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窩
山西五台山的明代寺廟
相傳,很久以前文殊菩薩從離隔萬里的印度佛國乘獅東來,行至五台山竹林嶺上,仙獅駐足不前,且吼聲不斷,恰似雷鳴,文殊菩薩乃大智聖者,頓悟到,我佛弘法喻獅子吼,看來此處必是弘法之地。遂點一道場,念其仙獅緣起,起名"獅子窩。"
從此之後,這位菩薩便雲遊五台並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台山成為佛門聖地,文殊道場。
獅子窩位於北京香山東南、八大處以北、杏子口之西,名青龍山,俗稱獅子窩。據舊書記載:此處為明代太平院,寺名福惠寺。這是西山一處年代久遠的遺跡。古寺地勢頗高,建在青龍山最高點下面的山坳中。從南辛庄北山道西行,曲折迂迴,經轆轤井溝可到達青龍山。山坡有一座廢遺址,殿堂大多倒塌,佛像、石碑不見蹤影,僅有石刻匾額一方,知為昌化寺。據《日下舊聞考》載:此寺殿壁曾繪有五百尊羅漢“穿崖渡海,神通遊戲,”是明宣宗時吳偉手筆。殿內懸掛清雍正御書“卧松雲”匾額。明代何景明《夜歸昌化寺》詩,也有“日落歸山剎,松風處處聲”之句,可惜如今寺廟全毀,松林也已砍伐殆盡。
福惠寺始建年代不詳,據《重修青龍山福惠寺碑記》記載:明嘉靖年間,太監魏雙慶、五福喜曾捐巨款,使廢剎福惠寺煥然一新。清康熙年間,曾重修福惠寺,易名“太平院”。乾隆年間,再次重修,同治年間,太監劉多升等三人,重修太平院,恢復了福惠寺的寺名。
獅子窩 佛字石刻
獅子窩修道碑
沿盤道繼續高攀,出現一塊廣約數畝的平台,當為原福慧寺遺址,源方僧舍已蕩然無存。據《西山名勝記》載:“此廟建設宏偉,東面有一長廊,原有聊齋壁畫”,廊“長四十八間,作為甬道,通一亭”。如今廟址上建起一座三層樓房,殘留的廊基尚可辨認。
能看到的古建築只有三處:
第一處是仙水洞,石砌拱形門洞,下台階后入洞,洞深約10餘米,洞壁條石砌成,地面右側沿牆角處有流水石槽,穿過石砌隧道裡面為岩石洞穴,略顯寬敞,現洞頂已有部分坍塌。洞內原有山泉流出,供寺內飲用,現只有一汪清水,仙水洞也用於存什物了。
第二處是漢白玉石橋,橋為一面迤山的單拱石橋,造型優美,橋下面並無水可流,橋建於此地只起到裝飾和聯結作用。石橋已經沒有欄桿,只有橋上栩栩生的雕刻。
第三處是摩崖石刻和崖畫,單孔石橋上方,在山崖下有一平地,巨崖之下,有一片不規則石刻,由於多年風化剝蝕,難以識別。除此之外,還有一鍾馗畫像,這幅畫像似鍾馗打鬼,同時又由“克己復禮修身正己”八字組成,字形生動,畫像逼真。在這偏僻的寺廟中,還能保存一幅北京地區並不多見的藝術品,實在是難得可貴。此地山高坡陡,人跡罕至。又長期駐軍,摩崖石刻處建有豬舍,故藝術品未遭人為破壞。只是前些年鍾馗畫像刻石被賊人盜走。
福惠寺分前後兩院,前院以山門、大雄寶殿為主。山門殿三間,面闊10.58米,進深7.2米,供奉四大天王、韋陀、彌勒佛,大雄寶殿三楹,面闊10.95米,內供三身佛,有釋迦牟尼坐像三樽。所謂三身佛,即用形象的手法將一個佛的三種不同身子,表現出來。中間的叫法身佛,右邊的叫報身佛,左邊的叫應身佛。大雄寶殿前有八座石碑,左右各四塊,東西排列。故前院無配殿。後殿以圓通殿為主,供奉觀音菩薩,左右為配殿。
登上福慧寺西南數丈山道,便是“獅子窩塔院”門樓,門額刻石左方小字為“光緒壬辰(按即光緒十八年,1892年)冬月,齡昌敬書”,門聯是:“三生慧石無量凈,萬古靈風 堵波。據載:清同治年間,劉誠印(清宮太監,曾為李蓮英副手,白雲觀名譽方丈,號素雲道人)、張善圃、張用五三人出宮以後,購買太平院廟產,再次重修后易名為“青龍山福惠寺”,並以“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自詡,他們把大雄寶殿改為關帝殿,同時修建獅子窩塔院。塔院坐西朝東,塔院門為八角形,8塊條石上有雕刻精美的“暗八仙”圖案。
暗八仙常用於磚雕、石刻和彩繪:漢鍾離所執還魂扇、張國老持的魚鼓、李鐵拐提的葫蘆、曹國舅操的陰陽板、呂洞賓所握寶劍、藍采和提的花籃、何仙姑所捧荷花、韓湘子吹的笛子。暗八仙圖案表明這是座道教塔院。塔院門上石額鐫“獅子窩塔院”5個大字,上款為“光緒壬辰冬月”,下款為“齡昌敬題”。塔院門兩側有楹聯,聯語:“三生慧石無量凈,萬古靈風 堵波”。北京西山的道教塔院極為罕見。獅子窩塔院有3塔,南北排列,中間為八角型塔座,左右為六角型塔座,均為喇嘛塔。3塔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今僅存獅子窩塔院院門。
進八角門后,原有磚制方孔矮牆一道,中間一門有青石雕刻捲雲石一塊,長1.6米,寬1米。進門還有石供桌、石碑,碑文記術塔院創建始末,碑為光緒二十年立。碑後有三塔,劉多升等三人葬於此。這種道士塔在北京並不多見,可惜上述遺物均已破壞,只有塔院門較為完整。
萬佛寶塔
獅子窩
事後娘娘一行暗訪五台山,來到獅子窩處,見到寺前兩尊綠三石獅栩栩如生,寺中確有一塔,名曰:獅子塔,寺院正處五台之中,娘娘讚歎此間正是夢中所見之處,便將破舊的獅子塔拆除,在其原位建造一座十三層大塔,由於塔皆是琉璃佛像構成,且塔內外築成佛恰好一萬尊,故名曰:《琉璃萬佛大寶塔》,自建塔后,明朝中葉,進入昌盛時期。
清朝康熙帝,尋父曾路經此地,被山風吹落頭綸,遂入寺朝拜萬佛塔並題詩一首(已失傳),其孫乾隆皇帝為獅子窩賜名《大護國文殊寺》。事後派大太監王忠送金佛兩尊,供奉在萬佛寶塔上下兩處,並施銀數千兩,寺院萬佛塔再度重修。
路線:西山森林公園內至雙槐處,東邊不遠往北的小路進去不遠即為獅子窩佛字石刻;雙槐處往西至休憩處奔北古香道上就能看到獅子窩修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