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篤胤

日本江戶時期的國學四大家之一

日本思想家、理論家。復古神道領袖。他強調天皇的神性,這種思想對19世紀下半葉尊王倒幕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平田原來研究新儒學,後來研究神道學,努力發展神學體系,為社會和政治活動提供理論基礎。他極力宣揚日本是神之國,諸神通過歷代天皇向日本傳授正道。因抨擊德川幕府,結果被斥退還鄉。

四大金剛之一


平田 篤胤ひらた あつたね、(安永5年8月24日-天保14年閏9月11日)江戶時代後期的國學家・神道家、思想家、醫生。出羽久保田藩(現在的秋田市)出身。原姓和田,小名正吉,通稱為半兵衛。元服之後叫胤行,享和年後稱篤胤。號気吹舍,家號真菅乃屋。作為醫生時叫玄琢。死後稱 神霊能真柱大人。
8歲學儒,隨山崎闇齋學派的儒學家學習朱子學,同時自修國學。1795年赴江戶拜師求學,25歲時為松田藩士平田篤穩養子改姓平田。1801年26歲時讀本居宣長著作,羨慕其學風。七月送去申請入門書,十月宣長死去,所以他被稱為死後弟子,主要是靠自學國學和祖述宣長學問的。不過他並未繼承宣長的文獻學方法,而是還廣涉儒佛蘭學,用以改進解釋國學神道。1803年著《呵妾書》,抨擊儒家思想,鼓吹尊王復古。1808年被神祇伯白川家聘為神職古學教授。抱獨樹一幟的理想,向朝廷獻國學著作,向尾張藩和水戶藩藩主請求任官。皆未得志,1841年為幕府禁止著述所迫,回秋田著書立說,並培養弟子550餘人。其國學思想特點:揚棄本居宣長的考證學要素,發揮皇國之道的神學思想;站在國粹主義立場上排斥外來一切東西。儘管如此,他還是通過漢譯本接受了一些西方科學,甚至他的神學論抄襲了在中國活動的天主教耶穌會回士的觀點。
在日本,把荷田春滿(1669-1736)、賀茂真淵(1697-1769)、本居宣長(1730-1801)、平田篤胤(1776-1843)成為“國學”的四大金剛。春滿、真淵研究日本古代詩歌,提倡日本固有的學術,宣長進一步批判主張善惡是非的“漢意”,把“國學”發展為“皇朝學”,篤胤則受宣長影響開拓了復古神道的思想。宣長通過對“古事記”的研究,發現了日本文化傳統中有一種超越中國式的以權力為評價基準的價值觀,他稱這一心態為“和魂”或“和心”,把“實事求是”轉換了“因事而動”。作為本居宣長去世后之門人,傾力研究古典,主張神代文字日文之存在。著有《古史征》,《古道大意》,《神字日文傳》,《氣吹舍歌集》等。

篤胤的理論


在天地泉相分的世界觀的基礎上,平田篤胤以對《日本書紀》有關大國主神“出讓國土”的解釋為中軸,對“幽冥”概念進行了新的解釋。他認為,人死後其靈魂都要去夜見國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可以說,平田篤胤的解釋是在批判這種將“夜見國”作為人的靈魂的歸宿的過程中展開的。他指出,這種錯誤,首先在於用“黃泉”來解釋“夜見”。原來,“黃泉”是中國書籍中所記載的事情和出現的辭彙,他指出,《春秋左氏傳鄭莊公“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傷寒雜病論·序》“厥身已斃,……幽潛重泉,徒為啼泣”的“重泉”、“黃泉”,其意都是指“人死後其靈魂和屍骸都要去黃泉”,就像杜預為《春秋左氏傳》所作的注“地中之泉,故曰黃泉”,與《孟子》的“夫蚓上食墒壤,下飲黃泉”的“黃泉”意思一樣,都是將屍體埋在地下的一種委婉的說法,用這樣的“黃泉”來解釋“夜見國”,是非常錯誤的。
平田篤胤以《日本書紀》為主,並傾向於一神論即認為天御中主神是“主宰一切宇宙萬物”的唯一主宰神。主張人死後要到大國主神所主宰的“幽事世界”去,在那裡接受對生前所作所為的審判。顯世是寓世,幽世才是本世。即人死後才開始真正生活。他也絕對肯定日本神代的神話傳說,強調日本是神國,日本優越,日本天皇即神,皇統萬世一脈相承,無與倫比。
平田神道雖多有附會之處,但作為一種宗教,它吸收了其他宗教思想,改進了宣長神道的不足,後來形成了一個平田學派,其神道思想對幕末維新運動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