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熒

清學者、日文譯者

沈文熒(1833—1886)字心燦,號敬軒,又號梅史;清末餘姚縣滸山城南門外(今屬慈溪市滸山街道)人。

簡歷


沈文熒擅詩詞書畫,通音律,咸豐二年(1852)副貢,九年(1859)舉人,曾招集義勇抗擊太平軍同治四年(1865),由陝西提督雷正綰聘為記室,轉戰關外,跋涉於天山蔥嶺之間,以戰功授正五品陝西省候補直隸知州,光緒三年(1877)十一月任出使日本隨員,與黃遵憲王韜等交好,是晚清中日交流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日期間,與東瀛眾多文人學士廣結文緣,時常聚會賦詩唱和,同漢學家大河內輝聲、石川英、宮島誠一郎、岡千仞、增田貢等交誼深厚。還應不少日本文人之請題扇寫匾、繪畫作詞,為他們的著作撰寫序跋、評語,在當時日本文化界頗具聲名。光緒五年十一月西渡回國。光緒十一年任商州知州,當年十二月卒於州署。

著作


文熒譯有《日本神字考》,平生所著有《春萍館古文鈔》、《名石齋文稿》、《春萍館詩草》、《春萍館外集》、《眠琴榭詞》等四十六種,可惜均未見。倒是筆記小說《紅豆蔻軒薄倖詩》、《朱素芳》、《燕台評春錄》,因王韜《淞濱瑣話》全文著錄得以傳世,前二則錄於《瑣話》卷九,后一則錄於卷十一。
《薄倖詩》題下王韜引言以及文末跋語所記述的箐江詞客行述,都與沈文熒相合,而且,“箐江”是姚江上的一段,又作“菁江”,因江邊盛長菁草而得名。據清初顧祖禹撰寫的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記載:“菁江,在縣西十五里,接上虞縣之新河,縣境兩鄉諸水,悉匯入也,以注於姚江。”箐江詞客正是沈文熒別署。《評春錄》題下引言中的“第九洞天樵者”也是沈文熒。第九洞天在餘姚梁弄丹山赤水,系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九洞天,舊時有第九洞天石牌坊一座。據唐朝末年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載:“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在越州餘姚縣,劉樊得道。”

風格


沈文熒風流蘊藉,乃酒色名士,現存三種筆記小說完全以青樓女子為纂述範圍,備載京、滬、杭、甬及京杭大運河沿途與其交往之名妓。文熒生平狎妓之始或在咸豐八年到杭州應考浙江鄉試時,年方二十五歲。《薄倖詩》卷上記載的正是其咸豐八年和九年在杭州的冶遊故事,共記臨安名妓九名。咸豐十年,文熒進京參加會試。來回途中又有艷遇,《薄倖詩》卷中即記京杭大運河沿途蘇州無錫淮揚、北京、泰州如皋等地名妓七人,以及寧波名妓四人。同治元年夏,文熒在鄉抗擊太平軍失利,避難上海,復與滬上名花七人繾綣纏綿,於是有《薄倖詩》卷下。《評春錄》所記為文熒咸豐十年、同治二年、同治七年進京參加會試期間的冶遊韻事,記京城名妓三十七人。
筆記中的女子都是文熒親歷熟見之人,對話調情真摯可信,情節情愫款款動人,充滿旖旎風情。在與大河內輝聲的筆談中,文熒稱《薄倖詩》是“效余懷板橋雜記》之顰而已。然其中感慨,所謂各自有心事也”。雖屬風花雪月故事,卻具有其時代性,作為市井文學資料,彌足珍貴,可供史學研究者採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