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德縣
青海省海南州下轄縣
貴德縣位於青海省東部,海南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面積3504平方公里,轄4鎮3鄉,119個行政村,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105645人,有漢、藏、回、土、撒拉等15個民族和睦相處,繁衍生息,共同進步。
貴德縣境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鄉”和省會西寧市“後花園”之美譽。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02億元。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20年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發布公告,同意貴德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貴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們在這片熱土上耕耘放牧,繁衍生息。
貴德[地名]
東晉太元十一年(386年)設澆河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澆河郡為廓州。
南宋寶祐元年、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蒙古滅金后在河州(今甘肅臨夏)設置吐蕃宣慰使都元帥府,置貴德州宣慰司,“貴德”地名首次出現。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正式設貴德州,屬陝西行省河州路。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貴德州為歸德州,洪武八年(1375年)改歸德州為歸德守御千戶所,隸臨洮府河州衛。
清初貴德守御千戶所隸於陝西都司河州衛,雍正四年裁河州衛,遂隸於臨洮府。乾隆三年(1738年)歸德所由臨洮府改隸西寧府。乾隆五十六年(1761年)歸德復改為貴德廳,設撫番同知。
貴德[地名]
民國十七年(1928年),青海建省,貴德隸屬青海省。
1949年9月18日解放,同日成立中共貴德縣委和縣人民政府。
1953年12月,海南藏族自治區(后改為州)成立,貴德縣由屬省改歸州屬縣。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複:撤銷河西鄉,設立河西鎮。2001年底,貴德縣轄4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4個居委會、113個村(牧)委會。
2005年5月26日,經省政府批准,貴德縣撤銷羅漢堂鄉,建立拉西瓦鎮(依託拉西瓦水電建設),鎮政府駐地整體搬遷至曲卜藏村拉果口地區,鎮區行政區劃範圍不變,實行鎮管村體制;6月29日,正式撤鄉建鎮。調整后,貴德縣轄3個鎮、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河陰鎮、河西鎮、拉西瓦鎮、河東鄉、東溝鄉、新街回族鄉、尕讓鄉、常牧鄉。
2006年8月,經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將原有的40個鄉鎮調整為36個鄉鎮,其中:貴德縣撤銷常牧、東溝兩鄉,合併設立常牧鎮,鎮政府設在原東溝鄉政府駐地周屯,實行鎮管村體制。調整后,貴德縣轄4個鎮、3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河陰鎮、河西鎮、拉西瓦鎮、常牧鎮、河東鄉、新街回族鄉、尕讓鄉。
貴德縣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部,東經100°58'8"—101°47'50",北緯35°29'45"—36°23'35",總面積3504平方公里,東西寬63.4公里,南北長90.6公里,處於黃河上游龍羊峽與李家峽之間。縣城駐河陰鎮,距省會西寧114公里,海南州府恰卜恰158公里。
貴德縣全境溝壑縱橫,山川相間,呈現多級河流階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形成四山環抱的河谷盆地。海拔最低為黃河松巴峽口2170米,最高為扎木日根山5011米,縣城海拔2200米。
貴德深居內陸,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涼爽,秋季陰濕多雨,冬季漫長乾燥,氣溫日差較大。年平均氣溫7.2℃,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4℃,極端顯低氣溫-23.8℃。年平均降水量251-559毫米,全年無霜期258天,作物生長期223天,年日照時數為2928小時。
貴德縣境內流入黃河的主要河流有12條,黃河北岸有多龍、浪麻、昨那、多拉、曲卜藏、龍春、尕讓、松巴等8條河流;南岸有暖泉河、莫曲溝(西河)、高紅崖河(東河)、清水河等4條河流,其中清水河是出境河流,流往同仁縣。黃河由西向東橫貫境中,長達74.7千米,還有紅岸河、莫渠溝河、龍春河、浪麻河等河流分別從南北兩側匯入黃河。
貴德縣全部河流年徑流量35568.2萬立方米。境內水電資源豐富,有裝機總容量16萬千瓦時的尼那電站,總裝機容量為420萬千瓦的拉西瓦電站。
貴德縣
截止2013年,貴德縣轄河陰、河西、拉西瓦、常牧及河東、尕讓、新街4鎮3鄉,119個村和4個社區。
鄉鎮名稱 | 政府駐地 | 主要轄區 |
河陰鎮 | 駐南大街 | 轄4個社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11個村(牧)(城東、城西、城北、城關、郭拉、鄧家、童家、西家嘴、大史家、張家溝、紅柳灘)。 |
河西鎮 | 駐格爾加 | 轄26個村(牧)(上劉屯、下劉屯、下馬家、格爾加、瓦家、多勒倉、加洛蘇合、拉芨蓋、才塘、紅岩、下排、溫泉、貢拜、大戶、多哇、山坪、北房、木干、本科、加莫河灘、加莫台、賀爾加、江倉麻、西山灣、山坪園藝場、甘家)。 |
常牧鎮 | 駐周屯 | 轄22個村(牧)(高紅崖、新建坪、斜馬浪、加卜查、卻加、上蘭角、下蘭角、色爾加、卷木、梅加、浪查、周屯、苟后扎、豆后漏、蘭角新村、上崗查、下崗查、都秀、拉德、切扎、吾隆、乾果羊)。 |
拉西瓦鎮 | 駐曲卜藏 | 轄10個村(牧)(尼那、昨那、多拉、曲卜藏、羅漢堂、豆後浪、葉後浪、曲乃海、仍果、尼那新村)。 |
河東鄉 | 駐馬家西 | 轄13個村(牧)(太平、王屯、下羅家、周家、麻巴、楊家、保寧、哇里、貢巴、查達、仁若阿什貢、馬家血、邊都)。 |
尕讓鄉 | 駐尕讓 | 轄22個村(牧)(阿什貢、阿言麥、查曲囊、亦石雜、松巴、扎力毛、業隆、關加、大灘、尕讓、洛乙海、東果堂、席芨灘、三角浪、亦雜石、大磨、者麻囊、千戶、俄加、二連、黃河灘、希望台)。 |
新街回族鄉 | 駐新街 | 轄9個村(牧)(藏蓋、魚山、陸切、麻吾、上卡力崗、下卡力崗、老虎口、尕麻堂、新街)。 |
2013年,貴德縣總人口10.87萬人,有漢族、藏族、回族、土族等15個民族。藏族約佔總人口的33.5%,其它各少數民族之和約佔12%。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105645人。
貴德縣
2015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9.36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6億元,增長6.0%,拉動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9.46億元,增長1.8%,拉動經濟增長1.2百分個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04億元,增長5.6%,拉動經濟增長1.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5%、36.6%、45.9%。三產結構比為10:66:24。全年人均生產總值26993元,增長1.04%。
201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8.44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8億元,增長4.9%,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17.71億元,下降0.5%,影響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75億元,增長8.5%,拉動經濟增長2.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5%、36.6%、45.9%。三產結構比為11:62:27。全年人均生產總值27192元,增長1.3%。
2019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33.0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8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9.52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9.62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1︰63︰26調整為12︰59︰29。全年人均生產總值29954元,增長3.67%。
2019年,全縣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6億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8億元,下降8%;中央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8億元,增長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實現稅收收入0.82億元,下降17%,非稅收入1.36億元,下降2%。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78億元,下降4.6%。其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3.24億元,增長5%;教育支出2.78億元,下降5%;醫療衛生支出1.75億元,下降8%;節能環保支出0.74億元,下降36%;農林水事務支出6.41億元,下降18%;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92億元,增長88%;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22億元,下降4%。
2019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74元,比上年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306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27元,同比增長9.3%。
貴德縣
2013年上半年,貴德縣實現工業生產總值13.4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1.13%;完成工業增加值8.66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2.49%,完成年計劃21億元的4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3.14億元,同比增長21.82%,完成增加值8.57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22.72%;規模以下企業完成產值3140萬元、增加值835萬元。
2019年,貴德縣縣實現工業總產值為34.58億元,同比增長9.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20.9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為33.69億元,同比增長9.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1%。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0.89億元,同比增長29%;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全年實現縣屬工業總產值3.69億元,同比增長7.54%;縣屬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1%。2019年全年累計發電量152.11億度,同比增加13.61億度,增長9.82%。
2013年上半年,貴德縣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5項、招商引資項目協議10項,協議資金達50.7億元,到位7460萬元,完成年計劃3.13億元的23.7%。上半年,旅遊人數達到83.16萬人(次),完成年度目標204萬人(次)的40%;旅遊收入達到2.42億元,完成年度目標5.6億元的43%。
201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3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城鎮累計完成4.57億元,同比增長7.1%;鄉村累計完成2.36億元,同比增長4.6%。全縣年末實有個體工商戶6135戶,從業人員13269人;其中批發零售業2825戶、4855人,住宿和餐飲1044戶、3278人,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867戶、1855人,製造業593戶、1247人,其他行業806戶、2034人。全年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602.93萬人(次),同比增長19.02%,實現旅遊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65.5%。
貴德縣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唐蕃古道在境內交錯延伸,是當年溝通中原與西域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境內西漢神爵二年開闢了河關縣(今貴德縣)至金域(蘭州)道,東漢建初二年開闢了從臨羌至歸義(今尕讓)城驛道,晉南北朝時土谷渾開闢了貴德至河州驛道,清乾隆三年開闢了貴德西寧驛道。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漢和帝永無五年,在今貴德河西賀爾加附近的黃河上建造了用數舟連接的浮橋。
境內還蘊藏著一批新生代的古生物化石,品種繁多,稀奇珍貴。化石有乳齒象、三趾馬、披毛犀、大唇犀、西藏鼠、鼠兔、魚類等。特別是在河西鄉吾路口同一地點,發掘出土了多個乳齒象化石,其中一個比較完好。考古學家指出,在同一地點發現多個乳齒象化石。
全縣共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管所1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8.33%,截至目前先後向農牧民群眾發放“村村通”和“戶戶通”衛星地面接收設備35530套,建成了縣城中心機房,新街鄉新街村,常牧鎮周屯村,尕讓鄉尕讓村4個骨幹台站;河西鎮瓦家村、山坪村,尕讓鄉亦扎石、東果堂村等11個廣播電視發射台站。我縣廣播電視已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依託、村社為基礎的發展格局。
隨著體育項目投資力度的逐步加大,群眾體育活動設施得到改善,全年舉辦了元旦環城賽、春節燈展、迎新春社火大賽、春節傳統民族射箭比賽、藏族情歌大賽,花兒大賽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組織開展“唱響民族團結,感恩偉大祖國”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青海解放70周年,貴德解放70周年大合唱等,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我縣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極大地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
2019年,全縣共有幼兒園73所,在園幼兒4891人,幼兒毛入園率達到100.25%;中、小學14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小學8所,高中2所;在校學齡人口總數17805人,其中:小學9498人,初中4336人,高中3971人;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99.82%,學齡少年入學率98.72%。2019年參加普通高等院校入學考試報名人數1093人,上線969人,高考錄取率92.2%,本科院校錄取人數503人,本科院校錄取率51.9%。
2019年末全縣擁有公立衛生機構13個,實有床位682張。其中,縣級醫院1個,實有床位292張;鄉鎮衛生院9個,實有床位374張;婦計中心1個;實有床位16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全部衛生技術人員288人。民營衛生機構3個,實有床位數239張,衛生技術人員85人。整合后的村級衛生室123個,配備鄉村醫生180名,標準化村級衛生室達到123個。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2年,貴德縣全縣社會保障和就業公共預算安排資金2547萬元。新型城鄉社會養老保險改革穩步推進,發放養老金縣級配套35萬元,城鄉低保縣級配套180萬元,高齡補貼162.11萬元,事業單位養老金523萬元,新農保縣級配套31萬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縣級配套4萬元,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523萬元,失業金153萬元,全縣職工工傷保險55.16萬元,生育保險72萬元,再就業資金20萬元。
2012年,貴德縣兌付各項惠農補貼資金、農林水扶貧等專項資金16260萬元。發放糧食綜合補貼資金615.96萬元,退耕還林補助資金270.73萬元,庫區移民後續扶補助資金266.88萬元,村幹部報酬544萬元,鄉村醫生工資161.76萬元,油價補貼資金723.74萬元,農村低保資金1433萬元,農村五保戶補助資金122.46萬元,寺管會主任報酬27.61萬元,優撫對象補助6.42萬元。村級防疫員工資13.40萬元。用“一卡通”形式共撥付家電下鄉補貼資金481.6萬元,小排量轎車補貼資金270.5萬元。
貴德縣2012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資4093.907萬元,完成村道硬化工程149.3公里,修建中型橋樑兩座。截至2012年11月底,已完成40公里長輸管道,10公里螺旋鋼管城市次高壓輸氣管道,20公里城區輸氣管道主支幹線及庭院管網工程建設。在河西鎮垃笈蓋村修建了年輸送天燃氣8000萬立方的調壓站一座。在河西鎮紅岩村修建CNG加氣站、城區配氣區、綜合辦公大樓,其中城區配氣區和綜合辦公樓已建成。
2019年,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推進力度大、河湖管理保護成效明顯,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1000萬元獎勵。
2019年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給予2000萬元激勵支持。
黃河清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清國家地質公園
珍貴古樹名木:貴德縣人工植樹造林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群眾熱愛自然、保護資源的意識較強,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較好。據資料記載,貴德縣人工植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園區內珍貴古樹名木眾多,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00餘株,而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旅遊觀賞價值。
黃河清國家地質公園
2019年5月18日,貴德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11月14日,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019年12月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
2020中國夏季休閑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2020年8月,貴德縣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貴德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
2020年10月,獲評2019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