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長山藥

山西省平遙縣特產

平遙長山藥,山西省平遙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平遙長山藥又稱薯蕷,其製品營養豐富、性溫味甘,是健身、扶脾、養胃的滋補藥品,為平遙縣特產,尤以岳北鄉種植長山藥歷史悠久,質地優良,以條長、莖粗、皮薄、質細著稱而聞名。平遙長山藥除了經過烹飪食用之外,還加工成為長山藥粉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遙長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生物學特徵

平遙長山藥原為山西省地方品種,以後引種到河南、山東等地。該品種植株長勢中等,莖蔓綠色,長3-4米,圓形,有分枝。葉片綠色,莖部戟形,缺刻中等,先端尖銳,葉脈七條,葉片互生,中上部對生。雄株葉片缺刻較大,前端稍長;雌株葉片缺刻較小。葉腋間著生零餘子,形體小,栽子細短,肉極白,肉質細膩,纖維較多,粘液多,有甜藥味,烘烤有棗香味,易熟,熟后性綿。平遙長山藥品種優良,食葯兼用。

外在特徵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塊根為圓柱形式、圓形,條長莖粗,肉質白嫩,黃褐色並有多條鬚根,可食葯雙用。

內在品質

每100克平遙長山藥中含有蛋白質約9.92克,澱粉約22.43克,鈣、鎂、鋅、錳、鐵、磷等微量元素≥2.29克,除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外,還富含皂誼,尿襄素,膽鹼。澱粉≥80%,鈣≥850/千克,鐵≥30毫克/千克。
平遙長山藥物質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人類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山藥中含有16種。山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占乾重8%的粘液物質,含有膽鹼,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維生素c、甘露多糖植酸、尿囊素和3、4二羥荃苯乙胺等。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平遙長山藥種植於平遙縣境內汾河西平川汾灌區和城南丘陵井灌區,海拔745—800米左右,面積約1000畝。平川丘陵土質多為淡褐土,耕作時間長熟化程度高,其土壤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05%全氮0.073,速效磷4.91ppm,速效鉀148.84ppm,該土是平遙縣較為理想的高產土壤,pH值為偏鹼性。

水文情況

平遙縣位於黃土高原黃河流域主要河流有五條:一是汾河,二是惠濟河,三是瓔澗河,四是柳根河,五是昌沅河,均屬黃河水系,他們連接大小支流十多條,在全縣構成保澆田水道網。根據國家農業局行業標準,《農業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範》(NY/T396—2000)判定,平遙長山藥種植範圍水質的綜合污染為0級,屬清潔水平,適應生產優質無公害長山藥農產品種植。

氣候情況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種植區域屬於晉中盆地溫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氣候。其特徵是:冬季寒冷、多西北風,少雪;春季氣溫回升較快,晝夜溫差較大,雨少風大: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溫漸降雨量較少,溫涼宜人,多晴朗天氣,光照比較充足。

歷史淵源


平遙長山藥是歷史悠久的特產,尤以岳北村一帶所產長山藥質地優良。兩千多年前的《山海經》上就有“景山,北望少澤,其草多薯蕷”的記載,文中所指景山,就在山西境內。
平遙長山藥有“中國小人蔘”之稱,在平遙規模化有著200多年的種植歷史,廣泛分佈於岳壁、寧固、中都等鄉鎮。
2010年,為穩定提升平遙縣長山藥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提升長山藥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平遙縣農業局根據市農計財發[2010]13號文件要求,組織編寫了《平遙縣2010年地理標誌特色農產品長山藥開發項目實施方案》。
2013年,平遙縣岳壁鄉邀請山西省農科院專家為全鄉長山藥和中藥材種植戶舉辦專題培訓,引進了長山藥、中藥材的種植新技術,推廣“公司+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推廣長山藥品種改良和機械化種植技術、中藥材立體化種植技術,同時,打造雙千畝長山藥、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化發展。
2016年4月26日,平遙縣民政局批准平遙縣長山藥種植協會成立。

生產情況


2008年,平遙縣種植長山藥12000畝,平均畝產2635千克。
2011年,平遙長山藥保護面積為1000公頃,總產量1.5萬噸。

產品榮譽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
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平遙長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平遙長山藥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平遙縣岳壁鄉、東泉鎮寧固鎮轄區內13個行政村。東至東泉鎮東源祠村,南至岳壁鄉黎基村,西至寧固鎮的王郭村,北至岳壁鄉東郭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2′—112°31′,北緯37°12′—37°21′。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性要求
平遙長山藥種植基地環境質量符合農產品無公害化生產標準無毒無害無污染源種植。集中連片,水電路三通。種植基地選擇在海拔750—850左右。選擇在山西晉中現代農業示範區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有灌溉條件的疏鬆土地內種植。土壤pH值6—7。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
平遙長山藥採用蘆頭或山藥豆繁殖。蘆頭繁殖收效快山藥豆繁殖慢。蘆頭繁殖,寒露霜降季節,將地下快根挖出后,把蘆頭折下(8寸左右)在日光下略曬,促使傷口癒合,貯藏到窯內。第二年清明至穀雨節栽種。種前施足底肥,深翻整地做畦,灌一次水,2—3天後順畦按行距1.2—1.5尺,開1.5—2寸的溝,按株距4—5寸,將蘆頭平放到溝內,隨後蓋土,30天左右可出苗。山藥豆繁殖:白露至秋分節山藥豆長大脫落後,挑選較大的貯藏在窯內,二年清明節進行育苗。順畦按行距5—6寸,開深1—1.5寸的小溝,均勻擺在溝內,然後覆土澆水。溫度18—20℃,30天可出苗。一年後刨出蘆頭移栽大棚。
(3)生產過程管理
出苗后,當苗高半尺左右時插架使莖蔓向上纏繞生長,不太乾旱時不要澆水,適當鬆土除草。苗高1尺左右,將靠近地面的兩片真葉去掉。芒種節后需水量逐漸增多,適當增加澆水次數,並追施硫酸二銨30—50斤。大署至立秋節是需水需肥較多的時期,宜適時澆大水,
入伏后追施一些糞尿,處暑節后減少澆水次數。雨季低畦積水處應及時排水、鬆土。
(4)產品收穫加工
寒露節葉片枯黃后開始收刨。因為根深,可順畦壟挖溝,將根全部刨出,折下上部蘆頭做秧。加工鮮山藥經加工成為毛山藥和光山藥。藥用部分用水沖洗乾淨,用竹刀或玻璃颳去外皮,放入缸內或坑內用硫磺熏(每百斤用硫磺1斤)至山藥通體出水珠時,取出放在凳子上,將水控凈,晾到柔軟時在攤到席上曬2—3天(日晒夜收),然後堆起“發汗“3—5天,在曬至全乾。如遇陰雨變色,可跳出用硫磺在熏一次,再曬,直到曬乾入葯。
(5)生產記錄
從長山藥種植(整地、施肥、澆水)種子種苗晾曬,播種時間,出苗中耕除草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到成熟收穫都要認真記錄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防疫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平遙長山藥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錄投入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加工廠必須建立飲片加工,記載加工種類、工藝、數量、等級、加工時間和所用數量。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平遙長山藥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平遙長山藥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平遙長山藥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