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作期

發作期

中醫臨床診療術語,指瘧疾、哮病、癇病胸痹心痛等病,正處於發作的階段,此時一般宜控制疾病發作,可用祛邪為主的治法。

正文


發作期是指在休息情況下雙肺尚有明顯的哮鳴音或伴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或紫紺等。發作期是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哮鳴音癥狀緩解期是指自行或經治療喘息癥狀消失雙肺基本無哮鳴。

表現


(1)呼吸困難:常緊隨先兆癥狀后出現胸悶、胸部緊迫甚至窒息感,胸部似被重石所壓,10~15分鐘后發生以呼氣困難為主的呼吸困難,並帶有“支支”作響的哮鳴音。病人被迫端坐,不能平卧,頭向前俯,兩肩聳起,兩手撐膝,用力喘氣。發作可持續幾十分鐘到數小時,自行或治療后緩解。
(2)咳嗽、咯痰:於先兆期因支氣管粘膜過敏而引起咳嗽。一般為乾性無痰咳嗽,程度不等。至發作期咳嗽減輕,以喘息為主。待發作接近尾聲時,支氣管痙攣及粘膜水腫減輕,大量分泌物得以排出,而咳嗽、咯痰癥狀加重,咯出較多稀薄痰液或粘液性痰栓。若合併感染時,可咯出膿性痰。少數病人可以咳嗽為唯一的表現,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
(3)其他:支氣管哮喘發作較嚴重、時間較久者,可有胸痛。部分病人也可有嘔吐甚至大小便失禁。當呈重度持續發作時,有頭痛、頭昏、焦慮和病態行為,以及神志模糊、嗜睡和昏迷等精神神經癥狀。若合併感染,則可有發熱。發作過後多有疲乏、無力等全身癥狀。

小兒哮喘


治療用溫肺散寒,豁痰平喘葯:炙麻黃3g,桂枝6g,乾薑3g,細辛2g,五味子6g,甘草3g,芍藥6g。咳甚加紫菀6g,冬花6g;哮甚加白芥子6g;喘甚者加葶藶子6g;痰多者加半夏6g。如患兒症見咳逆喘促,喉間痰鳴,胸滿氣粗,聲高息涌,以呼出為快,痰黃稠粘,煩渴面赤,二便不利,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此乃痰熱交阻,壅塞肺臟而致的痰火哮喘。治療宜採用清熱滌痰,降逆平喘葯:漢防己6g,杏仁6g,甜葶藶4g。痰多加海浮石6g,瓜蔞皮3g;喘甚者加桑皮8g,冬花8g;哮甚者加白芥子、蘇子各6g,水煎服。
若患兒證見咳嗽急促,痰聲漉漉,喉間痰鳴,痰涎清稀,胸膈滿悶,食少便溏,面黃唇淡,舌苔白滑,脈濡或滑者為脾土素弱,積濕釀痰,肺弱受困,調節無權而誘發的痰濕哮喘。治療採用健脾化痰,降逆平喘葯:太子參8g,雲苓6g,白朮8g,炙麻黃8g,蘇子8g,陳皮8g,清夏6g,水煎服。

小兒支氣管哮喘


小兒支氣管哮喘發作期:
寒證。主證:咳嗽喘促、喉中哮鳴、呼氣延長、痰白稀有泡沫、面色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重者端坐呼吸、張口拾肩,面青灰,汗出,舌質淡、苔白薄或白膩、脈緩或滑。
治法:溫肺散寒,降氣平喘。
乾薑1.5克,桂枝3克,麻黃3克,白芍10克,細辛1.5克,法夏8克,五味子5克,蘇子8克,白芥子5克。萊菔子10克,甘草5克。
方解:麻黃、桂枝發汗解表,宣肺平喘;芍藥與桂枝配合調和營衛;乾薑、細辛、半夏溫中蠲飲、散寒降逆,配以五味子之收斂,散中有收,以防肺氣耗散太過。凡外感風寒、內停水飲,以致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者有解表化飲、治咳平喘之效。加蘇子降氣行痰,白芥子暢隔除痰、萊菔子消食化痰。

參考資料


[1]好大夫在線http://guomin123.haodf.com/wenzhang/7713.htm
[2]太平洋親子網http://www.pckids.com.cn/ask/xecjjb/0804/24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