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貓博物館
1992年建造的歷史類博物館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位於成都外北斧頭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內,始建於1992年。為迎接1993中國四川成都國際熊貓節而建造。展出面積880平方米,分為大熊貓的分佈,大熊貓的歷史記載,大熊貓的生活奧秘,大熊貓的科學研究,大熊貓的保護和大熊貓保護的前景規劃等幾項。目前已建成了大熊貓館、蝴蝶館和脊椎動物館三大相對獨立又有機聯繫的展館。同時還有較為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總面積近4000平方米,形成了以展示人類對大熊貓的認識研究、保護拯救為主題,展示大自然的生物多樣、宣傳保護大自然多樣性的綜合性博物館。
2020年10月27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布展,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另址新建的全新“成都大熊貓博物館”,正式進入內部試運行階段。
2021年3月3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打造的全球首家以大熊貓為主題的互動體驗專題博物館——成都大熊貓博物館正式開館。
大熊貓館是世界上最早的為稀世珍寶大熊貓建立的博物館,它彙集展示了迄今為止人類對大熊貓的認識、考察、研究的成果。這裡展示了近300幅珍貴精美的有關大熊貓的照片和科學翔實的圖表,展示了古今中外有關大熊貓的文獻專著,展示了大熊貓從化石到各局部解剖、糞便及主食竹等實物標本,同時營造了遠古大熊貓生態環境、大熊貓瀕危處境、以及秦嶺、涼山、相嶺、岷山、邛崍山大熊貓生態環境等多個大型的生態景箱,面積共約300平方米,造型生動,模擬自然逼真。整館較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大熊貓的演化歷史、古今分佈概況、從古自今人類對大熊貓的認識研究、大熊貓野外生態習性、解剖生物學特徵,野外保護大熊貓及人工繁育大熊貓成果、全世界人民對大熊貓關心熱愛的動人事例等等。讓人們能全面地認識大熊貓,了解我國政府為保護、拯救這一全世界人民珍愛的瀕危動物所作出的努力,自覺產生熱愛大熊貓、保護大熊貓,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
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建立了被海外學術刊物稱為中國最大的蝴蝶博物館的蝴蝶館。該館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擁有7個展廳,和兩座蝴蝶生態養殖園。
展出了600餘種,占我國已知種數一半的蝴蝶標本萬餘只,和數百種珍稀與觀賞昆蟲標本。其中包括世界最珍稀的蝶種--金斑喙鳳蝶(Teinopalpus auteus),和褐鳳蝶屬(bhutanitis Atkinson)、虎鳳蝶屬(luehdorfia Cruger)、絹蝶科(Parassiidae)等被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各國際公約列為保護的珍稀蝶種,以及世界最大的蛾類,世界最大的蜣螂,世界最長的昆蟲等各種觀賞昆蟲。
除標本外,還陳列了大量資料照片、模型、蝴蝶書畫藝術品、蝴蝶加工工藝品。從自然和人文科學的角度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蝴蝶與昆蟲世界,以及古今中外人們對蝴蝶的認識研究及利用成果,對蝴蝶科學知識進行了宣傳和普及。
脊椎動物陳列了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獸類生態剝製標本、化石標本800多種、1000多件,並配以350多幅各類動物生態照片、進化圖表及簡要的文字說明。珍稀的中華鱘、白鱘,凶頑的大白鯊,奇特的蛙類,碩大的海龜、玳瑁,中生代的恐龍化石,美洲的鱷魚,東南亞巨晰,南極的皇帝企鵝,纖巧的太陽鳥,西雙版納的綠孔雀,威武的虎豹,憨態的熊貓等等標本,造型生動、製作精美,或陳列於櫥櫃,或置身於渴似生態的大型生態景箱,或站立於展台讓人親近。漫步其間,讓人們深切實在地認識了解紛繁的動物世界,驚嘆自然的博大、深遂,竟能演造和包容如此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物種,更進一步領會人、動物、大自然這一永恆的主題。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
2021年11月8日,成都大熊貓博物館宣布,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博物館自2021年11月9日起暫停對外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2021年11月29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公告,成都大熊貓博物館將於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起恢復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