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涇鎮

江蘇省江陰市下轄鎮

江蘇省江陰市長涇鎮,故稱東舜城,是一座江南古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記載史。長涇鎮位於江陰市東南,全鎮總面積為54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9.08萬人(2017年),其中常住人口5.6萬人,外來人口3.7萬人,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56億元,工商開票銷售150億元。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10月,長涇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9年12月,長涇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242/1500明鄉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建長涇鎮,隸屬江陰縣澄東區。1957年撤區並鄉,長涇鎮、南氵國鄉、河塘鄉合併為長涇鄉。1958年改長涇公社,1984年改長涇鄉,1986年10月改長涇鎮。1996年,面積33.3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轄涇南、涇新、新聯、和平、涇東、長南、習禮、東新橋、長東、李元、紅旗、後巷、長新、安巷、花園、長涇、涇北、葉橋、劉喬19個行政村和長涇鎮居委會。
2001年6月,長涇鎮與河塘鎮合併設立新的長涇鎮。?年,轄境東接顧山鎮,南鄰錫山區東港鎮,西至祝塘鎮,北靠華士、新橋鎮。面積54平方千米,其中鎮駐地建成區面積4.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544萬人。轄涇南、和平、習禮、涇東、長東、南氵國、花園、劉橋、蒲市、蔡橋、王家11個村和長涇、河塘2個社區。鎮政府駐地在人民路148號。

行政區劃


長涇鎮位於江陰市東南部。東接顧山鎮,南鄰錫山區,西至祝塘鎮,北靠華士鎮、新橋鎮。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2011年)。轄長涇、河塘2個社區和涇南、和平、涇東、習禮、長東、花園、劉橋、蒲市、王家、南氵國、蔡橋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長涇人民路148號,在市政府駐地向東南33千米處。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281110(1居12村):~001121長涇社區~200122涇南村~201220和平村~202122涇東村~203220習禮村~204121長東村~205220南國村~206220花園村~207220劉橋村~208220蔡橋村~209122河塘村~210220蒲市村~211220王家村
原【河塘鎮】位於市境東南部,距江陰市城區28千米,距無錫市城區25千米。面積28平方千米。原名何宕、何塘橋。明末漸成小鎮,清改今名。1949年稱何塘鄉,1958年分屬長涇、文林兩公社。1961年析河塘公社,1983年改河塘鄉,1991年改河塘鎮。1996年,面積21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錢巷、蔡橋、河塘、河東、范庄、蒲市、蔣家、協進、南山、王家等10個行政村和河塘鎮居委會。2001年撤鎮併入長涇鎮。

人口民族


2006年末,長涇鎮有常住人口55373人,男性27403人、女性27970人,有少數民族84人,其中蒙古族1人、田族4人、苗族16人、彝族3人、壯族14人、布依族25人、滿族1人、侗族5人、土家族12人、羌族1人、仡佬族1人、藏族1人;有外來暫住人口26586人。

經濟


長涇鎮
長涇鎮
長涇鎮地處江陰東南中心,傳說舜曾居於此,故名東舜城。長涇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總人口8.1萬人。南與無錫接壤,界於滬寧高速與沿江高速公路之間,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商貿興旺,是歷史古鎮江南名鎮。擁有600多家各類工業企業,涵蓋紡織、印染、服裝、化工、建材、機械、輕工、電力、電子等門類,從業人員4萬餘人,是江蘇百強、全國千強鄉鎮之一。2008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35億元,工業總產值100餘億元,銷售收入80億元。紡織、服裝、印染是本鎮的主要行業。樹脂、印染布、外牆磚、中底紙板、電雕製版、棉紡紗、人造工藝花、汽摩配件、電極箔、包裝薄膜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一定知名度。康源集團、蘇青集團、永欣織染、永康印染、長隆化纖、長隆陶瓷、升輝熱能、比圖公司等均為超億元企業;長東、花園、南漍三個骨幹村占長涇鎮經濟總量50%。長涇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致力於社會事業的建設,先後獲得了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鎮、江蘇省體育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長涇鎮
長涇鎮
2006年,長涇鎮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3個、農產品行業協會4個、為農服務中心2個,促使農業集約規模高效發展。調整優化工業產業結構,突出集聚集約集群,形成紡織印染、包裝材料、建設材料、特種紙板、針織品、熱能電力、操縱線、電子新材料8大產業格局,實現工業利稅5億元,比上年增加9400萬元,增長23.2%。年內新辦3個有一定規模的超市;積極推動工業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業,江陰市康源印染有限公司投資1300萬元合資創辦新東亞汽車貿易公司,江陰市長隆化纖有限公司利用客戶優勢發展國際貿易。2006年,長涇鎮申報專利25項,為1985~2005年的總和;申報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2個、企業1個長涇鎮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年來承辦了“中國電影新百年,上海百位電影藝術家江陰·長涇採風行”活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新型包裝材料、高檔粗紡呢絨、精細化工、汽摩零部件、紡織服裝、中底紙板、電子覆銅板等一批特色產業。

社會


長涇鎮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工商強鎮、生態品質之城”的目標定位,著力打造生態發展的園區、品質宜居的城區、文明祥和的社區,加快產業與城鎮的轉型發展和優化提升,先後獲得了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國家級榮譽。城鎮規劃不斷完善,形成了工業集中區、中心鎮區、歷史文化街區、生態發展區等功能清晰的發展板塊。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打造了萬畝紅豆杉、千畝商品化花卉盆景等生態農業基地,強化節能減排、河道整治和環境衛生長效管理,2010年創建成無錫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鎮,2011年通過了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省級考核評定。社會事業不斷發展,新建了長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長涇實驗幼兒園、長涇“幸福家園·頤養中心”等一批現代化民生工程,長涇中學成為省四星級重點中學,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317元。

教育

長涇鎮
長涇鎮
江蘇省江陰長涇中學坐落於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的故鄉---長涇鎮,創始於1928年,有84年的辦學歷史。1997年5月被江蘇省教委命名為江蘇省重點高中,2001年5月成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2004年3月轉評為江蘇省96所“四星”級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敬教勸學的優良傳統,與時俱進的現代精神,凝結成了“三風正、管理嚴、師資優、質量高”的鮮明辦學特色,譜寫了長涇中學75年歷史的一篇篇輝煌的樂章。長涇中學是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貫徹體衛工作兩個《條例》先進學校,無錫市園林式單位,江陰市管理一類學校,連續10年被評為江陰市文明單位,是南師大、蘇大、揚大、江蘇大學、江南大學、常熟高專等高校的教育實習基地和教改實驗基地。七十餘載育人,俊彩星馳八方,從長涇中學走出去的二萬學子遍及海內外,歷屆校友人才輩出。學校擁有設施先進的實驗大樓;擁有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校園閉路電視系統,和與之配套的電教館、多媒體電化教室、演播廳;圖書館為江蘇省一級圖書館,藏書12萬冊,裝備計算機圖書管理系統,配有多功能電子閱覽室;有近5000平方米的雙層體藝館和25米標準游泳池,400米8跑道標準田徑運動場和各類音體美設施;建築面積近8000平方米的科技大樓內具備科普生態館、陶吧藝術館、天文氣象等齊全的科技活動設備;3000多平方米的學生餐廳整潔寬敞;衛生設施齊全的學生宿舍可容納2500人住宿。

醫療衛生

長涇中心醫院
長涇中心醫院
長涇中心醫院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紅十字醫院,創立於1947年,為澄東地區的綜合性中心醫院和健康體檢中心,國家二級乙等綜合醫院。院內科室齊全,設備先進,現擁有西門子全身螺旋CT機,CR,彩色多普勒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球分析儀、500mAX線機、電子內窺鏡、多參數監護儀、全自動同步呼吸機等,能進行各科常見病、多發病、急危重病及疑難疾病的診斷、搶救、治療,能滿足不同層次的醫、防需求。醫院職工120人,開放床位100多張。主治醫師以上的中高級職稱16人,設有16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病區及手外、骨創傷外、胃病、風濕、黃病5個專科。醫院手外、骨創傷外科已成功施行了多例斷肢再植術、手指移植術、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臂縱神經損傷探查術、遊離帶血管皮瓣植皮術等。與無錫市婦幼保健院長期合作,開設婦科中心,診治各種婦科疑難雜症和各類婦科技術手術。眼科中心是我院又一專科特色,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晶體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及各種青光眼斜視等手術,為廣大眼疾患者帶來了極大方便和福音。我院還採用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新方法,比腹腔鏡膽囊切除更安全、更經濟。“風濕病”和“黃病”專科是我院傳統專科,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風濕病、中風偏癱、坐骨神經痛、各種腸道寄生蟲病引起的貧血,肝膽病及胃腸道疾病等,聲譽波及江、浙、滬地區。
創建國家衛生鎮,最美人居環境,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創建工作通過無錫市驗收和省級調研;習禮、和平、蔡橋村通過江蘇省衛生村考核驗收。建成投用11個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參保群眾進行免費健康體檢33130人。完成編製《鎮域總體規劃》,《新鎮區控制性詳規》通過專家論證,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在花園村進行新農村建設試點,推進老村改造,優化農村人居環境。

城鎮建設

陽光加州住宅區
陽光加州住宅區
2006年起,長涇鎮加快城鎮現代化建設步伐,投入5000多萬元,新建、改建道路、橋樑,人民路、環西路、環南路延伸等重點道路工程順利完工,連接沿江高速公路華西道口的新陸長路工程長涇段已建成,由此長涇鎮至沿江高速公路道口行程時間將縮短到8分鐘。已建成陽光加州、雲都苑、馨苑、東盛花園、海馨城市花園(首個小高層住宅區),陽光威尼斯,香榭麗等一批新型住宅小區,新增商品房12萬平方米,新增集鎮人口3500多人,新建的長涇醫院總投入3500萬元,佔地面積3.2公頃,為鄉鎮社區醫院。

招商環境

工業區內外商投資企業
工業區內外商投資企業
長涇鎮工業集中區設立於2000年12月,規劃總面積12.98平方公里,分北區、西區和南區三大區域。區內基礎設施完善,已完成一期3.27平方公里的熟地開發,達到“七通一平”;擁有110千伏,35千伏變電所3座,總容量達11萬千伏安的供電設施,日供長江自來水10萬噸的供水設施,建有污水處理廠3座,日處理污水4.5萬噸;建有1.2萬千瓦,0.6萬千瓦熱電廠各一座,熱電聯供;開通有4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和6座移動通訊基站。區內設有進區企業服務中心,負責投資項目從立項審批到申領營業執照的免費承辦,資料齊全10天內可以辦好營業執照。集中區距海關、邊檢、出入境檢驗檢疫、長江引航中心外輪代理,海關集裝箱監管、海關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均在30公里範圍內。全區實行無行政性收費,全面實施“一個頭”收費,“一站式”服務“一條龍”管理。區內投產項目達105家,總投入達12億元,其中已有日本、美國、法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3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產品涉及紡織、印染化工、建材、冶金機械、輕工、電子七大門類。
長涇鎮隸屬江蘇省江陰市,位於長江三角洲蘇、錫、常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北依長江,南臨太湖,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裡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相對濕度67%。
長涇鎮工業基礎良好,經濟發達,市場繁榮。改革開放以來,長涇人民秉承歷史文明,勇於實踐、不斷創新,致力於家鄉建設,使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經濟實力跨入了全國百強鄉鎮行列。先後獲得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鎮、江蘇省體育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位於江陰市東南部,戶籍人口5.544萬,鎮人民政府駐地在人民路148號,在市政府駐地向東南33千米處。東接顧山鎮,南鄰錫山區東港鎮,西至祝塘鎮,北靠華士、新橋鎮。
1949年隸屬江陰縣澄東區,1957年撤區並鄉,南氵國鄉、河塘鄉歸併長涇鄉,長涇鎮復為長涇鄉,1958年,長涇鄉改為長涇人民公社,隸屬江陰縣,1984年,複名長涇鄉,1986年10月又複名長涇鎮,2001年6月,長涇鎮與河塘鎮合併,仍稱長涇鎮,隸屬江陰市管轄。
河塘鎮面積28平方千米。原名何宕、何塘橋。明末漸成小鎮,清改今名。1949年稱何塘鄉,后升入長涇、文林二公社。1961年析何塘公社,1983年復改何塘鄉,1991年改置鎮。

代表人物


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
上官雲珠(1920——1968)女,原名韋君犖,1920年3月2日生於江蘇省長涇鎮。在25年時間內演過30多部話劇、30多部電影、並為4部外國影片配音,是卓有成就的著名表演藝術家。先後主演了《天堂春夢》、《太太萬歲》、《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南島風雲》、《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多部經典影片。生前系中國電影家協會員、上海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第一、第二屆委員和第三、四屆常務委員。多次受到黨的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也深受廣大海內外觀眾的喜愛與崇敬。

張大烈

張大烈1911年出生於長涇鎮望族。1929年入法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雕塑藝術。在旅法革命家何香凝的啟迪下,他關心祖國的命運,積極參與革命活動。何香凝回國前,親繪梅花、猛虎各1幅相贈。1936年攜妻子司愛倫轉道蘇聯回到長涇,致力於家鄉的教育事業。1940年6月,"江抗"東路指揮部司令譚震林率部開闢澄錫虞抗日根據地,邀他為抗日救國出力。張表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多次在中小學校及群眾集會上斥責消極抗日、熱衷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遭"忠救軍"忌恨。於8月30日晚上,被"暗殺黨"徒槍殺於長涇鎮龍園茶店。譚震林為其舉行隆重的追悼會。

張大煜

張大煜(1906.1.15~1989.2.20)著名化學家。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3年獲德國德累斯頓大學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感光化學研究所顧問、研究員。領導了催化、色譜、化學激光和化學工程等領域的科學研究,促進了中國石油煉製、石油化工、化肥工業、高能燃料方面的進步;組織領導了合成氨原料氣凈化新流程的研究開發,達到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提供了科研與生產部門合作攻關的重要經驗。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張豐胄

張豐胄(1907年6月——2005年11月23日)享年98歲,被稱為“和平老人”。解放前曾任江蘇東海縣縣長、陝西省政府秘書、潼關縣富平縣隴縣縣長、重慶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少將研究員、國民黨中央陸軍軍醫學校總校政治部少將主任、復旦大學教授。1949年參加“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工作,同年作為邵力子先生秘書兼“國民黨南京政府和平商談代表團”聯絡員參加國共和談。建國后歷任政務院秘書廳秘書,政務院參事室秘書、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室辦公室副主任兼國務院法制局辦公室副主任。1973年7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參事。1950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曾任民革中央委員、祖國統一工作委員會委員、社會聯繫委員會委員,民革北京市委常委、對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

獲得榮譽


長涇鎮
長涇鎮
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0月,長涇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19年12月,長涇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