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越南雅樂的結果 展開

越南雅樂

越南雅樂

越南雅樂(越南語:Nha Nhac),又名林邑樂、順化宮廷雅樂,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里。越南雅樂在阮朝(公元1802~1945年)時瀕於成熟。雅樂成為宮廷儀式的必要部分。

簡介


越南雅樂郵票
越南雅樂郵票
雅樂,直譯為“優雅的音樂”,指的是15—20世紀中在越南王宮的各種風格的音樂和舞蹈。它在各種慶典儀式的開始和結束時演出,如周年慶典、宗教節日、加冕、喪葬或接見儀式等。越南眾多的本土音樂種類中,只有宮廷雅樂堪稱是具有全國影響、與東亞各國傳統有著緊密聯繫的音樂。宮廷雅樂的演奏需要人數眾多的樂師,有時需要伴舞和伴唱,歌舞演員服飾雍容華貴,衣料質地精良。大型樂隊由樂鼓領頭指揮,佔據中心位置,其他包括多種打擊樂器(排鍾、鑼、鈴鐺和木鈴)和管弦樂器(笛子、蘆笛、小號、箏和琵琶。樂師必須非常專註,以跟隨儀式的各個步驟。
越南宮廷雅樂誕生於黎朝(1427—1788),在阮朝(1802—1945)形成體系和程式,定為王家音樂。作為王權和永恆的象徵,宮廷雅樂在每年多達100個慶典活動中,成為宮廷儀式的主要部分。它的作用不限於宮廷儀式的伴奏,還可以敬奉神靈和國王,同時它也傳輸著越南人的哲學思想和對宇宙的認識。

歷史


越南雅樂郵票
越南雅樂郵票
自中國漢朝以來的1000餘年間,越南一直與中國封建王朝保持著“藩屬關係”,雅樂在中國的明代時被傳入越南宮廷,這實質上是一種宗藩關係下的文化傳播現象。在越南每年雅樂作為場地音樂在大約100個典禮時隆重表演,包括周年紀念日和宗教假期,以及特別的事件(例如加冕禮,葬禮或者正式的接待)。越南雅樂在阮朝(公元1802~1945年)時瀕於成熟。雅樂成為宮廷儀式的必要部分。阮朝的國王支持雅樂,准許雅樂正式作為宮庭音樂,給予了它特殊的地位,確定它成為一個王朝的權力和長壽的象徵。雅樂的音樂系統,以宮庭管弦樂隊為主體,以多種樂器為其特色。雅樂音樂家被要求保持深邃的精神狀態,為了集中的遵循全部舞台的那些長儀式的演奏。雅樂還富有精神的內容,如向神和國王繳納貢款、傳送哲學思想(如越南天體演化理論等)。在廣泛意義上,雅樂不僅圍繞宮庭基於五音(宮、商、角、徵、羽)的而且也深入到越南人民的實際生活當中而成為當代越南音樂的源頭。20 世紀,震動越南的混亂的事件——特別是君主政體和數十年的戰爭嚴重威脅了雅樂的生存。它首先被剝奪它的宮庭形式,這種音樂的傳統已經失去它的原先的社會功能的重要意義。如今,剩下的為數很少的前宮庭音樂家試圖保持雅樂的傳統,他們想在他們有生之年把他們 的技能傳送給年青一代。雅樂的魅力在於其演出的特有樂器、特有音律,加之特有的演出方式,奏出一種特有的肅穆、莊重、優雅的神韻,使在場的觀眾產生一種敬畏上天、懷念祖先、祈福未來的神秘感受。在這裡不得不提出的是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雅樂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年之久,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精神,早在漢、唐時期它就遠播到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日本、韓國都有雅樂研究中心。而雅樂在其故鄉中國卻“啞了”100多年。

門類


按通常意義理解,“宮廷音樂”包括各種音樂藝術門類:音樂及與其有關的舞蹈、聲樂、歌劇和曲藝,用於祭祀、朝政、外交、節慶及皇家娛樂活動。從中國引進的稱呼“雅樂”,則得到胡朝以後各朝代沿用:有時泛指音樂,有時專指宮廷音樂。今日所謂的“雅樂”乃專指宮廷音樂。因此,阮朝宮廷音樂包括祭祀禮儀音樂、朝政禮儀音樂、宮廷舞蹈、室內音樂和宮廷戲劇等不同門類。
昔日,順化宮廷雅樂包括許多門類:祭天禮儀音樂,祭祀禮儀音樂(祭祀阮朝先帝、孔子、賢臣英烈)、祭祀農神、城隍、社稷的五字樂,用於節慶大典或接見外國使臣的大朝樂,用於一般皇家禮儀的常朝樂,用於御宴的宴樂以及內宮專用的宮樂。
順化宮廷舞蹈使用於不同場合,保存至今的有以下的十一種舞蹈:祭天、祭廟、祭社稷、祭先帝及祭孔子禮儀的八佾舞,節慶禮儀時的六供拜舞,慶賀萬壽(皇帝生日)、聖壽(太後生日)、仙壽(太妃生日)、天春(太子生日)的福祿壽三星舞和八仙獻壽舞,祝賀民富國強節日禮儀的吉慶呈祥舞,消除妖魔鬼怪的斗戰勝佛舞,四靈舞有麒麟生子情節,國慶紀念、皇家宴會及接見外國使臣禮儀的女將出征舞,皇室婚宴上的扇舞姿,三國西遊舞,賦文樓前舉行國慶公眾聯歡活動演出六轍花馬舞。
宮廷雅樂都有正規的樂譜。然而,在衰微階段,樂譜嚴重失落,唯歌詞口口相傳。保存至今的樂譜有:十本御(包括品雪、元宵、胡廣、連環、平半、西梅、金錢、春風、龍虎、走馬等10套樂譜的連奏曲)、龍燈、龍吟、賦六、小曲、三輪九轉(祈禱風調雨順的曲調)、登壇宮、單登壇、對登壇、太平古樂、棉花調、馬舞、蠻調和一些室內樂曲,如南平、南哀等。
阮朝宮廷樂團也採用多種曲調:雅樂、玄樂、絲竹祭樂、小樂、大樂、古嘯大樂、韶樂、八音、絲終、絲床、絲古等。
如今,順化宮廷音樂中保存下來的僅有小樂和大樂(樂團和樂譜大部分保留在民間),宮廷舞蹈同與之伴隨的器樂、聲樂、舞蹈、室內樂曲、民間小調(已民間化及接受順化民間影響的曲調)以及宮廷古劇。然而,宮廷古劇幾乎失傳。樂譜、唱詞及有關資料有待於收集整理。

意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述,在越南豐富多彩的傳統音樂門類中,唯一具有全國性的是順化宮廷雅樂。雅樂始於胡朝(1400-1407年),盛於阮朝,繼承幾世紀前已成型的升龍宮廷音樂藝術,並發展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頂點。歷朝宮廷樂團,其中陳朝的大樂與小樂最為突出,並在黎朝的基礎上創造的了多種藝術變體。沿用升龍宮廷音樂的許多通用樂器,如月琴古箏、琵琶、二弦、胡琴以及鐵琴、雲板筒、李朝板鼓編鐘編磬陶塤、簫笛、竹琴等,並與后黎朝傳入的中華八音樂相結合,使昔日的舞蹈得到保護和發展(如六供奉、三星祝壽、四靈等節目發掘了越北民間舞蹈和宮廷舞蹈中的燈舞、棉花舞以及陳、胡朝的文舞、武舞)。此外,還創造出一種室內樂(順化獨唱),提高了器樂演奏技術和合奏藝術,繼承和發展了北方古戲劇藝術,打造出獨特風格的京都戲,繼承了15世紀末黎朝洪德年間的音律系統及音樂理論,繼承了越南總體音樂及升龍宮廷音樂運用的陰陽八卦等東方理念及“五宮七聲”等外國樂理觀念。

源流


順化宮廷雅樂接受華人、占婆人文化以及佛教、儒教道教的影響。除採用中國宮廷音樂表演形式外,並對引進的音調、聲調進行本土化改造。順化宮廷音樂與越南戲劇藝術存在著密切關係。戲劇已成為宮廷文化生活和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藝術類型。戲劇中的舞姿動作取自棉花舞。宮廷音樂中的許多去掉來源於戲曲。
順化宮廷音樂本身就是在多方面和藝術類型進行了豐富多樣的綜合:聲樂、器樂、舞蹈、戲劇、朗通、舞台美術等方面的綜合藝術,可按表演門類(禮樂、室內音樂、舞台音樂、無標題音樂、配詞樂曲、舞蹈)、樂器種類、樂譜、樂團性質、演出形式(雙合音、三合音、五絕、六絕等)、表演場所(室內、露天、廟堂、祭壇、舞台、遊船)以及曲調分成很多種類。
因此,欣賞順化宮廷音樂有許多種“口味”的選擇。大型專業演出團體演出國家正統音樂節目,擁有大批優秀演奏員和高檔樂器。例如,大樂就有40多名演奏者,八佾舞蹈或棉花舞多至64名舞蹈員,為之配樂的八音樂團還未計在內。昔日的宮廷演奏者均由全國各地選送,受到多年培養和訓練,甚至在幼年時以成為有高超技藝的藝人。宮廷藝人對樂譜和樂器均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以突現自己的藝術特長。
這是評價藝術家才華眾多標準之一。長期不懈的磨練和藝術天賦。博學性體現於多種不同的角度中,樂譜是具有音樂符號的書面記錄。音樂是建立在古代宇宙觀基礎上的藝術。如同宇宙萬物的存在和發展,生活中所包含的音樂藝術也必須遵循陰陽五行法則。音樂理論體系是帶有支配性和條理性的韻律,因此,應奏要遵守這些已規定的韻律,儘管已是成文的音樂類型,傳授按韻律應奏時,口傳和手傳仍是需要和不可取代的方法。宮廷音樂作品的歌詞採用漢字和漢語詩體,古代越人的這種語言才能及博學知識,只有皇家、貴胄及知識分子才通曉。
儘管如此,宮廷雅樂依然流傳至今。無論順化宮廷音樂,還是越南總體宮廷音樂,雖然難以保持昔日的原始風貌,但仍然是富有藝術天賦的越人的千年遺產。正因為如此,聯合國科文教組織於2003年11月7日決定將順化宮廷雅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


19世紀初的阮朝正式形成順化宮廷雅樂。然而,它的起源早在17世紀,當阮主在中部和南部割據時一開始萌芽。初期,本身以帶有許多門類、要素和北方的音樂精髓,是陶維慈南下輔佐阮主時從北方帶來的。19世紀下半葉至嗣德年間(1848 -1883)是順化宮廷雅樂的鼎盛時期。法軍登陸峴港入侵越南時,宮廷音樂逐漸向下坡路。
1945年八月革命后,順化宮廷雅樂隨同君主制度瓦解而衰微。1947-1948年保大帝母親慈宮皇太后召集宮廷樂工,恢復順化宮廷雅樂。西貢偽總統吳庭艷曾資助“叄”古典樂舞團與宮廷古樂團,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和外交使團演出宮廷音樂。後來“叄”古典樂舞團倒閉,宮廷音樂面臨失傳的危機。80年代,宮廷音樂開始受到文化部和地方政府的關注。90年代,順化宮廷雅樂邁進復興階段,得以保護和逐步恢復,其標誌是順化傳統藝術團和順化宮廷傳統劇院的成立。
如今,保存的樂譜和資料僅僅是古代順化宮廷雅樂遺產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在歷代傳抄過程中發生謬誤或失真。
2003年,越南雅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不僅對研究雅樂在中國諸邊國家的傳承與變遷是極有價值的,而且對中國自身恢復雅樂也具有極大的啟示意義。
為了更好的宣傳和保護,2008年6月3日越南郵政將其搬上了“國家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