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豆

豆科荊豆屬植物

荊豆(學名:Ulex europaeus Linn.)是豆科荊豆屬多刺灌木植物,高可達150厘米。莖圓柱形,多分枝,嫩枝上有三出小葉片;無托葉;花腋生,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小苞片闊卵形,萼膜質,黃褐色,花冠鮮黃色,旗瓣倒卵形,翼瓣橢圓形,龍骨瓣長圓形,莢果狹卵形,種子卵圓形,黑褐色。

原產歐洲,中國常見栽培。在重慶城口附近有逸出的大片居群,原系法國神父引種於教堂附近的。

該種花芳香,作觀賞用。在原產地作家畜飼料用。

形態特徵


荊豆
荊豆
多刺灌木,高50-150厘米。莖圓柱形,具縱長直棱,密被疏散長柔毛,多分枝,小枝先端均變為尖刺;簇生的葉柄也變為較小的尖刺,長5-15毫米,密集,均具細棱。
葉退化成甚小的鱗片,僅基部萌生的嫩枝上有三出小葉;無托葉;葉柄作尖刺狀。
花1-3朵腋生,在莖上部形成復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約2毫米;花長13-15毫米,稍比萼長;花梗長3-9毫米;小苞片闊卵形,長約2毫米,與苞片、花梗均密被褐色絨毛;萼膜質,黃褐色,長12-14毫米,密被褐色細絨毛,二唇形,深裂幾達基部;花冠鮮黃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橢圓形,均無毛,龍骨瓣長圓形,下側邊緣具絨毛;雄蕊單體,花藥二型。
莢果狹卵形,長11-20毫米,密被褐色絨毛,包藏於宿存花萼中;有種子2-4粒。種子卵圓形,長3毫米,寬2毫米,黑褐色,具光澤,種阜淡黃色,圍繞珠柄

生長環境


荊豆置適黑鹽沙土、紅、黃、沙性壤土次之,凡適合油菜小麥葡萄種植的土壤,均適合荊豆生長,冬天-5℃以上達5天,平原低洼地帶不宜種荊豆,也可適宜在房前屋后。

分佈範圍


原產地為歐洲地區。中國常見栽培。在中國重慶城口附近有逸出的大片居群。

繁殖方法


育苗:時間9-12月,翌年1-3月為播種適期。可育苗移栽,也可直播。播種前,選晴天曬種子5個小時(曬在淺紙盒內或竹製品上),曬后冷卻1小時,再用強氯精2克兌水0.5千克,浸種12小時(氣溫在20℃以上只浸5小時),而後將種子撈起用清水沖洗乾淨備用。事先整好土質疏鬆、肥沃的苗地,將浸好的種子均勻地撒播后,用火堆灰(焦泥灰)拌細土覆蓋1-2厘米,再蓋1層稻草或秸桿(野草也可),然後澆足水,以利種子發芽出苗。溫度在20℃時10天左右出苗;15℃-18℃需20天左右出苗;溫度在10℃以下時,需25-60天方能出苗。當苗長出時,應去掉草蓋物。

栽培技術


荊豆
荊豆
定植:將地施足底肥,畝施廄肥12000千克;深耕細耙;選地應旱能灌,澇能排,半陰半陽處。當苗長出4片真葉時移栽,定植后立即澆透水,待水沉下后覆土。栽植株行距66×45厘米,畝定植900-1000株。
收穫:南方5-8月,北京一帶6-8月。果實成熟呈灰黃色,即可摘下加工;或待莢果變黑時摘下老莢曬乾,取出種子,留種或出售。

病蟲防治


1999年荊豆經江街縣周家新品種試驗園試種,蟲害只出現2種,即蚜蟲及吃葉蟲,害蟲出現用20%速滅殺丁,每噴霧器15千克水,兌15毫升原液噴霧即可。沒有發現病害,原因可能用強氯精浸種有關。在生長期看苗施肥促生長,注意防澇抗旱,防止雜草滋生。

主要價值


該種花芳香,作觀賞用。在原產地作家畜飼料用。
荊豆種子含有特殊膠精,可代替H血清,凝結不同種類的血液,是科研、醫療、公安等部門分析鑒定血藏的常備品貴藥品。每克荊豆可加工提取10毫克植物血膠精。荊豆膠精還用於治療氣管炎、結棱病、肺炎和各種疑難雜症,特別對氣管和肺病癌症有特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