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言志的結果 展開

言志

明代唐伯虎創作的七言絕句

《言志》是明代文學家唐寅(即唐伯虎)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描寫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專事自由讀書賣畫的生涯之志。詩中平鋪直述,詩中平鋪直述,開門見山,不僅表明了唐寅自命清高的處世態度,還反映出他那不羈的性格。

作品賞析


《言志》一詩中,寫下了詩人最灑脫的人生態度,還有當時的生活處境。自從經歷了科舉舞弊案之後,唐伯虎就陷入了困境,一度連生活都成問題,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所以在這首詩中,他用自嘲的方式來寫當時的境遇。
前兩句“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一連用了四個“不”,寫詩人在摒棄功名利祿之後的有所不為。“不煉金丹不坐禪”,即不學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個不肯趨炎附勢,但又並不放棄世俗生活快樂的漂泊者,讀者對他“高樓大叫秋觴月,深幄微酣夜擁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對其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那點精神是應予肯定的。“不煉金丹不坐禪”,大有“子不語怪力亂神”意味。“不為商賈不耕田”,則是不事人間產業。“不為商賈”是不屑為;“不耕田”是不能為,即孔夫子所謂“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也。四個“不”一氣貫注。語極痛快乾脆。
后兩句“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伯虎可以自居的頭銜是畫家,其畫與祝允明文徵明齊名。他不慕榮華,不恥貧賤,以鬻文賣畫、自食其力為榮。“閑來寫就青山賣”是非常值得敬佩的,這是從事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應有的豪言壯語,能“寫青”而“賣”之,自有可參造化之筆,此為實話,亦自負語。假清高的人往往以賣畫討潤筆為可羞,殊不知這是賣知識產權,和寫文章“拿稿酬”一樣的天經地義。所以作者敢於大呼:“誰來買我畫中山!”這樣掙來的錢花著舒心。由此,詩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間造孽錢!”這一筆尤其顯得豪邁。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奪、貪污受賄、投機倒把、偷盜搶劫、詐騙賭博而獲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長思之。
詩中表達了“不使人間造孽錢”的正氣,是令人稱讚的。但此詩又容易使人誤會為“商賈”“耕田”的勞動所得也都是“造孽錢”了。

創作背景


唐伯虎於公元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因參與泄題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實,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殺,不能再辱”,斷然予以拒絕回家。回到家裡,卻遭到了家人的白眼,為此唐伯虎與兄弟分家。於是在唐伯虎後半生二十餘年時光,雖然功名未就,但自適的志趣,賣書畫為生的生活方式,給他帶來了人格的獨立,故有感做此詩向世人言志。

作品評價


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孫朝成《三千年選解三百首 中國傳統詩詞摘珍解妙》:這首詩表現了唐伯虎蔑視富貴、放浪不羈的個性和價值觀。語言平白如話,議論寓於形象,痛快淋漓,最能代表唐伯虎的才子風流本色。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嘯天元明清名詩鑒賞》:清清白白做人,正正噹噹謀生。“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何況其餘!這就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思想染上銅臭而知慚愧的人,請讀唐伯虎《言志》詩。

作者簡介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直隸吳縣人(今屬江蘇蘇州),吳中四才子之一,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
唐寅出生於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親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考中蘇州府試第一名,進入府學讀書;弘治十一年(1498年),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名(解元),入京參加會試;弘治十二年(1499年),捲入徐經科場舞弊案,坐罪入獄,貶為浙藩小吏。從此,唐寅喪失科場進取心,遊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唐寅晚年生活窮困,依靠朋友接濟。嘉靖二年(1524年)病逝,時年五十四歲。
唐寅在畫史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或“吳門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唐寅的山水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唐寅作品以山水畫、人物畫聞名於世,其創作的多幅春宮圖也為他個人添加了“風流才子”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