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和
明朝嘉靖十四年進士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於莆田縣崇福里礪山(礪峰)(今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前康村),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編修。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於莆田縣崇福里礪山(礪峰)(今莆田市秀嶼 區月塘鄉前康村),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編修。時明世宗禮佛拜道,醮事不斷,竟以青詞(道士齋醮時上奏天神的表章)優劣,衡量翰苑詞臣撰述之高下,以至眾多詞臣潛心奉製取幸。康大和卻不為所動,多次疏諫世宗以國事為重,遠離僧道,停止建醮,世宗不聽。嚴嵩入閣后,大和為其所忌,出仕近二十年,至嚴嵩倒台方復出。
明憲宗時,仙游縣籍翰林檢討鄭紀,針對宦官弄權、朝政腐敗,上《太平十策》,規諫遠姦邪,任忠良、恤民命、興禮教,勵精圖治,重振朝綱。憲宗不納、鄭紀憤然辭官歸養,至孝宗即位方供職,入侍經筵,尋召為國子祭酒,升南京太常少卿、戶部右侍郎等職。任上,屢加獻納,《裁借備荒六事》為孝宗嘉納,官至戶部尚書,史稱“經濟名臣”。
康大和,康尚書,他的故鄉現在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前康村,古稱崇福里礪山(礪峰)。
康尚書(當地人現在還是習慣叫“康尚書”)的祖墓在塔兜(塔坡),古塔已經不存在,但是墓道的大石碑還完好無損地屹立著,大石碑底下是一隻大石龜,大家都叫它“石碑龜”。大石碑(石碑龜)上面的字跡至今還很清晰。
大石碑上方是“雙龍戲珠”鑲嵌“皇明”二字。
大石碑中間是:“誥贈道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毅庵康先生墓道”
大石碑右邊是:“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年家晚生永新尹台書”
大石碑左邊是:“隆慶戊辰仲冬吉日 南京工部尚書 孫男大和立”
祖墓的墓室在現在的前康小學旁邊。
康尚書夫人姓崔,崔氏的娘家在鄰近的蚮前村(礪山),康尚書為岳父岳母立的兩塊大石頭墓碑,還豎立在蚮前小學後面的“潮舞宮”兩側。
康大和
康大和
康大和,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於莆田縣崇福里礪山(礪峰)(今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前康村)。少時篤志好學,聰明伶俐,被稱為“神童”,頗受老師器重。因家道清貧,先後到水頭朱子宮和赤岐獅子岩等地拜師苦讀,輟學后挑鹽賣魚為生。他雖然麻臉,其貌不揚,但飽學多才,名揚四方。
明朝南京工部尚書康大和 祖墓墓道碑
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闈,康大和入京應試,果中二甲進士第九名。選庶吉士,授翰院編修。嘉靖十七年,內兄病故,回家料理喪事。三年服闋,於嘉靖二十年,補任同考會試及預修會典。嘉靖廿八年,主試順天府。與宦官贊同事,錄文多出於大和之手,遂遷任右春坊諭德。嘉靖三十二年(1553)主持會考武舉,是年遷升侍講學士。
當時,嚴嵩攬權,結黨營私,大和秉性純樸耿直,絕跡權門。出仕后將近20年,未獲升遷。嘉靖卅三年(1554),大和探親重遊九鯉湖。留下詩云:“二十年前此地游,湖光山色兩悠悠。此日重來湖上望,松風吹雨浪花浮。蓬萊勝景無今古,葯爐丹灶翻龍虎。遊人已許探玄機,名利紛紛何足數。我今到此意何如,欲行俗慮漸消除。玉堂金馬竟何益?欲行不行空躊躇。君若不見錢若人,學士勛名高太史。又嗟不見陳希夷,終南高卧老明時。又夫出處非無意,火滅字畫豈相疑!急流勇退真同調,試向仙翁一問之。”他回憶當年乞夢的情景,歷歷在目。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四年(1555)。帝念大和視篆勤謹,詔晉南京禮部侍郎。適逢河洛寇發,都御史李某請城鳳陽建城及移高牆,土民聚集在泗州上阻攔。朝廷派遣康大和同南京工部侍郎林庭機前往核實此事,眾人都說:“中都乃帝業所基,陵寢所在,建城之事重大,不敢輕議”。於是,僅遷移高牆,城池仍為舊址。士民當作撫臣,不便阻攔上奏,此事就逐漸平息下來。
康大和職守南京禮部八年,沒有上調,感到自己這一生大概不會有什麼大作為了。鬱悶之餘,作《拙官賦》以自嘲和明志。到嘉靖四十年(1561),康大和又被晉陞南京工部尚書。當時任南京工部侍郎的林庭機是大和的同年進士,故二人十分投契。一日,大和偶對林庭機談起青年時到九鯉湖祈夢之事,林聽畢頓有所悟地對大和說:“你名大和,夢見和尚在書寫,連起來不就是‘和尚書’了嗎?看來你官至尚書,九仙早已預示”。大和聽了林的圓夢之論,自然心悅誠服。
康大和升任南京工部尚書不久,風聞嚴嵩黨羽欲構陷於他,便自引咎骸歸鄉,但皇上未允。一年後,他再次上疏,自陳休咎,聖上看難以挽留,只得詔准其致仕回家。
適逢興化郡城正淪陷於倭寇,大和只好僑寓嘉興朋友家,三年後始歸故里,住在莆田城裡花巷(今花門巷)安度晚年。十年之後,他與引冠林雲同及輩諸儒共倡詩社、詠詩對答賦詞。專邀里中耆宿入社,人稱“尚書社”。
康大和出身於貧困農民,為官敦厚樸實,不事表舉。年輕時被林貞、肅俊所器重。在學館時他曾書寫“學林”二字於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機。他還常說:“庭機吾所不及也”。可見他為官為人很謙虛的,一生著作《礪峰集》若干卷。
深秋的一天,康大和去山裡賣竹蟶,路途遙遠回不去,晚間寄宿在一個學館里,與先生同住在一個房間。大和見時間尚早,就拿出隨身帶來的書來翻,先生見大和賣貨還一邊讀書,是個有志之士,就和他拉起了家常。從閑聊中見大和談吐不凡,有意要考考他。翌日起床后,先生對大和說:有個上聯,三年無人對出。不知何時能遇賢人,尋得佳對?”大和不動聲色回應道:“先生不妨道來”,先生捋著鬍鬚,漫不經心念道:“小犬無知,闖入深山窺虎豹。”大和聽出先生弦外之音,隱含有試探和挪揄自己的意思。他默然一笑,順口回敬道:“青龍來遇,閑來淺水戲魚蝦。”先生聽后,自覺沒趣,但他打心眼裡佩服眼前這位才華橫溢的後生。
大和準備要起行,看昨夜放在天井裡的半擔竹蟶,被學館的弟子踢破了不少,連蟶湯都流出來。這時,有幾個穿長衫的鄉紳來到學館,其中一個白鬍須的鄉紳說:“你賣蟶來這裡做什麼?”另一個鄉紳說:“叫先生對出一個讓他對。能對出,一擔蟶都買;對不出,倒在天井裡。”大和站著不作聲。鄉紳示意先生出對頭,先生想了好久不開口。大和等急了,就不客氣地說:“時間不早了。不然,我出一個對頭,讓你們來對如何?”先生示意鄉紳們讓他出,那個白鬍須的鄉紳也表示同意,大和就念道:“硬殼竹蟶踢破流湯流鹵”。鄉紳們聽了都冷笑道:“肩挑買賣的粗人,出這樣的粗對。請先生對吧!”先生抽水煙,吐出一團煙霧。想了好久,對不出來。鄉紳們也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一個能對出來。大和等急了,就對他們說:“既然諸位先生不願對出下聯,就把竹蟶都買去吧!”那個白鬍須的鄉紳說:“你能自對,我們就服你,這些蟶,請你不必擔心。”大和雙手抱拳行禮:“請諸位先生多多包涵,我自作自受了!”說著,就大聲對道:“長腳螃蟹扒開無淀無膏”。先生和鄉紳們自覺沒趣,只好拿錢買下這擔竹蟶。
有一次趕路進城赴考,到了考場,大門已關閉進不了場。他急得一身汗,向監門人員苦苦求情,讓他入場參加考試。監門人看他是個鄉巴佬,又黑又粗,估計沒啥才學,就想嘲弄他,說:“好,我出一句‘急水流沙粗在後’,你能對得出就進去。”莆田方言麻臉稱粗面,諷刺他一個麻臉的人趕考還遲到。同時句中也含著自然界規律:沙粒在急流沖涮中,都是粗的在後。康大和當然知道這是對他人身攻擊,但他不氣餒,很得體地回對一句:“狂風揚谷冇先行”。(冇,莆田話讀如“破”,意指不飽滿或空腹的穀子。)對得很工巧,當然獲准入場。
康大和先後到水頭朱子宮和赤岐獅子岩等地拜師苦讀。有一年除夕,康大和與堂弟康大平放假回家,途經一條小溪時已是傍晚,溪河水流清澈,滿天繁星倒映在水中。大和憂大平病初愈受不了冷,就背起他涉水淌河。大平觸景對大和說:“我出個上聯,你對下聯。”大平隨口念道:“除夕過中流,腳踏一天星斗”。大和沉吟良久,這聯即景而作,情景交融,想要對著自然貼切,似非易事。回家圍爐后,輾轉床上,苦思下聯未得;朦朧睡去,又被迎春的爆竹聲鬧醒。正要吃面,娘叫他先把一幅畫掛上廳堂。他看到畫中山水熠熠如生,觸景而得佳句,顧不上吃面,就跑去找大平。大平知他有了下聯,催他快說,大和故意慢條斯理地一字一字念道:“新年懸古畫,手扶萬里江山”。倆人會心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