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金鄉縣下轄中學
山東省金鄉縣第一中學創建於1940年秋,原名湖西中學,1979年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學,2003年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 “高質量有特色”是金鄉一中永恆的追求。
學校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80000㎡,現有96個教學班,學生6000餘人,擁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建有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全數字校園網等。校園花木蔥蘢,綠草如茵,校舍錯落有致,是一座充溢著文化氣息的省級花園式學校。
2017年秋季,金鄉一中喬遷至東城區萊河之畔,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新一中佔地面積400畝,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學校整體規劃布局合理,樓群錯落有致、氣勢恢宏。校園內湖泊、小橋、流水、草坪、綠蔭、建築群渾然一體,遙相輝映,盎然成趣,既散發著金鄉一中厚重的文化底蘊,又彰顯了活潑亮麗的新時代風采。
新一中設計規模為近百個教學班,可容納學生5000餘人。依據學校功能和發展要求,從整體上分為核心公共區、教學實驗區、體育運動區、學生住宿餐飲區四大功能片區,擁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建有400米和2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高標準體育館、全數字校園網等。清新優雅的自然環境和馥郁濃烈的人文氣息相互滲透,完美統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62人,其中高級教師121人,正高級教師1人,全國優師優秀班主任3人,國家級、省級骨千教師、省級特級教師4人,省市優師、勞模、師德標兵等56人、省市教學能手、杏壇名師及學科帶頭人24人,省市優質課獲獎者61人。現承擔國家級、省市級科研課題二十餘項。
學校堅持以“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為辦學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彰顯個性、終生受益”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德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文化名校”的辦學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走“學校管理人本化、師資隊伍專業化、教學手段現代化、育人質量素質化”的內涵發展之路,形成了“文明和諧,情分務實”的校風,步入了良性循環和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
學校樹立“以人為本、剛柔相繼”的管理理念,實行以級部為主體、“橫向競爭、縱向貫通、條塊結合、各司其責”的內部管理體制,不斷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堅持民主管理,實行校務公開,努力營造促進師生、學校和諧發展的人文環境。
學校堅持“夯實基礎,提高能力,分層要求,全面優化”的教學策略,按照“嚴、細、實、恆”四字要求,不斷強化教學過程管理、目標管理和質量管理,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彰顯學生主體,提高課堂效益。
特色教育碩果累累,高考成績碩果累累,高考成績逐年攀升,一大批優秀學子考取了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體、中央美術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國內一流高校。2007年高考本科錄取646人,其中重點本科255人,高考成績居於全市同類中學前列,被授予“濟寧市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學校”稱號。2008年高考再攀新高,學校總體成績在比去年大幅度提升的同時,更有李夢珂同學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
書 記:唐久峰
校 長:張金啟
如有學生:中午或夜不歸宿,直接勸退。另,考試作弊;上課睡覺兩次以上;偷盜,破壞學校公物以及他人財物;吸煙、喝酒、下棋、打牌;攜帶、觀看、閱讀不健康的書籍、影片,違法規定上網;間接或直接參與打架鬥毆;攜帶管制刀具進入校園;男女生非正常交往;不服從管理,頂撞、侮辱、謾罵、威脅老師;帶頭、參與鬧事,妨礙公共秩序及學校或班級工作;翻牆進入校園;拉幫結夥,恐嚇、威脅、敲詐、勒索同學;與社會不良青年交往,影響學校教學秩序;無故曠課,擅自離校。一學期累計8節以上或每月累計遲到、早退5次以上的,將該生轉為試讀生。如果在試讀期間違反校規,直接開除。
學校現有高一、高二、高三、藝體部四個學生自治組織——學生會,負責日常班級量化評估工作以及組織學生活動。
《求真周報》為校報,有學生編輯數人。《English-club》是高一英語組主辦的,主編及副主編為學生會成員,責任編輯以及編輯為各班同學。《藝體風》是藝體部特供的校報,另有《紫藤花架》,各班均可投稿。《晨曦》報更為學校贏得多個獎項。
第三屆誠信文化藝術節的主題是傳承文明·張揚個性·篤守誠信,時間為3月-6月,旨在弘揚時代精神,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展現學生個性特長,全面拓展學生素質,引領青年學生做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營造健康和諧、高雅文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大力推進校園文明建設,努力開創學風優良、特色鮮明、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新局面。誠信文化藝術節是學校校園文化的濃縮,是學校辦學特色的呈現,是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又一次展示,是充分展現學校全體師生智慧和才華的一次盛會。舉辦誠信文化藝術文化節,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次大檢閱,也是學校素質教育開展情況的一次大檢閱,它為展現學校師生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風貌提供了廣闊的舞台。辦好誠信文化藝術節,有利於發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有利於培養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有利於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氛圍;本屆誠信文化藝術節必將為展現我縣良好的教育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希望金鄉一中要以本次誠信文化藝術節為契機,大膽探索,開拓創新,順勢而謀,乘勢而上,大力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英雄母校美名揚》
作詞:劉利民
作曲:孫向嶺
編曲:馮立才
羊山腳下,萬福河旁,
英雄母校美名揚。
在抗日的硝煙中誕生,
在戰鬥的烽火里成長。
啊!湖西中學,
是一輪火炬在閃閃發光。
無數英豪,鍛煉成鋼,
奔向前線,抗擊強盜,消滅豺狼。
這是我們英雄的母校,
是傳播革命的地方。
羊山腳下,萬福河旁,
英雄母校美名揚。
在總理的勉勵下前進,
在祖國的召喚中遠航。
啊!王傑中學,
是一面旗幟高高飄揚。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英雄王傑,母校的驕傲,全國的榜樣。
這是我們英雄的母校,
是所王傑學習的地方。
羊山腳下,萬福河旁,
英雄母校美名揚。
在改革的洪流中搏擊,
在四化的藍天上翱翔。
啊!金鄉一中,
是一園花朵在紛紛開放。
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桃李滿園,碩果累累,美麗芬芳。
這是我們英雄的母校,
是人才輩出的地方。
這是我們英雄的母校,
是我們永遠歌唱的地方。
金鄉一中是本地區足球強校,自學校建校起,足球隊為一中贏得榮譽無數 先列舉一下重要比賽成績
1950年,第一屆“工農大團結”杯第二名
1957年,軍民杯4強
1963年,軍民杯冠軍(學校歷史上第一個足球比賽冠軍)
1965年,縣社聯誼賽,一中0:1縣社隊
1966-1980,因故,主要比賽停辦
1988年,濟寧市中學生杯第3名(這也是金鄉一中足球隊重新強大的開始)
1989年,中學生杯第3名
1990-1995年,蟬聯6界中學生杯足球賽冠軍!當年代表濟寧市參加與巴西交換生的友誼比賽
1997年,在由縣委舉辦的“金鄉大蒜杯”力克國稅局,縣醫院,師範等強敵,勇奪冠軍!
1988-2001年,中學生杯均未進8強,成績不甚理想
2002年,“建行杯”冠軍
2003年,無重大比賽,中學生杯停辦(38年歷史!)
2004年,本著文化交流,融合共進的理念,學校球隊邀請了BILL,RICHARD,PAT這三位喀麥隆留學生,
3人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幫住校隊走出低谷。在第一屆“聯通杯”奮勇折魁
2005年,3位交換生回國,校隊再次陷入低谷。本屆聯通杯雖獲得第3名,但傳出打假球的不和諧事情
2006年,因贊助問題,縣內無比賽。校內自己進行聯賽
2008年五月,在尊嚴之戰中 以12:1的大比分狂掃師範足球隊。用實力證明了一切
2008年6月,隨著“黃金三級”畢業,金鄉一中,這所百年足球強校在本地區的優勢不復純在
2009年 隨著足球場被籃球場替代 一中足球幾乎沒有了影蹤 默哀..
(本資料由校檔案館調用,老師編輯)
另列舉下幾位近年較為出色的球員名單:
孫嵩,2005年於青島海利峰隊試訓,現效力於海南一隻乙級球隊,司職中後衛
大猩(無法得知其真實姓名),2006年中途輟學,加盟魯能3隊,為進入職業賽場而努力著
尋安,左後衛,06年為實現職業球員夢想,遠赴巴西,遂短聯絡 據說現在在非洲發展
二胖子(俗稱埃莫森)和一班胖(俗稱361),可謂一中08屆畢業的傳奇兄弟組合。二人相似的長相 相似的智商 作風異常兇狠!..實力完全可以匹敵足球歷史上出現的任何兄弟組合。
高林,外號 老卡福 曾經實力一流的邊+後衛 后因沉迷於網路和女色而墮落迷失.
楊陽 一中近幾年資歷最古老的球員 可以說影響了一中足球的一段歷史 他見證了黃金三級的出現和離開 后又見證了黃金三級離開之後的兩年沒落期。據傳說有著可以比肩博爾特的速度。
1.1940年秋,冀魯豫邊區行署湖西專署李貞乾專員創辦湖西中學。
2.1943年5月,改稱冀魯豫邊區第二中學。
3.1943年10月,因日偽不斷掃蕩,形勢惡劣,師生轉移到魯西南地區,與冀魯豫邊區第三中學合併,稱二三聯中。
4.1944年5-7月,師生從魯西南回到金鄉鮑樓,恢復冀魯豫邊區第二中學名稱。
7.1948年6月,在陽谷孟營與冀魯豫邊區第七中學(現濟寧一中前身)合併,仍稱冀魯豫邊區第二中學。
8.1949年1月,學校入駐陽谷城裡,建立陽谷中學。
9.1949年6月,學校遷回金鄉縣城。8月,學校改稱“平原省立金鄉中學”。
10.1952年11月,改稱山東省金鄉中學。1953年開辦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這時學生有一千多人。
11.1956年,改稱山東省金鄉第一中學。同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當年教學教育結碩果,高中畢業生100%升入高一級學校。
12.文革期間,曾改稱五七紅校。
13.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改稱山東省金鄉王傑中學。
14.1979年,恢復山東省金鄉第一中學名稱。同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辦好的19所省重點中學之一。
15.2003年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學校。
16.2013年,改稱金鄉縣第一中學。
自建校以來,學校曲折成長,九易其名。建國前,屬於遊動辦學,輾轉四省十餘市;建國后,學校先是設在金鄉縣城東關,2017年遷至現在的新校區。80年光輝歷程,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棟樑之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