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二級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BJUT)是北京工業大學二級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1998年4月,由原土木工程系、建築系、暖通空調專業、建築勘察設計院等合併組成,2005年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工程學科併入建工學院。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3個系,9個研究所,3個工程實驗中心,設置4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3個;有教職工共183人,在校本科生1159人(含留學生12人)。

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北京市教學成果獎6項,北京市精品教材10本,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6部,還獲得其他市級、校級教學獎勵50餘項。

歷史沿革


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
1961年,北京市委決定將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大學部併入北京工業大學,同年2月成立土木建築工程系,設置三個專業:工業與民用建築、給水排水、公路與城市道路。
1966年前,土木建築工程系的三個專業共培養學生1032名。
1971年3月,首批工農兵學員(大學普通班)進入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建築工程系包含專業有工業水處理(更新)、地下建築(增設)、硅酸鹽、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與城市道路等。“文革中”共培養六屆559名學生。
1978年3月,“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學生入校。硅酸鹽專業重新劃歸化工系,土木建築工程系設置了暖通設備專業。1977至1979三個年級共招收學生312名。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1980年,北京工業大學本科學制改為五年,土木建築工程系設置了交通工程、建築與環境兩個本科專業。同年,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開始招收專科生。
1981年,原暖通設備專業改為空調技術專業並調整到熱能工程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於83、84、86、87四年,分別招收了干修班、體育班、師資班等本、專科學生。
1988年9月,北京工業大學設立建築學系,土木建築系更名為土木工程系。
1993年,學校成立了實驗學院,土木工程系開始招收實驗學院涉外建築工程(本科)和現代建築管理(專科)兩個專業的學生。
1998年4月,土木工程系、建築系、暖通空調專業和建築勘察設計院合併成立了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2000年,北京工業大學獲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道路與鐵道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
2001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併入北京工業大學,學院獲水工結構、水利水電工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三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建工學院改為按照學科部進行重新劃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轉為隸屬於市政工程學科部。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9個研究所,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4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協同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支,教育部創新團隊1支,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8支。
國家工程實驗室: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重大工程結構抗震與減震控制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工程安全減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土木抗震減震團隊(2013年,杜修力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高層和大跨度預應力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水質科學與水環境恢復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抗震與結構診治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綠色建築環境與節能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城市交通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綠色建築環境與節能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城市與工程抗震減災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研究所:岩土與地下工程研究所、結構工程與材料工程研究所、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研究所、道路與橋樑工程研究所、市政工程研究所、水資源與水工程研究所、城市水健康循環工程技術研究所、建築節能減排研究所、工程施工與管理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12月,學院科研總經費超過4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北京工業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獎項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十餘項,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EI、SCI檢索600餘篇,出版專著22本,編著19本,編或參編國家和行業標準13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93項,實用新型專利225項。
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簡況
項目名稱獎勵名稱獲獎等級時間
重要建築抗爆理論與關鍵技術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2012
岩體爆破振動效應定量評價理論與精細化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2010
鋼管高強混凝土膨脹控制與製備技術及其在大跨度結構的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2010
新型組合剪力牆及筒體結構抗震理論與技術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2009
大型複雜高層建築高性能抗震體系及關鍵技術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3
地脈動機理和藉助台陣觀測反演地表淺層速度結構研究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1
複雜地質條件下大斷面海底隧道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0
北京地區建築地基基礎勘察設計規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0
上跨地鐵線路超淺埋暗挖雙孔大斷面隧道變形控制技術山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09
2008奧運羽毛球比賽館新型預應力弦支穹頂結構體系創新與應用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8
國家體育場大跨度鋼結構設計成套技術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8
學術資源
• 協辦刊物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協辦《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防災減災工程學報》、《世界地震工程》、《震災防禦技術》4份刊物。

教育教學


院系設置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3個系:即土木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系,設置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水務工程4個本科專業,土木工程設建築工程、地下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城市軌道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5個專業培養方向。
師資力量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職工185人,全職專任教師141人,教授49人、副教授5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中組部入選者4人(含青年千人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北京學者2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2人,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
雙聘院士張傑(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杜修力、李小軍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杜修力、鄭宏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李小軍、鄭宏等
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人才獲得者:李東李悅
教學建設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教育部特色專業1個,北京市品牌專業1個,北京市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虛擬模擬實驗中心1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有3個工程實驗中心:工程結構實驗中心、市政工程實驗中心、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中心,設有工程力學教研室;
國家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虛擬模擬實驗中心:土木工程虛擬模擬實驗中心
國家級精品課程:建築抗震設計、交通工程導論
教育部特色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市品牌專業:土木工程
北京市特色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學科建設
根據2018年10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工程碩士招生領域:建築與土木工程、物流工程、工程管理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土木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結構工程
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土木工程
• 學科評估
在2017年度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土木工程學科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科並列進入參評高校前5%。

學校文化


• 標識
學院標識
學院標識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標識左側採用北京工業大學標識圖案,圖案以大寫的字母B為基礎描繪成兩本厚厚的書籍的重疊之象,既指出了北京工業大學中“北”字的讀音,也象徵著北工學子孜孜以求,追求真理的寓意,右側添加學院中英文名稱。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高春娣
院長:杜修力
黨委副書記:姚振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