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杜仁傑的結果 展開
- 元代散曲家
-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博士
杜仁傑
元代散曲家
杜仁傑(約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號善夫(“夫”也作“甫”),又號止軒。濟南長清(今屬山東濟南市)人。元代散曲家。《錄鬼簿》把他列入“前輩已死名公。”他由金入元,金朝正大中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元初,屢被徵召不出。性善謔,才學宏博。平生與元好問相契,有詩文相酬。元好問曾兩次向耶律楚材推薦,但他都“表謝不起,”沒有出仕。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由於子貴,他死後得贈翰林承旨、資善大夫,謚號文穆。
杜仁傑
在殘曲[雙調]“蝶戀花”中,他說自己“難合時務”,把“榮華”、“品秩”看作“風中秉燭”、“花梢滴露”。他認為世人只看官祿,不辨賢愚;只認金玉,不識親疏。對昏暗腐敗的政治現實,他無力改變也不想去改變,只好潔身自好,保持住自己一點節操。因此,金正大中,他與麻革、張澄隱居內鄉山中;入元,屢征不就,隱居於長清故里,伏游於靈岩和五峰山之間。其子杜元素,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因贈翰林院承旨、資善大夫,卒謚“文穆”。葬長清東北王宿鋪西里許,墓已不存。
杜仁傑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祖、父對其文學傳教熏陶,使他在詩、詞、曲、文諸方面具有良好素養。金正大元年(1224),杜仁傑離家南遊汴梁,參加金廷科考未中,乃滯留京師,結識著名詩人元好問。開興元年(1232)元軍與金軍戰於鈞州三峰山,金軍大敗,是為“壬辰之變”。杜氏於亂軍國北渡黃河,逃歸長清,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信的遊歷生活。這時嚴實“稱藩於東平,以長清為湯沐邑,往來其間,能折節下士”。請名流學者“延教其子”,“興辦長清廟學”,“一時名士會聚於此”(《長清縣誌》)。杜仁傑、張澄、商挺等即於此時成為嚴實的門客與政治謀士,家庭教師。嚴實卒后,其子忠濟、忠范、忠嗣相繼任東平行台。這段時間約從乃馬真后稱制到至元初的二十餘年間,正是杜仁傑的中年時期,是在東平嚴氏幕府中度過的。此時的東平,聚集了一大批金亡以後的名流人物,如元好問、王磐、王鶚、商正叔、商挺、宋子貞、李治、李昶、劉肅等,為教化方、治理東增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這中間,杜仁傑與嚴氏子關係尤為特殊,一方面都是長清人,有同鄉之誼;另一方面,杜與嚴實有知遇之恩,與嚴氏史弟則亦師亦友,志同道合;還有,杜氏在東平行台和東平府學謀劃出力頗多,卻始終示出任正式職務,無心仕途,處於隱、仕之間,很讓嚴氏放心。在杜仁傑的鼎力輔佐與策劃下,嚴氏辦了三件深得民心的事:第一,宣揚孔孟仁慈愛民的王道,反對元朝推行的野蠻劫掠的霸道。以德養民,以禮養士,深得東平民心。他建議嚴實改“善善堂”為“種德堂”,以教嚴氏子孫和轄內百姓修德行善。這在當時具要的現實意義。第二,興學養士。中原戰亂未定,嚴實率先辦起東平府學,不僅吸引了大批名流學者,為東平繁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還培養了一大批政治與文化人才。如前列舉的人物,大都做了元廷的高官,後起之秀如王惲、王構、王旭、李謙、徐世隆、孟祺、閻復、高文秀、張時起等,亦成為朝廷官員和著名詩人、戲劇家。所謂“東平廟學(即府學)……教養諸生,后多顯者”(《元史·嚴忠濟傳》)。第三,興禮樂以化民,改變殺伐之音。金亡后,嚴實首先把孔子五十一代孫孔元措從汴京請到東平,行禮樂之教,並為元廷輸送了一批禮樂人才。嚴氏父子治理東平的四十餘年間,曾數次至曲阜祭孔,意在宣揚孔孟的仁義禮樂之教,把東賓士理成為一方“王道樂士”。上述種種,杜仁傑居間籌劃力行,功不可沒。
至元初年,杜仁傑約六十五歲,是步入晚年的老者了。此時東平行台嚴氏兄弟相繼去職家居,杜氏靠山失據;加之行政區劃變動,東平散府,新任執政者與其關係不似嚴氏親密;另外,長期在東平患難與共的老友或入京為官,或去各地任職。約在至元二年(1265)后,杜仁傑便離開東平,在此後的近二十年中,他隱跡山林,徜徉於泰山、靈岩、長清、濟南之間。大約在至元十九年(1282)逝於長清老家。杜仁傑之了杜無素,字質,曾任福建閩海道廉訪使,杜仁傑因此被贈為翰林承旨、資善大夫,謚文穆。杜氏著作有《逃空絲竹集》、《河洛遺稿》,惜皆早佚。現存詩作二十八首,詞二首,散曲六首,尚不足九牛一毛。
杜仁傑詩文兼擅,而以散曲名世。他的散曲傳世不多,卻頗具特色。他性喜諧謔,言談風趣,虞集稱其“善謔”。因此,善謔和風趣,便形成杜仁傑散曲的風格。套曲[般涉調·耍孩兒]《喻情》,通篇用歇後語寫成,而[般涉調·耍孩兒]《莊稼不識勾欄》套曲,則以幽默的筆調,描寫一個莊戶漢秋後進城看戲的經歷,並以莊戶漢的口吻,寫勾欄(劇場)門前招徠觀眾的情景,戲棚和戲台的建築結構,院本雜劇的表演體制等等,諧謔多端,情趣橫生,讀來令人捧腹。因它涉及到演齣劇場、戲台、道具、樂隊以至化裝、角色等,也成為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散曲雖傳世不多,卻有特色,筆觸老辣而有諧趣,善於駕馭豐富活潑的口語。套曲〔般涉調·耍孩兒〕《喻情》,通篇用歇後語寫成,對於了解元代口語甚有價值。最著名的是〔般涉調·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套曲,描寫一個莊戶漢秋收後進城,到勾欄看戲的種種經歷。借這個莊戶人的口吻,真實地再現了元代勾欄演戲時劇場、戲台、道具、樂隊乃至化裝、角色等種種情況,寫得情趣盎然。這個套曲因而成為研究元代戲曲的重要資料。
1、杜仁傑詩文,今於《重輯杜善夫集》與《全元文》所輯之外,又新獲十篇。
杜仁傑《泰安嚴氏遷葬之碑》:《重修泰安縣誌》卷三《輿地·古墓》云:“嚴謹墓:在城東六十里埠前村西。元縣令。有杜仁傑撰墓碑,翁仲猶存。”墓在今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西埠前村西北之淘河南岸。按清楊守敬《三續寰宇訪碑錄》卷十一:“《嚴氏墓表》:杜仁傑撰,八分書。考為憲宗四年。山東泰安。”嚴氏墓表鐫立於元憲宗二年(1254),碑石高4公尺,寬1公尺,螭首,額篆“泰安嚴氏遷葬之碑”,碑文為隸書。原碑1958年冬被毀。文存於《泰安嚴氏族譜》及《岱粹抄存續編》卷五中。
2、杜仁傑撰《創修觀音殿碑》:2001年秋,山東東平縣州城鎮(即元代東平府治)在重浚桂井子古井時,新出土一方杜仁傑《創修觀音殿碑》。碑體除底部殘失外,基本完好。
3、杜仁傑撰《范公墓碣》:光緒《東平州志》卷二十二《金石下》載:“《元東平路都道教提點范公墓碣銘並引》:濟南杜仁傑撰,明真大師上清萬壽宮掌籍熊志清書丹並篆額。大元國至元九年歲次壬申三月二十九日,崇正大師前知上清宮事陳居衡,和靜大師前知上清萬壽宮事李淳立石。岱宗高茂刊。碑在周家營。”范氏名圓曦,號玄通子,山東甯海人。北宗七真郝大通弟子。金末“挈徒走泰山”,東平行台嚴實迎駐上清萬壽宮,署道教都提點。事迹具宋子貞撰《普照真人玄通子范公墓誌銘》(《全元文》卷八)。今復知其墓碑出杜仁傑手,范、杜兩人之間當有過從。此碣舊在東平縣州城南之周營村,民國時猶存,后不知去向(僅見碑座),東平文物管理部門正在委人尋覓。
4、杜仁傑撰《謁林廟題記》:今曲阜孔廟漢魏碑刻館存有《大宋重修兗州文宣王廟碑銘》,此碑之陰有杜仁傑《謁林廟題記》一條(擬名)。
杜仁傑之父杜忱墓誌:杜仁傑家世,歷代研考甚少,當代吳曉鈴、孔繁信先生始據方誌資料,考明仁傑之父為杜忱(見《重輯杜善夫集·前言》)。兩家均援引民國《長清縣誌》卷十《祠祀志·邱墓》“杜忱碑”之記載為其史證。志載:“元杜文穆君仁傑墓:見舊志。查墓在城東北王宿鋪西里餘,龜趺敗裂,翁仲倒仆,現存一石門,其上橫書‘杜征君神道’。石門之南,東偏有一碑,破碎在地,字不可辨。細查之,其額上題曰:‘故金府京兆君杜公墓誌’,系篆書,其文內有‘貞祐丙子公歿於泗上’,並有‘高祖文,曾祖實,祖淵’等字。石門之正南更有一碑,亦極破碎,查有‘知建昌路總管府事男質立’等字。”
這一關涉杜仁傑生平的重要碑石,惜已毀於近世,致其全文難以稽考,有關史實莫明其詳。但幸運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時,在縣誌所記之杜氏墓區——即今長清平安店鎮王宿鋪村,新出土了一方《杜忱墓誌》。1993年由村民送交長清縣博物館保存。此志各墓誌目錄(如《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誌目錄》)均未著錄,其記文不僅可印證縣誌所載,且可增補諸多未知的史實。
一生交遊頗廣,與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元代散文家王惲、詩人胡祗遹交往甚厚,彼此有詩唱酬。隱居期間,在故鄉的名山勝水間,也留下不少碑文、遊記和詩篇。如定宗二年(1247年)游五峰山洞真觀,撰《五峰山真靜崔先生傳碑》和《崔先生像贊》(今存)。此外,有《貧樂岩銘》(徂徠山)、《婁敬洞洞虛觀碑記》(婁敬洞山)、《谷山寺碑》(谷山)、《泰山天門銘》,以及《東平張宣慰登泰山記》等。今存《靈岩志》(卷三)的《游靈岩寺》一首七律云:澗水消盡水聲喧,山杏開時雪滿川。老木嵌空從太古,斷碑留語自前賢。蓬萊不合居平陸,兜率何為卜半天。金色界中無量在,可能此地了殘年。
不幸而此詩成為詩讖,杜仁傑終以80高齡而卒於此。杜仁傑著有《逃空絲竹集》、《河洛遺稿》,已佚。清人顧嗣立編《元詩選》三集甲集收有《善夫先生集》一卷。散曲作品散見於《朝野新聲太平樂府》、《雍熙樂府》、《盛世新聲》等集中。
喜愛彈唱,博學多才。他詩文兼擅,而尤以散曲名世。他的散曲雖傳世不多,但頗具特色。由於他性善諧謔,言談風趣,因此善謔和風趣,便形成了其散曲的特色。對他的詩歌作品,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曾稱譽:“仲梁氣銳而筆健,業專而心精,極他日所至,當於古人中求之。”(《遺山先生集·逃空絲竹集引》)
在杜仁傑創作的詩歌中,歌詠家鄉山色泉景的詩並不多見,但卻極具特色。例如他在《題五峰山》一詩中,既歌頌了“魯中三山”之一的五峰山秀麗的自然風光,同時對山巔處泠泠作響的山泉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
青崖何亭亭,險絕不可狀。
中有仙人台,曾此簇大仗。
千年跡已陳,剪滅復誰創?
泉鳴灌木杪,人語飛鳥上。
居人固自輕,過客誠難忘。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前後的一個暮秋季節,杜仁傑因公幹由東平客居於濟南金線泉畔的官舍中,此時正值淫雨連綿,秋水橫流。在留宿金線泉畔的雨日里,詩人寫了《宿金線泉》一詩:
官舍值淫雨,客衣驚早秋。
泄雲米灌木,行潦帶清流。
蛛網翻新霽,蟬聲咽暮愁。
古今何限事,白首對滄州。
在詩中,詩人表述了自己已無心觀賞千古奇泉金線泉雨中美景的惆悵心境,浮現在他眼前的“蛛網翻新”和噪耳的“蟬聲暮愁”,勾起了自己內心的無限往事,從而產生了“白首對滄州”的歸隱念頭。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 美色
他生得柳似眉蓮似腮,櫻桃口芙蓉額。不將朱粉施,自有天然態。半折慢弓
鞋,一搦俏形骸。粉腕黃金釧,烏素襶靳。歡諧,笑解香羅帶。疑猜,莫不是
陽台夢裡來?
【般涉調】耍孩兒 莊家不識構闌
風調雨順民安樂,都不似俺莊家快活。桑蠶五穀十分收,官司無甚差科。當
村許下還心愿,來到城中買些紙火。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不似那答
相關書籍
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調風月》,背後幺末敷演《劉耍和》。高聲叫:趕
散易得,難得的妝哈。
【五】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見層層疊疊團 坐。抬頭覷是
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台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
住的擂鼓篩鑼。
【四】一個女孩兒轉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夥,中間里一個央人貨,裹著枚
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
則穿領花布直裰。
【三】念了會詩共詞,說了會賦與歌,無差錯。唇天口地無高下,巧語花言
記許多。臨絕末,道了低頭撮腳,爨罷將幺撥。
【二】一個妝做張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說向城中過。見個年
少的婦女向簾兒下立,那老子用意鋪謀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說合,但要的豆
穀米麥,問甚布絹紗羅。
【一】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後那,抬左腳不敢抬右腳,翻來複去由他一個。
太公心下實焦燥,把一個皮棒槌則一下打做兩半個。我則道腦袋天靈破,則道興
詞告狀,?地大笑呵呵。
【尾】則被一胞尿,爆的我沒奈何。剛捱剛忍更待看些兒個,枉被這驢頹笑
殺我。
我當初不合鬼擘口和你言盟誓,惹得你鬼病厭厭掛體。鬼相撲不曾使甚養家
錢,鬼廝赴刁蹬的心灰。若是攜得歌妓家中去,便是袖得春風馬上歸。司獄司蹬
弩勞神力,望梅止渴,畫餅充饑。
【哨遍】鐵球兒漾在江心內,實指望團圓到底。失群孤雁往南飛,比目魚永
不分離。王屠倒臟牽腸肚,毛寶心毒不放龜。老母狗跳牆做得個扌央勢,把我做
撲燈蛾相戲,掠水燕雙飛。
【五煞】臘月里桑采甚的,肚臍里爆豆實心兒退。木貓兒守窟瞧他甚,泥狗
兒看家守甚黑。天長觀里看水庵相識,濟元廟裡口願把我拋持。
【四】唐三藏立墓銘空費了碑,閑槽枋里躲酒無巴避。悲田院里下象無錢遞,
左右司蒸糕省做媒。蓼兒窪里太廟干不濟,鄭元和在曲江邊擔土,閑話兒把咱支
相關書籍
院倒了牆賊見賊。大蟲窩裡蒿草無人刈,看山瞎漢,不辨高低。
【二】小蠻婆看染紅擔是非,張果老切?先施鯉。布博士踏鬼隨機而變,裹
大姐傳神反了麵皮。沙三燒肉牛心兒炙,沒梁的水桶,掛口休提。
【一】秦始皇鞋無道履,綿帶子拴腿無繩系。開花仙藏ㄓ過瞞得你,街道司
衙門唬得過誰。尉遲恭搗米胡支對,蜂窩兒呵欠,口口是虛脾。
【尾】楮樹下梯要摘梨,葬瓶中灰骨是個不自由的鬼,谷地里瓜兒單單的記
著你。
【商調】集賢賓北 七夕
暑才消大火即漸西,斗柄往坎宮移。一葉梧桐飄墜,萬方秋意皆知。暮閑
聒聒蟬鳴,晚風輕點點螢飛。天階夜涼清似水,鵲橋圖高掛偏宜。金盆內種五生,
瓊樓上設筵席。
【集賢賓南】今宵兩星相會期,正乞巧投機。沉李浮瓜餚饌美,把幾個摩訶
羅兒擺起。齊拜禮,端的是塑得來可嬉。
【鳳鸞吟北】月色輝,夜將闌銀漢低,斗穿針逞艷質。喜蛛兒奇,一絲絲往
下垂,結羅成巧樣勢。酒斟著綠蟻,香焚著麝臍,引杯觴大家沉醉。櫻桃妒水底
紅,蔥指剖冰瓜脆,更勝似愛月夜眠遲。
【斗雙雞南】金釵墜、金釵墜玳瑁整齊,蟠桃宴、蟠桃宴眾仙聚會。綵衣、
綵衣輕紗織翠,禁步搖綉帶垂,但願得同歡宴團圓到底。
【節節高北】玉蔥纖細,粉腮嬌膩。爭妍鬥巧,笑聲舉,歡天喜地。我則見
管弦齊動,商音夷則。遙天外斗漸移,喜陰晴今宵七夕。
【耍鮑老南】團圈笑令心盡喜,食品愈稀奇。新摘的葡萄紫,旋剝的雞頭美,
珍珠般嫩實。歡坐間,夜涼人靜已,笑聲接青霄內。風淅淅,雨霏霏,露濕了弓
鞋底。紗籠罩仕女隨,燈影下人扶起,尚留戀懶心回。
【四門子北】畫堂深,寂寂重門閉,照金荷紅蠟輝。斗柄又橫,月色又西,
醉鄉中不知更漏遲。士庶每安,烽燧又息,願吾皇萬歲。
【尾】人生願得同歡會,把四季良辰須記,乞巧年年慶七夕。
【雙調】蝶戀花
鷗鷺同盟曾自許,怕見山英,怪我來何暮?風度修然林下去,琴書共作煙霞
侶。
【喬牌兒】去絕心上苦,參透靜中趣。春潮盡日舟橫渡,風波無賴阻。
【金娥神曲】世俗,看取,花樣巧番機杼。乾坤腐儒,天地逆旅,自嘆難合
時務!
【二】仕途,文物,冠蓋擁青霠路,恩詔寵金門平步。出入里雕輪綉轂,
坐卧處銀屏金屋。
【三】是非,榮辱,功名運前生天注。風會一時相遇,雷霆震一朝天怒。
榮華似風中秉燭,品秩似花梢露。
【四】至如,有些官祿,辨甚麼賢共愚。更那,有些金玉,識甚麼親共疏?
命福,有些乘除,問甚麼有共無!
【離亭宴帶歇指煞】天公教富須還富,人心待足何時足?叮嚀寄語玉堂臣,
休作抱官囚金谷。民謾作貪才漢,銅山客枉教看錢虜。脫塵緣隱華山,遠市朝歸
盤谷。霠屧曲,種青門數畝邵平瓜,釀白酒五斗劉伶?,賞黃花三徑淵明菊。
話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