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紫菱洲歌的結果 展開

紫菱洲歌

清代曹雪芹的詩作

《紫菱洲歌》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中的詩作,見於《紅樓夢》第七十九回。這是小說主人公賈寶玉賈迎春被接出大觀園後到紫菱洲有感而作的。此詩通過對秋風蕭瑟、荷殘菱敗、棋枰寥落等景象的描繪抒寫迎春即將外嫁時的離別悲情。全詩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情中有景,景中寓情,營造出一種濃烈的悲劇氛圍。

作品原文


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
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
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紫菱洲:《紅樓夢》大觀園中一景,是一處臨水建築,位於西南部的蓼漵一帶,與瀟湘館相距不遠。賈迎春奉元春之命進大觀園后,居於此處的綴錦樓。
⑵“吹散”句:以同長於池中的芰荷被秋風吹散喻姐弟分離。芰(jì)荷,比喻姐弟。芰,菱角紅玉,比喻荷花。
⑶蓼(liǎo)花菱葉:比喻姐弟。愁:《紅樓夢》程高被稱作“悲劇”。
⑷纖梗:纖弱的枝梗。此句《紅樓夢》庚辰本與第二句重出,仍作“吹散芰荷紅玉影”。后又用筆勾去,句下批語說:“此句遺失。”則後來所見“重露”句,或為後人所補。
⑸“不聞”二句:見跟前寂寞凄涼景象而追憶往昔姐弟下棋玩樂的溫暖,同時用樂府民歌諧音手法隱說會面無期。枰(píng),棋盤。泥污棋枰,亦即“空局”。

白話譯文

碧玉般的姿影,紅玉般的姿影,都在凄涼的西風中凋零。
嬌美的蓼花和嬌弱的菱葉都垂下了頭在相對愛憐,冷霜涼露都壓迫著纖弱的花枝草莖。
再也聽不到了那漫長的夏日裡閑敲棋子的聲音,如今留下來的只有落滿了點點燕泥的棋枰。
古人為友人的離去而深深惜別,何況我感受的是姐弟生離死別之情!

創作背景


《紅樓夢》第七十九回說,賈赦將賈迎春許嫁了孫紹祖,並將她接出大觀園去。賈寶玉十分惆悵,天天到賈迎春住過的紫菱洲一帶徘徊,只見“軒窗寂寞,屏帳翛然”,“那岸上的蓼花葦葉,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情不自禁吟此一歌。

作品鑒賞


這首詩抒寫迎春即將外嫁時的離別悲情。寶玉是反對這場婚姻的,但又無力阻止,這種心情是十分複雜、矛盾的。
“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一夜秋風吹散滿池荷花,這是非常令人感傷的景色。“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直指大觀園中的頑固勢力,批判他們對人性的摧殘。最後四句,由景轉情。“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是說聽不到過去白天黑夜下棋的聲音了,空著的棋盤竟落滿了燕泥,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意思是說,古人在朋友惜別時,都有憐惜之情,何況我與迎春還有手足之情。此處以古人作比,更顯示出對迎春的懷念。
此時迎春雖已搬出大觀園,但尚未和孫紹祖拜堂成親,婚後的生活還禍福難料。寶玉此時發出悲吟,似乎表明他已經有了不祥之感。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迎春雖己搬出大觀園,但尚未過門成親,禍福甚難逆料,寶玉即發此悲嘆,彷彿已有不祥的預感。可見,魯迅說賈府中“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中國小說史略》),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寶玉見紫菱洲一帶寥落景象的文字之後有一條脂批說:“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這條批語可注意者有三:一、這裡的描寫與後來寶玉悼黛玉所見瀟湘館景象,定有相似之處。那時,也是人去樓空,草木搖落,景象凄慘,而且也是秋天。二、此處“作引”尚有歌八句,彼時所作作篇幅大,內容份量更重,否則,寫黛玉之死的文字在藝術上就壓不住寫晴雯的。三、從脂批語氣看,“悼顰兒”也不象是八十回之後又隔了很久的事,這樣,很可能原稿從第八十一回起情節發展即開始出現急遽的變化,不幸之事接二連三:三春去,香菱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電閃雷鳴之中,一場暴風雨隨之而到而來果我們這樣的估計大致不錯的話,那麼原稿下半部開始是決不會再用鬆散的筆調去寫“四美釣游魚”之類無謂情節的。

作品評價


清代文學批評家脂硯齋:先為“對景悼顰兒”作引。(《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作者簡介


曹雪芹,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豐潤,后遷至遼寧瀋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自其曾祖起,三代任江寧織造,其祖曹寅尤為康熙帝所信用。后因受統治階級內部鬥爭所牽連,產業被抄,遷居北京。他早年過了一段貴族家庭的繁華生活。后因家道衰落,趨於艱困。晚年居北京西郊,貧病而卒。性格高傲,憤世嫉俗,嗜酒健談。具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卓越的藝術才能。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曹雪芹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