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靈鎮
萬靈鎮
萬靈鎮隸屬重慶市榮昌區,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9°29′26″ ,東經105°38′43″,位於榮昌區東部,東、北與大足區珠溪鎮相連,南接峰高街道,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是一座以水興市、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距榮昌城區8公里,距成渝高鐵榮昌北站6公里,距重慶主城區90公里,榮路公路貫穿全鎮。
2016年,萬靈鎮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轄3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1.69萬。 201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2.42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14.7%。
萬靈古鎮西南面臨瀨溪河,東北靠起伏的丘陵山巒。街市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素有“小山城”的美譽。2010年,獲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2014年12月,萬靈古鎮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4A)級風景名勝區。古鎮共有市級文保單位1處,區級文保單位5處。景區主要包括大榮寨、明清老街、大榮橋、白銀灘、爾雅書院、趙氏宗祠、湖廣會館、影視基地等景點。
萬靈鎮城建
清代,路孔屬峰高里,有集市叫路孔場。
清嘉慶五年(1800年),當地士紳為了防患已成燎原之勢的川東白蓮教大起義,依山為勢建成大榮寨。
民國元年(1912年),設為路孔鄉至解放后。
1958年,先後改稱高店、路孔人民公社。
1984年初,恢復路孔鄉。
1993年12月,改稱路孔鎮。
萬靈鎮
2016年,萬靈鎮轄沙堡村、尚書村、玉鼎村3個村、大榮寨社區1個社區,政府駐大榮寨社區。
萬靈鎮位於榮昌縣東部,中心位置位於北緯29°29′26″東經105°38′43″,東、北與大足區珠溪鎮相連,南接峰高街道,西鄰昌州街道和古昌鎮,距榮昌城區8.5公里,距大足石刻約35公里,幅員面積24平方公里。
萬靈鎮地形以丘陵地貌為主,地勢較平坦,地質構造簡單,主要屬川東條形褶皺區永川帚狀褶皺帶。一般海拔430—460米左右,土壤屬中性或微酸性。
萬靈鎮屬亞熱帶東南濕潤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327天;年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4℃,年積溫6482度;全年日照1282小時。年降雨量1117.8毫米,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冰雹、低溫凍寒、大風及秋綿雨。
萬靈
2012年,萬靈鎮擁有耕地面積19916畝,園地541畝,林地5100畝,草地22畝,水面面積585畝。
2016年,萬靈鎮有人口1.69萬,主體為漢族。2017年人口數量為11805人。
2021年,重慶市榮昌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萬靈鎮人口為9000人。
萬靈古鎮水車
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屈小強
黨委副書記、副鎮長(掛職):楊大志
黨委委員、副鎮長、政法書記、人武部長:劉豐
黨委委員、統戰委員:陳國春
副鎮長:黃昌雄
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張在君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傑菊
副鎮長:潘洪軍
黨委委員:盧明芳
(以上參考2016年06月03日:)
萬靈鎮玉鼎新村
2015年,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2.42億元,同比2014年(下同)增長14.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億元,增長37.3%;財政收入755萬元,增長22.2%,其中工商稅收476.3萬元,增長13.9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達13462元,增長13.7%;人口自然增長率2.8‰;城鎮登記失業率3.03%。
賴溪河
2012年,萬靈鎮糧食總產量853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8346元,養殖業收入8574 萬元。落實土地流轉7326畝,規模經營面積7006畝,規模經營率達53%。投資320餘萬元,修建長600米的堤防工程。推進古鎮路可視範圍內的坡脊地綠化1097.6畝,荒山造林3000畝,種植大苗1萬株,大黃桷樹695株。
2014年,萬靈鎮成功引進某農業開發公司,培植銀杏苗木基地5000餘畝;成立了“沙堡蘿蔔”專業合作社,建立沙堡蘿蔔種植基地,形成規模1500畝,核心示範區500畝;發展食用菌種植1000畝,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的示範核心區500畝。
截至2015年4月,萬靈鎮新開辦農家樂26家,新引進觀光農業項目2個,繼續做強已有觀光農業項目3個,栽植草莓120畝、經濟果林60畝。
2015年,萬靈鎮形成了以清邁園、生態園、曼菲莊園等為代表的特色農家樂和採摘園。
萬靈鎮境內企業有釀酒、刀具等廠。2012年,萬靈鎮招商引資協議資金10200萬元,企業總數43個,總產值23607萬元。2015年,全鎮簽約某個項目20億元、某建材有限公司的建材生產建設項目5000萬元。新簽約項目到位資金0.8億元,續建項目到位資金1.48億元。
2012年,萬靈鎮共接待中外遊客26萬餘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450餘萬。
2015年上半年,萬靈古鎮景區共接待遊客45萬人次,同比增長12.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700餘萬元,同比增長12%。
2015年,萬靈古鎮景區共接待遊客101.9萬人次,同比2014年增長18.4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71.9%。
萬靈鎮眺望
萬靈鎮新貌
2015年,萬靈鎮完成了《萬靈鎮總體規劃》,城鎮建設用地面積由原來的1平方公里擴大到2.2平方公里(不包括旅遊建設用地);完成繞鎮支路建設,打通繞鎮至停車場交通環線;萬靈四級汽車客運站建設竣工並投入使用;投資670餘萬元實施路孔古鎮(立項名稱)保護設施建設項目,對古鎮核心區水、電、氣、通信管網進行改造;爭取區預算內資金60萬元,完成繞鎮公路一期480米人行彩磚、綠化、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投資171萬餘元完成4個農民新村點的環境連片整治工程,修建污水處理站3座。實施敬老院改擴建和衛生院遷建工程;全面完成農村C、D級危舊房改造任務;新修農村公路10公里,其中瀝青路6公里,泥結石路4公里;完成農村人行便道建設5公里,山坪塘建設7口。
2012年,萬靈鎮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6所。2015年,萬靈鎮有各類醫療機構2個,萬靈鎮衛生院遷建工程完工;聯繫區內公立醫院開展義診和免費服務。2015年,全鎮新生兒135人,政策內出生116人,政策性生育率85.92%,出生率為11.6‰,自然增長率為2.8‰。
2012年,萬靈鎮有中心小學1所,完小2所,共3所學校。開展“五個校園”、“四大工程”、“兩大活動”建設工作,切實鞏固“兩基”教育成果。
2015年,萬靈鎮有各類學校6所;該鎮教育工作獲區教委綜合目標考核同類鎮二等獎。
2012年,萬靈鎮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榮昌豬“年豬節”;完成綜合廣播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實現農村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完善農家書屋建設。
2015年,萬靈鎮完成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成功舉辦“中國榮昌第八屆好吃香年豬節暨第二屆鄉村年貨採購節”、“首屆萬靈古鎮填川移民文化旅遊節”、“第二屆萬靈古鎮七夕河燈旅遊文化節”等民俗文化活動,成功申報“傳統遊藝”、“七夕習俗”等10個項目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民間遊藝”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鎮中心小學成功申報為“纏絲拳”和“川劇”非物質文化傳承教育基地。
萬靈龍舟賽
萬靈
萬靈鎮交通便捷,有萬靈至榮昌城區、峰高街道、古昌鎮、珠溪鎮四條公路;瀨溪河河道常年通航。
古鎮導遊全景圖
萬靈鎮建於清代嘉慶年間,保留下來有全長246米,高3.5米至11米的古城牆。四大寨門的獅子門、日月門依然保持原貌,恆升門和太平門遺址依稀可見。古建築中,最著名的是禹王宮(湖廣會館)、趙家祠堂和7座石質石橋。古鎮內有爾雅書院、湖廣會館、趙氏宗祠、小姐綉樓等體現巴渝獨特文化的古建築。古鎮周邊散布有萬靈寺、白馬廟、灣店廟等宗教活動場所;千佛石窟、朝陽洞等摩崖石刻;東漢崖墓群、尚書墳等古墓葬;革命烈士柳乃夫故居、趙家老房子、趙家花房子等清代宅院;大榮橋、趙家龍橋、濟公橋、妃子橋、宋代水碼頭、抗戰船閘、沙堡船閘等水利交通建築。
• 移民文化
明末清初,榮昌地區經歷了30年戰火,人口銳減。清政府採取“移民填川”的措施,動員湖廣、貴州、江西等地人民來川落戶,民間叫“湖廣填四川”。因為,榮昌當時是移民們在川中的一個重要集散地,所以,康熙、乾隆年間,有不少人到榮昌萬靈插佔為業。這些外省移民,為了同鄉集會交流、維護鄉友利益,集資修建會館,稱之為“宮”或“廟”,作為活動場所。榮昌縣城當時就建有“九宮十八廟”,實際上就是建有7省籍10個會館。萬靈現存禹王宮即為當時湖廣省(今湖南、湖北)移民集資所建。今禹王宮遺址即是當時“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歷史的重要見證。根據縣旅遊總體規劃和萬靈旅遊規劃的要求,榮昌擬建的“移民文化博覽園”將落戶萬靈。
萬靈的移民文化對研究“湖廣填四川”大移民這段四川和重慶特殊的歷史與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 寨堡文化
清代嘉慶五年(1800年),當地鄉紳及鄉民,為了防禦川東白蓮教大起義的戰火,在當時水碼頭的基礎上擴建為大榮寨,在四周修砌了城牆,沿牆修建獅子門、日月門、恆生門和太平門四座城門。古寨經歷了多次補修和戰火的洗禮,歷經200多年的風雨,現存留下來一段古寨城牆,全長246米,四座城門中的獅子門、日月門基本保持原貌。正因為古寨的軍事防禦功能,使得歷史上古鎮免受戰火的洗禮,從而也形成了萬靈鎮獨具特色的寨堡文化。
萬靈的寨堡文化,不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軍事價值。
• 山水文化
萬靈古鎮不僅在整體格局上山巒圍合,瀨溪河橫貫,凸顯傳統山水文化的影響,而且在各個單體建築的處理上,也無不蘊藏著對傳統山水文化的執著追求。
萬靈的山水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特別是對當前建設新農村的規劃,具有一定的和特殊的文化價值。
• 殺年豬習俗
殺年豬
• 放河燈
放河燈
• 纏絲拳
纏絲拳
明清老街
大榮橋
湖廣會館
獅子門
日月門
爾雅書院
趙氏宗祠
白銀灘
十八梯
沱灣碼頭
煙雨巷
影視文化基地
抗戰船閘(陪都糧道)
萬靈鎮有楊闇公夫人趙宗楷,抗日英雄趙宗麟(柳乃夫),科學家趙宗燠等皆出生此地。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中國特色鎮旅遊新幹線試點鎮
重慶市十大魅力小城鎮
重慶市十大鄉村旅遊目的地
重慶市文藝創作基地
重慶美麗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