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鬼百合的結果 展開

鬼百合

鬼百合

鬼百合所屬被子植物門,分佈於浙江、廣西、安徽、江西、湖南、台灣等地。

正文


鬼百合被譽為“亞洲最美麗的百合花”。是艷紅鹿子百合的別稱,又叫“艷紅百合”。台灣原生的野百合共有四個種,鬼百合即為其中之一。它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植物),位於浙江、江西、安徽和北台灣的台北縣及基隆市約12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在大陸生於林下、溪邊、山坡草叢中。艷紅鹿子百合頑強地附生在岩石峭壁,在貧瘠的環境中,亦能綻放出絕世顏容,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長期致力於台灣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與栽育,艷紅鹿子百合則是重點拯救的台灣原生珍稀瀕危物種之一。鬼百合於2002年被定為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館花,足以證明它在寶島珍稀瀕危植物中的重要地位。

基本簡介


鬼百合
鬼百合
學名:Lilium.speciousm Thunb.var.gloriosoides Baker;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百合目 Liliales;
屬:百合屬 Lilium;
科名:Liliaceae(百合科);
生態:海拔600米以下岩壁地形;
別名:艷紅百合;
分佈:浙江、廣西、安徽、江西、湖南、台灣等地。
鬼百合為多年生草本。無皮鱗莖扁球形,乳白色。莖直立,地下莖節有莖生根,地上莖剛直矮壯、綠色光滑。

形態結構


年復一年的抽莖、生長、開花、結果、休眠后再抽莖生長;葉寬披針形,葉柄較短具地下鱗莖,扁球形;莖直立,高可達150厘米;花序總狀,花生於枝頂芽,花瓣白色,反卷,邊緣波狀,花瓣上有紅色斑塊,花期7至8月。

生態習性


鬼百合
鬼百合
鬼百合原產中國,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怕高溫和濕度大。
鬼百合的生長適溫為15~25℃,溫度低於10℃,生長緩慢,溫度超過30℃則生長不良。生長過程中,以白天溫度21~23℃、晚間溫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鱗莖必須通過7~10℃低溫貯藏4~6周。鬼百合對水分的要求是濕潤,這樣有利於莖葉的生長。如果土壤過於潮濕、積水或排水不暢,都會使鬼百合鱗莖腐爛死亡。盆栽鬼百合澆水應隨植株的生長而逐漸增加,花期供水要充足,花后應減少水分,地上部分枯萎后要停止澆水。盆土過濕,同樣導致鱗莖腐爛。
鬼百合喜柔和光照。也耐強光照和半陰,光照不足會引起花蕾脫落,開花數減少。光照充足,植株健壯矮小,花朵鮮艷。鬼百合屬長日照植物,每天增加光照時間6小時,能提早開花。如果光照時間減少,則開花推遲。
土壤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土壤pH在5.5~6.5最好。盆栽土壤以腐葉土、培養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為宜。鬼百合耐寒,但最適生長溫度在15--25度之間,低於10度或高於30度均生長不良。鬼鬼百合一般喜在ph值為5.5--6.5的偏酸性土壤及容重在1克/立方厘米以下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忌水淹,喜半蔭環境,但過度蔭蔽會引起花莖徒長和花蕾脫落。
多數品種的鬼百合花喜光照,南方一帶宜栽種在遮陽半陰處。鬼百合花適宜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對腐殖質要求不太高,PH值為中性或偏酸性,鬼百合花為短日照植物,要求暖濕冷涼氣候,怕高溫炎熱。

繁殖方法


鬼百合
鬼百合
常用分株、扦插、播種和組培繁殖。
分株繁殖:鬼百合地下部或接近地面的莖節上會長出許多小鱗莖,讓其充分長大后剝下貯藏或直接盆栽。
扦插繁殖:將花謝后的成熟莖切成小段,埋於濕沙中,葉面露出沙床,插后30天自葉液間長出球芽,再培養成小鱗莖。也可選取健壯鱗莖,選用中部充實鱗片扦插於沙床,在18~20℃和濕潤條件下,當年可形成小鱗莖,培養2年即成為開花種鱗莖。
播種繁殖:播種前將種子放在燈光前,揀出胚發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芽快,但幼苗瘦弱;而5℃以下不發芽;25℃以上迫使種子休眠,不發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后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者,秋季植株枯萎后形成小鱗莖,培育2~3年後成為開花鱗莖。
組培繁殖:外植體常用鱗片。先用洗滌劑清洗乾淨,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鐘,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較大的鱗片可切成小塊,接種在添加萘乙酸0.5-1毫克/升和6-苄氨基腺嘌呤0.1-1毫克/升的MS培養基上,5~7天後,外植體上出現球形小突起,14天後,小球體變成叢狀芽,1個月後形成小鱗莖。

生存現狀


雖然鬼百合難以離開這樣的生態環境以擴張其族群棲地,但是無障礙的種子繁殖及珠芽繁殖方式,可使野外的族群數量繼續成長,並無滅絕之災,但它最大的威脅竟然是來自於人類長期無限制的濫采,造成其野生族群的急劇減少,而很少形成大面積群落,因此導致了它生長的地點逐漸趨為偏僻的山區,經評估為嚴重瀕臨滅種的物種。良好的保護措施將有助於鬼百合的繁衍,而無限制濫采將導致滅絕,鬼百合亟待人類的關愛。

保育方法


一、長期保存種源:發展組織培養繁養法、種子繁殖法、鱗片繁殖法等繁殖方法以長期保存種源,這三種繁殖方法可以確保鬼百合的種源在人為環境中得以保存下來。
二、發展人工栽培方法:堅持多年栽培鬼百合於公開展場,記錄其生長發育習性,人工栽培之艷紅鹿子百合系作為展示研究之用途。
三、棲地保護:保護鬼百合的棲地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並結合原生地的社區、學校、居民,共同保護棲地。
四、舉辦教育推廣的展示活動:以教育推廣、實物展示、演講及出版品等管道,來教育推廣鬼百合的保護活動。

人工栽培


播前準備
土地選擇:鬼百合適應性廣,能在多種土壤中栽培,但切忌連作,不宜選用前作辣椒、茄子等作物的田塊,前作跡地以豆科禾本科作物為好,以減少立枯病菌源。鬼百合地應 選擇地勢高、排水比較方便、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地方。凡土質過粘、過瘦、偏酸和低,窪漬水的田地,均不宜插植。
整地作畦:鬼百合是地下鱗莖作物,需要土壤深厚、疏鬆肥沃、水分適宜的土壤。深耕整地是鬼百合豐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深翻暴晒,下種前再結合施基肥和畝施50-75公斤石灰作土壤消毒處理。
施足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要有充分腐熟的豬、牛糞、土雜肥、餅肥等。基肥要早施。肥料充足的,最好進行全層施肥,肥料不足的地方,則採取集中溝施。基肥施用量,一般佔總施肥量的70%。一般結合整地,畝施腐熟農家肥30-40擔、草木灰100-150公斤、磷肥50公斤,農家肥深翻前撒施,草木灰、磷肥作畦時施於土層中。
精選種球:種球應選大小一致、一般橫徑5厘米左右、重25-30克以上、色澤鮮艷、抱合緊密、根系健壯、無病蟲、無異味、無爛片的種球作種。
種球處理:所有種球都需要進行藥劑滅菌處理,以保安全出苗。方法有:① 用800-1000倍液的多菌靈托布津噴霧;②用500倍液的百菌清浸種15分鐘;③用1:200倍液的福爾馬林浸種20分鐘。
合理密植:鬼百合的種植密度,應根據當地土壤、肥水、品種和栽培管理技術等而定。一般每畝為:小葉型9000-10000株,大葉型8000株左右。
鬼百合
鬼百合
播種方法
適時播種:鬼百合的定植期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空閑旱地在8月播種也可,水田也應在10月底至11月初播種。
適量播種:鬼百合的單位面積產量,在正常情況下與投種重量成正比例,一般畝用種量龍芽鬼百合350-450斤,按每斤種球平均20-25個計算,每畝可播7000-9000株,葯鬼百合畝用種量300-340斤。
適當深播:適宜的播種深度是鱗莖直徑的2—3倍,沙質土再適當加深,粘質土宜淺播。
播種方式:一般先按確定密度和株行距開挖播種溝,然後擺放種球,再覆土6-9厘米,最後清潔田園,開通“三溝”。
田間管理
清溝排水:鬼百合有兩層比較發達的鬚根,能吸收利用土壤深層的水,比較耐旱。但它的生育期正處多雨季節,應認真做好清溝排漬工作。
疏苗打頂除株芽:在鬼百合出苗后,當一株鬼百合發出兩根以上地上莖時,應選留一個強壯的地上莖。龍芽鬼百合必須當花蕾轉色而未開時,將花蕾摘除;卷丹等葯合也必須分次把花蕾摘除,以便集中養分促進鱗莖的肥大。注意露水未乾時不能打頂。除株芽,有些品種如卷丹、山丹等葯合(苦合)的葉腋間產生株芽(氣生鱗莖),而龍芽鬼百合則不形成株芽,一般情況下多餘的小株芽也要及時摘除。
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在未出苗前中耕1—2次,即未作覆蓋的地,可結合施冬肥進行一次淺耕,出苗前再淺鋤一次,以破除土殼、剷除雜草、提高地溫、促其出苗快。出苗后,有條件的做到雨後勤中耕,行間深、株間淺,為防雜草可在未出苗前噴施旱地專用除草劑。
合理施肥:鬼百合生長期長,是需肥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對肥料的吸收量是不一樣的。苗期生長慢、植株小、需肥少。現蕾以後,地上莖生長加快,對肥料的需要量增多。到開花后,營養生長處於旺盛階段,需要的肥料更多。以後植株生長逐漸較弱,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對肥料吸收量也逐漸下降。苗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12月(越冬肥),以腐熟的人豬糞為主,每畝潑施20—30擔;第二次在出苗后,在植株的一側,一般畝施腐熟餅肥75—100公斤或人豬糞30—40擔或複合肥50—60公斤條施或穴施,切勿施得太近、太淺,否則會容易引起“爛苗”或爛種,施后覆土。花蕾期要穩施巧施追肥,做到既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又要防止過多而引起貪青徒長。為補充根系吸收養分的不足,應進行根外追肥。可噴施尿素水溶液或300—50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養護要點


鬼百合
鬼百合
首先要選擇充實、健壯的種鱗莖,亞洲系列的種鱗莖周徑必須在10~12厘米,東方系列的種鱗莖周徑在12~14厘米。種鱗莖越大,花蕾數也多,見表。但品種不同,著蕾數也有一定差別。因此,好的種鱗莖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對盆栽鬼百合十分重要。
盆栽鬼百合常用12~15厘米深盆,每盆栽一個種鱗莖。或用15~18厘米深盆,每盆栽3個鱗莖,開花時形成茂密的花叢。栽植時,盆底多墊碎瓦片,然後加土,鱗莖頂芽離盆口2厘米,頂芽上覆土1厘米。目前,在荷蘭都採用催芽鱗莖,催芽部分必須露出上面。如果種植前鱗莖已萌發則無需催芽,如尚未發芽,可將鱗莖排放在盛木屑的木框內,置放在8~23℃溫度下,約4~5天萌芽。生長過程中保持盆土濕潤,使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或15-15-30盆花專用肥。白天溫度保持21℃,夜間15℃,約90~100天花朵著色,將盆移至10~12℃溫度下,可使花朵開得好而持續時間長。

病害防治


鬼百合
鬼百合
主要有黑斑病灰霉病和鏽病危害,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蟲害有蠐螬蚜蟲危害,可用5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殺。鬼百合的病蟲害較多,病害多見的有軟腐病腐爛病花葉病、炭疽病;蟲害有根壁虱、蠐螬。
具體的癥狀和防治方法是:
腐敗病:鱗莖先變成灰白色,后發黑變軟。防治方法是:注意排水防濕;出苗后噴波爾多液10天1次,連續3~4次。
鱗莖腐爛病:鱗莖受害呈褐色病斑。防治方法:用0.5%(球重)五氯硝基苯拌種,並用50%代森銨200~400倍液灌1克。
根蜜虱:蟲細小,白色1毫米長,主要危害鱗莖基部。防治方法:充分腐熟基肥施用;種前用溫水浸泡鱗莖50秒,水溫為50~55℃。
蠐螬:幼蟲。防治方法:清除肥料中的幼蟲,人工捉除。

藥用價值


百合花功能: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於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鬼百合具有較高的營養成分,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早在2000多年前,百合就被中醫引用,歷代《本草》中有詳盡的記述。
中醫認為:鬼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之功能,能治肺癆久咳、咳唾痰血、虛煩、驚悸、神志恍惚、腳氣浮腫等症,常用的鬼百合葯膳方有蜜煎鬼百合、百合香米粥、百合黨參豬肺湯、百合雞子湯、百合煨肉等;臨床常用的方劑有鬼百合知母湯、鬼百合地黃湯、鬼百合滑不散、鬼百合乾粉、新鮮鬼百合汁等。鬼百合雖是滋補佳品和名食,但因其甘寒質潤,凡風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虛弱、寒濕久滯,腎陽衰退者均忌用。
警 告:部分百合花是有毒性的,所以,即使作為藥用也要嚴格按照醫生的醫囑使用。

百合傳說


鬼百合
鬼百合
百合花,是一種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來出生於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藥用。南北朝時代,梁宣帝發現鬼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云:“接葉多重,花無異色,含露低垂,從風偃柳”。讚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遊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鬼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喜愛鬼百合花者也不乏人。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平生對鬼百合花就深為賞識,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經常插上幾枝。當她逝世的噩耗傳出后,她生前的美國摯友羅森大夫夫婦,立即將一盆鬼百合花送到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所設的靈堂,以表達對她深切的悼念。
中國的鬼百合花傳到世界各國后,也備受大眾的推崇。日本人民於公元720年間就曾將鬼百合花作為貢品獻給天皇。羅馬的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載有“百合花賽過所羅門(以色列國王)的榮華一語。到了12世紀,智利和法國還把鬼百合花作為國徽的圖案,鼓勵公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經濟繁榮而鬥爭。
在1993年,天津自然博物館受邀到台灣自然博物館,在台中舉辦了一次古生物化石展,一時轟動寶島,並引起大量專家學者的興趣。2005年春,作為回訪,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決定將多年的科研成果——珍稀植物“艷紅鹿子百合”,送到天津自然博物館進行學術交流與公眾展示。
台灣原生稀有植物《岩壁上的精靈——艷紅鹿子百合》展自2005年3月1日在天津開放以來,引起了廣大市民的濃厚興趣。

相關詞條


亞蘭黃野百合
羅馬甘菊五彩蝶
屈曲花黑芥
藍罌粟香菖蘭

參考資料


1、中國花木網
2、雅馨花藝網
3、馨意芳香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