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埈鎔
李埈鎔
李埈鎔(朝鮮語:이준용,1870年—1917年),朝鮮王朝後期王族,朝鮮日據時期的貴族。字景極,號石庭,松亭,本貫全州李氏,是興宣大院君李昰應的嫡孫、完興君李載冕之子,朝鮮高宗李熙之侄,同時又是高宗和閔妃的政敵。他深得祖父大院君的寵愛,1886年和1887年曾被袁世凱試圖擁立為王,未遂;1894年甲午更張以後躋身中樞,窺伺王位,並與大院君聯絡清軍與東學黨驅逐日本人。1895年春被捕下獄,流放喬桐島,不久后赦免,同年冬東渡日本留學。其後因朝鮮政局變化而無法回國,漂泊外國長達10餘年。1907年高宗退位之際歸國,封“永宣君”。日韓合併以後,於1912年承襲其父日本帝國公爵爵位,稱“李埈公”。1917年去世,由堂侄李鍝過繼給他而承襲爵位。后被韓國政府認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李埈鎔書簡
李埈鎔成長之時,正值朝鮮國內外局勢波雲詭譎之際。李埈鎔3歲那年,他的嬸嬸閔妃就將大院君趕下台,從此引發了大院君和閔妃之間無休止的政治鬥爭。光緒二年(1876年,高宗十三年),朝鮮與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打開了國門,日本勢力開始進入朝鮮。光緒七年(1881年,高宗十八年),李埈鎔的伯父李載先被大院君一派試圖推戴為王,取代高宗,結果事泄失敗,李載先被賜死。光緒八年(1882年,高宗十九年)六月,朝鮮爆發壬午兵變,大院君幕後指揮,李埈鎔的家庭教師許煜也參與其中。大院君成功利用兵變趕走閔妃,上台執政,但一個月後即被前來干涉的宗主國清朝軍隊逮捕,押往中國軟禁。閔妃集團捲土重來,許煜亦被朝鮮政府抓獲並凌遲處死。此時大院君庶長子李載先已死,嫡長子李載冕愚鈍柔弱,且與閔妃集團關係不錯,又傳言世子李坧沒有生育能力,故朝鮮國內外反對高宗和閔妃的勢力都將目光投在了大院君的愛孫李埈鎔身上,希望以李埈鎔取代被閔妃蠱惑的高宗。於是,此後的李埈鎔屢次成為反對勢力廢黜高宗的賭注。
光緒十年(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二月,大院君回國的傳聞在朝鮮流播,人心浮動,慶尚道甚至有人慾起事,推戴李埈鎔為王。高宗和閔妃對此甚為憂慮,多次派韓圭稷等人出入日本公使館請求保護。不過大院君即將回國的傳言很快消釋,故高宗和閔妃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這是最早的擁立李埈鎔的陰謀。這一年十月,發生了開化黨領導的“甲申政變”,李埈鎔曾被開化黨人授予洗馬的職位。光緒十一年(1885年,高宗二十二年)八月大院君歸國之際,李埈鎔被除授童蒙教官之職,為其踏入官場之始。光緒十二年(1886年,高宗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明朝崇禎皇帝忌日),高宗依例前往昌德宮后苑大報壇行望拜禮,隨後舉行名為“忠良科”的科舉考試,李埈鎔在這次考試中及第,初授奎章閣待教。
青年李埈鎔
所幸的是,李埈鎔並未由於這一系列陰謀而丟掉性命,一是因為這些陰謀還沒完全浮出成形就自動流產了,故未留下把柄;二是因為有袁世凱的撐腰。李埈鎔的仕途也沒有受到影響,在這期間歷任藝文館檢閱、弘文館副應教、刑曹參議、成均館大司成、弘文館副提學、奎章閣直提學、承政院都承旨、吏曹參議、檢校直提學等職。他的野心也日益膨脹,到甲午年間終於浮上水面。
1918年金殷鎬所追畫之李埈鎔肖像
開國五百三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朝鮮政府成立軍國機務處,啟動近代化改革——甲午更張。大院君試圖將李埈鎔安插進改革的中樞機關軍國機務處,但被高宗所拒絕,為此將大院君派系的李泰容增加進去,作為補償。七月十五日,朝鮮實行官制改革,李埈鎔被擢為內務協辦,兼任親軍統衛使。由於內務大臣閔泳達遲遲不出仕,李埈鎔實際上是內務衙門的一把手,由此他得以躋身中樞,並控制了人事權和兵權。當時,大院君與日本人及親日開化派矛盾漸深,再加上他認定日本會輸掉甲午戰爭,故一面寫信並派密使通款平壤清軍,一面又派鄭寅德、朴世綱、朴東鎮、許燁等人煽動南方的東學黨,試圖南北夾擊,裡應外合,消滅日本人及親日派。李埈鎔也參與其中,並圖謀藉機行廢立之舉。李埈鎔還與美國顧問具禮(Clarence Ridgely Greathouse)、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等商議訓練軍隊作為奪權力量,又與親清的英國總領事禧在明(Walter Caine Hillier)聯絡。但是清軍很快就在八月中旬的平壤之戰中敗北,退回中國,於是大院君和李埈鎔派人連夜撕掉日本人在漢城張貼的捷報,並散布清軍戰勝的消息,同時加緊催促東學黨起義。大院君一派的如意算盤是:“派統衛營、龍虎營、總御營、虎賁衛把守宮闕,乃揮大眾而入,尊奉主上為上王,廢中殿、世子,迎埈鎔即寶位,盡戮開化黨,方是自主之政。”並確信“今日物望皆屬於老大監,況又東學以上奉國太公之說倡起者也,若使揮動幾十萬眾,卷土而來,真所謂人眾勝天,日兵雖動,亦無奈何也”(“老大監”和“國太公”都指興宣大院君)。而擁立李埈鎔之謀似乎也得到了大院君的同意。
但是,大院君、李埈鎔祖孫煽動東學黨的形跡被親日派李允用、安駉壽等人發覺,他們派李秉輝打入在南方煽動東學黨的大院君黨羽中,並搞到了鄭寅德奉李埈鎔之命交給東學黨的密函。安駉壽在八月二十六日夜將該密函交給日本公使館,李允用、安駉壽還打算處置相關人員。大院君聞訊后極為震怒,在八月二十九日借口李允用對他行新式軍禮不合體統而將其罷黜,並在同日拜訪日本公使館,希望日本不要被陰謀詭計所蠱惑,而且請求日本推遲派兵鎮壓東學黨,他也將任命李埈鎔代替朴定陽為報聘大使訪問日本,作為加深自己與日本親密關係的舉措。李埈鎔亦向日本人解釋道:“近來聞得我國人有製造企圖離間大院君一家與日本公使館之種種讒言者,試舉其二、三:第一,所謂余懷有欲奪王位之逆心;第二、所謂心向支那、謀對日本不利;第三,所謂勾通並煽動東學黨;第四,所謂引入外人訓練親兵;第五,所謂勾結外國人等事。但此等皆為毫無根據之虛傳,余甚感為難。”日本公使大鳥圭介則就罷黜李允用一事指責大院君和李埈鎔,迫使大院君撤銷對李允用的處分,大鳥便認為大院君祖孫已經悔改,沒有深究下去化解了日本人的疑慮后,李埈鎔也就順便辭掉了報聘大使的職位,繼續在國內策劃篡位陰謀。
除掉親日開化派本來就在大院君和李埈鎔的陰謀之中,經此風波后他們更加痛恨親日開化派,決心暗殺金弘集、趙羲淵、金嘉鎮、金鶴羽、安駉壽、俞吉濬、李允用諸人。而首當其衝的則是法務協辦金鶴羽,他從未屈服大院君的淫威,公然與大院君、李埈鎔祖孫作對。本來李埈鎔作為內務大臣,將人事權攢在手裡,金鶴羽卻提議地方官的升降調轉由內務衙門單獨決定有弊病,應該經議政府同意後由總理大臣奏薦,這項提議得到軍國機務處的通過。李埈鎔再任內務協辦已無意義,遂辭去該職,專任統衛使。由此李埈鎔對金鶴羽懷恨在心,此後金鶴羽又屢次妨礙李埈鎔行事,於是李埈鎔讓親信田東錫招募刺客崔亨植等人,在開國五百三年(1894年,高宗三十一年)十月初三日夜暗殺了金鶴羽。就在李埈鎔不可一世之時,日本以井上馨代替大鳥圭介出任駐朝公使,並全面加強對朝鮮的干涉。井上馨到任后一面調集日軍鎮壓東學黨起義,一面將大院君和李埈鎔祖孫視為障礙,決定將其剷除。井上利用大院君致平壤清軍的密函和李埈鎔煽動東學黨的密函,在十月中旬逼大院君下台,李埈鎔也不得不於十月二十六日和十一月二十一日兩度請辭統衛使之職,改任閑職宗正卿。隨後他一度被任命為駐日公使,但沒有赴任。
李埈鎔頭像
李埈鎔被判刑后,大院君也遭軟禁。李埈鎔被押往喬桐島時,大院君突然走出雲峴宮,要追李埈鎔去喬桐,被警務廳阻攔后又轉去漢城郊外的孔德里別莊居住。五月十二日又試圖前往喬桐,被制止而返。閏五月初五日,處分李埈鎔的朴泳孝因謀逆事件而倒台,六月十二日,李埈鎔被特赦,結束了2個多月的流放生活,回到孔德里與大院君一起居住。是年八月二十日,發生了日本人暗殺閔妃的乙未事變,大院君參與其中,與日本人所擬的協議中就有“李埈鎔留學日本三年”一項。乙未事變以後,又以高宗命令的形式讓李埈鎔赴日留學。李埈鎔離開孔德里,準備好行囊搭船出發,但各國公使認為當此事變發生、人心不穩之時,宗親出國留學是不合適的,於是新任日本辦理公使小村壽太郎勸止了李埈鎔的留學行動,而後李埈鎔又從孔德里回雲峴宮居住。十月中旬,乙未事變后新成立的親日政府地位稍穩固之後,便害怕李埈鎔又重施故技,謀划政變顛覆政府,因此小村壽太郎又勸大院君一家送李埈鎔到日本留學以避嫌。大院君頗不樂意,屢屢拖延,李載冕曾提出讓李埈鎔以公使的身份赴日,但因小村反對而作罷,最終同意他們送李埈鎔去日本留學。開國五百三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十一月十日(陽曆12月25日),李埈鎔低調動身赴日,臨行前大院君只對他說了一句話:“汝當如桓(文)公十九年而不歸來矣!”兩年多以後,興宣大院君去世。
李埈鎔照片
李埈鎔在歐洲的英國和德國遊覽一圈后,於光武三年(1899年)1月從英國返回日本。李埈鎔一回日本,就又捲入了政斗和陰謀之中。他在回日本不久便參與反對嚴貴人(後來的純獻皇貴妃)升后的運動,並在同年4月給其父李載冕捎信說:“如嚴尚宮出身微賤者,乃得國王寵遇之奇貨,奸臣輩為得地位,企圖冊立其為王妃,故此際苟與王室有關係者,宜反對之可也”。李埈鎔反對嚴氏升后,主要是害怕她做了皇后以後為了確保其所生之李垠繼承皇位而對自己不利。與此同時,韓國國內又審理了一樁權衡大、張允相等人圖謀廢黜高宗、推戴李埈鎔的案件。此外,當時亡命日本者中的安駉壽和權瀅鎮回國自首,本來罪不至死,但法部大臣李裕寅卻在光武四年(1900年)5月擅殺安、權二人,事後為了羅織罪名,稱安、權二人參與了李埈鎔在甲午年的逆謀。於是處分李埈鎔一事被重新提起,金聲根、趙秉式、申箕善、尹容善等朝廷大臣相繼上疏請誅李埈鎔。李埈鎔遂再度成為韓國的輿論焦點,並被扣上罪人的帽子。韓國政府多次要求駐日公使李夏榮召還李埈鎔以回國治罪,但因日韓兩國間無引渡條約且李埈鎔拒絕回國而無能為力。隨後韓國政府又在光武四年(1900年)6月30日派軍部參謀官洪承河、金彰漢二人渡日暗殺李埈鎔。光武六年(1902年)10月又發生了韓國軍人金亨燮行刺李埈鎔未遂的事件。因此李埈鎔在日本的生活充滿了危險,而他本人極度警惕,自回日本后就在千葉縣深居簡出,所以刺客們都沒有得手。這年日本政府流放了圖謀廢黜高宗的俞吉濬,故李埈鎔、朴泳孝等亡命者的行為有所收斂,他們所策劃或涉入的各種陰謀也隨之中止了。
晚年李埈鎔(左起第三)
李埈鎔及其後妻金氏
大正六年(1917年,純宗十年)3月22日,李埈鎔因心臟病與腎臟病併發而在雲峴宮結束了他的一生。據記載他的葬禮“儀衛宏壯,觀者不勝雜沓,葬儀用明朝輔國公之例,日本天皇賜金萬元,龍出陸、海軍全部來衛,遠勝於李熹公葬時”。李埈鎔生前只在晚年與其妾金順赫生有一女李辰琬,而沒有子嗣,雲峴宮也後繼無人,時人認為是大院君虐民所招來的報應。為此不得不由李堈之子李鍝(李埈鎔堂侄)過繼給他為養子並繼承爵位。
關係 | 封爵 | 姓名 | 生卒 | 備註 | |
父母 | 父親 | 完興君→興親王 | 李載冕 | 1845—1912 | 1910年封李熹公 |
母親 | 貞敬夫人 | 豐山洪氏 | 1844—1888 | ||
妻妾 | 原配 | 南陽洪氏 | ?—1894 | 洪在龍的孫女,孝定王后洪氏的侄女 | |
繼室 | 李埈公妃 | 光山金氏 | 1878—1955 | 1895年1月嫁給李埈鎔 | |
小妾 | 金順赫 | ?—? | 原為妓女,名採蓮,1908年被納 | ||
兄弟 | 弟弟 | 李鎔 | 1882—1901 | ||
子女 | 養子 | 李鍝公 | 李鍝 | 1912—1945 | 李堈之子 |
女兒 | 李辰琬 | 1916—1997 | 金順赫所生,嫁給尹潽善之弟尹源善 |
• 李埈鎔在開國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還是中等身材,但亡命海外的10餘年間體重劇增,變得非常肥胖,大腹便便,坐人力車需要兩個人才拉得動,以至於曾與他有過交往的法國主教閔德孝(Gustave-Charles-Marie Mutel,曾給驪興府大夫人施洗)都一度無法認出他來,並戲稱他為“洋豬”。
• 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20日李埈鎔回到雲峴宮以後,其父李載冕出門迎接,嗚咽吞聲,將李埈鎔引至興宣大院君祠堂,泣告曰:“父親,埈鎔現在歸國了!”隨後李載冕“因俯伏痛哭,家人亦皆飲泣有聲”,李埈鎔在此哭聲一片的場面下卻是“靦然面目,無秋毫愀然氣色”,故時人諷刺:“昔日魏公子名無忌,今日韓公子名改稱‘無淚’可也!”於是李埈鎔便有了“無淚公子”的綽號。韓國學者吳瑛燮教授分析認為這是由於李埈鎔對過去行為的悔恨以及對家庭的各種怨念所致。
• 李埈鎔愛好讀書,晚年曾修建藏書樓,終日讀書消遣解愁。他的私家藏書達860多部,多為史籍和文集,其中稀傳本達130多部。
李埈鎔墨寶
李埈鎔曾在甲午更張期間有過聯絡清軍與東學黨抗日的舉動,但由於他在日本生活多年,晚年轉向親日,接受日本的爵位與恩賜金,與日本殖民者過從甚密。所以在2006年被韓國政府下屬的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認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與其父李載冕一同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106人名單中。2008年又在民族問題研究所發表的《親日人名辭典》收錄預定者名單中榜上有名。李埈鎔的嗣孫李清不服韓國政府對李載冕、李埈鎔父子的判決,提出上訴,但被法院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