果獲機電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該研究方向承擔完成了2項國家“七五”科技攻關課題,4項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在九五期間,承擔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課題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機械工業部計劃科研課題和行業科技攻關課題3項、哈爾濱市科技攻關課題2項、哈爾濱市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另外還完成了多項企業委託項目,科研經費384萬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世界著名檢索收錄9篇,獲國家專利1項。該方向還出版了專著《可靠性統計與分佈》和教材《可靠性工程基礎》等著作。
該研究方向將可靠性技術應用於實際,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北京光學儀器廠J6型光學經緯儀可靠性研究項目將產品可靠度由0.64提高到0.82,在廣交會上出口到美國;北京第二光學儀器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可靠性研究項目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替代了進口產品,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深圳清華感測器公司應用該技術的產品出口德、法和香港等地,1999年產值487萬元,2000年將翻番;所研製的產品氣體感測器多功能測試系統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強,被許多廠家採用,填補國內外空白。
可靠性理論與工程技術的研究方面,國內外目前主要集中在統計分析和失效分析兩大方面,同時也并行于軍工企業與民用企業兩個領域。在民用產品的可靠性研究方面,本研究方向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可靠性預測、階段可靠性增長等研究領域皆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
電氣測量技術與儀器
研究方向
該研究方向從1962年開始從事精密電氣測量技術研究,是當時我國同類專業高校中首先承擔國家重點課題的單位之一。曾承擔“精密測量電路的研究”和“90°相角標準的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研製的90°相角標準被國家計量科學研究院作為國家標準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並獲我國首屆科學大會獎。所完成的“三相交流綜合測試裝置”成果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應用於中小型電機的測試之中;“ZH234型電力需求分析儀”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創經濟效益300萬元,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三等獎;“PH6-1精密工頻相位表”成果首次在國內提出了互動式相位測量理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寬量限現場實驗室兩用交流電流標準表”首次提出感應式電子分流器和自適應複合反饋前置放大器的理論與電路,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創效益100萬元;機械部重點課題“多次採樣數字化測量技術的研究”在我國首次研究開發了六位半數字電壓表,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研製的“數字反饋式兩次採樣高準確度模—數轉換器”獲國家發明專利
特色
該方向還將電氣檢測同通信、計算機技術和醫學相結合形成其鮮明的特色。
首先,與通信技術結合相繼完成了“一車遙控多車關鍵技術的研究”等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1項、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2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3等獎2項。“智能化庫房溫度檢測傳輸控制系統”和“防空警報有線/無線傳輸控制系統”項目已經推廣應用,分別獲經濟效益200萬元和100萬元。並與電力電子技術相結合,完成了橫向課題—大功率PECC源集散控制系統,獲得發明專利—等離子體增強電化學表面陶瓷化的能量控制方法,在該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其次,與計算機相結合完成於1986年開始進行儀器儀錶CAD研究,承擔了“七×五”國家攻關項目“儀器儀錶造型CAD”,經費230萬元,成果國內首創、國際先進、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奠定了在國內的領先地位。正承擔著“九×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電工儀錶典型產品現代造型設計技術及應用”與“應變式加速度感測器CAD應用技術研究”等。
最後,將研究範圍拓展到生物醫學儀器方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吸入麻醉深度與電頻譜技術的相關基礎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電腦動脈硬化測試儀的研製”和“攜帶型智能動態心電檢測儀”等,為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型的醫療儀器,填補了該領域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成果
該方向出版專著《指示電測儀錶的理論與設計》等著作多部,教材《數字化測量技術及儀器》獲國家教委教材特等獎,教材《通信原理》獲航天工業總公司優秀教材獎。發表論文68篇,獲專利2項。
電氣測量技術及儀器在國內外已有多年的研究歷史,研究成果眾多、是一個十分成熟的研究領域。本研究方向在精密電氣測量技術研究方面歷史悠久、並有研究成果被國家標準採用,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目前在實驗室標準表研究和電力多參數綜合測量儀方面分別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廣泛推廣應用價值。CAD研究因應用前景而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本研究方向在國內首先將CAD技術應用於儀器儀錶行業,多年來一直承擔國家攻關課題,研究成果距國內領先地位。本研究方向還結合通信技術和醫學探索出有別於國內其它單位的研究路線,在遙控遙測及信息處理和醫療儀器方面取得了國內領先的研究成果。
光電檢測技術與儀器
特點
該研究方向的特點是將機器視覺、機器人、生物學等同光電檢測技術結合起來,科研成果與國際上水平同步,所開發的儀器填補國內空白,取得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視覺與感測技術方面,所完成的“激光掃描空間編碼圖像三維深度映射及視覺感測的研究”等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最早進行磁彈性檢測技術研究工作,所完成的機械部計劃項目“磁彈性扭矩感測器及扭矩、轉速、功率測量儀”通過鑒定,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石油、軍工等多個行業推廣使用,獲經濟效益近千萬元。該方面還完成了5項省部級和10項企業委託項目,獲省部級獎2項、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出版著作3部。研究成員兩赴美國、一次到日本從事機器視覺及其在測量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有所創新和突破,受到美方同行和企業的關注與支持。
研究方向
激光非接觸測量儀器研究方面,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加熱式橫向塞曼He-He穩頻激光器”(國際先進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兵器總公司攻關項目“炮管內膛綜合檢測儀的基礎研究”(國內領先和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和“炮管內膛綜合測量技術”(國際先進水平、填補國內空白,獲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光電式測微儀研製”(國內先進水平,獲發明專利)、“非金屬材料表面粗糙度測量”(國內先進水平,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光學非接觸式表面粗糙度測量儀”(國內領先水平)。出版著作2部,完成工程項目10項,取得四百餘萬元的經濟效益。
在檢測維修機器人方面側重於水電站檢測維修機器人和容器內的質量檢查機器人。與加拿大魁北克大學聯合成立了中加高技術開發合作中心,獲得國外資助、在國內首次引進了世界領先的水電站檢測維修機器人技術,研究水平一躍成為世界領先;牽頭與國內其它單位共同合作研究,並獲得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科委聯合資助,立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哈市科技攻關項目2項、歸國留學人員基金2項,還承擔了多項企業委託項目。所研究的爬壁式塗層厚度檢查機器人和管道內壁塗層厚度檢查機器人等項目,獲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並應用於生產實際。
該研究方向一直跟蹤光生物學研究的世界前沿,共完成科研課題20項,其中獲省部級科研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主持和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機械部基金項目2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JF-I型激光粉體粒度測定儀已小批量生產。承擔完成了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大分子和細胞光散射特性研究”和“生物大分子和細胞光散射偏振特性研究”以及省科技攻關項目“激光鮮乳脂肪測定儀的研製”。目前正承擔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激光血細胞計數儀的研製”和“激光鮮乳蛋白質測定儀的研製”。
該研究方向公開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50餘篇進入SCI/EI/ISTP等國際著名檢索。
研究成果
人類80%的信息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因此基於光學方法的測試技術和儀器應用最為廣泛,研究成果和產品琳琅滿目。鑒於傳統機器視覺因損失了深度等信息而不能唯一地重構三維景物,三維視覺感測技術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題,其中結構光法被公認為是最實用的方法。目前國內研究僅限於單條紋圖像、未形成距離圖像,國外在距離圖像研究方法上雖然提出了圖像編碼方法來提高距離圖像形成速度,但在技術路線上還不成熟,而本研究方向採用的激光掃描技術路線解決了距離圖像的實時獲取難題、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利用光干涉原理的三維微觀景物表面檢查方面也與國際水平同步。在磁彈性檢測技術方面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磁彈性扭矩感測器生產單位。另外,將光電檢測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並引入國際一流技術進行檢測和維修機器人的研究和開發。該研究方向於1995年9月開始起步,與Sciompi公司簽定了合作意向書,此後專家互訪每年至少一次,現已升級到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合作。目前國際上也正在進行該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處於階段性成果的階段,所以我們的研究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不僅如此,通過艱苦的探索,在光生物學研究方面創出了自己的特色,即根據母科生物大分子和細胞所具有的特定光散射行為,迅速對細胞進行分類,對病變細胞進行鑒別以及對細胞內RNA含量進行測定,這裡很多是國內外沒有作過的工作,因此研究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信息科學是研究信息的獲取、存儲、傳輸和加工處理技術的科學。它與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心理學基礎學科交叉形成新領域,是發展和更新十分迅速的技術科學研究領域之一。
儀器儀錶是信息的源頭,是獲取信息的手段,並初步涉及到信息的傳輸和加工處理。它是信息技術的首要問題之一、是信息科學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
研究的重點包括兩方面,其一是該研究領域內具有創新性的或帶有共性的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其二是結合地方實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和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具體研究範圍
應該包括如下方面:
·產品及系統壽命預測理論與方法
·可靠性技術的應用研究
·基於網路的自動測試系統理論與應用
·VXI匯流排介面及與其它匯流排介面轉換器的應用研究
·適合匯流排使用的常規電子儀器模塊的應用研究
·生物醫學參數檢測方法與儀器
·新型感測技術及其感測器
·基於視覺和圖像的測試理論與應用研究
·幾何量和機械量在線檢測技術與應用研究
·機床測量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
·電力系統多參數測試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與應用
·高精度電量測量方法與儀器
·新型電源技術及其產品開發
·庫房溫度檢測、加熱與控制系統開發
·石油流量、含水率測量方法研究與產品開發
·油田用管道和爬壁檢測機器人研究與開發
·油田生產管理系統的開發
·水電站發電機葉片檢測與維修機器人研究
·防空警報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
·測試信號傳輸、加工處理技術研究
·遙測技術及其信號傳輸的研究與應用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