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葉牽牛

茄目旋花科植物

圓葉牽牛(學名:Pharbitis purpurea (L.) Voisgt)是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葉片圓心形或寬卵狀心形,基部圓,心形,頂端銳尖、驟尖或漸尖,兩面疏或密被剛伏毛;花腋生,著生於花序梗頂端成傘形聚傘花序,花序梗比葉柄短或近等長,苞片線形,萼片漸尖,花冠漏斗狀,紫紅色、紅色或白色,花冠管通常白色,花絲基部被柔毛;子房無毛,柱頭頭狀;花盤環狀。蒴果近球形,種子卵狀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黃色,被極短的糠粃狀毛。5-10月開花,8-11月結果。

該種原產熱帶美洲,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生於平地以至海拔2800米的田邊、路邊、宅旁或山谷林內,栽培或淪為野生。

該種子在園林中多作為垂直綠化的良好材料,種子入葯,有瀉下利水,消腫散積的功效。

簡介


圓葉牽牛 ,別名圓葉旋花、小花牽牛、紫牽牛、毛牽牛牽牛花喇叭花(各地通稱)、連簪簪(四川)、打碗花(山西)、紫花牽生態分類,草本植物二年生花卉, 觀花類旋花科牽牛花屬一年生攀緣草本。原產美洲,我國各地種植或野生於荒地或籬間。全株被毛,莖多分枝,葉互生、有長柄,通常闊心形、全緣。

形態特徵


圓葉牽牛
圓葉牽牛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上被倒向的短柔毛雜有倒向或開展的長硬毛。葉圓心形或寬卵狀心形,長4-18厘米,寬3.5-16.5厘米,基部圓,心形,頂端銳尖、驟尖或漸尖,通常全緣,偶有3裂,兩面疏或密被剛伏毛;葉柄長2-12厘米,毛被與莖同。花腋生,單一或2-5朵著生於花序梗頂端成傘形聚傘花序,花序梗比葉柄短或近等長,長4-12厘米,毛被與莖相同;苞片線形,長6-7毫米,被開展的長硬毛;花梗長1.2-1.5厘米,被倒向短柔毛及長硬毛;萼片近等長,長1.1-1.6厘米,外面3片長橢圓形,漸尖,內面2片線狀披針形,外面均被開展的硬毛,基部更密;花冠漏斗狀,長4-6厘米,紫紅色、紅色或白色,花冠管通常白色,瓣中帶於內面色深,外面色淡;雄蕊與花柱內藏;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被柔毛;子房無毛,3室,每室2胚珠,柱頭頭狀;花盤環狀。蒴果近球形,直徑9-10毫米,3瓣裂。種子卵狀三棱形,長約5毫米,黑褐色或米黃色,被極短的糠粃狀毛。

性狀描述


圓葉牽牛
圓葉牽牛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粗硬毛。莖纏繞,多分枝。葉柄長4~9厘米;葉片心形,長5~12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全緣或3裂,有掌狀脈。花序腋生,1~5花;總花梗較葉柄略長或近等長。苞片線形;萼片卵狀披針形,長1.2~1.5厘米,先端鈍尖,基部有粗硬毛;花冠漏斗形,白色、淡紅色或紫色,長4~5厘米,有5淺裂;雄蕊不等長,花絲基部不腫大,有毛;子房3室,柱頭頭狀,3裂。蒴果球形,光滑;種子卵圓形,無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繁殖方法


圓葉牽牛以播種繁殖為主,播前浸種一夜,使種粒吸足水分;然後將水控乾淨,用濕布將種子包好,置於溫暖處,每天洒水1-2次,3-4日後種子萌動,既可播入土中,圓葉牽牛種子棵粒大可採取點播法,10厘米小桶盆可播入1-2粒種子,待真葉長出后選留一棵。枝蔓長至10餘厘米時即可脫盆栽於預訂地點。

化學成分


從圓葉牽牛全草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分離得到14個化合物,分別為:胡蘿蔔苷(1)、傘花內酯(2)、烏蘇酸(3)、順式對羥基桂皮酸醯對羥基苯乙胺(4)、反式對羥基桂皮酸醯對羥基苯乙胺(5)、順式阿魏酸醯對羥基苯乙胺(6)、反式阿魏酸醯對羥基苯乙胺(7)、(3R,5R,6S,7E,9S)-四甲基環己烯型單萜-5,6-環氧-7-烯-3,9-二醇(8)、(6S,9R)-吐葉醇(9)、丁香樹脂酚(10)、異牡荊苷(11)、丁香苦苷(12)、尿嘧啶(13)、(6S,9R)-roseoside(14)。其中化合物3、8、12、14為2010年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生長習性


陽性,喜溫暖,不耐寒,耐乾旱瘠薄。

景觀用途


圓葉牽牛生長茂盛,花色艷麗,在園林中多作為垂直綠化的良好材料,多植於籬垣或攀做蔭棚。

主要分佈


圓葉牽牛
圓葉牽牛
原分佈熱帶美洲,廣泛引植於世界各地,或已成為歸化植物。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生長在平地至海拔2800米的田邊、路邊、宅旁或山谷林內,栽培或淪為野生。

藥用價值


種子有藥用價值,與同屬中俗稱“喇叭花”的牽牛(Pharbitis nil,亦稱裂葉牽牛)一樣,能瀉水下氣、消腫殺蟲,主治水腫、尿閉等症。

花語


虛幻的愛情

疾病防治


白鏽病

發病部位:主要是葉、葉柄及嫩莖,受害葉片初期在葉上有淺綠色小斑。后逐漸變成淡黃色,邊緣不明顯,嚴重時擴展成大型病斑,後期病部背面產生白色疤狀突起,破裂時,散發出白色粉狀物,為病菌孢囊孢子,嫩莖受害時造成花、莖扭曲,當病斑包圍葉柄、嫩梢時,環割以上的寄主部分生長不良,萎縮死亡。
病原及發病規律:病原為旋花白鏽菌(Albugoipomoeae-panduranae),屬白銹屬的一種真菌。病菌在病組織內以卵孢子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萌芽產生孢子囊,侵入牽牛花等旋花科植物,一般在8~9月為發病盛期,牽牛花種於可帶菌並成為翌年浸染源。
防治方法:及時拔除病株並銷毀。以減少對種子的浸染。
選留無病種子作為繁殖種子,播種前應進行種子消毒。避免與旋花科植物輪作。
發病初期噴l%波爾多液或50%疫霉凈500倍液,每隔10~15天噴霧1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栽培技術


播種育苗

圓葉牽牛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保護地條件下,一年四季均可播種育苗,因一般花期控制在五一、國慶,所以播種時間秋播在10~11月,春播在6~7月。播種前裝好介質,澆透水,播后細噴霧濕潤種子,種子不能覆蓋任何介質,否則會影響發芽。播后保持介質溫度22~24℃,4~7天出苗。第一對真葉出現后施50×10-6濃度的氮肥液,並注意通風,種苗也可逐漸見光。種苗出現2~3對真葉時,介質溫度可降低到18~20℃,每隔7~10天,施0.1%尿素液或氮磷鉀15-15-15的0.1%的複合肥液。此階段仍應注意通風,防止病害產生,每隔1周左右噴施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當植株出現3對真葉時,根系已完好形成,溫度、濕度、施肥要求同前,仍要注意通風、防病工作。

移植上盆

用288穴的育苗盤育苗,秋播直接移入13厘米口徑的營養缽,春播一般只移入10厘米口徑的營養缽。也可先定植於苗床上,再移入營養缽內。
光照調節。圓葉牽牛夏季生產比較耐高溫,一般只在移栽後幾天加以遮陽、緩苗,在整個生長期均不需要遮陽。
溫度控制。圓葉牽牛移植后溫度控制在20℃左右,不要低於15℃,溫度過低會推遲開花,甚至不開花。在實際生產中,要求國慶開花的要在大棚內進行生產,避免在國慶前因溫度低而影響開花;要求在五一開花的,也可在露地進行生產,但必須保證冬季霜不直接落在葉片上,否則葉片會出現白色斑點,影響觀賞效果。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均採用保護地設施栽培。

盆栽技術

圓葉牽牛,葉闊心臟形,全緣,花型小,有白、玫紅、瑩藍等色。生性強健,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通風適度,對土壤適應性強,較耐乾旱鹽鹼、不怕高溫酷暑、屬深根性植物,地栽土壤宜深厚,最好直播或儘早移苗。大苗不耐移植。圓葉牽牛不僅是籬垣柵架垂直綠化的良好材料,也適宜盆栽觀賞,擺設庭院陽台,盆栽宜在4月初,用普通培養土與素麵沙土各半,裝二號筒盆(內徑13厘米),每盆點播4~5米種子。因種皮較厚,發芽慢,可在種臍上部,用小刀刻破一點種皮。播種后保持25℃,7天左右發芽。觀察兩片子葉長平時分苗移植,可整坨脫盆把小苗帶土分開。作盆栽時隨之將主根下端去掉1厘米,用普通培養土栽在二號筒盆,每盆一株。注意露地移植牽牛,絕不許碰傷主根,移苗宜小,宜早,土坨越大越好。
當小苗長出6~7片葉即將伸蔓時,整坨脫出,換上坯子盆(內徑24厘米)定植,盆土要用加肥培養土,並施50克蹄片做底肥。栽后澆透水。待盆土落實,在盆中心直插一根1米長的細竹竿。再用3米左右長的鉛絲,一端齊土面纏在竹竿上,然後自盆口盤旋向上,形成下大上小勻稱的塔形盤旋架。鐵絲上端固定在竹竿頂尖。圓葉牽牛為左旋植物,鉛絲的盤旋方向必須符合牽牛花向左纏繞的習性,當主蔓沿著鉛絲爬到竿頂時,摘去頂尖。側蔓每長到6~7片葉時掐尖,這樣可使花朵大,不斷發蔓開花。
盆栽圓葉牽牛還可使它不爬蔓,養成矮化叢生、豐美的株型。當小苗長出5~6片葉時,栽到二缸筒盆(內徑23厘米)中。隨即掐尖促發2~3個側芽,其餘抹掉。側芽展葉伸蔓時,再留2~3片葉去尖。這樣一次可開花10朵左右。花謝后當即摘掉,促其側枝再發新芽,酌留幾個,多餘抹去,仍照前法掐尖。如此可保持株叢始終豐滿,花卉不斷。

栽培管理

澆水始終遵循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夏季生產盆花,小苗生長前期應勤施薄肥,肥料選擇氮、鉀含量高,磷適當偏低的,氮肥可選擇尿素,複合肥則選擇氮磷鉀比例為15-15-15或含氮、鉀高的,濃度控制在0.1%~0.2%,水溶性肥料一般選擇20-10-20和14-0-14 兩種,濃度在50×10-6~100×10-6。冬季生產盆花,在3~4月勤施複合肥,視生長情況,適當追施氮肥。矮牽牛生產中一般不經摘心處理,但在夏季需摘心一次。圓葉牽牛較耐修剪,如果在第一次銷售失敗,可以再修剪一次,之後通過換盆,勤施薄肥,養護得當,一般不影響質量,仍可出售。

病蟲害防治

圓葉牽牛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生長期莖腐病;主要蟲害有菜蛾蚜蟲卷葉蛾等,尤其在國慶花卉生產中較為常見。出現蚜蟲一般不能用殺滅菊酯噴施,容易引起藥害,影響生長。

出圃質量

冬季生產的盆花,採用12厘米口徑的營養缽,冠幅一般在20~25厘米間,株形整齊、飽滿,開花一致;夏季生產的盆花,採用10厘米口徑的營養缽,冠幅一般在15~18厘米。圓葉牽牛可進行長途運輸。

冬種培育方法

圓葉牽牛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因此亦可遷之入室,引為冬季觀賞花栽培,給冬季居室平添盎然春意。
冬種牽牛花的培育方法是:
秋季及時選擇和採集優良花色的圓葉牽牛種子,立冬后,將種子播於盆土。盆土要求埋施三四片馬掌或摻勻少量麻渣面作底肥。播種后,用25℃左右的溫水澆透盆土,並蓋玻璃板或套上塑料袋,置於溫暖向陽的窗台上。小苗出土后,及時去掉覆蓋物,經過間苗、蹲苗,最後選留2~3株壯苗,豎以架桿,引導蔓莖上爬,任其自然生長,開花。平時的管理,只要注意適時澆用與室溫相近的水,始終保持充足的光照,謹防葉片遭受凍害即可。矮化栽培的方法是:當圓葉牽牛小苗子葉或第1~2片真葉展開后,及時摘掉頂芽,強令其植株矮化而直立,這樣子葉和真葉的葉、腋便可孕蕾開花。因此時牽牛花有子葉階段就能接受光周期誘導的特性,故孕蕾開花可顯得花冠碩大,花色艷美。如果拉開時間播種多盆,而且每一盆里播有多種花色的牽牛花種子,這樣花開時則此起彼伏,一日一新,極其新鮮別緻,可使冬季居室內平添情趣。

牽牛花來歷


俗話說:“秋賞菊,冬扶梅,春種海棠,夏養牽牛。”可見在夏天的眾多花草中,牽牛花可以算得上是寵兒了。
牽牛花有個俗名叫“勤娘子”,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很勤勞的花。每當公雞剛啼過頭遍,時針還指在“4”字左右的地方,繞籬縈架的牽牛花枝頭,就開放出一朵朵喇叭似的花來。晨曦中人們一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邊飽覽著點綴於綠葉叢中的鮮花,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那一定會有人問:“牽牛花是怎麼來的呢?”這可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
很久以前,也不知是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座形狀像伏著的牛一樣的山,大家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伏牛山”。伏牛山下有個小村子,村子里人不多,其中有一家是一對孿生姐妹。村子里的人都很窮,沒有錢買牛耕地,只有用一些自製的土工具來刨土、耕地。那對孿生姐妹就住在山腳下,她們在山前山後開墾了一些荒地,靠著自己的雙手,春播、夏耘、秋收,日子還算勉強過得去。姐妹二人心地善良,還經常接濟比自己更窮的人。
有一天,姐妹二人正在刨地,突然刨到了一塊特硬的地方,姐姐和妹妹把所有的工具都拿來,卻怎麼也刨不動一絲土。姐妹二人累了半天,就坐在硬土邊上歇一會兒。忽然,那塊硬土自己就裂開了,姐姐連忙瞪大了眼睛瞧著,裡面發出銀閃閃的光亮,妹妹跑過去拿出了一塊東西,原來是一個銀喇叭。姐妹二人正在奇怪時,旁邊突然走來了一個白須白髮的老翁,老翁笑著對她們說:“這座山是玉皇大帝從天上降下來的,裡面壓著一百頭青牛精,這些青牛精都修鍊得很好,幻成人形,在人間作惡,是玉皇大帝收服了他們,並把他們壓在伏牛山下,到今天,他們已整整壓了九百年了,到明天他們就會全變成金牛,再也不會危害人間了。這個銀喇叭就是伏牛山的鑰匙,今天夜裡聽山裡“嘩啦啦”晌,過不久就會有一處發出金光,那就是山眼,只要把銀喇叭插進去就行了。不過還必須記住口訣‘伏牛山,嘩啦啦,開山要我這銀喇叭’念三遍,那山眼就會變大,可以進去抱出一頭金牛,一輩子吃喝不愁了。這鑰匙是九百年一現,只有一會兒靈驗,天一亮就不靈了,千萬不要被山關住了,否則就必死無疑。還有,這銀喇叭千萬不能吹,否則一百頭牛就全會變活衝出山口的。”兩姐妹還沒回過神來,那老翁已不見了。
姐妹二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裡很高興。她們就趕緊回家,商量如何開山抱金牛。姐姐說:“我們要把腿腳放快些,爭取把一百頭金牛都抱出來,分給窮鄉親,讓大家都不再受地主的氣,都過上好日子。”妹妹說:“金牛雖好不能當飯吃,黃燦燦的金,白亮亮的銀,在富人眼裡是值錢貨,可在窮人眼裡還不如一勺面呢。如果吹晌銀喇叭,把那些金牛全變成活牛分給鄉親們,讓他們有牛耕田,不更好嗎?”姐姐高興地同意了妹妹的意見。
於是,姐妹二人分頭去通知鄉親們,交代他們夜裡去伏牛山下牽牛。夜裡,天上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山前山後漆黑一片,看不到一點亮光,姐姐拉著妹妹從山前轉到山後,聽了聽,一點動靜也沒有,姐姐對妹妹說:“不要放棄,我們再等等。”就這樣等到了五更,忽然聽見山裡面“嘩啦啦”作響,山北坡放出一道耀眼的金光,姐妹倆急忙朝發光的地方跑去,只見那洞眼只有手指頭那麼粗,順著洞眼往裡看,見到內有一張金方桌,方桌上整齊地擺著一排排饅頭大小的金牛。妹妹忙把銀喇叭拿出來插進山眼,姐姐忙念:“伏牛山,嘩嘩啦,開山要我這銀喇叭。”念了三遍,山眼慢慢變大了,但只容一個人鑽進去,姐姐閃身就進去了,妹妹也跟著進去了。姐姐一進去就吹起了銀喇叭,頓時桌上的金牛都變活了,它們伸伸腿,抖抖毛,跳下桌子來,就都變成了大牛,它們順著山眼往外沖,當最後一頭牛剛剛伸出頭時,東方已經微微泛紅了,山眼慢慢變小了,這一下要急壞了姐妹倆,姐妹二人合力推牛屁股,就是推不動。
再說鄉親們,他們聽見喇叭響,就紛紛往伏牛山跑,只見一頭頭牛滿山坡跑,他們跑上去,一人牽一頭牛,心裡好感激姐妹二人,都想去謝謝她們,就是找不到人影。這時有人發現被卡住的那頭牛,大家有的扯牛頭,有的扯牛腳,使命往外拽,就是拽不出,後來有人往牛鼻子上套了個鼻圈,再在鼻圈上拴了根長繩,大家齊心協力地拉,牛被拉疼了,一急,四蹄一蹬就出來了,山眼馬上就合攏了,姐妹倆被關在了山裡。
這時太陽出來了,山眼裡的那隻銀喇叭朝陽一變,就成了一朵喇叭花。也有人說,為了紀念那姐妹二人,所以喇叭花也叫牽牛花。還有人說,如今聞名全國的南陽大黃牛是那些金牛的後代呢!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傳說而已,表達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種良好願望。不過,牽牛花還真的有益於人民,它不但可供觀賞,而且還可入葯。它性寒,味苦,有逐水消積功能,對水腫腹脹腳氣、大小便不利等病症有特別的療效。直到今天,一些農民還用它來治病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