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水井鄉的結果 展開

大水井鄉

雲南曲靖市羅平縣下轄鄉

大水井鄉位於羅平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23公里。全鄉轄12個村民委員會、135個自然村、166個村民小組,有6689戶29300人(農業人口27532人,佔96.6%;勞動力人口16615人,佔60%);居住著漢、彝、布依、苗、白、哈尼、傣、壯等8種民族,少數民族佔4.6%。

自然資源


大水井鄉是一個山石多、土地少,典型的農業鄉鎮。國土面積269平方公里,耕地31655畝(水田6227畝,旱地25428畝,農民人均有耕地1.14畝)林地223279畝;鄉境內礦產資源貧乏,工業發展緩慢,以農業為主,烤煙油菜生薑玉米水稻、畜牧業是主導產業。全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由高原山地、山間小盆地及少量山中河谷組成,最低海拔760米,最高海拔1955米,年平均氣溫15.5℃,無霜期287天左右,年降雨量為1703.7毫米。

三農工作


2006年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政府始終堅持把農民、農業、農村工作放在首位,在全面免征農業稅的同時,及時發放種糧補貼19.48萬元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3萬元;在全鄉逐步推進“萬元增收計劃”,紮實進行“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全面落實黨的各項利民惠民政策。大力推廣良種良法,農業生產得到鞏固提高:2006年全鄉糧食播種面積40700畝,良種化率達100%,糧食總產1600萬公斤,比上年增5.06%,實現產值2643萬元;畜牧業實現產值4410萬元,同比增10.6%,畜牧業農民人均增收40元;烤煙產業整體水平得到提高,全年種植烤煙6618畝,產量92萬公斤,完成收購任務90萬公斤,產值達1171萬元,平均單價12.73元;全面推廣“雙低”油菜品種,全年種植油菜31000畝,產量達465萬公斤,產值達1209萬元,產值同比增26.46%;優質生薑的種植力度加大,全年生薑種植6000畝,產量600萬公斤,產值達1200萬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全年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8150畝;社會造林1700畝;義務植樹9.2萬株,全鄉的森林覆蓋率達44.6%。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年農民人均有糧578公斤,人均純收入達1526元,比上年1230元增296元,同比增24%,農業農村基礎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商業企業


認真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作,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一是非公有制經濟穩步增長。年內紅石岩小水電站已建成並投產;2006年全鄉共有非公有制經濟實體79個,從業人員429人,比上年421人增2%;營業收入達2192萬元,比上年1906萬元增15%;工業現價產值312萬元,比上年279萬元增12%;工業增加值439萬元,比上年392萬元增12%;非公經濟總產值達1582萬元,比上年1343萬增17.8%;上繳稅收29萬元。二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力度加大。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主抓、中介連動、能人帶動”的新型勞動力輸出工作格局。據統計,全鄉現有外出務工人員5006人,其中2006年新增723人,外出務工可實現收入2000餘萬元,農民人均務工收入達720元。

基礎建設


始終堅持實施以項目促發展,以發展帶項目的措施,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增強。一是水利建設取得新突破:全鄉共完成各類水利工程建設934件(其中:小水窖909件,大蓄水池24個,排洪溝渠1件),總投資616.2萬元,新增蓄水量6.6萬立方米,實現新增灌溉面積2200畝,改善灌溉面積300畝,解決和改善6668人、206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問題。二是能源建設取得新進展:2006年新建沼氣池231口,節約了能源,方便了群眾,改善了生態環境;對31個自然村實施了電網改造工程,解決了31個自然村6800人的用電難問題。三是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投資300餘萬元,硬化村莊水泥路面15.1公里;投資34萬元修通了四箐公路,解決了沿線苗族群眾行路難的問題;投資400餘萬元的18公里鄉村公路提級改造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工程建設后可改變10000多人行路難的歷史。四是扶貧工作常抓不懈:2006年共實施省級扶貧重點村3個、市級扶貧重點村1個、安居工程110戶,上級共投入扶貧資金93.5萬元,帶動群眾投資180萬元。通過扶貧工作的開展,有效解決了350人的溫飽問題、鞏固低收入人口溫飽900人。五是農田開發有突破:總投資1300餘萬元的革來河流域土地整理項目工程已開工建設,2006年共投資700萬元,完成項目工程總量的50%。六是集鎮建設逐步加強:投資20萬元硬化集貿市場2500m2,規範設立156個固定攤位,增強了集鎮商貿功能;投資15萬元對集鎮進行了亮化;投資16萬元啟動了第二輪小集鎮規劃修編工作;抽調幹部2人,聘用3人組建了環衛工作組,全面推進了小城鎮建設進程,有效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以上工程的實施,為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財政金融


努力培植經濟新增長點和財源增長點,樹立勤儉思想,狠抓節支增資和開源節流工作,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強化稅收征管,加大預算外資金管理力度,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兼顧,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全年地方一般財政預算收入達362萬元,同比增21.5%。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972萬元,同比增21.2%;貸款餘額達1867萬元,同比增10.9%。切實做好經濟運行,發展速度平穩較快。在全市安全工作較為嚴峻的形勢下,政府謹慎大膽工作,著力解決了項目建設所需材料和農業生產必須品的調節,保障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6年全鄉生產總值達13966萬元,比上年增17.4%,其中:第一產業達11469萬元,比上年增14.8%,第二產業達320萬元,比上年增12.7%,第三產業達2177萬元,比上年增34.2%。

社會事業


教育得到優先發展:2006年投資111.9餘萬元改造中小學D級危房1465平方米,並修建了大水井完小、箐口完小、大栗樹完小操場;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3%,小學畢業升學率達100%;全年減免學生學雜費、補助課本費、救助困難學生等共投入20.6萬元。科技工作進一步加強:積極實施科技示範工程、良種良法工程,加大科技推廣和培訓力度,2006年進行烤煙、水稻、油菜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等培訓30餘場次,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文體事業健康發展:認真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增強全民健身意識,組織開展了“龍達杯”職工運動會,並在全鄉組建了12支農村業餘文藝宣傳隊,全年共演齣節目100餘場,觀看群眾達12000餘人次;依法進行文化市場清理整頓,促進了文化市場健康發展。衛生事業有效發展:投資75.3萬元新建鄉衛生院綜合樓、箐口村衛生所,總建築面積為989平方米;農村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5%;2006年全鄉累計減免補償63548人次,共減免補償447840.27元。計劃生育工作紮實有效:2006年全鄉出生人口247人,人口出生率8.67‰;認真落實“獎、優、免、補”政策,辦理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光榮證52戶,全鄉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率達100%。民政救濟落實到位:共發放救濟糧23500公斤、臨時救濟款12200元、救濟化肥20噸、大病醫療救助26666.7元,民政救濟涉及全鄉1245戶2785人。土地利用、村鎮建設管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得以加強。廣播、郵政、電信等事業發展迅速。統計、檔案、保密、武裝、雙擁等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