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王
彭王
彭思王李元則(?-652年5月20日),字彝,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子,母為王才人。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621年5月23日),封為荊王。出任婺州刺史。唐太宗貞觀十年(637年)徙封彭王,為遂州都督,以冠服奢僣免。久之,為澧州刺史,更折節厲行。李元則逝世后贈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李絢,高祖李淵孫,霍王李元軌之子,過繼給李元則,嗣彭王。龍朔中,封南昌王。
李志暕,李絢之子,嗣彭王。開元中,為宗正卿。
李惕,唐憲宗李純十八子。大中六年始王。乾寧中,韓建殺之石堤谷。無嗣。
趙元儼(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宋太宗時期封周王。
宋真宗即位,授檢校太保、左衛上將軍,封曹國公。明年,為平海軍節度使,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檢校太傅,封廣陵郡王。封泰山,改昭武、安德軍節度使,進封榮王;祀汾陰,加兼侍中,改鎮安靜、武信,加檢校太尉;祠太清宮,加兼中書令。坐侍婢縱火,延燔禁中,奪武信節,降封端王,出居故駙馬都尉石保吉第。每見帝,痛自引過,帝憫憐之。尋加鎮海、安化軍節度使,封彭王,進太保。仁宗為皇子,加太傅。歷橫海永清保平定國節度、陝州大都督,改通王、涇王。
慶曆四年正月薨,贈天策上將軍、徐兗二州牧、燕王,謚恭肅。
歷史名詞,一指彭姓藩王。歷史上較為著名且為正史所記載的彭姓藩王有:西漢的梁王彭越、東漢的燕王彭寵、、北齊的陳留王彭樂、元末的魯淮王彭大和魯淮王彭早住。根據出土文物記載北魏有個歸趙王彭王寶。此外根據地方文獻記載,後唐有安定王彭玕、南宋有追封的婺源彭王彭畲。
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游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是說是游擊戰的始祖。論軍事謀略與指揮才能,他不如韓信,但論功績,他確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楚漢戰爭中,正是由於他率部在楚軍的後方開展游擊戰,打擊楚國的補給,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的戰術,使項羽兩面作戰疲於應付,使楚軍的糧食裝備得不到補給,也給了前線漢軍不被項羽殲滅的機會,楚漢戰爭正是在劉邦的正面防禦,韓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後方游擊戰的基礎上,才在最後的垓下之戰中有機會殲滅項羽麾下疲憊的部隊,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彭寵——劉秀部將,原為漁陽太守,東漢建武三年(27),自稱燕王,後為近侍所殺,國滅。
公元26年,時任漁陽太守的彭寵率20萬大軍,進攻幽州牧朱浮,並分兵攻打廣陽、上谷、右北平。劉秀派朱浮討彭寵,不敵而敗。建武三年,涿郡張豐與彭寵聯合攻克薊城,彭寵自稱燕王。建武四年,劉秀派將軍劉喜等人攻克涿州等地。匈奴派兵增援彭寵,被上谷太守擊退,彭寵退出薊城,據守漁陽。次年,彭被僕人子密殺死,子密降劉秀,漁陽平。
後漢書彭寵傳
寵少為郡吏,地皇中,為大司空士,從王邑東拒漢軍。到洛陽,聞同產弟在漢兵中,懼誅,即與鄉人吳漢亡至漁陽,抵父時吏。更始立,使謁者韓鴻持節徇北州,承製得專拜二千石已下。鴻至薊,以寵、漢並鄉閭故人,相見歡甚,即拜寵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漢安樂令。
及光武鎮慰河北,至薊,以書招寵。寵具牛、酒,將上謁。會王郎詐立,傳檄燕、趙,遣將徇漁陽、上谷,急發其兵,北州眾多疑惑,欲從之。吳漢說寵從光武,語在《漢傳》。會上谷太守耿況亦使功曹寇恂詣寵,結謀共歸光武。寵乃發步騎三千人,以吳漢行長史,及都尉嚴宣、護軍蓋延、狐奴令王梁,與上谷軍合而南,及光武於廣阿。光武承製封寵建忠侯,賜號大將軍。遂圍邯鄲,寵轉糧食,前後不絕。
及王郎死,光武追銅馬,北至薊。寵上謁,自負其功,意望甚高,光武接之不能滿,以此懷不平。光武知之,以問幽州牧朱浮。浮對曰:「前吳漢北發兵時,大王遺寵以所服劍,又倚以為北道主人。寵謂至當迎B22B握手,交歡並坐。今既不然,所以失望。」浮因曰:「王莽為宰衡時,甄豐旦夕入謀議,時人語曰:'夜半客,甄長伯。'及莽篡位后,豐意不平,卒以誅死。」光武大笑,以為不至於此。及即位,吳漢、王梁,寵之所遣,並為三公,而寵獨無所加,愈怏怏不得志。嘆曰:「我功當為王;但爾者,陛下忘我邪?」
是時,北州破散,而漁陽差完,有舊鹽鐵官,寵轉以貿谷,積珍寶,益富強,朱浮與寵不相能,浮數譖構之。建武二年春,詔征寵,寵意浮賣己,上疏願與浮俱征。又與吳漢、蓋延等書,盛言浮枉狀,固求同征。帝不許,益以自疑。而其妻素剛,不堪抑屈,固勸無受召。寵又與常所親信吏計議,皆懷怨於浮,莫有勸行者。帝遣寵從弟子后蘭卿喻之,寵因留子后蘭卿,遂發兵反,拜署將帥,自將二萬餘人攻朱浮於薊,分兵徇廣陽、上谷、右北平。又自與耿況俱有重功,而恩賞並薄,數遣使要誘況。況不受,輒斬其使。
秋,帝使游擊將軍鄧隆救薊。隆軍潞南,浮軍雍奴,遣吏奏狀。帝讀檄,怒謂使吏曰:「營相去百里,其勢豈可得相及?比若還,北軍必敗矣。」寵果盛兵臨河以拒隆,又別發輕騎三千襲其後,大破隆軍。浮遠,遂不能救,引而去。春,寵遂拔右北平、上谷數縣。遣使以美女繒彩賂遺匈奴,要結和親。單於使左南將軍七八千騎,往來為游兵以助寵。又南結張步及富平獲索諸豪傑,皆與交質連衡。遂攻拔薊城,自立為燕王。
其妻數惡夢,又多見怪變,卜筮及望氣者皆言兵當從中起。寵疑子后蘭卿質漢歸,故不信之,使將兵居外,無親於中。五年春,寵齋,獨在便室。蒼頭子密等三人因寵卧寐,共縛著床,告外吏云:「大王齋禁,皆使吏休。」偽稱寵命教,收縛奴婢,各置一處。又以寵命呼其妻。妻入,大驚。寵急呼曰:「趣為諸將軍辦裝。」於是兩奴將妻入取寶物,留一奴守寵。寵謂守奴曰:「若小兒,我素愛也,今為子密所迫劫耳。解我縛,當以女珠妻汝,家中財物皆與若。」小奴意欲解之,視戶外,見子密聽其語,遂不敢解。於是收金玉衣物,至寵所裝之,被馬六匹,使妻縫兩縑囊。昏夜后,解寵手,令作記告城門將軍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蘭卿所,速開門出,勿稽留之。」書成,即斬寵及妻頭,置囊中,便持記馳出城,因以詣闕。封為不義侯。明旦,B22B門不開,官屬逾牆而入,見寵屍,驚怖。其尚書韓立等共立寵子午為王,以子后蘭卿為將軍。國師韓利斬午首,詣征虜將軍祭遵降。夷其宗族。
彭樂,北魏安定人,盧水胡。孝昌元年(525),隨柔玄鎮人杜洛周起兵造反,不久離杜投奔北魏博陵郡公爾朱榮。3年後,隨爾朱榮打敗另一個起義者葛榮,又隨齊王高歡打敗反叛太守羊侃。嗣後,彭樂突然跑到正率軍反抗朝廷的原葛榮部將韓樓那裡,被封為北平王。在爾朱榮派大都督侯深討韓時,彭樂歸順侯深。在高歡出兵進攻西魏時,他又投效高歡,隨軍西征。在韓陵戰役中,彭樂身先士卒,大敗敵軍,封為樂城縣公,后又晉陞為汨陽郡公,任肆州刺史。
東魏天平四年(537),彭樂隨高歡進攻西魏。高歡想打持久戰,彭樂主張速決戰。高歡聽了他的話,很快發起總攻。彭樂乘酒興攻入敵陣,腹部被刺傷,繼續戰鬥。武定元年(543),北豫州刺史高慎叛變,西魏宇文泰派兵支援,高歡迎戰於芒山(今洛陽西北)。當宇文泰軍逼近東魏軍時,彭樂率幾千騎兵從右翼衝出,所到之處,敵兵連連退避,於是東魏軍乘勢攻入敵營。有人看到這個情況,報告高歡說:“彭樂又反水了”。高歡嘆道:“彭樂背棄韓樓投奔爾朱榮,背叛爾朱榮投奔我,今又叛逃西魏。這小子太反覆無常。”過了一會,彭樂派人前來報捷,已俘虜西魏臨洮王東、蜀郡王榮宗、江夏王升、譙郡王亮、詹事趙善等以下軍官48人。東魏其他各軍也乘勝追擊。共殺死敵兵3萬餘人。
西魏全面後撤時,高歡令彭樂追擊。宇文泰狼狽而逃,在馬上對彭樂說:“傻小子,今天沒有了我,明天還能有你嗎?為啥不回我營中揀金銀財寶去!”彭樂照宇文泰的話做了,果然拾得一捆金帶。回到自己營里后,彭樂揚言宇文泰的刀口缺了,膽也嚇破了。高歡問他為啥沒追殺宇文泰,彭樂報告了實情,還說:“我並不是聽了宇文泰的話放走他的。”當時,高歡雖然感到勝利的喜悅,但對彭樂放走宇文泰十分震怒,當場就令彭樂跪在跟前,用手按他的頭往地上碰。同時,又幾次舉刀,想往下砍,終於沒砍下去。彭樂於是請求給他5000人馬,再去追捕宇文泰。高歡卻說:“你把人已放走了,為啥現在又說要追呢?”隨後叫人拿3000匹絹,送給彭樂。
武定七年(549),彭樂從并州刺史升任司徒。高洋即位后,改任太尉,封陳留王。北齊天保二年(551)因被人誣告謀反而被處死。
彭王寶,北魏涇州安定郡人,在北魏孝文帝時官至使持節大都督青徐交廣四州諸軍事、振武大將軍,封為歸趙王,其孫彭成興曾任北魏徵西將軍、領護六夷校尉、武威太守、東宮舍人、盧水統酋等職。
彭玕(836-933),字叔寶,唐末五代時人,籍貫江西吉水,與鍾傳、危全諷、盧光稠、譚全播等人並稱江右豪傑。他於唐末黃巢起義時以自衛鄉黨為名起兵,逐步據有吉州全境,被唐朝任命為吉州刺史,治理吉州近三十年。后因南吳勢力進入江西,被迫向西投奔楚王馬殷。馬殷對他十分器重,任命其為郴州刺史,並為子馬希范娶彭玕之女為妻。長興三年(932),其婿馬希范承襲兄長馬希聲之位,後唐朝廷遂封彭玕為安定王,其女即馬希范之妻為秦國夫人,次年卒。
晚唐、五代,異姓封王者甚多。因此彭玕以南楚外戚的身份得封王之位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至於封號“安定”則是因為王之爵名前冠之以受封者的祖籍,彭玕自稱為北齊陳留王彭樂之後,而彭樂為安定人,故名。
彭玕有一弟彭瑊隨其由贛入湘,並於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出任溪州(湖南吉首一帶)刺史。湘西土司制度從彭瑊入主溪州起,到清雍正年間永順土司彭景燧“改土歸流”止,子孫相傳28代,歷時818年,彭瑊後裔完全融於土家族中,彭氏也成為土家族大姓之一。由此可見彭玕、彭瑊兄弟入湘對湖南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他們引領江西移民進入湖南也成為日後“江西填湖廣”的先聲。
中國民間於北宋時興起了私修族譜之風,由於彭玕在五代十國的影響力,原吉州地區的彭姓有不少自認為他的後裔,以至近代彭姓家譜多有奉他為祖的。
彭畲,唐末地方自衛軍首領,生卒年不詳,婺源霍口人(今屬賦春鎮)。唐末黃巢起義,彭畲率兄弟族人為保境安民戰死,宋理宗開慶己未(1259),合州釣魚城(今屬重慶)受圍,宋元交鋒時忽空中現大旗曰“婺源彭王畲”,合州之圍遂解,主帥李遇龍上其功於朝,加封為“武悼大王”,建有“彭王畲廟”,在桂岩,思溪,高沙諸處立廟,鄉人凡禱水旱疫疾均驗。胡炳文撰《彭王畲廟碑》稱其:“生為邑人排賊寇,死而為國靖兵凶,且江至蜀幾萬里,光靈遠揚,惠愛旁孚,其勛德固宜興祀”。以下源自《欽定四庫全書·雲峯集·卷五》:
彭王廟碑(元)胡炳文 撰
婺源郡西七十里曰霍口,大溪自張公山來,旁一源自三靈山來,兩溪合處一山雄聳,彭王廟在焉。王諱畲,霍口人,唐末黃巢亂,率兄弟扞蔽鄉邑,死之。桂岩、思溪、髙砂諸處立廟,此其降神處也,凡禱水旱、疾疫,均驗。鄉民屢以非道者神,即祭之。宋開慶己未,重慶受圍。兵交,空中見大旗曰“婺源彭王”,圍遂解。帥李遇龍上其功於朝,加封王。
以王之英烈,生而為邑人排賊患,死而為國家靖兵凶。且自江至蜀凡萬里,光靈遠揚,惠愛旁孚,其勛德固宜與祀,典為無窮也。廟未有記,鄉之父老陳惠、陳穰,礱石求予記其事,遂為作迎享送神詩,俾祀而歌之詩曰:
雙溪合兮溶溶,廟孤峙兮東峯。水秀兮山雄據,異氣兮神所鍾。霍口微兮賊刃紅,張義膽兮戕其躬。飛精英兮蠶叢,搴大旗兮雲中。月暈拆兮息群凶,日光懸兮照孤忠。役潛蛟兮年無凶,驅厲鬼兮翺祥風。神之福兮龎以鴻,神之祀兮宜無窮。
泰定丙寅正月望郡人胡炳文記並書。
一稱彭二,俗稱老彭,樵夫出身,為彭早住之父。元末淮北紅巾軍首領。1351年(順帝妥懽帖睦爾至正十一年)與芝麻李、趙均用等響應劉福通起義,佔領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次年9月,元丞相脫脫攻陷徐州,芝麻李犧牲,他與趙均用等率余部奔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位蚌埠市東南)與郭子興會合,勢在郭子興之上。十三年冬,稱魯淮王,趙均用稱永義王。十四年與趙均用佔領盱眙縣(今江蘇省盱眙縣,位洪澤縣西南),泗州(今安徽省泗縣,位固鎮縣東北)。未幾,病卒。余部由其子彭早住率領,繼續戰鬥。
元末淮北紅巾首領,為彭大之子。1353年(順帝至正十三年)與芝麻李、趙均用等響應劉福通起義。彭大與趙均用火併喪身後,彭早住率領其餘部,繼稱魯淮王。1358年(至正十八年)與趙均用共取淮安(今江蘇省淮安市)。1357-1359年(順帝至正十七年至十九年)間去世。一說不知所終。
彭王”另外代指清初的著名文學家彭孫遹、王士禎二人。
彭孫遹(1631—1700),清初官員、詞人,與王士禎齊名,時號“彭王”。字駿孫,號羨門,又號金粟山人,浙江海鹽武原鎮人。彭孫貽從弟,順治十六年進士。
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第一,授編修。歷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學士,為《明史》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