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罐
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
將軍罐,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種罐式,因寶珠頂蓋形似將軍盔帽而得名。初見於明代嘉靖、萬曆朝,至清代順治時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為直口,豐肩,斂腹,平面砂底,附寶珠頂高圓蓋。
明清時期罐器之一,其蓋頗似將軍的頭盔,故而得名。將軍罐始見於明嘉靖、萬曆年間,至清順治之氣基本定型,盛行於康熙朝。其器形體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見品種為青花、五彩器,此外還有黃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將軍罐的器型出現於明末,明末的將軍罐,器型較為矮、拙。到了清代順治時期基本定型,造型為直口、短頸、豐肩、鼓腹。腹下部漸收,多為平底無釉,通體渾圓,器型高大。康熙時期,是將軍罐廣為流行的時期,這時的造型,將渾圓的罐體展肩提腹,拉長頸部,收緊圈足,使得將軍罐的造型顯得挺拔向上,氣魄宏偉。由於將軍罐的造型受人喜愛,因此不論是官窯還是民窯都大量地燒造,特別是民窯的製造,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為主,有戲曲人物、神話故事,這些題材紋飾比較繁縟,在小器物上很難展示,而高大的將軍罐,則可以將這些題材全面地展示出來,深受廣大百姓的認同。
河南商報報道:高2.4米,最大腹徑1.3米的將軍罐你見過嗎?這可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鄭州市桐柏路與航海路附近的帝湖花園廣場,一對“巨型”青花將軍罐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將軍罐表面光滑,上面繪有維摩傳教圖,頂部有個帽子似的蓋子,蓋子頂端蹲著一隻小獅子。將軍罐的主人汪先生來自景德鎮,“一年多,我燒了14件就成了這一對,它腳小肚大,燒制過程中,很容易爆裂或變形”。
將軍罐
陳設花瓶由將軍罐三件、花觚二件組成。將軍罐體呈直口,長頸,溜肩,鼓腹,斂脛近底處略外撇。淺圓圈足內移,無釉澀胎光滑。圓鼓折沿形蓋頗似將軍的帽子,頂塑一蹲踞式雄獅鈕,白釉瑩潤,玉質感強,獅形活潑,栩栩如生。一隻為正面獅形,另二分別是左顧右盼的回首狀獅形。造型輕盈而不失穩重,體態修長而頗具風雅。花觚造型仿自商周時期的青銅觚,觚口外撇呈大喇叭形。古樸端莊而厚實,頗具典雅的儒風。
將軍罐及花觚的胎質堅緻細膩,胎色潔白潤滑。通體滿施白釉,釉質晶瑩滋潤。除將軍罐的頸部紋飾是比較簡略的通景式山水圖外,將軍罐及花觚的主題紋樣題材均是取自於古代傳奇神話鬼魔小說,如有《東遊記》第三十八回中的“鍾離醫疾調兵”、《三國演義》第五回中的“三英戰呂布”、第十八回中的“陸遜被困八陣圖”和《王羲之愛鵝》等。各幅畫面自成一體,應是畫
將軍罐
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主要品種之一,俗稱“古彩”,也稱“硬彩”。五彩施彩方法僅一種以勾線后平塗填色,它創燒於元代晚期江西景德鎮窯。康熙五彩瓷器是五彩瓷器燒制以來進入最頂峰時期,這時的五彩器色彩華麗,筆線豪勁,繪技精巧,藝術造詣極高,發明了釉上藍彩以取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並將黑彩也用在釉上裝飾,成為一種純粹用釉上彩料繪製的彩瓷。基本上改變了明代青花五彩佔主流地位的局面。
將軍罐
五件一套的大型組合陳設花瓶是專門為歐洲的宮廷豪宅設計的,從18世紀初起,就成為最時髦的西洋客廳擺設,深受王公貴族的喜愛。此套組合陳設花瓶有史可考的前主人是美國羅得島上的名門凡阿倫家族,祖上曾當過南北戰爭時的將軍。19世紀中葉以後,凡阿倫家族在羅得島上的新港造了一幢英式豪宅,又從歐洲古堡里搬來大量古董,此套花瓶估計就是那時搬來的。
康熙青花瓷器種類繁多,根據一些常見器物現擇要分類介紹如下:
是康熙青花造型最為豐富的,多用為陳設觀賞。有長頸瓶,早期瓶高頸粗,晚期瓶矮頸短。梅瓶小唇口,短頸,體豐滿,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無款,有平肩、溜肩兩種,形體大的胎輕,個別釉面有開片,體小的胎重。筒瓶,又稱象腿瓶,外形與崇禎、順治基本相同,但沒有順治的高。棒槌瓶,創新式樣,因形似我國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窯產品,有圓棒槌和方棒槌兩種,前者數量多,後者少,線條處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 46 厘米左右。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壽圓棒槌瓶,洗口,長直腹,高達 77.6 厘米,形體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又如康熙青花漁家樂方棒槌瓶,都是這類器的精品。葫蘆瓶,口沿部分增高,洋重線條美,底部有露胎和書款兩種,前者仿明代特徵。錐把瓶、玉壺春瓶與明代相比頸部縮短,腹部肥大。膽瓶、天球瓶、蒜頭瓶、荸薺扁瓶,直口,長頸,扁圓腹,圈足,為康熙朝新創器型。此外,還有八方瓶,綬帶耳扁腹葫蘆瓶等。尊類:搖鈴尊,又稱紙槌瓶,為康熙官窯的創新式樣,平底內凹
將軍罐
迴流胡雪岩家藏將軍罐
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產,基本是民窯產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 45 厘米左右,份量適中。早期簡單呈筒形,平底內凹。中期形體特徵鮮明,開始發生變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層台底,足內常見書寫仿明代成化、嘉靖年 6 年字款,其雙圈畫的很大,有的花觚只畫雙圈,有的不寫款,多數是口徑大於足徑。
執壺、賁把壺;又稱“藏草壺”,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銀制賁把壺形制燒造而成。茶壺,飲茶器具,燒造出許多實用美觀的樣式,善於隨形變換,有竹節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寶式、“福”字形、“祿”字形、“壽”字形等。壺體與壺流、壺柄比例適度,和諧統一,端莊大方。茶壺常見畫松竹梅和博古圖。博古即是用各咱工藝品組合成的圖案。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松竹梅紋茶壺,構思巧妙,蓋鈕、流柄塑成梅枝、竹節及松樹,在用青花繪松、竹、梅紋,將繪畫與雕塑融為一體,精美雅緻。鼻煙壺,做為盛放鼻煙的器皿,開始在當時廣為流行,但式樣單一,呈筒形,又稱炮竹形。小唇口,外繪纏枝蓮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獨釣圖,前者多無款,後者多寫成化年制 4 字仿款。
將軍罐
養花器具。形體龐大,胎體堅硬,沉穩敦厚。常見有圓形、圓筒形、橢圓形、海棠形、四方形、長方形、六方形等。造型端莊、古樸,製做考究,多是康熙晚期景德鎮御窯廠專門為康熙皇帝祝壽而燒制的。做為御用養花器具,因而器上身出現許多象徵長壽的吉祥圖案如“松鶴延年”、“壽山福海”、“鶴鹿同春”、雲龍、雲鳳、雲蝠靈芝、八仙圖等,也有繪山水人物圖、百子圖,口部多折沿,底心有圓孔,沿下青花寫有“大清康熙年制” 6 字楷書橫款。盤類: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燒造。有些差別不是很大,有高足盤、花口盤、方盤、折沿盤、撇口盤、菊瓣盤等。圈足略高,比較而言,民窯釉面泛青,胎要重於官窯青花,足寬厚。盤底一般平整滿釉,少見明代的塌底現象。外銷瓷有別於國內用瓷,多為折沿,淺壁。胎極輕,很精緻,質量高,青花艷麗,紋飾既有傳統的花鳥紋,也有西方國家的花卉和樓閣等,帶有異國情調。而從文獻上來看,銷往歐洲的居多,許多國家的博物館都有大量康熙青花外銷瓷的收藏。器底往往寫有“玉”字款。
有高足碗、蓋碗、盒碗、卧足碗、敞口碗、折沿碗、折腰腕、撇口深腹墩式碗、四方委角碗、小斗笠碗為康 熙朝創新式樣,除青花外還有鬥彩,裡外常畫鳳竹紋,採用的是過枝手法,這種由外到里的過枝畫法,為當時所首創,後期雍正、乾隆廣泛使用。足內寫“御賜純一堂”雙方框款。康熙青花碗畫面都不是很繁密,裝飾得體。官窯以龍、鳳為主,常見有雲蝠、朵雲、松鼠,葡萄、牡丹花、八寶、八卦紋等。
上下結合緊密,蓋面扁平,圈低矮、平切。盒底常見有“清玩” 2 字,外壁往往畫人物,書“大清康熙年制”雙行 6 字款的常常通體畫纏枝牡丹。另有圓盒、四節圓盒、小印泥盒、串鈴盒、棋子盒等。杯類:有高足杯、酒杯、茶杯、螭耳杯、鈴鐺杯,鈴鐺杯大口,深腹,小圈足,足高,因其外觀極令鈴鐺而得名,又稱仰鐘不,是康熙朝富有朝代風格的器物。有薄胎、深胎兩種。官窯胎薄多敞口,民窯胎厚多撇口;套杯,多為 3 個 1 套大中小合成一體,外壁常繪詩句人物,後期雍、乾二朝數量明顯增多有 8 個、 10 個。乾隆以後套杯多是粉彩。十二月花卉詩句杯,為康熙朝官窯青花名品之一。屬精美之器,景德鎮曾成批地燒造。除青花外還有五彩,宮中有大量傳品,這種花卉杯製作上技術要求高,燒造難度大。胎薄如紙,輕巧瑩透,青花淡雅,晶瑩光潤,已經達到了只見釉而不見胎的程度。古人用“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消。”來形容它可謂恰如其分。杯身分別於一面繪代表十二月份的花卉,另一面書五言或七言泳花詩句,詩句後面均有一方篆書“賞”字印。十二月花卉杯在康熙朝以後也有少量燒造,多是粉彩,成套的不多,極少見到青花。
清代自嘉慶朝起,國勢漸衰。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觀已成為歷史,大清王朝的綜合國力明顯下降。反映在瓷器製作上也是同樣,精美絕倫的瓷器日趨減少,瓷器生產只能沿襲舊制,而且品種還有所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嘉慶早期青花瓷器大多延續乾隆朝的風格,造型、尺寸、紋飾與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難區分,說明當時制瓷工藝還是有較高的水平。但到嘉慶後期,青花瓷器質量開始顯露出下降的跡象。
《陶雅》一書記載:“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在歷史上有關這一階段瓷器製作工藝等方面的文字記載不是很多,後人對清代瓷器發展的研究一般都是截止到乾隆,對於乾隆以後青花瓷器特徵敘述偏少,重視程度不夠。事實上,從整個清代瓷器的發展歷程來看,這一階段也是不可或缺的,分析了解這一階段的瓷器也是很有必要的。
清嘉慶的官窯青花,瓷胎體潔白,但欠堅密,後期略粗,釉面光潤閃青,細膩潤滑。而民窯瓷略粗並且釉面青白稀薄。嘉慶青花的紋飾受乾隆青花的影響甚為明顯。繪畫技巧上,隨形變化,筆法纖細、流暢,構圖由繁縟逐漸變為疏朗,工筆多於寫意。但總的筆法拘謹,構圖刻板,布局不及乾隆合理。民窯器紋飾多繪纏枝牡丹或纏枝蓮,中寫“喜”字或“壽”字。也有山水、人物、花卉、博古、蟠螭等。繪製草率,筆法生硬。
清代青花瓷器是青花類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型粗重厚實。最具代表性的青花顏色有兩種,一種濃艷深沉,色澤深藍;另一種含鐵量較低,呈現幽雅青純的色澤,多用於描繪花鳥。此青花纏枝蓮將軍罐:直口,短頸,豐肩,鼓腹下斂,撇足;器形飽滿,整體就像戴盔披甲的將軍,穩重挺拔,威猛剛健,但缺少傘形蓋。罐通體以青花纏枝蓮裝飾,胎體潔白,釉面光潤,白中微微泛青。
2007年5月18日,兩位陶瓷藝術家將繪製的一套紅樓十二釵將軍罐捐贈給北京植物園曹雪芹紀念館,每個將軍罐上彩繪了一位紅樓夢金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