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懷素
唐代的草書家
唐代的草書家,字藏真,俗姓錢,湖南長沙人。相傳他為練字種了一萬多棵芭蕉,用蕉葉代紙、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穿,禿筆成冢,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 ,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
草書墨跡,紙本,縱38.5厘米,橫40.5厘米,9行,共85字。懷素草書,一般說是繼承和發展了張旭的草書,所以有“以狂繼顛”的說法。董追《廣川書跋》云:“懷素於書法,自言得筆法三昧。觀唐人評書,謂 不減張旭,素雖馳騁繩墨外,而迴旋進退莫不中節”,“今其書自謂真出 鍾(鍾繇),草出張( 張芝)。”但無論如何,他的草書總是以奔放縱逸為 基本面目的。而《論書帖》則與我們常見的懷素的草書大有不同。他的《 書帖》寫得“勻穩熟”,“出入規矩,絕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遺 意的佳作。
小草千字文墨跡。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 字貞元本”為最佳,又稱《千金帖》絹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明莫如中說:“懷素絹本千字文真跡,其點畫變態,意匠縱橫,初若漫不 經思,而動遵型範,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為懷素晚年所 書,當為絢爛之極而復歸平淡之作,故歷來為書林所重。
懷素草書。王世貞評說:“素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勻穩清熟,妙 不可言。”
《自敘帖》 是懷素晚年草書的代表作。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如錐划沙 盤,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如急風驟雨,可以想見當年操觚之時,心手相師,豪情勃發,一氣貫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謂此帖:“墨氣紙色精 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