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篇

楊廣詩作

白徠馬篇是隋煬帝楊廣的一首五言樂府詩,收錄於宋朝類書《文苑英華》。

作品全文


白馬金具裝,橫行遼水傍。
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山虛弓響徹,地迥角聲長。
宛河推勇氣,隴蜀擅威強。
輪台受降虜,高闕翦名王。
射熊入飛觀,校獵下長楊。
英名欺衛霍,智策蔑平良。
島夷時失禮,卉服犯邊疆。
徵兵集薊北,輕騎出漁陽。
集軍隨日暈,挑戰逐星芒。
陣移龍勢動,營開虎翼張。
衝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湯。
塵飛戰鼓急,風交征旆揚。
轉斗平華地,追奔掃帶方。
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力彰。
會令千載后,流譽滿旂常。

註釋


具裝:馬的鎧甲。
橫行:猶言縱橫馳騁。多指在征戰中所向無敵。不循正道而行。喻肆行無忌。
遼水:即今遼河的古稱,為我國古代六川之一。在遼寧省。
傍:旁。
子:小子。孩子。男子。
宿衛:在宮禁中值宿,擔任警衛。皇帝的警衛人員;禁軍。羽林郎:禁軍官名。漢置。掌宿衛侍從。《後漢書·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衛侍從。常選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凡六郡良家補。”羽林,禁衛軍名。漢武帝時選隴西等六郡良家子宿衛建章宮,稱建章營騎。后改名羽林騎,取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之意。
文犀:有紋理的犀牛皮甲。【漢典】有紋理的犀角。
六屬鎧:由六葉兕牛皮組連而成的鎧甲。屬,連接。屬連。
七星:七星劍。劍柄有七星圖紋的寶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顆。
山虛:山林空虛無人煙。
弓響徹:弓箭聲音響徹空山。
地迥jiǒng:大地迥遠。
角聲:號角聲。
宛河:南宛河是雲南隴川縣第一大河。
推:推崇。推行。
勇氣: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
隴蜀:隴和西蜀。山西隴山和四川西部。
擅:擅行。擅自施行。
威強:威力和強勢(包括武力、刑罰等)。
輪台:古徠西域地名。在現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輪台縣。
受:接受。接收。
降虜:投降的敵虜。
高闕:高大的宮闕。古地名。在今內蒙古杭錦后旗西北。陰山山脈至此中斷,成一缺口,望若門闕,故名。西漢時衛青領兵出此,與匈奴右賢王作戰。
翦:同‘剪’。剪除。
名王:指古代少數民族聲名顯赫的王。泛指皇族有封號的王。
射熊:射殺熊羆。皆為猛獸。
飛觀:高聳的宮闕樓觀。古代宮門前的雙闕。
校獵:校場狩獵。遮攔禽獸以獵取之。亦泛指打獵。
長楊:長揚宮。秦漢宮名。故址在今陝西省周至縣東南。《三輔黃圖·秦宮》:“長楊宮在今盩厔縣東南三十里……,宮中有垂楊數畝,因為宮名;門曰射熊館。秦漢遊獵之所。”
英名:英雄的名字。英武傑出的名聲。
欺:欺壓。壓過。
衛霍: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皆以武功著稱,後世並稱“衛霍”。
智策:智慧和策略。
蔑:蔑視。小看。
平良:陳平與張良的並稱。二人皆為協助劉邦統一天下的功臣。
島夷:古指我國東部近海一帶及海島上的居民。南北朝時南北雙方封建統治者各以正統自居,互相詆毀,北朝稱南朝為島夷。
時:時常。時時。不時。
失禮:失去禮節。不合禮節;沒有禮貌。
卉服:用絺葛做的衣服。《書·禹貢》:“島夷卉服。”借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或島居之人。
犯邊疆:侵犯邊境的疆土。
徵兵:徵調軍隊。謂徵集百姓服兵役。
薊:薊縣。秦置。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
輕騎:輕裝的騎兵。進入戰鬥狀態的騎兵。
漁陽:地名。戰國燕置漁陽郡,秦漢治所在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
集軍:集結軍隊。
日暈yùn:太陽光透過雲層中的冰晶,折射而產生在太陽周圍的光環。通常被當做天氣變化的預兆。
挑戰:激使敵方出戰。
星芒:星的光芒。指彗星出現。
陣移:戰陣移動。
龍勢:龍騰之勢。指戰陣婦人威勢。晉王嘉《拾遺記·少昊》:“有水屈曲亦如龍鳳之狀,有山盤紆亦如屈龍之勢。”后指盤屈夭矯如龍之物。
營開:陣營打開。
虎翼:老虎的兩翼。古戰陣名。
衝冠:頭髮把帽子衝起。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
死地:無法生存的危險境地。絕境。
攘rǎng臂:捋起衣袖,伸出胳膊。攘,推,排斥。
越:凌越。
金湯:“金城湯池”的略語。金屬造的城,沸水流淌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險固。
風交:大風交匯。
征旆:遠征的旗幟。行旅的旗幟,亦泛指旅行。
轉斗:轉戰爭鬥。
平:平定。
華地:中華大地。
追奔:追逐賓士。
掃:掃蕩。掃平。
帶方:郡名。東漢建安時公孫康分樂浪郡南部置。治所在帶方(今朝鮮鳳山附近)。轄境約當今朝鮮黃海南道、黃海北道一帶。
本持:原本秉持。本來抱有。
身許國:以身許國。許國,謂將一身奉獻給國家,報效國家。
況復:況且又。更加;加上。彷彿,好像。
武力彰:彰顯武力。以武力昭彰。
會令千載后:會使千年以後。
流譽:流傳聲譽。沒有根據的稱譽。
旂常:也作‘旗常’。旂與常。旂畫交龍,常畫日月,是王侯的旗幟。《周禮·春官·司常》:“日月為常,交龍為旂……王建大常,諸侯建旂。”

作品賞析


此詩收錄於宋太宗李昉等修撰的《文苑英華》時,將之列為隋煬帝楊廣所作,但晚出的宋代郭茂倩編輯《樂府詩集》時又將其列入南朝齊孔稚珪的名下。《白馬篇》盡抒奮筆,氣勢宏闊,然而,觀孔稚珪的詩作平庸,曾被人列為下品,顯然與此詩風格不符,從詩篇聲律的和諧和寫作技巧的成熟來看,恐以作隋煬帝為是。
明代馮惟訥編輯《詩紀》時就此作過辯證,認為詩中多敘征遼之事,如“橫行遼水傍”,“徵兵集薊北”等句,正與大業末年隋煬帝傾全國之兵大舉征討遼東高句麗的史實相契合,故《文苑英華》所錄《白馬篇》作者乃隋煬帝實應不假,而孔稚珪亦另有一首《白馬篇》,很可能是郭茂倩把這兩首混淆了,所以都記為是孔稚珪所作。
另,現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隋煬帝《白馬篇》首句“白馬金貝裝”實是“白馬金具裝”之訛。據《隋書·禮儀志》里大業七年煬帝徵兵伐遼時對軍備“具裝”的記載可證:“眾軍將發,帝御臨朔宮,親授節度。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騎兵四十隊。隊百人置一纛。十隊為團,團有偏將一人。第一團,皆青絲連明光甲、鐵具裝、青纓拂,建狻猊旗。第二團,絳絲連朱犀甲、獸文具裝、赤纓拂,建貔貅旗。第三團,白絲連明光甲、鐵具裝、素纓拂,建辟邪旗。第四團,烏絲連玄犀甲、獸文具裝、建纓拂,建六駁旗。”又據《宋史·儀衛志》釋:具裝,馬鎧也。則可知“具裝”是戰馬所披的護身鎧甲。

作者簡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今陝西華陰),生於隋京師長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謚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其孫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隋文帝楊堅、獨孤皇后的次子,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城,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