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圖裡河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下轄鎮
伊圖裡河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下轄鎮,是國家大型二檔森工企業伊圖裡河林業局駐地,地處牙克石市北部,東與鄂倫春自治旗克一河鎮相連,南與圖裡河鎮為鄰,西北與根河市好里堡街道辦事處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137平方千米。
1953年7月,在此成立伊圖裡河林業局;1955年,設伊圖裡河區政府;1957年10月,改設伊圖裡河鎮。截至2018年末,伊圖裡河鎮戶籍人口有14169人。截至2020年6月,伊圖裡河鎮下轄2個社區。
2011年,伊圖裡河鎮財政收入430萬元,比上年增長24.28%。2018年,伊圖裡河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早在公元七世紀唐代,額爾古納河流域(當時名望建河)東南岸幽深密林中(即今牙克石市北部伊圖裡河、圖裡河一帶),留下了蒙古、達斡爾族活動的蹤跡。大興安嶺西北麓,包括根河市(原額爾古納左旗),額爾古納市(原額爾古納右旗)、鄂倫春自治旗(原鄂倫春旗)、牙克石市北部(原喜桂圖旗)、黑龍江省漠河縣、呼瑪縣以及俄羅斯后貝加爾邊疆區廣大山區,均為被稱作“使鹿部”的鄂溫克獵民近代狩豬區。他們世世代代牽著馴鹿在深山密林中遊獵,足跡踏遍了這一地區山山水水,因此,到處留下了內容豐富、為數眾多的鄂溫克蹤跡與文化。今牙克石市北部伊圖裡河廣大山區曾是鄂溫克獵民和鄂倫春獵民遊獵的結合地區,鄂溫克獵民中的固德林氏族一部長期在這一帶狩獵。
清代,伊圖裡河地區屬大清帝國黑龍江省呼倫貝爾部轄區,無固定人員居住。
民國時期,伊圖裡河地區屬民國額爾古納左翼旗轄區,無固定人員居住。
20世紀50年代初國家開發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1952年在此設立圖裡河森林工業局伊圖裡河作業所。
1953年5月17日,伊圖裡河作業所從圖裡河森林工業局分出,成立伊圖裡河森林工業局。1953年7月1日,伊圖裡河森林工業局正式宣告成立,后改稱為伊圖裡河林業局。
1955年8月,設伊圖裡河區,隸屬喜桂圖旗,政府設在伊東。
1958年10月,改稱伊圖裡河鎮人民公社委員會,隸屬喜桂圖旗。
1959年至1962年,伊圖裡河鎮與伊圖裡河林業局合併辦公,政企合一,1962年後政企重新分開。
1968年,改稱伊圖裡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隸屬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管轄,伊圖裡河鎮隨呼倫貝爾盟一併划入黑龍江省。
1975年4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下((75)鐵人字406號)文件,批複成立伊圖裡河鐵路分局,1975年6月1日,伊圖裡河鐵路分局正式宣告成立,分局機關設在伊圖裡河伊西。
1979年7月,呼倫貝爾盟划回內蒙古自治區管轄,伊圖裡河鎮隨呼倫貝爾盟一併划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5月,改稱伊圖裡河鎮人民政府。
1998年11月13日哈爾濱鐵路局宣布,將伊圖裡河鐵路分局撤銷編製,併入海拉爾鐵路分局,在原伊圖裡河鐵路分局處設置哈爾濱鐵路局海拉爾鐵路分局伊圖裡河鐵路地區辦事處,監督原分局管內各生產單位的運營。
2006年5月,為適應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鄉鎮機構改革的需要,伊圖裡河鎮撤鎮設街道辦事處,改為伊圖裡河街道辦事處,政府行政職能划入圖裡河鎮。
2010年12月,被上級黨委、政府批准恢復伊圖裡河鎮建制,沿用至今。
2016年7月28日,伊圖裡河鎮人民政府機關由伊東中央街遷至伊西中央街(伊西鐵西路39號)。
伊圖裡河鎮行政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21°35’-122°17’,北緯50°39’-50°52’之間,全鎮轄區面積1137平方公里(一說1135.13平方公里),鎮區面積約為8.98平方公里,人口約17000人;伊圖裡河鎮東接鄂倫春自治旗,南連牙克石市,西、北與額爾古納市、根河市毗鄰,牙林鐵路、伊加鐵路、S301省道、牙伊公路(X302)在鎮區交匯,距離根河通用機場直線距離僅13.5公里,是大興安嶺林區腹地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伊圖裡河屬於高寒地區長年凍土地帶,屬寒溫帶(亦稱:亞寒帶)氣候特徵,氣候嚴寒,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涼短促,秋季轉瞬即逝,冬季嚴寒漫長,平均年積溫1235.2℃,平均相對濕度70%,多年平均降水量455mm,年均日照時數2530小時,最大凍土深度4米,無霜期為65天左右,年平均氣溫-5.2℃,歷史最低氣溫-53℃,排列全國最冷的地區之首。
伊圖裡河鎮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涼短促,秋季轉瞬即逝,冬季嚴寒漫長。多年平均氣溫-5℃,1月平均氣溫-26.4℃,極端最低氣溫-57℃(1960年1月17日);7月平均氣溫16.68℃,極端最高氣溫37.6℃(2010年6月27日)。最低月均氣溫-28.4℃,最高月均氣溫16.8℃。平均氣溫年較差16.7℃,最大日較差32.7℃(1974年5月16日)。生長期年平均95天,無霜期年平均70天,最長達110天,最短為3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83小時。0℃以上持續期167天(一般為每年4月27日至10月7日)。年平均降水量45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96.8天,最多達127天(1983年),最少為70天(199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651.7毫米(198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337.4毫米(200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8月最多。
伊圖裡河鎮位於大興安嶺主嶺北段西坡,接近大興安嶺主脈嶺脊,多以中低山為主,整體地勢呈東高西低,海拔在700米~1284米之間,境內最高海拔位於喀喇其林場與庫布春林場交界處南側山峰,海拔1284米,最低海拔位於道木達村西南側伊圖裡河與圖裡河交匯的河口處,海拔700米。坡度在10°~20°之間,平均坡度15°左右。
伊圖裡河地區位於大興安嶺北段的海拉爾-拉布大林-根河火山斷陷盆地內,大地構造上位於塔源-喜桂圖縫合帶北部,即額爾古納地塊中南部。
從距今2.4~6億年前的元古代早期起,伊圖裡河地區曾是原始海洋,同周圍廣闊的海洋連在一起,科學上稱之為“蒙古海槽”,是中亞“蒙古——興安海”的一部分。
伊圖裡河地區露有元古代早期地層,主要是結晶岩、花崗岩、片麻岩等構成的中深度變質岩系。這套岩系距今23億年左右,屬於早期地質構成運動—“五台運動”的產物。它是環繞西伯利亞古陸核的原始洋殼不斷崛起而形成的,是目前所知蒙古海槽最古老的岩層。
在石炭紀末期,由於地殼的激烈變化,出現海陸交互地層。二迭紀發生了海西運動,產生前列皺褶,海水全部退出,上升陸地,這次強烈皺褶被稱為大興安嶺皺褶帶,成為後來的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的山脈的雛形。古生代末期,皺褶山脈形成后,地殼曾出現了一個較長的相對穩定時期。
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發生了“燕山運動”。強烈的皺褶、斷裂和火山噴發,使地殼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亞洲地塊相對於太平洋地塊向東南滑移,特別是西伯利亞板塊與中國板塊擠壓、相撞,出現區域性大斷裂,併發生塊狀隆起和階梯式斷裂,形成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的一部分。大興安嶺新華夏隆起帶,其主軸大體上呈現北北東走向。構成特點是由劇烈的塊隆起和階梯式斷裂所產生的,有時伴有不同性質的火成岩侵入,特別是花崗岩侵入體與它們伴生。新華夏系構造改變了老的構造,進行了以北北東走向的區域性大斷裂活動及火山的激烈噴發,並沿斷裂噴發大量的中基性火山岩凝灰岩等,幾乎蓋滿了整個大興安嶺皺褶帶。
第三紀,伊圖裡河地區處於緩慢穩定上升時期,盆地、山嶽經過侵蝕剝蝕,故未留下地層資料,科學上將這一時期的剝蝕夷平面稱為“興安期夷平面”。到漸新時期時,發生了喜馬拉雅運動,這次運動在沿襲以前地層構造的基礎上,發生新的皺褶、大斷裂以及激烈的火山噴發,使地殼繼續隆起,並有玄武岩溢出。后經不斷夷平、剝蝕,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地貌。
伊圖裡河地區地貌的構成,主要是中生代末期、第三紀早期具備雛形。中生代末期以前,大興安嶺為上升隆起的構造活動,中生代末期、第三紀早期,構成活動比較平靜,大興安嶺山地遭受剝蝕夷平作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第三紀晚期。第四紀時期,大興安嶺山地又傾斜式大面積隆起,地殼緩慢上升。第四紀以來,由於氣候條件曾發生較複雜的變化,在地殼的內、外綜合作用下,低山和丘陵的頂部變得圓滑,形成較寬闊的河谷平原。地貌單元可分為山地、丘陵、河谷平原。
伊圖裡河鎮風景
伊圖裡河地區土壤共分4個土類,7個亞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棕色針葉林土、黑鈣土,非地帶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澤土。棕色針葉林土是分佈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主脈兩側從海撥700米的溝谷到1300米高山的興安落葉松和白樺林下;草甸土一般分佈在河流兩岸二階台地上或向陽坡山麓;河流兩岸及溝谷溪旁分佈著草甸土和沼澤土,土壤肥沃,養分充足,生產力較高,南坡荒地上有黑鈣土分佈,面積較少。
河流
伊圖裡河
伊圖裡河河流古代記載較少,現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可追溯至清代末期民國初期。根據民國時編纂的《呼倫貝爾志略》中原文記載如下:岳勒內河 即伊閭里河在城東北四百八十餘里由內興安嶺西向西北流二百餘里入根河。由上文可見伊圖裡河史稱岳勒內河、伊閭里河。
湖泊
伊圖裡河
伊圖裡河地區林業資源全部屬於國有,林業、林權由伊圖裡河林業局管理。伊圖裡河林業局總面積為 144750 hm2,林地面積為 144642 hm2,地方用地面積為 108 hm2。森林覆蓋率為 89.8%。活立木總蓄積量為 8937780 m3,其中:天然活立木蓄積為 8805113 m3,人工林活立木蓄積量為 132667 m3。重點公益林面積為 39786 hm2,占林地總面積 27.5%;一般公益林面積 66419 hm2,占林地總面積 45.9%;商品林面積 38437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 26.6%。防護林面積為100278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 69.3 %;用材林面積為 38437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 26.5%;特用林總面積為 5927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 4.2%。從植被類型來看,伊圖裡河林業局植被為寒溫型針葉林。其中興安落葉松林為本地區分佈面積最大、分佈範圍最廣的森林類型,從海拔 700m 的溝谷到海拔 1300m 的高山均能正常生長發育,分佈面積 87026 hm2,占本地區林地面積的 60.17%;白樺林一般分佈於山地陰坡、半陰坡中、下部或谷地地勢較高地段,分佈範圍及面積僅次於興安落葉松,分佈面積 41109hm2,占林地總面積 28.42%;山楊林一般分佈在山地陽坡中、下部,呈團狀分佈,面積 1399hm2,占該地區有林地面積 0.97%;樟子松林在銀阿、庫布春林場有少量分佈,一般生於海拔較高陽向山脊線上,分佈面積50hm2,占該地區林地面積 0.34%。
豐富的生態系統和多樣化的生境條件孕育了較高且極為珍惜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據不完全統計,伊圖裡河生態功能區內野生動物390種,野生植物1848種。其中藥用植物達412中,花卉觀賞植物有80餘種,食用植物197種,草本類型21個。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鑽天柳,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細葉百合、蒙古黃芪、篤斯越桔、大花杓蘭、手掌參等。
鎮區群山環繞,連綿起伏,地形以山地為主,主要以落葉松、白樺為主。可供綠化的還有雲杉、樟子松等;灌木有杜鵑、丁香、珍玫瑰、金老梅等;露天花卉有翠菊、波斯菊、金氈子、串紅、百合、芍藥等。有大量經濟價值較高的野果、野菜。野果有紅豆、篤斯越桔、羊奶子、高粱果、稠李子、山丁子等20餘種,野菜以蕨菜、黃花菜、明葉菜經濟價值為最高,還有各種珍貴藥材,如大黃芪、小黃芪、黨參、佛手參、金蓮花、靈芝等。
黑嘴松雞
伊圖裡河鎮下轄伊東、伊西兩個社區居委會(2007年以前伊圖裡河鎮共轄6個居委會,其中伊西3個,伊鐵居、伊嶺居、伊輝居;伊東3個,伊林居、伊興居、伊建居,2007年合併為2個居委會);下轄道木達、大其拉哈、覺苟荀、喀喇其4個居民點。
伊圖裡河林業局下轄伊東、大其拉哈、覺苟荀、喀喇其、庫布春、銀阿、巴布根、莫那根、溫河、那吉坎、卧斯門林場。
駐在單位:伊圖裡河林業局(正處級)及其所屬6個林場(正科級)。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下轄2個社區:伊東、伊西;下設148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伊圖裡河鎮下轄2個社區:伊東社區、伊西社區,鎮人民政府駐伊西社區鐵西路3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城鄉分類代碼 | 名稱 |
150782108001 | 121 | 伊東社區居民委員會 |
150782108002 | 122 | 伊西社區居民委員會 |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總人口109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528人,城鎮化率95.9%。另有流動人口6675人。總人口中,男性5159人,佔47%;女性5819人,佔53%;14歲以下487人,佔4.4%;15—64歲8627人,佔78.6%;65歲以上1864人,佔1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9758人,佔88.9%;有蒙古、滿、回、朝鮮、達斡爾、俄羅斯6個少數民族,共1220人,佔11.1%。其中蒙古族826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7.7%。2011年,人口出生率1.8‰,人口死亡率9.3‰,人口自然增長率-7.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94人。
2016年末,伊圖裡河鎮戶籍總人口16215人,其中地方居民2559人(含農業人口156人),林業人口10654人,鐵路系統3002人;常住人口10800人。
2017年末,伊圖裡河鎮常住人口為9109人。
2018年末,伊圖裡河鎮戶籍人口有14169人。
牙克石市伊圖裡河鎮人民政府是基層國家行政機關,是鎮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為正科級。
(一)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執行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三)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四)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六)辦理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一)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黨委、政府的日常運轉和綜合協調工作;承擔人大主席團日常工作;負責黨委、政府決策的督促檢查工作;負責人事和財政等工作。
(二)基層黨的建設辦公室。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和群團工作;負責宣傳、意識形態、文化體育工作;負責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負責統一戰線、民族宗教等工作。
(三)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鄉村振興戰略有關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負責扶貧開發工作;負責產業規劃發展工作;負責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負責生態環境等工作;負責行使自治區賦予的相關行政權力事項。
(四)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民政、衛生、教育、科技、殘聯、統計、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社會團體等社會事務性工作;負責行使自治區賦予的相關行政權力事項。
(五)平安建設辦公室。負責應急管理、信訪維穩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負責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負責網格化工作。
(六)城市管理辦公室。負責轄區內鎮容鎮貌、環境衛生、小區物業、公共設施管理等工作;負責本鎮組織實施的建設工程的預算審校、招投標等工作;負責轄區內防汛抗旱工作;綜合協調公共衛生、動物防疫等相關工作;協調做好轄區內的城鎮建設規劃、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和轄區內工程項目竣工驗收、小區規劃驗收等工作;協助開展市場監督、環境保護、老舊小區整治、保障性住房管理等工作;負責行使自治區賦予的相關行政權力事項。
2011年,伊圖裡河鎮財政收入430萬元,比上年增長24.28%。農民人均純收入7600元。
2018年,伊圖裡河鎮有工業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2011年,伊圖裡河鎮有耕地面積25896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254畝,林地面積6.77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720萬元,比上年增長0.9%。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0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萬畝,產量1800噸;蔬菜種植面積80畝,產量16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00頭,年末存欄1000頭;羊飼養量800隻,年末存欄600隻,收購山羊板皮400張;牛飼養量1300頭,年末存欄600頭;家禽飼養量15000羽,上市家禽10000羽。2011年,生產肉類1000噸,其中豬肉420噸,牛肉360噸,羊肉320噸;禽蛋20噸,鮮奶400噸;畜牧業總產值600萬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45.5畝,全部為經濟林。
伊圖裡河鎮
2011年,伊圖裡河鎮有國有企業1家,重點工業企業4家。
商業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有商業網點314個,職工608人。
金融業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有1家金融機構設立了辦事處;伊東營業網點個人存款12924萬元,比上年增長18.6%;伊西營業網點個人存款12070萬元,比上年增長9.7%。
伊圖裡河是蒙古語“伊和圖裡”的音變,指“河水清明如鏡”之意,“圖裡”在蒙古語中譯為“清澈”的意思。伊圖裡河分為伊東、伊西兩個部分。伊圖裡河伊東為伊圖裡河林業局駐地,1952年10月10日,圖裡河森工局成立,下設伊圖裡河作業所。1953年5月17日,伊圖裡河作業所從圖裡河森工局分出,成立伊圖裡河森工局。伊圖裡河林業局曾為新中國開發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為國家提供商品材800多萬立方米,1958曾創出“日產萬米”木材生產記錄,永載史冊,成為林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中央廣播電台為此做過現場直播,當日收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賀電。
伊圖裡河伊西原為哈爾濱鐵路局伊圖裡河鐵路分局駐地,伊圖裡河鐵路分局建於1975年5月,撤於1998年10月,鐵路分局的建立使伊圖裡河曾輝煌於林區幾十載,被譽為“林城小巴黎”,人口最高時近6萬人。伊圖裡河也是中國體育運動藤球、毽球的發源地,被譽為“藤、毽球之鄉”。
● 地名由來
因年代久遠,史料記載較少,真實名字來歷及含義已無從考證,根據現有部分文獻資料記載,伊圖裡河名字由來及含義主要有以下四種。
A、蒙古語
伊圖裡河是蒙古語“伊和圖裡”的音變,指“清澈透明、水平如鏡的大河”之意,“圖裡”在蒙古語中譯為“清澈”或“鏡子”的意思,“伊”為蒙語“很大”之意。
B、蒙古語
“伊圖裡”是蒙古語“沙斑雞”之意,因其河兩岸沙斑雞甚多,故稱伊圖裡河。
C、滿族語
“伊圖裡河”為滿族語“伊勒呼里”音變,“伊勒”系滿族語“大”的意思,“呼里”系滿族語“松子”的意思,伊圖裡河譯為“大松子河”、“岸邊長滿松樹的大河”。
D、鄂溫克語
“伊圖裡河”鄂溫克語語發音為“伊—圖列”yī—tulie,意思是“小東西”哪裡去啦。“伊”是鄂溫克語疑問動詞“哪裡去啦”之意,“伊圖裡河”即“‘小東西’哪裡去了”之意。
2011年,伊圖裡河鎮有鐵路牙林線、伊加線過境,其中牙林線境內長441千米;伊加線境內長211千米,均為準軌國鐵,設伊圖裡河、伊東、大其拉哈、覺苟荀、喀拉其、道木達6個站,通往牙克石、加格達奇、根河三個方向;伊圖裡河站為區段性二等站,日均有10列客車停靠,日客運量246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萬噸。公路有301省道、302縣道過境,332國道一級公路基礎工程已建設完成待通車。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108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2所,在校生185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8人,專任教師7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伊圖裡河鎮有教育經費達1272.34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1272.34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72.34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1272.34萬元。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有文化藝術團體5個,會員268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20平方米,藏書1785冊。文化行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5人。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二級乙等綜合醫院1所,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院1所,合作醫療社5個;病床6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15張,固定資產總值1361.7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43人,其中執業醫師54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註冊護士47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5786人次,住院手術12台次,出院病人182人次。
2011年末,伊圖裡河鎮有體育場地3處。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1個,省優秀運動隊後備人才訓練基地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人。2個小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67%。
2011年,伊圖裡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05戶,人數2837人,支出644.84萬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89.4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25人,支出2.25萬元,月人均150元。救災支出3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人。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新增就業人員378人,有30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4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00人,全年共幫助78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2011年,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700人,比上年末增加450人。
內蒙古伊圖裡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伊圖裡河鎮境內,隸屬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伊圖裡河林業局。濕地公園橫跨伊東、大其拉哈、覺苟荀、喀喇其四個林場,主要由伊圖裡河及周邊沼澤、灘地、林地等組成,總面積14850.56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12434.72公頃,濕地率83.73%,涵蓋了草本沼澤、灌叢沼澤、森林沼澤、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五個濕地型。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