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義桂

中國歌唱家

斯義桂(1915-1994.5.11),岳林街道斯張村人,生於上海。父親斯禮遂是位出色的石匠,青年時代挑著鋪蓋與工具,取道寧波海路,闖進上海灘,在澳門路開了家石作坊,承建了南京路老九庄綢緞店(現朵雲軒)、福州路江西路金城銀行(現交通銀行)、杭州錢江大橋等建築的石作工程。斯義桂1930年初中肄業,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斯義桂曾與林語堂張大千並譽為中國海外華人世界文化三巨星,是美國紐約羅切斯特大學伊斯特曼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終身教授,世界十大歌唱家之一。能用中、英、德、意、俄、法等六種語言演唱數百首世界名曲的著名音樂家,曾以一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唱遍亞、歐、美、大洋洲四大洲。

演藝概況


斯義桂
斯義桂
畢業后參加上海交響樂團和蘇石林辦的歌劇院,常在坐落 於蒲石路(今長樂路)、慕爾鳴路(今茂名北路)口的蘭心大戲院演出。後去香港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並為抗日戰爭作募捐演出。香港淪陷后返回上海。1942年去重慶,任國立音樂學院分院聲樂教授。教學之餘,經常參加抗日、救災等義演。1944年4月14日,應宋慶齡特邀,與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在重慶國泰戲院聯合演出,收入40多萬元,支援前方抗日將士。1979年3月斯義桂來華訪問,10日下午宋慶齡特地邀請他參加會見,共進晚餐。

生涯轉折


1947年春,斯義桂越過太平洋,赴美國開闢新的音樂天地。經過兩年刻苦學習和演出實踐,斯義桂在專供世界一流藝術家演出的紐約卡內基大廳舉行獨唱音樂會,這是該院歷史上第一位中國音樂家登台演出。斯義桂一鳴驚人,獲得高度評價,報紙稱他為“音樂的化身”,“出色的歌喉可以與偉大的俄國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相媲美”,“是一個金嗓子”。這次演出成為斯義桂歌唱生涯的轉折點,從此奠定了他在國際樂壇上的地位。

海外揚名


五十年代,斯義桂客串於紐約舊金山費城匹茲堡新奧爾良聖安東尼奧等地歌劇院,擔任主演要角,走紅美國東、西部歌壇。1959年,斯義桂應邀到台灣演出,演唱的《老人河》、《教我如何不想他》、《滿江紅》等歌曲,台灣同胞非常喜歡,斯義桂的名字因此家喻戶曉。

演唱任教


1961年,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總統就職儀式上,斯義桂榮任首席演唱。這位美國第35屆總統稱讚他是“美國的文化使者”,希望他在世界各地演出,宣傳美國形象。
進入20世紀60—70年代后,斯義桂足跡遍及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他用中、英、德、意、俄、法等6種語言,演唱數百首世界名曲,同美、德、法、英、荷等國一流樂團同台演出,並多次與世界級音樂指揮大師卡拉揚合作,同台獻藝。
1970年後,斯義桂先後在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擔任聲樂教授,在羅切斯特大學伊斯曼特音樂學院任聲樂系主任、終身教授。
1978年6月,斯義桂應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邀請,到香港參加第四屆亞洲藝術節。他與香港中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擔綱兩個節目,以此作為告別演出。當他唱完《紅豆詞》、《滿江紅》、《紅彩姐妹》、《馬車夫之戀》和蘇聯作曲家柴里普寧專門為他創作的清唱劇《歡悅與真摯——98號》后,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滿頭白髮的斯義桂在謝幕時飽含熱淚說:“請允許我再唱一次40年我一直愛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吧!”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回國訪問


香港藝術節閉幕後,斯義桂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回國訪問。他在上海會見了家鄉親人和昔日好友。1979年3月,中美建交,斯義桂作為美國政府代表團B組組長來到北京。同年7—12月,應文化部之邀,到上海音樂學院作為期一個學期的講學。他從美國帶來了裝有教材、樂譜、資料、唱片、錄音帶,乃至錄音機、立體聲唱機等18件行李,作為饋贈母校的禮物。從酷暑到嚴冬,斯義桂全力以赴,指導學生聲樂學習,舉辦學術講座。上海音樂學院挑選了分屬5個聲部的8名男女學生,請他重點指導。他因材施教,逐個輔導,最後,這些學生舉辦教學音樂會,成績斐然。得悉斯義桂在上海講學,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先後選派聲樂教師、歌唱演員來上海音樂學院求教。斯義桂為他們開設大課3次,聽眾500多人次。他把積累40多年的演唱經驗,無保留地回報給祖國母校和各地同行。講學結束,賀綠汀院長把上海音樂學院“名譽教授”的證書授予斯義桂。

故土探親


1979年12月,上海音樂學院講學活動告一段落,斯義桂回故土奉化探親終於成行。斯義桂生於上海,青年時代來過家鄉,奉化的飲食習慣在他腦子裡仍留有深刻印象。他一進家門就問:“臭冬瓜莧菜股還有沒有?”當家人回答“有”時,他鄭重囑咐:“吃飯時,別的菜可以不要,這兩個菜不要漏掉。”
斯義桂對家鄉感情很深,他說:“中國經過這麼多戰爭,現在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建設加快,前途不可估量。外國也不是什麼都好,在貧困線下生活的人還很多。我不是實業家,經濟有限,這方面對祖國、對家鄉無大貢獻,感到慚愧!”家人安慰他:“只要你的心到了,沒有忘記祖國,就好。”斯義桂接著說:“我在音樂方面還有一點能力,要為祖國培養音樂人才盡我綿薄之力。”

魂歸故里


1994年5月11日,著名男中低音歌唱藝術家、被稱為中國海外文化三巨星(另二為林語堂、張大千)之一的斯義桂,走完了富有傳奇色彩的79個春秋。5月16日,在舊金山的教堂里,250多位朋友為他舉行追思禮拜。一年後,第一個周年來到之際,美國音樂界人士為紀念這位音樂大師,連續舉辦了3場專題音樂會。
斯義桂在美國的遺孀李蕙芬女士,根據斯義桂生前願望,從大洋彼岸寄來了斯義桂生前最喜愛的套裝,在故鄉奉化建造了一座衣冠冢,斯義桂之子斯端侖設計了體面的墓碑,碑上嵌鑲著一張斯義桂黃金時代的燒瓷照片。按照炎黃子孫的倫理觀念,斯義桂終於落葉歸根,魂返故里。1997年清明,李蕙芬女士從美國飛來奉化,祭掃亡夫。這個時間和斯義桂棄家渡洋,到西半球闖蕩世界,相隔正好半個世紀。

璀璨人生


斯義桂
斯義桂
在浙江省奉化市檔案館館藏中,現保存著二十盒非常珍 貴的錄音磁帶和一台1976年製造的唱機,那是當代著名的美籍男中低音歌唱家斯義桂先生的個人演唱錄音帶,是由時任奉化市副市長斯端侖(斯義桂之子)捐贈給奉化市檔案館的,至今保存完好,音質清晰。
斯義桂,祖籍奉化市岳林街道斯張村,1915年出生於上海,曾與林語堂、張大千並譽為中國海外華人世界文化三巨星。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后,還是中學生的斯義桂,參加了由上海音專(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一批熱血青年舉辦的以抗日救亡為主旨的音樂補習班,他非凡的音樂潛 能被發現,使之成為了這所當時中國唯一音樂學府的學生。在上海音專他先後學習了小提琴和聲樂,從理論到技能都接受了嚴格系統的訓練,並以出色的成績在該校聲樂系畢業,這為他漫長的歌唱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6年西安事變前夕,斯義桂應邀赴洛陽參加了蔣介石50壽辰的演唱堂會,他唱了首岳飛的《滿江紅》,當唱到“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時,背著“不抵抗將軍”黑鍋的張學良淚流滿面。將軍的淚水深深感動著斯義桂,也促使這位滿懷抗日救亡激情的年輕人把自己的歌唱藝術與民族救亡運動聯繫在了一起。此後,斯義桂遠走香港等地,以激昂的歌聲激勵人們的抗日鬥志,以義演的所得獻給前線的抗日將士。
1941年,因香港淪陷,斯義桂重又回到上海。汪偽政權威脅利誘,送來“委任狀”逼他“出山”,以民族大義為重的他毅然拜別父母,泣別妻兒,逃出上海來到重慶,成為國立音樂學院青木關分院聲樂教授。1944年4月14日,斯義桂應宋慶齡的邀請,與著名舞蹈家戴愛蓮聯袂,為聲援前方抗日將士,在山城最體面的國泰大戲院同台義演。斯義桂一曲《在鐵索中》,戴愛蓮一舞《拾穗女》,征服了來自全國各階層的愛國觀眾和盟軍官佐,人們紛紛傾囊,這場義演共收到抗日募捐40多萬元。
為開闢更高層次的音樂天地,勇於進取的斯義桂於1947 年毅然放棄教授待遇來到美國。師從曾與聲樂大師卡魯索同台演出的女中音聲樂家艾迪絲·瓦爾克和“大都會歌劇院”職業演員、男低音歌唱家亞歷山大·基普尼斯。兩位恩師將他們西洋傳統發音方法的精髓與他特有的東方細膩、柔和、婉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錘鍊其聲樂潛能和特長,從而形成了斯義桂秀美而渾厚的聲樂表現風格。1949年11月,正值而立之年的斯義桂登上了專供世界一流歌唱家展示風采的紐約卡內基音樂演出廳,準確、熟練、藝術地演唱了勃拉姆斯組歌,熱烈的掌聲和無數的鮮花向他湧來。這次個人演唱會的成功,標誌著斯氏的聲樂跨入了世界級層次的門檻,終於在國際聲樂舞台上為中國人爭得了一席之地。此後,他又先後在紐約舉辦了五場獨唱音樂會,成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台柱之一。
斯義桂舞台照
斯義桂舞台照
20世紀50年代,斯義桂不但走紅於美國主要城市的舞台上,還遠走澳大利亞、紐西蘭,踏進歐洲。他那以中、英、德、意、俄、法六國語言所演繹的古典的、現代的等各種風格的數百首世界名曲,為世界各地的聽眾所陶醉。1966年,斯義桂與著名的FRANAC公司簽約,在美國灌制出版了第一張十英寸唱片,1966年、1967年兩次獲得巴黎國家唱片學會獎。20世紀70年代是斯義桂歌唱藝術走向輝煌的時期,他活躍於歐洲的伯利恆音樂節、荷蘭音樂節、巴赫音樂節、貝多芬音樂節、阿斯彭音樂節等國際權威音樂舞台,還獲得了荷蘭政府為獨唱、獨奏唱片中最佳音樂詮釋者所頒發的“愛迪生獎”。1970年起,斯義桂先後在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任聲樂教授,在羅切斯特大學伊斯特曼音樂學院任聲樂系主任、教授、終身教授。因他在國際聲樂界的崇高地位,不但榮任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肯尼迪就職儀式后音樂會的首席演唱,還兩次應邀到聯合國,擔綱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之《歡樂頌》,1985年,當美國總統里根在白宮歡迎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訪美時,斯義桂作為社會名流應邀作陪。
斯義桂演唱照
斯義桂演唱照
1978年6月,斯義桂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邀請 訪問北京,踏上這片離別30多年的故土,這次北京之行受到時任國家副主席宋慶齡的接見。1979年中美建交時,按中美文化交流協定,斯義桂作為美國政府文化代表團組長之一到北京進行官方訪問。斯義桂在伊斯特曼音樂學院為中國留學生設立了獎學基金會,並決定儘快再回上海講學,為培養祖國的音樂人才盡綿薄之力。
1979年7月中旬,斯義桂從美國帶來了聲樂書籍、唱片、錄音帶等整整18箱行李,第三次回到祖國,在上海音樂學院進行了為期五個月的講學與授課。得悉斯義桂教授蒞滬講學,在全國掀起了一股向美聲唱法學習的熱潮,甚至連遠在西藏、新疆、內蒙等地的音樂教師和歌唱演員都紛紛慕名而來。斯義桂不但帶給國人科學的教學觀念、新鮮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聲樂教材,還把“質地放在首位,演唱時聲音的美、表情的美、語言的美應綜合為和諧、統一的整體;輕而不放縱,輕而不畏縮;高音不沖不滑,低音不壓不垮”等積累40多年藝術實踐的精華,毫無保留地回報給祖國和母校。講學結束,賀綠汀院長把上海音樂學院“名譽教授”的證書授予斯義桂先生。雖只有短短的五個月,卻在我國今天的權威音樂教材中,公認斯義桂是20世紀70年代美聲唱法傳入我國的代表人物。
1994年5月11日,這位世界著名聲樂家走完了七十九個春秋的輝煌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